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里的“相亲角”:情人节前的母亲焦虑

2017-02-15观点严小寒

诸多广场舞创业公司都在宣扬中老年人“兴趣社区”、“兴趣社群”、“文化娱乐入口”甚至是“生活方式”等十分“互联网”的口号。不过相比而言,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母亲焦虑”及其背后的需求或许更加迫切。


在北京和上海名噪一时的相亲公园,如今开始找到线上一个理想的发布阵地。


近两年快速兴起的广场舞App,成为了焦虑的妈妈们最新的“相亲角”。


一个名为“就爱广场舞”的App赶在情人节前上线了“2.14相亲大会”的专题,这使得它最广大的用户——我们口中常说的“大妈”们,得以在这里晒出子女的生活照和资料,然后她们会互相挑选,如果有中意的就可以私信沟通。有300多位妈妈在这里发布了近千张照片。


“这里都是跳舞的姐妹,在这里发会有更多的人看到。”王阿姨告诉懒熊体育。


王阿姨在这个专题区里晒出的一个男生的信息获得了最多的评论和点赞,其中包括了他的工作、年龄、身高、地区等信息。


不过王阿姨说,这其实是她一个朋友的孩子,“不是情人节嘛,我身边朋友几个大龄孩子还没结婚,如果能撮合一对也不错。”


blob.png

▲ 专题刚上线,王阿姨在相亲专区晒“儿子”。


在她看来,25岁往上走就已经属于“剩男剩女”。


中国最传统的节日春节刚刚结束,过年回家的单身男女们在这个假期往往要经历一轮长辈对于婚恋状况的关切和催促。


父母或热心的亲戚们通常希望用相亲的方式解决年轻一辈的“婚姻大事”,但有不少子女对此抱有反感,尽管他们有许多人内心同样焦急。


blob.png

▲ 来源《2014年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艾瑞咨询整理。


中国社会在近年的剧变催生了婚恋市场当下迥异的需求和现象。


在北京,就有包括朝阳公园、北海公园、玉渊潭公园等大量的线下相亲角,上海的人民公园同样以此闻名。大量的父母在这里发布子女的个人信息,并不断寻求合适的“交易对象”。


另一方面,互联网婚恋市场在中国也有10多年的历史且一直在增长。易观国际的一份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互联网婚恋市场规模为27亿,较前一年增长约21%。


在去年5月,婚恋交友平台之一的有缘网发布的《90后婚恋观白皮书》显示,进入适婚年龄的90后,正在成为婚恋网站的主力军。在有缘网上,活跃用户中90后已经超过60%。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在妈妈们也开始越来越熟练地使用智能手机,她们很有可能成为这个市场的新兴力量。


blob.png

▲ 易观国际报告显示的互联网婚恋移动端用户年龄分布。


王阿姨说,之所以选择在广场舞平台上发布相亲信息,除了平时经常使用,“我让我孩子帮我看过,这个(App)上面基本没有什么套我信息的东西,所以我敢发”。


另外一个用户张阿姨告诉懒熊体育,她希望专题中最好能加入视频功能,这样传达的信息会更准确。


张阿姨还说,“平时看到的都是老姐妹们的照片,偶尔换换口味也不错”。


就爱广场舞的创始人范兆尹告诉懒熊体育,这次专题是个临时的策划,但收到的效果有点出乎意料。接下来可能根据用户反馈适当调整,“比如未来可以基于地理位置,做一些信息发布和匹配,方便她们除了跳舞之外多一层社交关系”。


就爱广场舞成立于2015年初,主要是通过PGC(签约专业老师)和UGC的形式为广场舞爱好者提供教学视频。其95%的用户是女性,并且集中在40-55岁之间。


2015年被媒体称为广场舞创业元年,大量资本和创业者在这一年进入这个领域。在中国,除了微信以外,广场舞很可能是许多“大妈”第一次如此高频地使用移动互联网。


在经历了过去2年的角逐之后,剩下的活跃玩家还有糖豆和舞动时代等少数几家,如今他们正在思考如何盈利。(懒熊体育此前曾做过详细分析,相关链接:广场舞江湖依旧热闹,但要赚到大妈们的钱并没那么容易


范兆尹表示,他们接下来将会围绕中老年人的兴趣尝试各种可延伸的服务,切入婚恋专题就是形式之一。他说,“中老年兴趣社区的构建是件需要长期经营的事情,当这个群体的信任度建立起来以后才会有真正的利润出现”。


在掌握了大量的中老年活跃用户之后,可以预见的是,理财、保健品、保险、旅游等服务都很大概率将出现在这些广场舞App包括线下的广场上。


如今,诸多广场舞创业公司都在宣扬中老年人“兴趣社区”、“兴趣社群”、“文化娱乐入口”甚至是“生活方式”等十分“互联网”的口号。


不过相比而言,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母亲焦虑”及其背后的需求或许更加迫切。


声明: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www.mao361.com


奥康转型:斯凯奇和Intersport能让传统鞋业巨头迎来新生吗?

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个字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扫码关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