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资本海外并购潮:连结境内外资产,有情怀也有投资逻辑

2017-01-11特别策划体育产业嘉年华

865700922962057218.jpg


1月11日,由懒熊体育主办的中国体育产业嘉年华在上海1933老场坊开幕,本次活动第三个论坛主题是体育×资本跨境,华人文化控股集团总裁徐志豪、IDG资本中国合伙人李建光、苏宁投资副总裁杨洋、铂涛集团董事长郑南雁、光大体育产业基金董事长范南这五位资本出海的操盘者,带来《中国资本出海的机遇和挑战》的分享,以下是论坛的精华内容:


为什么2016年那么多海外并购?


徐志豪:我们投资了城市足球集团,有曼城、纽约城,墨尔本城等组合,在过去很多年一直研究他们联赛的模式,什么样的资产是好的资产,同时思考海外优质的俱乐部有没有跟中国结合的机会。至少对我们华人文化来说,2015年底投了曼城是一个长期思考、累积的过程,不是一个冲动的结果。为什么2015-2016这个时间段海外并购频繁发生,有很多的因素,包括政府政策的因素、民众对于体育整个参与程度的进一步提升、中国资本越来越具备实力出海等等。不仅代表资本方,同时还有产业运营思路这些人,希望把中国足球环境跟海外资产嫁接起来,对于我们华人文化是主动思考的过程,在这个点作出了选择。


李建光:我和徐总十年前是同事,算是中国资本参与海外体育资产最早的一波人,从07年开始参与英超,在标志性并购案例当中,我们两个都参与过。去年发生的事情,IDG投了里昂俱乐部,从宏观来讲,为什么有所谓资本并购海外体育资产热潮,我觉得是两个原因:

第一,大家都知道政府号召力很强,国家把体育产业作为一个国策,这个企业家肯定就是涌动;第二中国很多企业,比如说房地产公司,放眼中超,房地产老板控股企业很多,但是这些企业家面临一个产业转型的需求,本身有一个需求,国家又鼓励这样一个产业,这个产业背后隐藏的逻辑和发展机会很大,所以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所谓的海外热潮,总体讲是理性,应该说有很多的好处。

回到IDG,投里昂是一个蛮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在体育产业布局比较早,我们脑子里有一个很大的战略蓝图,最早从版权运营,后面认为投身到真正的IP运营也有必要,特别是想把海外一些中国缺少的东西引进来,我们也认为有必要。这跟IDG过去一些跨界投资,别的领域的投资逻辑是一样,我们没有什么特殊跟风。


郑南雁:七天酒店大家都听说过,铂涛集团有一个策略是做整个消费体验圈,其实前提就是消费会升级,而且人的时间会越来越多。其实赚钱,一个办法是让人效率提高,提高效率出来的时间,是浪费时间花钱。对于投资海外俱乐部我们原来确实没有很清晰的计划,当时我们铂涛集团小股东在美国,正好知道这个事情,说尼斯需要找到新的投资人进来,他就来问我。我们这代人是看着中国足球跌倒趴下中成长的,就像大家讲的,做企业家天生研究竞争和体育,我们自己看得懂,整个决定就是两个小时,我电话里问,你所知道的情况,然后我飞过去看了一圈就结束。对我们来说不是巨大的投资,投尼斯的钱并不多,我们只是作为一个尝试,看体育和旅游有没有结合,我们发现后面2016年一大堆买足球俱乐部的案例出来,我们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家最早投进去。


杨洋:2016大家投了很多足球俱乐部,可能有巧合。但我们苏宁是消费品零售企业集团,早期集团提供线下电器,3C有形的产品,后来发展苏宁易购,线上电商的业务提供有形的产品,国内的消费升级,老百姓口袋钱越来越多,2013年我们往体育文娱方向寻找合适的标的,我们大的理念是希望给苏宁数亿的用户提供越来越多,不仅是有形的产品,也可以提供精神文化的产品。2016年收购国际米兰,从我们投资角度来说,当时投资金额和价格我们觉得是非常适合的健康投资。结合国米进来半年的时间,逐步理顺以后进入正轨,距离欧冠区只是几分的差距,如果可以进欧冠的话,财务基本平衡。第三和产业的协同,我们除了投国米,还收购了江苏苏宁易购队,除了对苏宁易购运营管理,感觉对比海外顶级俱乐部,球队管理等方面有比较大的差距,我们收购国际米兰有进一步考虑,希望能带动中国足球上一个台阶。

意甲表面情况不佳跟宏观环境有一定的关系,但这是投资行为,投资考虑整体投资产出和回报,各位都了解投资国米的投资金额。我们觉得有信心,实际上大家看最近半年多的时间,正在帮着国米改善球队的表现,成绩逐渐回归正轨。从商业角度来讲,我们加大帮助国米在中国市场,包括亚洲市场的商业开拓,这些方面很好。一方面改善整体经济成绩,另外在商业取得不错的整合效果。从集团角度,单纯作为投资角度是比较合适的投资。从产业协同,集团希望给我们几亿用户提供多元化的产品,丰富的内容和体验角度来说也是一个集团重要的战略。


范南:光大去年国际并购案例一个是真外资,一个是假外资,真外资是控股收购英国的MPS,差不多10亿美金的金额,当时买的原因是这是一家实实在在赚钱的公司。其次说假外资,就是匹克从港股私有化回归。俱乐部的事情我去年看了整整一年,确实下不了手。我个人觉得去年并购潮很旺盛有几个原因,为什么这么多买俱乐部?主观来看俱乐部离情怀最近,投体育一定是有情怀的,俱乐部是最有情怀的一个东西。这个东西以前不具备可卖性,以前我们穷,没有钱,人家经营不错,后来我们有钱,人家对中国人警惕,不愿意卖,随着这几年中国市场兴起,中国人有钱,老外也接受的中国市场,这个是非常好的事情。


从态度来说,这么多的并购潮,尤其体现足球队,反应中国体育人在某些领域试图与其在一个点讨论来讨论去,不如玩增量。从生意来看,通过这两年大家更加认同一个观点,体育是企业营销最有效的工具。至于汇率下降,包括很多老板的资金,资产的全球化配置,我想是个人的问题。总体来说,表现出来还是中国体育增量,化解存量的积极态度。


628236804923282531.jpg


买完俱乐部怎么做运营和落地?挑战在哪?


徐志豪:花钱去投资和买是容易的事情,但是怎么样在投资以后,价值能够在运营上充分体现出来,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首先要看买的资产,这个俱乐部从结构来说,并不是买了一个东西资源就自动可以嫁接起来。我们当时看城市足球集团的时候,非常看中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一个中央厨房的概念,因为集团里面有各地不同的俱乐部,英国,美国,欧洲,日本等。这个适合未来实现支撑作用,已经有了一个后台,这样一个服务功能,包括全球化的营销,赞助商的体系,全球化的分布,技术上的支持,任何一个地方发生问题的时候,都一整套东西能够去输出,这个逻辑来说,如果中国有一个资产跟它嫁接,像水管一样可以自动接上,如果单个俱乐部,花时间去建立体系,本来业务为自己去服务,怎么让知识和经验有效输出。

第二个特点,因为城市足球集团在很多地方有俱乐部,从球员培训来说,不管来自于中国,还是南美,欧洲,随着年龄成长,技艺水平提高,都有一个上升的空间。如果只有一个俱乐部,哪怕进入二线队的要求也非常高。两个特点从结构来说具备基因,可以做到输出。具体到投完跟中国结合,有好几个方面做努力,一个从全球化搭建体系来说,有相当多的公司借助优质体育资产和平台进行赞助和营销,我们搭建平台为中国客户服务,我们投完有接近10个中国赞助客户。因为有了中国基因,我们对于俱乐部,特别是曼城俱乐部,粉丝运营有了突破。我们中国市场情况非常复杂,粉丝的情怀,需求是非常强烈,这个时候在这个点帮他做了很多直接跟本地球迷对接的事情,包括去年鸟巢的时候,虽然没有成型,但是曼城过来,我们在过程中提供非常多的建议和嫁接。

第三个因为曼城具有体系化的东西,同时是世界数一数二的一整套技术和方案,中国有几个地方跟青训落地的工作。第四个对长远来说,如何把相对比较成熟的,有前瞻性一整套俱乐部运营体系跟中国俱乐部嫁接起来,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方面有实际的工作在推进,我们希望有相对比较健全的经营俱乐部的思路和理念,同时跟球员培养融合在一起,落地到中国俱乐部,反过来从中国俱乐部赞助商体系获得收益。


李建光:我们都是基金投资人,我们没有苏宁的气魄,也没有去控股,我们作为投资人,希望参与到一些有价值的企业,或者资产中,更多跟别人学一些东西。

第一考虑投资本身安全,一定要有价值。我们希望有长远的追求,就是青训,里昂在这方面很有名气;第二有资产,我们投了6亿欧元,建立一个自主拥有的全新球场,你是投一个有资产的企业;第三,里昂方面是法国一个上市公司,对我们来讲,国外俱乐部怎么管理,里面操作有什么技术性的东西,我们完全是外行,但它是一个上市公司,本身各种运营,各个方面比较透明,我们在管理上比较好管理;第四,因为我们是做一个小股东,我们要依靠真正的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来运营俱乐部,我们也非常看中俱乐部本身的管理能力,比如说里昂的CEO已经管理这个俱乐部有25年,对这个俱乐部那种爱远远超出语言可以形容的。这几个方面是一个典型,如果不讲体育,我们投的项目也是一样的,这是我们投资考量的标准。

投资里昂还有一个原因,里昂俱乐部本身跟曼城类似,对中国市场有期待,当时中国讲一带一路,里昂是丝绸之路欧洲终点。在丝绸之路终点一个老牌俱乐部,应该在一带一路战略发挥一点作用,如果在这个地位上能够跟中国一些企业,或者中国本身建立关系,对自身生意发展,也有很多的机会,它也有这种需求来进中国。我们投资里昂经过了很大努力,我们跟蚂蚁金服投资国安,结果因为跟恒大的关联,这个被否决了。从国安俱乐部本身半年的理解,我们迫切需要把国外职业化、市场化的东西引进来,这些东西我们的确缺乏,小到很细致的球员管理、生活方式,大到作为一个俱乐部,从球队到商务的开发,整套的东西的确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的东西,才能上一个档次。虽然IDG没有成功入主国安,但是国安新股东愿意跟我们合作,一起去尝试。如果合作好,我们可能在比较短的时期,一年或者一年半,可以探索国外俱乐部怎么跟国内俱乐部相互协作,相互合作的路径。另外IDG希望利用体育资源,媒体传播经验,帮助里昂在中国市场成为有影响力的俱乐部。我们想在中国校园足球,青少年足球,整个市场化开展方面,能不能拓展一些路子出来,很多东西是探索性,很多事情很长。


郑南雁:我们不是纯粹做投资,或者做基金投资的思路,就像刚才范总讲的,我们投体育有一点情怀的,你需要喜欢这个事情。在座的几位朋友,我们都是自己花钱买的俱乐部。我们的心态,第一个像刚才讲的人民币汇率;第二我们不是巨大的投资进去,希望联合做成什么。我们选择俱乐部很谨慎,严格来说不会出很大的问题,不会下跌,只有上升空间。这个基础点会带来另外一个弱项,实际上商业开发不是那么快,因为不是最顶尖、最热的地方拿进去。我们买完之后所有体育IP下一步,全世界体育好的IP在西方,但是未来市场开发在东方,我其实应该在下面听。我们也在想这件事,没有他们思考得这么清晰。

从我们的角度,我们很明白,虽然控制了俱乐部,但是商业跟俱乐部要分开,核心竞争圈不能碰,尼斯现在成绩很好,我不断告诉别人,我什么都没有干,因为我们不敢干。因为整个职业俱乐部运行内部有一套准则,我们参与不了,我们可以参与在东区商业开发怎么帮忙。李总和徐总投资是更大规模,私人喜欢体育,喜欢足球,这个投资不会往下跌,只会往上走,我们想好怎么跟专业小股东合作,我们会在外围商业做一些贡献。


杨洋:我们把体系搭建出来,你们把境内境外商业之间怎么协同、怎么互相借力讲出来。苏宁集团是一个大的消费品零售集团,核心就是希望给我们的数亿用户带来更好品质的产品、优质的内容、精彩的赛事,包括文娱和体育方面。在文化娱乐和体育两个领域,我们已经布局多年,我们从2013年开始收购PPTV,我们买下了西甲的版权,希望给用户带来更加丰富的赛事体验和观赏效果。未来希望在苏宁平台把各个体系的用户、顾客、粉丝打通,包括我们也在探讨怎么样让我们的球迷,或者观赏比赛的用户群体更加方便在苏宁易购购物,用户在江苏苏宁主场或者国际米兰主场观看比赛。

回到俱乐部协同层面,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当然是在竞技比赛的层面,在赛场。国米作为欧洲老牌俱乐部,在球队管理、赛事运营、球员培养等这些层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去年收购完成之后,我们也请他们那边相关的专业人士多次到江苏苏宁进行指导,这个是良性的促进,未来希望打通国内球员培养体系。第二方面在商业推广和商业合作层面,我们收购完成有半年多的时间,我们一方面协助国际米兰在中国开展相应的推广活动,帮助国际米兰找到国内那些希望在国外推广品牌赞助商。同时利用国际米兰和苏宁易购IP推出一系列的产品,我们在南京奥体开了苏宁易购体验店,产品是一抢而空,这些都是我们要做的工作。


范南:我跟四位老板略有区别,我换一个角度来理解问题。体育跟政府PPP项目有在推进,我从这个角度讲一下这个事情。我个人觉得收购国际俱乐部,对中国足球,包括对国内俱乐部联动效应一定是好,但是从产业来说是一个低频事件,不是一个高频的事件。我们外面做PPP,国际收购一个俱乐部,中国政府的某些2B上一定会有收益。从2C角度来说,如果收购了一个俱乐部,如果有机会来收,会注意粉丝运营,加上一个板块很有意思,就是体育培训。现在市场,中国体育培训公司陆陆续续出现好多个,很多培训公司没有IP,中国老百姓,尤其家长并不缺需求,而是缺好的供给,从这个角度可以盈利。从资本市场角度来说,资本溢价很明显,这个确实是可以赚钱的。


体育产业还有哪些可以做海外并购的事情?


徐志豪:对华人文化来说,我们一直关注头部IP的资源,这样的资源具有相当强的保值功能和升值功能,特别加入中国市场价值后的运营,这块会持续关注。去年看了很多的案子,有些案子成功,有些案子没有参与进去。第二个领域,华人文化有很强的娱乐基因,投了非常多的内容公司,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我们非常看中所谓的体育跨界,刚才提到的体育培训、体育旅游、体育营销,这些服务型的点,如果更多从体育作为一个核心,进行外延,这些机会从国内角度也在看。从消费升级趋势来说,如果仅仅关注专业性、竞技性的体育范围不够广,我们专注于娱乐、文化、生活方式投资以及运营平台,跨界是我们非常关注的点。


李建光:战略差不多,我们最早做境外顶级媒体的运营,这方面还会继续。除了过去的英超,我们去年拿到了所有国家队的比赛,包括2020年欧洲杯决赛阶段的比赛,我们会在别的体育版权方面进行投资,这个是最主要的方向。第二个阶段是在国际体育圈进行广泛的联系,上端联系所谓的IP运营者,下端联系制作人、赞助商、广告商,通过他们发觉很多的新的机会。另外一个方面在所谓跨境体育营销方面做一些事情,比如说把国内厂商跟国外顶级赛事结合起来,去年我们成功把海信带到欧洲杯,变成欧洲杯顶级赞助商,我们一些伙伴公司,最近有更大的动作,基本还是说想把中国一些企业跟国际最顶端体育赛事和


范南:去年之前,我们体育产业投资完成了第一个首发阵容,现在做第二批的首发阵容。我们有很大的心愿,我们争取投两三个海外的,这个是真心话。我自己把体育产业分成三大类,国际上还有一类,中国没有。三大类分别是赛事、版权和体育营销,除了这类,用品公司也在看。我对比国外用品公司和中国用品公司财报来看,收购国外用品公司还是有价值的,这个也是现在做的事情。第三领域以健身为主,体育服务行业北美远超过欧洲。我们重点看北美和澳洲的项目,国内目前为止健身或者体育服务公司,管理半径很有限。我们最近和银行产品在做挂钩,我们做一个创新,做好了以后,会极大地提高会员。这方面北美有很好的榜样,我们也在看。今年除了赛事外,在用品公司、健身和服务方面都有成绩,最近和国内的公司有很好的结合。从产品类别来看,我个人在海外看一些人均消费高的东西,类似冰雪、户外运动等等,面对2C来临的情况,人均消费很重要,这个也是一个重点。


2017年中国体育产业海外并购走势和未来方向


徐志豪:我觉得第一个点,去年有非常多的资本涌入到体育,影视市场也有这种类似高潮,去年逐渐平稳下来。在体育产业,大家看待体育的资产,不管境内还是境外,会有一个逐步理性化的过程。


第二,对于有一些产业背景,或者产业想法,除了投资完以后运营管理,如何增加附加价值,在运营上下工夫。今年开始有越来越多投资体育产业的投资人进一步关注起来。


第三个,技术对体育产业不管是颠覆,还是创新,这条在今年会有明显的体现,不管是互联网,还是物联网,还是VR、AR技术的推动。


李建光:2017年像2016年出去不容易,钱也出不去,把体育产业也列入了黑名单,总体趋势慢很多。我们投里昂,是境外资金投的,不是境内投资。从IDG角度讲,投了十年体育,一大堆资产在手里,结合市场整理一下,需要好好反思一下。


郑南雁:其实我还是那句话,我们并不是专门做投资,我觉得正好我们周边那帮人,钱本来在海外,可能2017年会像原来那样找到机会去投一点,没有受到国内的外汇限制。我其实想跳出这个话题,懒熊体育采访尼斯的时候说,我们喜欢一切不严肃的东西,喜欢艺术、美食、美酒、美女。对体育这件事情,确实可以赚钱,但是体育在中国消费过了最苦日子,消费提升之后有一个需求,我们自己所有参与这个行业的人,不管是投钱还是投利,都是投资,首先要有这个心情享受。我们以前在剑桥聊过,不能把自己搞的苦哈哈,如果体育不能让老百姓觉得开心,最后这个投资从大环境而言会走向死亡。所有体育存在的目的,所有人类生活荷尔蒙的释放,或者竞争心态,包括多巴胺的分泌,都是让自己生活素质更高的关键点。如果你想做这个事情,如果自己心理没有这种准备,会做的更苦。


杨洋:我觉得投体育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参与锻炼、健身、关注体育的人群太少,十几亿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国家也给了目标,要5亿人参与常规性的训练。未来我们的投资将围绕怎么样给用户或者给老百姓提供更加精彩、丰富的赛事展开。这点过去一两年,大家在顶级IP、国际国内的投入,很大程度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体育,或者关注体育,甚至喜欢体育。


第二个方面,我们毕竟是零售消费企业,我们特别关注高品质体育用品和装备,将来希望我们的渠道销售能给积累起来的体育用户带来便利。

第三个层面特别关注那些能够给大家去提供更加便利的健身或者运动的场馆和服务型公司,这三点是将来关注重点的方向。


范南:新的一年我们的工作坚定不移沿着四个方向来走——第一股权投资,第二体育加旅游的投资,第三个体育PPP,第四国际并购,但是形式方面要注意,外管局和证监会也要注意,证监会的逻辑一直和我们基金成立开始是非常吻合,也是一直这么做。困难永远有,但是努力去克服。


声明: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www.mao361.com


6点后文章底部.jpg

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个字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扫码关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