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体育场馆变为避难所,我们为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欣慰,也为世间的苦难心碎

2017-08-11场外王帅

体育场1.jpg


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的奥体中心(是的,国外也是这种叫法),因为它的圆型结构也被当地人戏称为“大O”。这里曾经是1976年奥运会的主会场,然而,自从2004年职业棒球队蒙特利尔博览会队搬去了华盛顿,还把名字改成了华盛顿国民队,这里已经很久没有接待过哪一支职业运动队了。在这十几年的光景里,更多时候,这座拥有全世界最高倾斜塔建筑的体育场,只能被用来承办展销会、音乐会,或者其它奇奇怪怪的什么体育比赛。


但就在本周,这里为流离失所的人们临时安置了数百张简易床铺。他们流落至此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他们曾想为“美国梦”奋力一搏,却被新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驱逐令击碎了全部美好的幻想。纽约时报和加拿大广播公司(CBC)都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跟踪调查。


蒙特利尔奥体中心始建于1976年,以那座惹人注目、直插云端的斜塔著称于世。现在,这座建筑有了新的闻名遐迩的理由:它成为了无数难民的容身之所。这些来自美国的难民大多从魁北克省非法入境,他们徒步穿越荒野和丛林,只为躲避两国政府在边境线设置的岗哨。他们曾无比向往美国,但如今,他们只想尽早离开美国。因此,他们只得利用法律上的漏洞在加拿大先寻找到一处庇护的场地,进而申请难民身份许可。


根据加拿大政府的官方数据统计,自从一月份特朗普正式入主白宫以来,已经有超过4300名难民采用相同的方式进入加拿大。而值得一提的是,整个2016年,加拿大皇家骑警拘捕的非法越境的总人数大概有2500人。


在最近的一次难民入境潮中,魁北克成为了主要的入境点。这也使得过去两周当地的移民管理局一度陷入焦头烂额的境地,突然涌入的大量移民申请让他们原本就很繁琐的办理程序不堪重负。在这段时期,徒步穿省而过的人口总数更是达到了每天250人,这是以往的4倍之多。


上周,汹涌而入的难民填满了城市里已有的庇护所,管理机构不得不另觅他法,这其中就包括将他们安置进空闲的体育场馆内。某公益组织的发言人向媒体透露,已有800人在蒙特利尔奥体中心内安顿。从现在开始到9月份之前,这一数字每天都会变化,而到那时,新的专业避难所就将建成使用。


体育场2.jpg

▲体育场内的难民


根据CBC的报道,在本周末,当地的加拿大人在“大O”体育场外集合,用大幅的标语表达了涌入难民的欢迎与支持。“欢迎你们!”“没有谁是非法的!”许多避难者来自海地,他们逃出美国是因为得到的消息使他们相信,在明年一月,特朗普政府就将中止一项针对海地地震难民的救助法案,该法案允许美国政府无限期收留在2010年海地特大地震中受灾的群众。这些灾民已经和当地的海地民间社团取得了联系,并且收到了慈善组织提供的食物和生活必需品。


难民涌入大型体育场馆的画面,也让人们不禁回想起历史上无数次的悲惨景象:每逢大灾变,公共体育场馆就会免费开放供百姓避难。“对于这些体育殿堂而言,这一幕挺讽刺的。”美国学者本杰明·莱尔坦言,他的新书《现代竞技场:体育场馆和美国文化》即将出版。但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些建筑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被唾弃为“放纵享乐的象征”,到了今天却要收容庇护那些现代文明不能、或者不愿照顾的底层群体。


可即使在那些“像雄孔雀的尾巴一样”浮夸高调的都市建筑中,蒙特利尔奥体中心仍然堪称上品。在过去30年间,该场馆的建设与修缮足足花掉了16亿美金。因此,当地人也戏称“大O”体育场为“the Big Oh-Oh”(“大噢噢”,形容花费之巨令人瞠目结舌,译者注)或者“the Big Owe”(“巨差钱”,owe在英文中为“欠债”的意思,译者注)。


体育场3.jpg

▲罗兴亚族的儿童在苏门答腊体育场内休息


体育场4.jpg

▲希腊国家体育场收容的叙利亚难民


无独有偶,因为动荡的局势,希腊全境的大型体育场馆和飞机场很多都成为了上万难民的临时庇护所,这其中就包括2004雅典奥运的主会场。而那些难民,无论他们的目的地就是希腊,还是经由希腊借道他处,都得到了人道主义的对待。而在2015年,少数民族罗兴亚族为了逃避缅甸的战乱躲进了苏门答腊的一座小型体育场内。就在同一年,布隆迪人民不堪忍受国内的流血冲突,纷纷藏进了坦桑尼亚的体育场中。


声明:本文编译自Quartz的相关文章,作者Lila MacLellan


创业课.png

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个字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扫码关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