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CBA会怎么样?
1、常规赛轮次、密度、比赛日、季后赛参赛队都将增加;
2、亚洲外援名额逐步缩减为两个,季后赛无法使用三外援;
3、马国力、张雄和蒋健任CBA公司顾问、竞赛总经理和商务总经理;
4、CBA公司自行与播出平台洽谈售卖媒体版权,不寻找独家买断方;
5、篮协以授权费的名义,收入CBA每年整体收入的10%;
6、未来董事会席位,6席归俱乐部,1席归篮协。
今天(6月30日),中篮联(北京)体育有限公司(CBA公司)在北京首钢体育大厦宣布了CBA公司的管理团队人员。原央视体育中心主任、盈方中国董事长、现乐视体育副董事长马国力出任CBA公司顾问;CBA联赛办公室主任张雄将出任CBA公司竞赛管理总经理;原盈方中国副总经理、商务总监蒋健出任CBA公司商务开发总经理;上海大鲨鱼篮球俱乐部发言人张弛担任董事会秘书。
去年9月份,CBA公司公布了董事会架构,其中董事长由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金生兼任,姚明以投资人代表的身份出任副董事长。首届董事会共有7人,其中2位由中国篮协委派,另5位经俱乐部投票选出,分别来自广东宏远、上海东方、深圳新世纪、北京首钢和辽宁衡润。
今年4月底,姚明在江西南昌赛区观战全运会男篮预赛发布会上确认,中国篮协将所持有的CBA公司30%股份转让给各球队。CBA每支球队在CBA公司的持股比例从公司成立时的3.5%将增至5%。
篮协退出股权后,CBA公司的董事会架构组成,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昨天召开的董事会会议明确了一点:在篮协将所持有的股权转让后,未来的董事会构成将是:6个席位来自俱乐部股东,另外一个席位留给授权单位,即中国篮协。当然,这需要等到下一步公司章程修订后体现出来。”今天发布会结束后,CBA公司竞赛管理总经理张雄在接受懒熊体育采访时透露。
“在中国体育管办分离的进程中,这是一种全新的制度设计。从中国篮协与CBA公司是授权与被授权的关系。总局赋予中国篮协有监管、指导CBA联赛的责任和义务。”张雄继续向懒熊体育表示。
CBA公司双总经理张雄(左)与蒋健(右)
同时,CBA公司还公布了CBA联赛未来五年竞赛方案和CBA联赛商务开发新方案。未来五年,CBA联赛在赛制、外援制度等环节均有明显调整,单赛季每支球队常规赛比赛场次将由38场逐步增加到56场,赛季时间长度也随之拉长。
“CBA赛制的改变,包括常规赛轮次、比赛密度的增加,联盟比赛日的重新设定,亚外政策的调整,都是依据联赛未来发展的要求,推进CBA职业化。”张雄表示。
在联赛商务开发方面,CBA联赛经营格局将采取继续以联赛统一经营为主,联赛公司和俱乐部细分市场、分配经营空间共同发展。招商机制方面,CBA公司将采取直接开发和代理制相结合的方式。未来三个月,CBA公司将着力确定联赛装备赞助商和媒体版权,同时开发其他的赞助权益。在媒体版权方面,CBA公司将自行与播出平台进行谈判合作。
在CBA公司管理团队亮相同时,仍然有至少六个与CBA公司有关的问题随之产生。
1、联赛跟俱乐部权益如何划分
联赛和俱乐部商业权益如何划分,体现一个联赛的商业化水平和运营水平。我们看到,出于让各俱乐部更好地开发银行品类赞助商——职业体育最大赞助商品类之一——英超调整冠名赞助体系、取消冠名赞助,也结束了巴克莱银行对英超十五年的冠名历史。
但英超毕竟是全球商业上最成功的国家职业联赛。CBA联赛情况大相不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CBA联赛整体商业价值停滞不前,篮协将原本属于俱乐部的绝大多数商业赞助权益收归联赛所有并统一售卖。从2004-05赛季起,中国篮协将鞋服装备赞助等多项权益收归到联赛层面。2005-06赛季起,盈方中国获得CBA商务运营权,从篮协获得授权对联赛统一进行商业开发。截至2016-17赛季结束,篮协留给CBA各俱乐部的商业权益十分有限,
在职业联赛市场化程度并不发达,整体收入不高的阶段,这样的政策并不完美,但有其市场。因为,一方面,这样可以做大联赛整体商业蛋糕,让联赛获得更多运营资金;另外一方面,联赛运营公司主导商业开发能让一些中小俱乐部省力省心。
姚明将在马国力的“顾问”之下进行CBA商务运营
但随着联赛市场化程度加深、商业价值的提高,这种政策开始显现出不少问题。对于很多球队,尤其是一些大市场的强队而言,上述政策或多或少会限制各俱乐部的商业开发。因为除了票房外,俱乐部自身基本只有出让冠名权这一个大的收入来源。
更直接的矛盾反映在球员个人赞助商与联赛装备赞助商之间的冲突。这些年因为穿鞋而闹出的品牌纠纷不能再多了。
事实上,在盈方中国统一进行商业开发的两个周期内,俱乐部能够获得的收入分红距离其投入有巨大差距,第二个周期里,也不过1000多万。部分俱乐部认为自行招商能获得比篮协分红更高的收入,并希望联赛能将装备赞助等权益归下放,让俱乐部自行进行商业开发。
在今天的发布会上,蒋健表示,经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讨论,在新的商务周期内,俱乐部拥有的商务权利将比此前一个周期大大增加,他强调很多方面俱乐部自己的商务开发同联赛商务开发之间并不发生冲突,但没有给出俱乐部新增商务权利的具体案例。
2、如果联赛统一商务运营,鞋和服赞助是否分开
CBA鞋服装备等权益经历了从联赛统一开发,到下放到俱乐部,再到收归统一开发的变化。
1995年,负责甲A联赛(CBA联赛前身)商务运营的国际管理集团(IMG)与耐克签下4年250万美金的合约,为联赛提供球衣和球鞋。1999-2004赛季期间,篮协将CBA服装、球鞋装备赞助权益下放到俱乐部,俱乐部自行进行相应的招商。这导致联赛出现了多品牌百花齐放的现象,也造成了各队贫富悬殊的局面。
但2003-04赛季后,中国篮协将鞋服装备赞助等俱乐部商业权益收归到联赛层面。
2004年,安踏以3年6000万元成为CBA联赛鞋服装备赞助商,并一直合作到2011-2012赛季结束。携手CBA联赛期间,安踏销售额一路高歌猛进,平均每年增长率超过90%。看到安踏借助CBA攻城略地,李宁在2012年孤注一掷,怒砸20亿拿下过去一个周期里(2012-2017赛季)的CBA鞋服装备赞助权,称谓也由“CBA唯一指定运动装备”赞助商级别升级为“CBA联赛官方战略合作伙伴”。
最近这些年,CBA因为穿鞋而产生的纠纷持续不断
在发达的足球联赛中,球队通常享有比赛服装赞助的开发权,球员个人则有权选择球鞋赞助商。也有联赛统一开发比赛服装赞助权的案例,比如NBA、中超等。但放眼全球,绝大多数联赛都没有将球鞋赞助权纳入联赛的赞助体系。因为每个人脚型不同,球类运动对下肢力量要求高,球鞋的舒适程度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表现甚至球队成绩。
CBA是极少数将球鞋赞助权纳入赞助体系的联赛,这也是CBA商业开发颇受争议的地方之一,这些年,因为穿鞋而闹出的商业纠纷层出不穷。过去一个赛季,耐克旗下多名球员挑起过联赛球鞋赞助的相关话题。
新的周期之下,鞋和服装赞助是否分开售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上个周期竞标鞋服装备赞助权卖出5年20亿的天价,是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背景是,看到安踏借助CBA赞助不断攻城略地扩大营收。作为彼时国产体育用品业老大的李宁,在丢掉中国奥委会赞助权后面临背水一战的境地。出于竞争卡位、遏制死敌的诉求,李宁需要拿下一项国内顶级体育营销资源来进行自身的产品品牌推广。
但孤注一掷拿下CBA营销资源后,李宁在过去五年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在连续三年亏损后,这位曾经的行业一哥在2015年年报中才扭亏为盈。
有里李宁的前车之鉴,鞋服装备品牌对CBA营销资源的战略价值势必有重新的认识。目前,安踏已拿下NBA中国市场合作伙伴称谓,旗下还拥有当红的克莱·汤普森。李宁获得休斯敦火箭队合作伙伴身份。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CBA鞋服装备赞助权还能飙出5年20亿的合同吗?
3、媒体版权蛋糕多大?
国务院46号出台后不久的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快马加鞭、形势看涨,多项头部版权资源迅速以数倍,甚至十多倍的价格成交。这样的背景下,中超找到了体奥动力来充当“接盘侠”,后者以80亿买断5年信号和媒体版权。
但在两年爆发式的增长后,中国体育产业的风向有所偏转。资本掀起的金元大战逐渐硝烟散去,曾经最勇猛的版权玩家乐视体育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恐怕都难以翻身。另一只大手苏宁在高举高打,近乎揽尽足球赛事版权资源后,也开始重新审视这门生意的投资回报。眼看C端付费推动体育版权变现的模式任重道远,苏宁拉上当代明诚和新英一起参与英超等版权的分销,试图从B端新媒体分销收回尽可能多的回报。
足协新政之下,资本方开始重新评估中超的商业价值。CBA也处在改革进程中。
在今天公布的未来五年CBA联赛竞赛方案里,赛制、联赛强度、外援制度等环节均有明显调整,单赛季每支球队常规赛比赛场次将由38场逐步增加到56场,赛季时间长度也随之拉长。
商业价值与竞赛组织密切相关。上述竞赛方案的出台,对于媒体版权的售卖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发布会上蒋健表示,CBA决定不像中超那样寻找接盘方独家买断媒体版权,而是由CBA公司直接与包括央视和地方台,以及新媒体、OTT等媒体平台进行谈判销售。
“新的商务周期,CBA联赛与赞助商签约以三年合同为基础,不排除3+1等形式的合同。不过,不会卖独家版权,因为CBA联赛需要推广。”在会后的采访中,CBA公司商务开发总经理蒋健对懒熊体育表示。
不过,版权的分散恐也意味着CBA难以卖出5年80亿的天价合同出来。
4、信号制作权及媒体版权是否打包
信号制作权益和媒体版权集中于一家机构,有助于减少沟通成本和中间环节,提高业务协同性和工作效率。具体而言,便于统一管理提高制作水平,更好地服务转播商,开发版权商业价值。
这也是为什么国际上大型体育营销或者体育媒体公司旗下均设有电视信号制作部门或公司,IMG、盈方、拉加代尔体育、Perform group、MP&Silva等无不如此。
2001-2012赛季期间, 体奥动力(及其前身华奥星空转播公司)负责CBA联赛公用信号协调管理和媒体版权分发。2012年,盈方中国与CBA续约五年,将信号协调管理业务委托给鸿瑞新枫,并每年支付一定费用。在此基础上,盈方中国再做媒体版权销售。
CBA电视信号协调管理和版权分发权归属值得关注
但眼下,CBA已结束盈方中国进行商务运营的时代。马国力目前仍是鸿瑞新枫名誉董事长,同时将在CBA公司扮演重要角色。新周期里,CBA公司是将信号制作和媒体版权全部打包卖出,还是分开,是一个业内玩家时刻关注的决定。
“我们会先跟媒体平台洽谈,确立合作,再去考虑信号制作。”蒋健对懒熊体育表示。
如果分开,问题则分解为鸿瑞新枫是否将会继续负责信号协调和管理,再由CBA公司进行媒体版权分发。如果打包,鸿瑞新枫何去何从又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5、联赛收入各方如何分配?
联赛收入分配,关系联赛发展、俱乐部运营、俱乐部投资方的投资回报等。联赛收入分配模型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体现联赛管理运营者的智慧。
常常用来和CBA对比的中超,在2016年启用新的分红模型。根据2016年12月底中超公司股东大会,2016赛季中超联赛版权收入分红为:90%平均分配,10%按照名次分配。10亿元版权费的10%,即1亿元,平均分成136份,冠军取其中的16份,亚军15份,以此类推,倒数第一取1份。最终,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在联赛版权分红上获得的收益是6801万元。再加上联赛赞助收入分红,2016赛季,恒大从中超公司获得的分红为7200万左右,而联赛副班长石家庄永昌为6000万出头。
CBA商业蛋糕会如何切分?
回到CBA,盈方中国买断CBA联赛商务运营权的后7年里,盈方中国给篮协的保底分红为每年最少3.36亿人民币。这笔费用扣除流转税和所得税、女篮和青少年篮球发展两项专项基金、竞赛组织运营支出等费用,平均每个赛季分配给每家俱乐部的分红至少约为1200万元人民币。
CBA还涉及另外一块收入分配。2013-2014赛季四川队加盟CBA时缴纳3500万元的加盟费,由此前的17家俱乐部平分;2014-2015赛季江苏同曦和重庆(现北控)共同缴纳7000万元的加盟费,由18家俱乐部平分。不过,这部分收入非联赛每年固定收入分配。
CBA公司成立之初确认的收入分配政策是:中国篮协将从CBA公司每年的经营收入中收取5%的授权费,作为女篮发展专项经费。另外,5%的青少年发展专项经费和联赛风险储备金由CBA公司负责。
在篮协将30%的股权转让给各俱乐部之后,篮协以收取授权费的方式参与CBA的收入分配。篮管中心主任、CBA公司董事长李金生在今天发布会后表示,授权费为CBA联赛每年整体收入的10%。
“现在刚刚开始,没有具体的分配计划。我们首先是做大营收,但是不应该认为所有的收入都拿来分配。分配方案,要经过董事会、股东大会通过才会去实施。”蒋健在会后对媒体们表示。
除此之外,新的周期里,CBA联赛如何确定收入分配原则,是否将联赛排名纳入收入分配体系中。同时,每年的收入里多少分配给俱乐部,多少留作用来设立资金池都是外界十分关注的话题。
6、盈方中国何去何从?
在CBA管理团队中,马国力和蒋健都出自盈方中国。事实上,不仅如此,和马国力一样,蒋健曾在央视任职——担任央视动画栏目主编,参与过《轻松十分》《快乐驿站》等节目的策划和制作。在盈方中国就职期间,蒋健主要负责CBA联赛赞助商合作与服务。此前在CBA公司与众多赞助商的合作签约新闻稿中,蒋健的名字常常紧随原马国力之后。看得出来,马国力对蒋健的器重。
据懒熊体育了解,除了马国力和蒋健,原盈方中国商务团队也有很多成员转移至CBA公司工作,参与联赛商务运营。也就是说,过去在盈方中国一直负责CBA联赛商务开发事宜的团队,在CBA公司又重新会师,继续负责同样的工作,变化的只是这个团队所效力和代表的平台而已。
于情于理,这都不难理解。
在中国找一个具备丰富经验的优秀商务运营团队本就不是一件易事。联赛商业开发、赞助商和媒体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留给CBA进行商业开发的时间本身又极为紧迫。如果绕开原有团队、原有客户资源也是一件费时费力,甚至事倍功半的事。
因此,熟悉的团队处理熟悉的事务并不让人意外。
不过,盈方中国手握CBA联赛商务运营权十二年,经历了最初的不如意后,在马国力到任后实现扭亏为盈。一年前,马国力挂帅而去出任乐视体育副董事长。目前,盈方中国的董事长职务仍由万达文化副总裁、万达体育中国区CEO杨东为担任,总经理依然是赵峰,在失去CBA商务开发权后,这家公司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后马国力时代,盈方中国何去何从?
目前,盈方中国手里还有中国男篮的商务运营权,这项权益合同很快就将到期(2018年5月)。
接连痛失功臣、核心团队、核心项目的盈方中国来说,接下来如何继续生存发展的挑战不小。
声明: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www.mao36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