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办一场散打赛事,影响力能有多大?
这是中国武术协会和国武传媒希望回答的问题。3月25日,双方在北京签署了2017年世界超级散打王争霸赛合作协议,并宣布赛事将于10月28日开赛。
双方这次联手预示着“散打王”赛事品牌的回归。十七年前的2000年3月25日,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首次举办,开创了国内商业搏击赛事的先河。当时,散打王有很多的尝试都是业界的第一次,比如赛制的创新,擂台的比赛形式,娱乐元素、舞台戏剧表现艺术的融入等。2000-2005年间,散打王先后在湖南卫视和CCTV5播出,并获得过红牛和拼牌的冠名赞助。而像散打世界杯、中外挑战赛、世界超级散打王争霸赛、女子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等衍生赛事也是业内首创。
官方提供的资料显示,从2000年到2005年,散打王共打了720余场比赛,散打王节目覆盖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台湾、日本等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约有1.04亿的电视观众和5300万的广播听众,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关于散打王的停办,早期团队核心成员,现任赋泽体育CEO的徐睿曾在一篇博客中写道:散打王生命中最后一场比赛是我承办的,时间是2004年1月2日,散打王2003年总决赛,在三亚美丽之冠会展中心开战,此后再无散打王。该博文中还提及,散打王当时已实现盈利。
虽然此后散打王再未举办,但该赛事品牌却一直保留。2010年成立的国武传媒,于去年下半年开始筹备重启散打王。
不过,在散打王停办的这十多年间,国内搏击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像武林风、昆仑决、勇士的荣耀等国产赛事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力,国外的UFC、Glory、ONE冠军赛等都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另外,赛事规则上也以自由搏击、MMA等为主,散打似乎淡出主流,散打王之后虽然也有功夫王、散打天下等散打赛事,但并没有创造出更大的品牌影响力。
“当时的体育市场还不成熟,也不是说现在进来就一定能形成商业模式能盈利,但我们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国武传媒执行总裁许为宁对懒熊体育说。
市场环境的改变确实让散打王迎来了重振的契机,而散打王的一个优势或许是赛事的选手资源。
在发布会上,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陈国荣介绍说,本次世界超级散打王争霸赛的参赛选手包括参加今年全运会的优秀国内散打运动员,以及在9月俄罗斯散打世界锦标赛选出的优秀国外选手。他同时透露,散打项目国内的注册运动员有四五千人。
这表示,武协将拿出手头上最好的选手资源参与到这项赛事中,而这帮由国家培养的顶尖选手,平均水平显然比社会上各式俱乐部的选手要高。此前的散打王赛事中诞生了柳海龙、宝力高、杨晓靖、赵子龙等为人熟知的散打明星,重新回归之后,培养新一代明星显然是头号任务之一。
▲ 以柳海龙(左一)为代表的散打明星促进了散打王赛事影响力的快速扩大
许为宁透露,2017世界超级散打王争霸赛将设7个级别,每个级别一组对决,总奖金超过百万人民币。另外,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中国武术超级散打王争霸赛两个赛事品牌也在酝酿中。散打王在今年还将启动常规赛,在武术界挑选有潜力的选手进行明星化包装。
对于搏击观众、爱好者来说,散打王是一种情怀的象征,网络上呼吁散打王重办的言论一直存在。但搏击市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在赛事的运营手法、观众对于比赛的理解、甚至是赛事规则上跟过去都有很大变化,尤其是当年网络直播、新媒体等传播渠道并不存在,而如今却已成为主流。
“如果还是站在当年的角度进行开发,是很难取得成功的,要看这个运营团队能不能合理地把观众对散打王的情怀注入到一个新的比赛。”一位搏击行业人士对懒熊体育说。
由于赛事刚刚启动,赞助商和直播渠道还正在商谈,而在广告和门票两项过去就存在的收入以外,许为宁认为版权交易在未来会是关键的部分,“我们现在还停留在以赞助商为主的生存空间,但是国外的成熟赛事70%(收入)是版权,这方面还是等待市场成熟,但是现在已经逐步改变,所以现在我们觉得是很好的时机,我们也注重版权的交易,包括海外市场。”
此外,国武传媒在散打王自主赛事IP以外,还有另外5项业务,包括:散打王俱乐部,以散打明星培养、经纪业务为主,通过包装推广树立赛事偶像明星;武博道馆,以散打健身、太极健身等培训为主业,目前已在北京进行设计装修;互联网业务,包含App产品和新媒体;电商,售卖衍生品、服装、装备;动漫游戏,开发散打王衍生动画、漫画和游戏。
“我们设想就是两到三年,哪怕不盈利也要持平,应该是很好的开始,” 许为宁说。“国内市场付费行为越来越成熟,我觉得我们机会就会来。”
“未来三到五年,我们希望这个品牌有一定影响力和赛事基础,所以我们还将参与娱乐节目,吸引更多受众群体,影响力足够大的时候,还是想要在体育行业成为一个上市公司。”他补充道。
声明: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www.mao36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