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尼尔森携手国家体育总局发布《2017年健身教练职业发展研究报告》,报告从健身人群特征、服务需求趋势、健身教练职业发展现状、健身教练个人职业发展路径规划等几个方面做了数据呈现和调研分析。以下为报告主要内容:
一、 健身房单店面积减少。这一趋势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更加明显,受制于租金、人力成本等升高,新开健身房面积相比之前减少,更加专注于精品。
二、有特色的工作室涌起。健身工作室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为健身用户提供有特色的,更加精细化和专项化的服务。
三、数字化健身进一步兴起。通过数字化的方法为健身用户提供更加便利、互动性高的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四、专项教练增多。提供特定项目指导,如跑步、普拉提、瑜伽等项目的教练增多。
五、小器械重要性加强。如壶铃,TRX,哑铃等工具在日常训练中的重要性增强。
近年来,健身人群也在发生变化。关注健身话题的人数越来越多,人群类型不断扩大,对健身教练的接受程度也更高。主要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目前在从事健身教练的人群中,体育专业学生、退役运动员等专业背景的人群占到86%,其中有37%是来自体育专业毕业。
对比2016年,健身教练的专业化程度也在提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教练人数达到了114694人,而获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教练人数也达到了50950人,同比上涨了58%。
教练行业的留存率降低,可选择空间变大。
健身行业正面临着需求低,竞争大的局面,进一步加大了健身教练的销售业绩压力。在一线城市其业绩要求达到了47,897元,而在二线城市也达到了31,361元。
相较于2016年,认为销售压力可以接受人群上升3%达到57%。教练更加重视专业技能的提升,如今近一半人都是主动从教练介绍栏选择教练,比率连续两年持续提升。
教练应对会员价值进一步开发抱有信心。根据数据显示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居民在健身和健身教练上的花费都有提升。
声明: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www.mao36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