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拍制造商们已经开始利用科技帮助球员们选择适合的装备,但球员选择球拍的过程普遍仍不具备科学性。(图片来自《纽约时报》)
墨尔本,澳大利亚——坦白地讲,这块智能球场看上去并不如我想象中那般“智能”。
在上月进行的澳网期间,我曾身穿网球服前往位于墨尔本公园的国家网球中心,在室内训练场参加了一场由监控系统记录的击球练习。
我所在的球场是连续几块场地中的最后一块,第一眼看去,这与之前那些标准球场并无不同。划线、球网与丙烯酸合成材质的蓝色表面,这些要素很难将这块场地与公开赛上所使用的球场区分开来。
我的向导,澳大利亚网球协会官员马夏·雷德(Machar Reid)随后向屋椽指去。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11台摄像机,以及一块巨大的、高悬于球场之上的平板显示屏。其中8台为鹰眼摄像机,这款网球追踪设备已经是网球界的老面孔了,在经过了足够多的考验后,鹰眼已经成为了主要赛事中检验线审判罚的有力工具。
这类所谓的“智能球场”正在蓬勃发展,以数据与视频的形式快速给予球员们击球与移动方面的反馈,目的在于提升指导效果,并吸引互联网一代参与进网球运动中去。业内知名的PlaySight公司于近期在全美兴建了32块智能球场,均位于包括奥兰多诺娜湖在内的美国网球协会下属的国家级网球学校。
但对雷德和他的团队而言,这里的智能球场却有着其他用途。这块场地的设计初衷是测量球拍与击球表现的细微差别,为精英球员们在选择装备时提供更可靠的比较方法。
“球拍是球员赛场表现中的重要一环,关系着对球员而言十分关键的奖金数额。正因如此,一些球员选择装备的方法简直令人不敢相信。”雷德在澳大利亚网球协会的头衔是“创新分析师”,这给了他无限畅想的权力与空间。
球拍制造商们已经开始利用科技帮助球员们选择适合的装备,但据雷德透露,大部分球员依然在凭感觉选择球拍,尽管科技为他们提供了确凿的依据。雷德表示,他相信凭感觉选择球拍并不可靠,网球界早就应该引入一套更具分析性的方法了。
球员与球拍公司签约意味着可选球拍的范围受到了不小的局限,但即便没有商业上的约束,球员选择球拍的过程通常也不具备科学性。
▲澳大利亚网球协会官员马夏·雷德在国家网球中心参与分析性击球练习。开设智能球场的目的在于减少球员在选择装备时的随意性。(图片来自《纽约时报》)
“在很多情况下,你把朋友的球拍拿来试试,换拍就算完成了。仅仅是出于好玩的心态。”在男子网坛排名世界第62位的美国球员瑞恩·哈里森(Ryan Harrison)说。
雷德与澳大利亚网球协会希望减少球员在选择装备时的随意性。为了证明方法是否有效,他们邀请我,一个52岁,对职业球员造成不了任何威胁的前威廉姆斯学院的NCAA三级网球选手去当小白鼠。
话虽如此,打网球依然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击球练习的前一天晚上,我需要提前制定目标,以配合实验:在切削的单手反拍上侧重精确性与握拍;正手和发球则更注重力量。
按雷德的话说,“如果将球拍与击球的不同特性同时考虑在内的话,一共有大约20万种可能的组合。”
但根据我的目标,与百宝力、海德、威尔逊与尤尼克斯等球拍公司有合作的雷德团队只准备了三款球拍模型,每款模型有两款球拍可供选择。这六款球拍的拍线张力相同,不同的是拍线组合。
与普通球拍不同的是,我的拍子经过了一番“打扮”,这也是雷德团队的标准流程:涂掉拍框上的喷漆,以遮盖住拍子上的品牌标志。
“这么做是为了避免你受到对球拍偏见的影响。”雷德表示。
但这种做法可能并不能起到预计的效果,举例来说,即便没有品牌标志,经常打网球的人也能一眼认出百宝力球拍那与众不同的拍框。
“但你不一定知道球拍模型,”雷德说。“你也不知道拍线的具体情况。”
▲智能球场对球员动作进行细节性分析。防止伤病,尤其是上肢伤病的发生,将是澳大利亚网球协会的主要长期目标之一。(图片来自《纽约时报》)
很有道理。就这样,在来回转动的摄像头下,我连续打了几个正手抽球与反手切削。与此同时,墨尔本维多利亚大学运动科学专业的博士生林登·克劳斯(Lyndon Krause)与奥利维亚·坎特(Olivia Cant)则在场边用笔记本电脑对数据进行着记录与处理。
配合我击球的是雷德,顺便说一句,他打球相当不错。首先进行的是正手练习:一开始,我们两个站在底线打了不下10个球,之后他又站在离球网稍近的地方给我喂球。为什么有两种选择?因为对一个球员,至少对我而言,接喂球时更容易重复打出此前的击球路线。
跟上雷德的节奏倒是其次(但也够让我受了),最难的是我要在头脑中时刻提醒自己那六款球拍间的细微差别。
“我们通常不会给职业球员配备六款球拍,”雷德说。“他们的需求总是十分具体。”
随后,从令人满意的2号球拍(轻轻一击便能打出惊人的力道)到恼人的5号球拍(球接触拍面时的杂音过多,像蹦床一样),我记下了每款球拍的特点。
尽管到最后我的思绪已经有些混乱了,但我还是设法按每次击球的情况对我青睐的球拍进行了排序,并根据显示屏中呈现的击球过网成功率、击球落点以及球速等数据,与雷德进行了探讨。
然后,我尝试着将球打进发球区,作为最后的收尾。开始几个球我打得还不错,后来就没了运气。
在博士论文中对发球进行了分析的雷德最后给出了我建议。
“对我们这种年纪的人而言,抛球就是容易向右偏。”他说。
下一球,我有意控制了我的动作,将球直直地抛向头顶——变!——果然,一个强有力的成功发球。
▲运动科学专业的博士生林登·克劳斯(左)与奥利维亚·坎特(右)在击球练习前布置场地,教练彼得·勒·努里在一旁观察。(图片来自《纽约时报》)
“你有没有意识到你影响了实验的完整性?”我问雷德。
“我实在是克制不住。”他回答道。
第二天,雷德和他的团队向我展示了一份10页的“表现报告”,其中的诸多表格反映了我的击球精度与力量等属性。报告显示,综合来看,六款球拍中最适合我的是尤尼克斯Ezone DR 100蓝搭配聚酯-肠线拍线。我发现,就规格而言,这和我目前使用的海德球拍十分相似。
报告同时指出,如果我想把旋转和球速提升到新的台阶,比我常用的更重一些的球拍(如百宝力AeroPro Drive搭配全聚酯线拍线)或许值得一试——前提是我要加强上肢力量,以降低受伤的风险。
这种清晰的呈现无疑是吸引人的,而防止伤病,尤其是上肢伤病的发生,将是澳大利亚网球协会的主要长期目标之一。在肩膀与手腕伤势过于常见的网球界,任何有助于改善现状的方法都有得到采用的机会。
“这项技术还没有正式进入网坛,但我相信在几年之内,它会成为网球的一部分。”雷德还认为,鹰眼数据会帮助球员们更好地理解伤病风险。
“更多的数据呈现将会是关键,”他说。“仅凭球员的击球次数与球速等数字,你就可以对比历史数据,向球员展示他们过去三到四周的负荷,告诉他们什么时候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
目前大量鹰眼数据仍处于专有状态,对于雷德的智能球场与边上那间堆满了“没有牌子”的高端球拍的工作室而言,只有在职业选手寻求对球拍进行微调时,它们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雷德透露,澳洲女子网球的两位领军人物,萨蔓莎·斯托瑟(Samantha Stosur)与达莉亚·加夫里洛娃(Daria Gavrilova)已经利用这套系统进行了拍线组合测试。
但倘若这套系统真能完全发挥雷德所预想的效益,更多比我这种网球记者强上百倍的网球选手很可能会参与进来,尽管再精确的数字也会有它的局限。
“我认为如果有提高自我的机会的话,绝大多数人都会尝试的,”哈里森说。“但如果你的手实在无法适应某款球拍的话,也就别强求了。”
声明:本文为懒熊体育编译自TheNewYorkTimes,作者Christopher Clar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