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瑜伽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上的瑜伽馆数量超过4万家。但并没有一个瑜伽品牌拥有超过200家以上的门店。换言之,这个行业尚未出现有压倒性优势的第一或者第二名。
另一方面,瑜伽这个赛道也从没受到过资本的热捧,甚至有一部分投资人并不看好。
不过毋庸置疑,中国的瑜伽市场正在成长。如果跟成熟市场相比,这个市场还有着巨大的潜力。美国瑜伽行业杂志《Yoga Journal》与美国瑜伽联盟的调查显示,去年美国约有3600多万活跃瑜伽锻炼者,占总人口的11.2%。而在中国,这个数字刚刚超过1000多万。如果这一比例能够与美国相当,那么中国未来将出现1亿多瑜伽习练者,需求将是目前的10倍。
这就是目前瑜伽馆这门生意的整体面貌——数量不少,但呈现分散和地域化特征;新玩家也不断涌现,却没有一家能够独占鳌头。
瑜伽市场,能出现一只独角兽吗?
▲中国瑜伽市场仍然分散。
在大健身行业,场馆正在向着两极分化——一端是大面积、高成本、高品质的大场馆,另一端是可复制性强、扩张速度快、成本较低的小型场馆。瑜伽馆同样如此。
传统瑜伽馆的商业模式有着不小的弊病,容易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开店成本高昂,至少在50-100万元;
*规模较大,需要热水、排污各项配套设施,选址较难;
*由于前期投入大,需要通过预售年卡在前期获得足够的现金流;
*年卡模式导致销售过重,影响了用户体验,又增加了人力成本;
*高成本导致无法快速扩张;
*场馆的分布又限制了用户范围;
*年卡模式一般在3、4年之后会出现疲软,影响后期现金流。
“B端痛点就是收入模型是一条透支生命力的曲线,”小黑裙瑜伽创始人顾春形容。
而这一些做法,又影响了C端的体验。传统的年卡销售模式让用户必须一次性支出大笔费用,且无法自由选择、评价老师和课程。
“传统瑜伽经营者不是很在意用户,利益最大是自己,第二位是老师,最后才是用户,用户的体验就会很差,”OMCAT瑜伽创始人孟贤林在接受懒熊体育采访时表示。
更重要的是,传统瑜伽行业从业人员大多缺乏商业化运作思维。这一点,杨泓颇有感触,他在2013年接手了优胜美地。当时这个由一位瑜伽资深爱好者创立的品牌,自2005年开设第一家瑜伽馆以来从未扩张过。
在这种情况下,和互联网思维相结合的小型瑜伽馆成为创业者们的选项。
▲5个连锁瑜伽馆品牌各有不同。
最先入局的当属2009年9月成立于上海的瑜舍瑜伽,这也让瑜舍在数量上占得先机,目前已经拥有150多家直营门店。
诞生于2015年6月的的小黑裙瑜伽在杭州起步,在2年半的时间里冲到了50多家门店。
此外还有三个来自北京的品牌。桔子瑜伽在2016年年初成立,现在有70多个教学点。杨泓打造了优胜美地后,在去年年底推出了另一个社区瑜伽馆品牌YoYoga,本月底将达到10家。去年5月成立的OMCAT瑜伽是当前门店数量最少的品牌,只有4家门店。
作为市面上小型瑜伽馆的代表,这5个品牌有许多相似之处:
1、一次性投入较低,一般在15-25万元;
2、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布局在社区或写字楼,选址范围大;
3、门槛较低,扩张速度快;
4、数量上的增加,覆盖了更多用户;
5、和用户距离拉近,提高了消费频次;
6、以次卡模式为主,降低了用户单次支付费用,挖掘了更多付费能力较弱的用户;
7、坪效较高,得以推出更多私教课,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8、通过移动端完成预约、支付、评价所有环节,节省了人力,也提升了服务。
从收入模式而言,小型瑜伽馆能做到开源节流。在摒弃传统年卡模式后,需要找到更大的现金流来支撑其运营。次卡虽然无法像年卡一样一次性收取大额费用,但优势在于保留了未来的现金流潜力,不会出现高开低走的收入曲线,保证了稳步增长的健康现金流。且较低的单次费用提升了用户人数,这在某种程度上得以抵消取缔年卡后的缺陷。
不需要像过去那样兜售年卡,意味着瑜伽馆节省了销售成本,也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新型的无人、全自助的模式,相比传统一家店7-10个人的配置,减少了不少人工费用。
按照全国4万家瑜伽馆数量计算,即使冲到1000家,也只占有2.5%的份额。使用了互联网工具的新型瑜伽馆,目前还是尚未成熟的商业模式,这个模式能否带领一个品牌走向“千店”,仍是一个问号。
首先是选址的问题。
“很多人只会在自己居住的周围一公里活动,”瑜舍瑜伽创始人朱瑾表示,“市中心租金高,但是我们可以开在郊区,上海嘉定就有2家。”瑜舍瑜伽的选址更多在高端社区。
但很多好的位置往往已经被占据。《第一财经》在研究了31个一线、新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的瑜伽馆分布后发现,75%以上的瑜伽馆与周边小区的距离在500米以内。在新一线城市,大概50%左右的小区已经被瑜伽馆“攻占”。
桔子瑜伽在北京五环内,找出了有潜在可能性的200多个点。“最核心的就是位置,”创始人张文龙对懒熊体育表示,“比如有落地窗,有一个大空间,客厅要大,配2-3个小教室,最优是三居室。最好在1-3层。这样的位置不好找。”
▲桔子瑜伽主攻社区。
YoYoga的理想状态是让客人在10分种内以任何交通方式达到,同时选择某一个商圈进行密集布点,以此发挥品牌效应,最大程度覆盖该地区的用户。当前,YoYoga将望京及双井泛CBD作为场馆落地的首选二区域。这就意味着,这两个商圈内的顾客和老师都能在10分钟内达到YoYoga的任意一个教室。
同商圈密集布点的问题在于,要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同一个区域里找到合适的多个物业并不容易,另外,拥有潜在增量用户的商圈也并不多,即使存在,这样的潜力也需要场馆方去培养并挖掘。
对此,杨泓认为自己做了各个层面的准备,“我们的产品是选址宽容度很高的。从物业标的来说,公寓、小区会所、社区购物中心等七大类型都可以进。第二,实用面积60-80平方米,插哪儿都行。第三,我的配套设施要求度也变低,旗舰店(指优胜美地)要有热水锅炉,小店不需要。”
加上他在商业地产有着十几年经验,在资源上具备优势。“2016年我们和主流开发商开始战略选址。满足我开店节奏和选址要求的,签了战略协议的,早就超过100家了,”杨泓表示。
OMCAT瑜伽在选址方面较为特殊,选择了高端写字楼而非社区,目前的4家门店有3家位于soho。这也意味着,OMCAT瑜伽的定位不同。
▲OMCAT瑜伽主打高端办公区域。
这里的考虑有4点:
1、社区用户稳定,但是人群特征复杂,而写字楼里的用户纯度相对更高,有助于促进用户存在感和价值理解;
2、白领消费能力更高(目标人群是25-35年轻女性白领),更愿意接受新事物;
3、工作环境愈加碎片化,白领有更多弹性时间去消费;
4、一线城市的社区竞争激烈。
但把写字楼作为选址标的的问题在于更高的租金。但孟贤林认为,这只是战术层面的问题,如果能在经营上把控好投入、产出,就能覆盖掉这部分房租。“线下店的重资产是客观存在,但投入、产出永远是协调的过程,如果帐算得开,现金流保险,就可以做得重一点,”他说。
和YoYoga一样,OMCAT瑜伽的第一家也在望京地区,这是中国大企业最密集的商圈之一。“望京soho有几家瑜伽馆。但是望京有3万人,你不要想怎么抢别人的用户,把这3万人都变成瑜伽用户就牛了,”孟贤林表示,“我们的用户70%都是增量人群,并没有买过传统瑜伽馆的课,我们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机缘。”
但开拓增量市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望京这样的商圈在全国范围屈指可数。如果这些新开的瑜伽馆无法保证客流,那么消费频次就会降低,在人流基础上推导出的商业模式就无法成立。
其次是如何扩张。
现阶段正是跑马圈地的时候。快速布局扩张,抢占优质地段,就能率先占得市场先机。
“以后横向就是铺城市,纵向每个城市再去扑,打到任何人都进不来,”顾春对此表示,她的计划是今年开到100家店,后年实现1000家门店。
顾春把小黑裙归于瑜伽领域的新零售形态,通过线上+线下的完整闭环,打通付费、会员管理、教练管理和服务数据。这也决定了它的扩张速度以及扩张模式——2015年4月搭建团队,6月决定做瑜伽,7月1日开始选址,7月28日第一家门店开业。第一家门店第一个月就来了200多人,平均每人每个月上课2.9次。
去年,顾春又开了3家直营店。在模式成型后,传统瑜伽馆开始主动寻求小黑裙的品牌,所有的数据通过小黑裙的SAAS系统完成,每年缴纳加盟费或一定比例的收入分成。“那时候我们就有主动权了。只要你想玩,就要按照我的规则玩,”顾春表示。高增速是从今年3月开始的。许多学员和瑜伽老师通过加盟的方式开设了瑜伽馆,小黑裙的数量也在半年间从10家猛增至50家,加盟费也水涨船高。
但在量和质之间,这是一个微妙的平衡。非直营模式下的品牌管控力有限,前期数量扩张过快,也并不是一件好事。
桔子瑜伽就暂缓了这个脚步。“去年一直在投店,没有考虑商业化,只是培训老师,核心是没有创造多大的价值,只是撮合,”张文龙表示。桔子瑜伽去年放弃了直营,采用加盟的方式快速扩展,但相应的服务和管理却没能完全跟上。张文龙决定,今年要重点给馆主和瑜伽老师带来更多的价值。
不过最近,桔子瑜伽推出了共享空间项目,只要在酒店、健身房、美容院、咖啡厅、月子会所等公共场所拥有20平独立的空间,都可以成为私教/小班课教学点,享受超过30%课程分成。张文龙表示,截止十月已合作十来家,收益显著。桔子瑜伽提供师资、在线系统、基础物料以及品牌推广。
杨泓曾预期YoYoga今年可以做到100家,但YoYoga的扩张速度并不快。今年6月,杨泓为YoYoga发起200万元的众筹,最终获得了500万元。到这个月月底,YoYoga将开业5家众筹店,总门店数量将达到10家。
▲YoYoga希望在特定商圈密集布局。
“速度和我预想的基本接近,不算太慢,在一个新模式初期,把模式跑通,数据跑扎实。前期快未必是好事,”杨泓说。
OMCAT的扩张速度是最慢的,成立一年半,目前还只有4家门店。“瑜伽馆20万开一个,门槛不高,开也没有太大门槛,关也没有。开馆没有太大意义,开了用户只来你这儿才有意义,我们的内功还要练,再运作一段时间,”孟贤林表示。
从连锁管理的角度而言,10家是一个门槛,意味着截然不同的管理手段。因此,多数瑜伽馆品牌会在前期将数量维持在10家以内,以此探索合理的模式。
在各个瑜伽品牌扩张过程中的一个现象是,北京的品牌起步较晚,向外拓展的速度相对更慢。桔子瑜伽在外地只有为数不多的教学点,OMCAT和YoYoga在北京根基未稳,还没有对外扩张。
“北京其实相对其他市场,竞争蛮惨烈的,抢到了核心人才。从另一个角度,二线城市感觉环境更舒服,会省很多成本,”孟贤林说。
诚然,北京的瑜伽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国瑜伽业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北京的瑜伽馆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达到了754个,紧随其后的是上海、成都、西安。但从密度上而言,厦门、深圳、福州和西安,有瑜伽馆覆盖的小区数量占到整个城市小区总数的60%以上,是北京、上海的两倍,一线城市的机会依然是巨大的。
瑜舍在上海深耕了5、6年之后,2015年第一次离开上海来到西安。随后,朱瑾推出了“女主人计划”,采用合伙直营,即店长参股。从彼时起,瑜舍开始走向全国,2016年又在北京连开5家门店,并在今年7月在北京成立了分公司总部。总数量也从年初的75家,猛增至目前的150多家。
而从杭州走出来的小黑裙早已在阿里大本营立足,当下把上海当作主战场。在顾春看来,上海出来的品牌是全中国所有其他城市都接受的品牌,尤其是跟生活方式、新零售相关的,“上海必须拿下,抢流量其乐无穷,”她说。
因此,小黑裙将围绕杭州、上海、苏州等地在华东做重点布局,其次是生活气息浓厚的华中地区,这里的代表是武汉、重庆、成都。(延展阅读:新零售风吹到瑜伽领域,小黑裙瑜伽明年要开到400家店 | 创业熊)
▲小黑裙瑜伽从杭州起步,拓展至全国。
北京对于顾春而言没有价值,“北京我们暂住先不进来,进来就先做一家,让大家体验。”
第三个问题在于服务质量。
“瑜伽本质上是教育行业,”张文龙表示,“教育行业的核心在于师资和课程。”
当瑜伽馆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能否长期为用户提供一致水准的教学是一大难题,因此,请什么老师来教,以哪套体系来教成为问题的关键。
自主培训、从社会上招募是目前瑜伽馆获得老师的两种渠道。前者还分为零基础教培与二次培训。
瑜舍在2015年成立了培训学院。“我们一开始也用兼职老师,但是消费者会被老师带走。现在我们培训自己的学员,毕业了就到自己的门店工作,”朱瑾在去年完成了瑜舍教练职业化,即所有的教练都是全职,且只能在瑜舍上课。因此每家门店除了3个固定店员外,还有几名瑜伽老师在不同门店之间跑课。
▲瑜舍有自己的师资培养体系。
将零基础的人培训成老师,优势在于一张白纸更容易打上品牌的烙印,便于管理,稳定性高,但劣势是初期的教学经验、服务意识不足。加之瑜伽教练的培训相比其他项目难度更大,需要更长的时间和资金投入。
桔子瑜伽目前有300多位老师。有一定基础的老师在其内训课程中免费培训后,再到桔子的门店工作3年。老师按照技能和服务分为5个级别,以此制定不同的薪资。所有课时费都由桔子瑜伽、门店和老师三方分成。
“团课整个行业都做得不错,我们的核心优势是私教打造,私教现在占业绩66.9%,”张文龙说。他透露,今年桔子瑜伽的净收入是1000多万,能实现微盈利。
在上个月获得徐州文旅产业基金领投的A轮融资后,张文龙计划未来在徐州打造一个培训基地,主打瑜伽老师的进修培训。“普通用户经过我们培训成为老师,老师二次进修成为好的老师,一部分老师再开我们的加盟店,开瑜伽馆又需要老师,形成一个闭环,”张文龙说。
OMCAT不做任何教练培训,直接从市场招募现有老师,并通过用户反馈来鉴定老师质量。“瑜伽本身就是标准化的,不像健身。瑜伽流派几百年就是这样,只要有好的老师,上课专业程度不会有太大差距,”孟贤林说。他也相信,品牌的价值能超越老师本身,用户也不会因为某位老师的离开而流失。
杨泓为此做了课程标准化,分四级难易系数的40多个课种均有具体的动作序列。“我们秉承七三法,70%东西按照教案,30%可以留有个性化的特点,”他说。换言之,即使更换了老师,课程也能因为被标准化后得到衔接。
小黑裙的瑜伽老师更多是通过圈内老师推荐而来,并对老师的资格认证、教学经验提出来了要求,因此,顾春不会招募刚刚通过培训出来的瑜伽老师。“10个人进来录取1个人,我们老师的流失率是0,只有我们开除她的,”顾春说,“从引流到招募,我们整个闭环指标对老师都能把控。”
顾春也表示,在接下来扩张到更多城市以后,将接入一个教培平台,但自己不会做,而是外包出去。
社会招募的好处是,有一定知名度的老师是稀缺资源,一旦能够获得这些KOL,可以带来不少流量,同时她们也具有更好的教学经验。但这需要品牌方有更强的管控力来留住老师,也降低因为老师流失导致的用户流失。
最后,各个瑜伽馆品牌都有着更为宏大的计划和目标,瑜伽大多只是他们的敲门砖或是配套设施。
朱瑾曾在酒店、餐饮业工作10来年,她更看重大健康范围内的业务。瑜舍去年入股了一家做线上配送的冷压果汁品牌,还启动了每课时600元的理疗课,并将自身定位为“社区瑜伽理疗空间”。
小黑裙瑜伽身上充满了创始人顾春的影子。这位阿里系出身的创业者表示,“阿里系的弊病就是都想做平台。”在盘点了花艺、舞蹈、茶艺等10个女性消费行业后,顾春选择了自己的爱好瑜伽作为切入口。这也意味着从创立初始,小黑裙就带着鲜明的平台特征。
张文龙有过短途旅游项目的创业经历。在做桔子瑜伽时,他表示是用“体育运动健身类的教育思维来做”,他研究最多的是好未来,“我们的模式适合于其他教育逻辑的体育运动方向,比如舞蹈、跆拳道,都是老师培训学生,逻辑跟瑜伽一样,可以横向拓展品类,”他说。而桔子瑜伽后来也改名为桔子运动。
孟贤林在零售业有十几年的从业经历,“我属于地派的创业者,我一直觉得线下价值不可磨灭。”在他看来,瑜伽是线下服务行业的切入口,“整个中国服务行业是一片蓝海,瑜伽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中国第三产业消费有各种问题,其中就是分散。分散造成了无法上市。现存连锁方案都不是很成熟。”他做OMCAT瑜伽的初衷就是希望找到一个服务业的解决方案。
杨泓出身于地产行业,他接手优胜美地的初衷是为地产项目“官舍”打造配套项目,而做YoYoga是为了解决优胜美地存在的不足。
总体而言,瑜伽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赛道,也有一定数量的玩家和资本进入,但从现状来看,市场尚未出现预想中的大爆发,更谈不上激烈的竞争。但所有的创业者都表达了一个观点,希望有更多的人进来,一起把市场做大。当然乐观自信的创业者会表示——“我在等待竞争对手出现。”
(懒熊体育严小寒对本文亦有贡献。)
延展阅读:
完成B轮1.5亿融资,拥有13年历史的斯巴顿转型要做瑜伽行业老大 | 创业熊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www.mao36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