搞体育的,都要吃苦 | 我的2018

2019-02-03特别策划万雨芯

从我记事开始,总有种感觉:我跟体育有些与生俱来的缘分。


微信图片_20180228192915.jpg

▲六岁就梦想扣篮,但至今未能实现


我的父亲,年轻的时候是一名运动员。他12岁就入选我们家乡的体校练习射击,主攻项目是十米气步枪。受到父亲的影响,我从3岁开始就开始接触各种体育运动。后来上小学了,每年暑假父亲都送我去我们当地的一个羽毛球培训班练球。练了几年,拿到了一个羽毛球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再后来上了高中,由于学业繁忙,也就渐渐荒废了羽毛球。

之后的人生轨迹,就大致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如果说小时候那段短暂的“运动员”生涯教会了我什么?其实就俩字:吃苦。

记得初中时候,为了备战有一年的省运会,每天从早练到晚。早上5点起床,吃过早饭后进行长跑体能训练。然后是各项技术动作成千上万次的重复练习。每天三练,每次都练得全身湿透,一天得换三套衣服。训练中你有些动作没到位,教练会毫不留情地训斥你,惩罚你,没有任何理由反抗。

要问苦不苦?当然苦啊!当运动员,每天都在跟自己的身体较劲。一般人谁要跟自己的身体过意不去呢?

由于身体条件和天赋还是差些,我注定当不了专业运动员。以前一起打球的小伙伴们,长大后也各奔东西,所干的事情也几乎与体育沾不上边。但我决心要在体育产业里发挥一些能量。

2017年的夏天,我初入懒熊,作为一名网站运营编辑,开始了我踏进体育产业的第一步。刚开始,我听到前辈们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东西太竞技,我们要的是商业、是产业。”还经常被前辈们开玩笑说:“格局啊小万,要有格局。”我当时很不明白,体育不就是在赛场上角逐出一二三名吗?其实我错了。冠军只有一个,但是每一名在场上竞争的运动员,他的背后又有多少人在默默付出呢?外行人看体育,只关注成绩排名;内行人看体育,其实内部的门道远比我想象得要深。

我感觉很幸运,至少相比于我的很多同学,我现在在做的就是我喜欢的事情,身处的行业就是我喜欢的行业。


但即便是这样,还是得吃苦。其实并不是说工作会有多么多么累,每天起早贪黑地上班干活。现在所谓的“吃苦”,就是要把一些比较基础的工作重复做,坚持做。刚上大学那会,在学校的篮球联赛中,连续几场我的投篮手感都极差,甚至还在一场比赛的最后时刻4罚2中直接葬送了罚球绝杀的机会。后来我便下决心一定要把投篮练好,于是每天晚上一个人去球场练球,一个月之内练习了2万次投篮。也正是当年的那2万次投篮练习,让我现在还能够在打野球时有一项能够稳定得分的进攻手段。


微信图片_20180227211358.jpg

▲为了加强投篮稳定性,大学时候也没少泡健身房


2018年上半年有一次跟富哥聊天,富哥提到的“10000小时”理论让我印象深刻——当你从事一项工作的累计时间超过10000小时的时候,才会发现你对这项工作有种驾驭之感。

曾经看过一部篮球纪录片,片名就叫《10000小时》。影片中的主人公德文本来有着令人嫉妒的篮球才华,并夺得了高中联赛的冠军,却因为不懂得爱惜身体,遭遇伤病,没有大学愿意给这位“伤兵”奖学金学位。德文因此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渐渐开始颓废。偶然的一天,两名华裔孩子请求德文教他们打篮球,于是便有了这部让所有篮球手看了后都会热血沸腾的《10000小时》。

2018戊戌,开了个好头;2019己亥,撸起袖子加油干。

搞体育的,都要吃苦。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www.mao361.com


拉瓦尔·鲍尔——他不只是一个大嘴巴的“球爹”

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个字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扫码关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