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需要怎样的人才?如何为体育产业培养人才?美国在培养体育产业人才上能给中国什么借鉴?
3月28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共同举办“中美体育管理发展与人才培养论坛”,并宣布推出思博锐体育(SPORiT)体育管理学习平台。
在这场论坛上,哥伦比亚大学体育管理系主任Vince Gennaro、负责领导力课程的前CBS体育主席Neal Pilson、负责场馆运营与管理课程的前美国场馆协会主席William Squires、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夏伦好、北大光华-巴萨体育管理中心副主任江明华、李宁公司前首席人力官戴倩、微动体育创始人兼CEO李韬之、思博锐体育创始人兼CEO宋文昊共同探讨了有关体育人才培养的话题。
以下为懒熊体育对中美专家在论坛上观点的总结:
话题一:快速发展的中国体育产业需要怎样的人才?
体育行业的发展非常快,体育地缘化不再那么明显,这是科技日新月异和体育全球化导致的。
作为科技进步的其中一个表现,数字媒体的崛起就为体育转播带来了新的思考,也让各种体育品牌面向受众有了更新的交流方式。而在5至10年前,社交媒体的发展还不够完善,体育品牌一直没有来自球迷的反馈机制。
大数据是另一个例子。20年前的美国体育产业并不需要由大数据来主导。但是,如今大数据方面的比拼使得任何个体和团体想要获得优异比赛成绩都需要在大数据上另下一番功夫。
我举数字媒体和大数据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一件事:对于求职者来说,光靠对体育的兴趣已经不能保证他拥有出色的职业生涯了,对他来说,必须掌握一些特殊技能才行。当下的中国体育就面临这个情况,体育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现有人才的水平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
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体育行业,从业者除了体育专业素质以外还需要一定的领导才能。
此外,我曾在CBS担任了十几年主席,那里更欣赏满怀好奇心和富有激情的年轻人。我不太熟悉中国的电视转播行业,但是我很确定这边也很希望发掘一些喜欢探索世界,而不只是对体育感兴趣的人。
体育已经是一门全球化的生意了,因此不仅是对体育,从业者也要对全世界的商业事件有所了解。希望体育从业者保持好奇心,关注全球化、政治事件、商业发展等方面的议题。
另外,体育产业和所有生意一样,创收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呼吁所有体育从业者都能时刻想着朝创收的方向去努力,而不是相反。
我会时常告诉同事,体育的创收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场馆就不能实现这些。虽然从事场馆相关职业的人通常不在镁光灯下,但仍然需要这些员工怀有职业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体育场馆这一行同样面临着科技带来的改变,如今在美国,如何做到更环保成为了场馆平日的首要考虑。
在恐怖袭击的压力下,美国场馆的安保面临着严峻考验,所以对场馆管理层的培训至关重要。2015年底巴黎法兰西大球场的爆炸案,正是因为一名受过专业训练的保安的努力,才没有让爆炸波及更大范围。
而体育安保的相关研究很有必要,不能让过多的安保人员干扰了观众的观赛体验。因此体育产业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拥有特殊技能的人才。
2008年之后,中国体育步入了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型,但是过程并不顺畅。为什么我的一些同事觉得工作变得困难和不适了呢?这是因为如今的体育发展不再是“体育发展”本身,还包含了“通过体育去发展”这层含义,要通过体育去发展政治(展示制度自信、彰显大国责任、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经济(新经济新动能新业态、助推供给侧改革、力促消费升级、推动双创、扩大就业、促进养老医疗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社会(传递正能量、增进民族团结、增加国民幸福感、培育合格公民)。
除了工作内容上的困难,中国体育发展前路也将是很艰辛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力量快速进入、科技创新势不可挡、改革压力空前巨大(留给体育改革的时间不多了)、改革任务和发展任务交织而没有缓冲期和磨合期(国家对下届冬奥会和夏奥会的成绩提出了很高要求)。所以,现阶段体制短板和人才短板很明显。
如今中国体育行业的人才短缺主要分为3个方面: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其中,竞技体育里的冬季项目人才缺口更大;在群众体育里,到2030年我国要达到千人拥有2.3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目标,这个人才缺口在140万人左右。
具体到体育产业,对照体育产值2020年3万亿和2025年5万亿的目标,按照人均生产率3万元算,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缺口分别是400万和600万人。体育产业主要急缺以下7个方面的人才:职业经理人、冰雪产业管理和经营人才、户外运动休闲管理和经营人才、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所需的人才、智慧体育软硬件开发与运营人才、体育综合体和体育特色小镇管理和经营人才、创新IP设计和运营人才。
一旦人才短板补齐,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就会更加稳健和持久。
话题二:如何为中国体育产业培养人才?
在美国、中国、英国等体育发达国家,每个大学里体育人才培养的课程都有着不同的切入点。而在哥大的体育管理系,我们的定位是把学生培养成体育公司具体需要的人才,融入更多实践的元素在课程里。
在哥大,我们会试着去理解一个粉丝为什么会那么看重一支球队,这其中心理学、社会学、微观经济学都是相关的。如果我们不了解体育粉丝背后隐藏着的信息,就无法了解体育产业发展背后的一些规律。
我们更多会去教学生如何灵活地运用所学理论,让他们了解体育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把他们培养成那样的人才,而不单单是教会他们这些知识,或者是简单的套用理论,抑或给他们颁发一份毕业证。
李宁公司最早期做人才体系和发展模型的时候,研究了很多成功公司的发展规律,然后定下的核心就是“体育精神引领卓越管理”,即既需要懂体育规律的人(比如优秀的运动员和专业的体育迷),又需要具备体育职业化管理素养的人。
同时,公司还会和很多商学院进行积极合作,让员工带着课题进入学校,培养他们体育职业化管理素养的4个维度的能力:领导业务(Leading Business)、领导团队(Leading a Team)、领导他人(Leading Others,比如影响客户和竞争对手)、领导自己(Leading Yourself)。
中国大学培养体育产业人才有一个误区,即过于偏重理念教学,缺乏实践。我们的培养模式是让学生读过去的人写的书,由现在的人来教未来的人怎么从事体育产业工作,但这还不够,因为有些滞后。
其实体育产业是一个实践型学科,学生需要更多地走出教室,在社会上学习和接触。
所以,未来我们的大学在培养体育产业人才时,还需要更多偏实践的课程内容,还需要更多企业型人才来教书。
我反而觉得体育从业者需要加强理论性的学习,因为老师教的肯定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
女排夺取奥运冠军的一部分原因是队伍的管理很好,这是整个教练团队的功劳。在这其中有善于领导的郎平,还有业务能力出众的体能教练、营养学教练,而体能和营养学都是科学,科学就需要通过学习前人总结的理论来掌握。
现在很多运动员退役经商,成功了之后反而回来学习。李宁来光华管理学院念EMBA,念完回公司沟通反而不顺畅了,因为他的术语同事们听不懂,于是同事们也要来学习理念,把公司的已有实践与新学习到的理论进行结合。
但如果知识理论拿来就能用,那成功就没难度了。所以才要把公司的已有实践与新学习到的理论进行结合,形成一套公司独有的语言和知识体系。
现在中国体育市场的人才痛点主要包括:缺少管理软技能的培训;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从业人员年轻化,经验缺失,待遇较低。现在很多大学都开设了体育人才高等培训班,但是基层体育人才的培训还不够重视。
因此,我们需要做以下几件事:建立一个人才培养的职业发展平台;提供更多国际前沿的体育管理知识;通过线上线下的双管齐下,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美国是世界体育产业的领头羊,我们应该做更多“搬运”工作,把诸如哥大体育管理系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提供给中国的各层次从业者,降低体育产业教育的门槛,为刚进入体育产业的基层员工提供更多服务。
话题三:美国在培养体育产业人才上能给中国什么借鉴?
我并不觉得美国的体育产业主要由四大联盟(即NFL国家橄榄球联盟、MLB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NBA美国篮球职业联赛和NHL国家冰球联盟)组成,这个观点也体现在我们的课程中。我们的课程同时包括电竞、UFC等题材,这些项目现在在美国同样市场广阔。最重要的是这些都是能创收和盈利的体育项目,所以值得我们进行更多研究和相关人才的培养。
如果要把美国这边的课程内容“搬运”到中国,它们会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能为中国体育产业短期内借鉴的,另一部分是短期内难以体现成效但同样是全世界通用的。
在数字媒体和互联网变迁上,中国体育行业其实是远远领先美国的。这是因为美国的体育转播行业已经有50年历史了,从一开始的3家电视台到现在,美国的转播行业是围绕有线电视行业来进步的,体育赛事也更依赖于有线电视转播。而中国的体育转播在数字媒体上已经有了非常伟大的成就,所以在这方面美国体育反而应该多向中国学习。
我在哥大负责场馆运营类的课程教学,第一节课谈到的是古罗马竞技场。我们会发现,千百年前人类的一些体育活动,和现在还有着共同之处,也就是离不开场馆运营。
现在,美国伫立着数以万计的场馆,而且大部分都能盈利。我想我们在场馆经营上能够给全世界各国提供启发。F1上海站马上要开始了,虽然这项比赛并不在场馆中进行,但相关理论也都可以在我们的课程中领悟。
我本科学习的是北京体育大学相关专业,毕业后去美国的密歇根大学学体育管理,因此有机会体会国内外在体育教学上的差异。
北体的优势是能让我接触到很多资源。但在密歇根,我锻炼出了更多solution(解决办法)层面的思维。比如NBA全明星赛缺一个赞助商,需要我们去寻找解决方案,我们一般就只会用理论去套用,但美国的同学们会先去查找过去这么多年有哪些赞助过这个项目的公司,然后再摸清他们中哪些还拥有足够的预算来赞助,接下来一步接一步思考解决方案。
这些都是灵活运用理论的案例。
声明: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www.mao36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