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去13岁,出来还是13岁,”段俊卿说。
2010年,这个前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从国家队退役,也和过去10年的运动员生涯告别。当他以非运动员的视角重新观察周围时,他发现,社会在10年内变化飞快,而自己却还像当年刚开始训练时那个13岁的孩子。
▲段俊卿和双胞胎哥哥段俊杰参加皮划艇双人比赛。图自视觉中国
每个运动员都有被“偷”走的那几年。那时候他们的日子是什么样?
早上6点,起床训练;
7点多,洗脸、刷牙、吃饭,然后睡觉;
9点多,再次训练;
11点半,洗澡、吃饭、再睡觉;
下午3点,再训练;
5点半,再洗澡,再吃饭;
饭后,自由活动
……
这是黑龙江退役拳击运动员李照国在体工队训练时候的生活。运动员的生活简单高效,听着队伍的安排,奔着自己的梦想,他们为自己和代表队挣得不少荣誉。但是退役之后,拥有对自己生活绝对主动权的时候,很多人猛然失去了生活的重心。
“退役之后反差比较大,曾经(有)运动员生涯的高度,成绩好,别人都捧着你,”段俊卿说,“退役之后你是无人问津的。”
据奥运冠军杨扬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共同发起设立的体育公益专项基金——冠军基金的数据,全国在役运动员约14000人,按照优秀运动队15-20%的年更新率,平均每年有近3000名运动员退役。现实中这个数字会因为统计范围的扩大而上升。
曾经,我国职业运动员退役后由由国家包分配, 自己并不用特别担心退役后的出路。推行市场经济后,国家对于运动员的安排基本是推荐就业。
一个明显的迹象是,越来越多运动员开始对退役后的创业表现出热情。冠军基金从2014年开始为运动员提供创业支持。今年,在其与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推出的《中国运动员创业现状与需求调查》中,九成以上的运动员表示非常赞同或者比较赞同运动员创业,持反对意见的运动员不到1%;同时也有82.1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退役后会选择创业。
▲九成以上运动员都表示非常赞同或比较赞同运动员创业。图自冠军基金
问题随之而来。对于不少退役运动员来说,年少进入职业体校训练,一待就是几年、十几年,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竞技能力的磨炼,他们的文化课业、社交能力和社会关系相比于运动成就,处于严重滞后的状态。而与邓亚萍、孙继海、林丹这些同样投入商界的体育明星相比,大部分退役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成就并不曾到达名誉巅峰,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创业几乎是“从零开始”。
有人说,运动员的一生会死两次,一次是自然死亡,一次是退役。其中蕴含的意思,显然不仅指运动员退役后日常生活的改变。
迈出下一步
据懒熊体育了解,目前运动员退役后的去向大致有几种选择:进入各级别运动队从事教练、研究、管理工作;由体育管理部门给予一定的学费补贴并推荐上学;由管理部门会推荐到其他工作单位应征;还有一种大多数人的选择,即由体育管理部门提供一次性经济补偿,也就是退役费,数额从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
赛艇运动员韩学良在参加完2011年亚洲锦标赛后退役。这位身高超过1米9的亚洲锦标赛冠军长期适应了户外环境和运动的场景,转行当市队教练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要经常坐办公室,“荒废时间”、“太憋屈”了。大把时间被无意义的琐事填满,这让他无法接受。
李照国在2001年全国九运会之后正式退役。“离开的时候,想着大不了重头再来,但是离开之后才发现太困难了。” 有3个月的时间,这个曾经的全国亚军过着与训练生活截然相反的日子,从早到晚看电视、吃饭、睡觉。
“当时能给我一个工作,就是捡破烂我都干。”为了摆脱极度的无聊和茫然,他有些“饥不择食”地找事做——早上起来两点多钟炸麻花,晚上四点多钟开始烤羊肉串,还摆过地摊儿卖衣服……
在懒熊体育的采访中,几乎所有的运动员从退役才开始思考下一步往哪走,他们也几乎认识到了同样的问题——自己除了原来的运动项目,什么也不会。
事先缺乏规划和准备,又经历着猛然被抽空的生活,不少人为了摆脱这种状态而贸然尝试。
离开皮划艇的段俊卿,曾有一段时间的生活全部围绕着帮家里卖鱼、开饭店、烧鸡店这些跟运动完全无关的主题转;段俊卿曾经的队友胡明海离开赛场后,也曾尝试过龙舟、送过快递、酒吧卖酒等彼此之间毫无关联的工作,结果全都铩羽而归。
“我感觉运动员计划性不太好,我们的规划都是教练安排的,”皮划艇退役运动员邝海兰经历过这种不知所措的时期,“刚开始很多都不适应,需要自己去适应社会,自己去重新规划方向。”
“在专业领域大家都是拔尖的,”韩学良现在认识到,“做好自己专业的事情,能让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如果将自己的运动项目当做谋生手段,那么十几年的运动生涯就是对每个运动员最顶尖和专业的职业培训。不少运动员已经意识到原本“单纯”的体育项目商业化的可能性,而他们则掌握这个过程中最宝贵的资源——专业性。
就像奥运冠军杨扬创办冰场、钱红开展游泳培训、钟灵发展艺术体操,这些专项运动员身份摆在市场上,就是权威性的认证(延展阅读:跳出体育看体育,王丽萍和钱红的创业理念|懒熊TV)。
退役之前,邝海兰的最后一个身份是国家皮划艇队的体能康复师。创业时,她顺理成章地选择了自己熟悉的运动康复领域,并且因为担任了多个明星的私人体能康复师而在业内颇具名气。
邝海兰在商业世界中的偶像是王石。离开万科不久的王石一直是登山、赛艇、滑雪运动的爱好者和推动者。“感觉他是因为自己原发的喜欢去做这些事情,不是带有很多其他商业的考虑。”
▲邝海兰的商业偶像王石出于自身爱好长年推广多项体育运动。图自视觉中国
延续自己的爱好,也是很多运动员创业的初衷之一,毕竟,他们过去十几年的喜悦和悲伤都与他们的运动项目有关。
长板很长,短板很短
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副主任朱恒源看来,运动员创业自身具有三大优势,即意志品质、团队精神和自带IP。
如果说运动员的专业能力是他们创业中的硬条件,那么经年累月培养起来的运动员精神,就是他们的软实力。
这一点,前帆船运动员、全国冠军黄乙能深有体会。
黄乙能戏言,自己是一个被体育“耽误”了的学霸。要不是当年“去省队逛了一下,不幸被选中了”,她或许还真的像所有学校里的聪明孩子一样,读大学、出国深造,嫁一个学霸老公。
不过,这个一口福建普通话的高个子女孩对哪种生活都甘之如饴。老天给了她一幅为帆船470级而生的运动员身材,她就顺势拿下了三个全国冠军,还拿到了2008年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退役后,黄乙能进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学习英语,将英文专业视为自己有一个要征服的水域。
“我去学英语的时候,想到了我的运动生涯。”黄乙能说,“我从零开始,学到了冠军,也能从零学到英文八级。两万多个单词,我有四五年时间的时间去学,总能有结果。”
▲黄乙能一样创业之路能够复制运动生涯,从0到冠军
之后,她留学英国,在英国帆船学院(United Kingdom Sailing Academy)学习,拿到皇家游艇协会(Royal Yachting Association)的证书,并于2016年12月回国,目前正在筹建一支帆船俱乐部。
面对创业,黄乙能一无所知。对于她来说,运动员的“长板特别长,短板特别短”。
首先的短板就在,运动员大多欠缺商业方面的知识。这一点是懒熊体育采访的所有运动员都提到的问题——他们拥有异于常人的专业知识,却是公司、财务、税法方面的门外汉。
困难不止一个,《中国运动员创业现状与需求调查》显示,资金欠缺、社会关系单薄和专业知识欠缺是运动员最主要的阻碍。其中,近八成的运动员认为缺乏启动资金是阻碍运动员创业的重要阻碍,除了有限的自身积蓄和外部吸纳资金外,他们很难像奥运会冠军一样吸引到外部投资(李宁谈论退役运动员转型:从冠军到老板的困难在哪儿?)。
“奥运会冠军有光环,拉项目,投资人很多。而我们的投资人就很少,”已经在商业世界打拼了十几年的李照国知道一个冠军头衔带来的差距,“还是要保持自己先活着吧 。”
此外,很多运动员都提到,运动员精神养成时候的一些“副产品”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日后创业的过程。
▲2010亚运会皮划艇激流回旋双人划艇比赛,胡明海(右)和队友夺冠。图自视觉中国
“我最担心自己的就是社交问题,”今年正式退役的胡明海,运动员标志性的黝黑肤色还没有褪去,面对镜头还是观众时,表情和肢体都带着一些拘谨,说起话来还不能做到游刃有余 。
11月16日,胡明海要在冠军基金的运动员创业培训班上进行一次路演 。前一天晚上,他在自己的房间里对着两个室友进行彩排,原定的话说了一半,他已经满身大汗。洗了个澡后,一个人又对着镜子继续练。“除了练,没什么其他办法。”持续的训练是解决场上场下问题共通的办法。
脾气不好、不敢尝试、轻信他人、自尊心太强,这些性格上的问题是很多运动员提到的创业中要克服的难关。
创业之路,道阻且长
“我的目标是,三年只能做一个业务员,五年做一个经理,十年在这个行业里面才能做一个真正的精英,这是全运会给我留下的一个经验。”虽然,如今的李照国西装革履,带着眼镜,拳击运动员的痕迹所剩无几,但是运动经历教给他的道理还是影响着他退役后的每一个决定。
从摆地摊的小生意到自己做钢材厂,再从国企单位到创办体育经纪公司。李照国意识到,创业是无法一步登天的。
创业失败的案例在所有的创业者中都有存在的几率,不会因为运动员的身份而有所增减,也不会因为运动员成就的高低而有所偏向。今年9月,现NBA雷霆队球星卡梅罗·安东尼投资的智能榨汁机公司Juicero就曝出的破产消息。
正在开办自己的运动康复中心的韩学良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认为,运动员退役后不应该急于开始创业。
“我不太建议运动员出来就创业,我希望他们先有一个就业机会,在自己喜欢的平台里面待一段时间,有平台有资源,这样就不会走太多弯路,太多碰壁,挫败感不会特别强,”韩学良表示,“很多运动员退役之后自我感觉很好,但是如果失败了自信心打击是很大的,反而有负面影响。”
▲体育培训与教育是运动员最容易尝试的创业领域。图自冠军基金
从创业领域来看,目前已经创业的退役运动员中,创业方向的选择也是较为狭窄的。据冠军基金的数据,退役运动员进入的体育创业领域从高到低依次为:体育培训与教育(54.32%)、体育健身休闲(41.98%)、体育场馆运营与建设(16.05%)、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销售与代理(16.05%)、体育竞赛表演(14.81%)、体育旅游(14.81%)、体育经纪(9.88%)和体育传媒(2.47%)。另有25.93%的运动员进行非体育产业方面的创业。
大多数运动员倾向于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领域展开创业,但是如何将自己的商业道路从简单的传教授业进行升级,也是他们未来将要解答的问题。
2007年,在备战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段俊卿和胡明海曾经来到腾冲,在怒江上集训。12月份的严寒和狂浪中,他们第一次经历过死亡的恐惧。如今,段俊卿和胡明海们又来到了一片深不可测的水域,这里的大风大浪,他们能否征服?
写在最后:
作为冠军基金的合作伙伴,懒熊体育一直关注广大的退役运动员群体,很多产品都免费向他们开放,如果大家有媒体报道、投融资、培训等方面的需求,欢迎通过微信后台、@懒熊体育 官微等渠道跟我们取得合作。
有关于运动员的转型与创业、体育产业的政策走向和未来机会,懒熊体育还将在12月22日的“潮前走”第二届中国体育产业嘉年华上进一步发起讨论。欢迎你的加入。
声明: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www.mao36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