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开始自己跑步人生的田同生是中国众多马拉松跑者的精神教父,在完成80场马拉松后,2015年62岁的田同生遇到了26岁的常春,由此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三次创业,“我不是30岁创业的年纪,没有他这样可靠的年轻人的加入我不会创业”。体育旅游赛事运营商跑哪儿的成立更像一次浪漫的邂逅。
两年过去,这个“浪漫”的开始从探索实践到自我的剖析,从受到资本青睐到受到外界质疑。跑哪儿在等来国家关于体育旅游政策文件的同时,也迎来了天使轮后的Pre-A轮融资。
2015年5月成立的跑哪儿科技由资深马拉松跑者田同生和美国春田学院体育管理硕士常春创办,2016年3月获得优客工场领投的500万天使投资。2017年新年伊始,跑哪儿科技向懒熊体育透露,目前已获得由亿润投资领投,优客工场跟投的数百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
跑哪儿成立之初以赛事报名为出发点,为国内跑步爱好者解决出国参赛困难的痛点,通过与旅游的结合,提供更加娱乐化的体验,同时还有一系列赛前训练、参赛指导赛后康复等配套服务。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跑哪儿CEO常春告诉懒熊体育,跑哪儿围绕人群、社群、IP积累、技术积累四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巩固。
跑哪儿本轮投资方亿润投资,未来将在全国布局50个旅游小镇,“这其中关于体育旅游的内容都可以展开合作”,常春告诉懒熊体育,亿润所围绕的地产人群的消费升级和跑哪儿的用户拥有一定重合,可以产生互动。
常春参加马拉松。
社群方面,目前跑哪儿通过服务号和订阅号提供赛事报名和跑者相关内容服务,共计3万用户,另外通过线上微信群和线下赛事庆典等活动进行维护。
围绕个人IP,跑哪儿主打做特色活动,比如围绕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举办50人跑50场活动,在毛大庆马拉松赛事达到50场时邀请50人共同去跑,“去哪儿跑很重要,跟着谁跑更重要”,田同生告诉懒熊体育。
在技术积累方面,除了维护升级原有网页报名系统,跑哪儿在2016年与美国科技公司Athlinks达成合作,为赛事组织者提供赛事管理软件,除了生成报名页面,在调价和收费方面进一步优化。
目前来看,跑哪儿最为核心的优势在于资源和IP。
创始人田同生从CCTV9《活力中国》系列纪录片中柏林马拉松的故事播出后,影响力就不断扩大。64岁的田同生因为“网红”的身份受到的关注度也更大。
“人一辈子很难碰到这样一个机会,让自己被人所需要”,田同生坦言现在创业远不如此前做管理咨询赚得多,“以前我只被我的女儿、太太我的家人需要,现在这个社会上更多人需要我了,这让我很骄傲”,第三次创业,这个年过花甲的网红认为自己从以挣钱为目的开始转变成寻求社会价值了。
经过两年的实践和探索,跑哪儿对于自身价值和定位显得更为明确,“其实过去两年会有很多人不认可我们,看起来我们做的事情更像是几个人自己在玩,而不是一个真正的产业”,对田同生提出这种产业概念的是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也是最早一批跑哪儿的核心跑者。“但我们自己是认可且坚定的,因为不能以体育的眼光来看我们,而是体育旅游这个概念”。田同生把国务院颁发的关于体育旅游的文件看做是一座灯塔,而此前自己则一直和团队戴着探照灯在前行,“方向一直没有变,就是看得更清更远了”,跑哪儿CEO常春也这样理解。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对于体育旅游的执导意见
仔细解读这份文件,甚至细化到要在2020年建设2000个营地,以积极发挥社会资本在自驾车旅居车营地中的主导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政策的细化会加快相关配套设施的落实,田同生也十分看好未来这种政策推动对跑哪儿在业务扩展方面带来的可能性。
跑哪儿本轮投资方亿润投资打算在未来3年做50个特色小镇,这其中不乏以体育旅游为主题的小镇,田同生也有信心成为其在内容和运营上的合作伙伴。除此之外,日前召开的史克浪投资“2017我敢”精品赛事战略发布会上,宣布与跑哪儿在内的9家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我们会为史克浪投资2017年超过20场的泥泞跑赛事提供技术支持”,常春告诉懒熊体育,这其中包括报名、计时、成绩服务等。
整体上来看,赛事技术支持的壁垒并不高,跑哪儿则希望通过接下来与美国硬件厂商Athlinks的合作,运营其沉积的全球2亿多条赛事数据,提供跑者数据查询及大数据分析,“他们从2006年成立至今追踪了全球5万多场耐力性赛事数据,这些将向跑哪儿共享”,延伸出来的是跑哪儿接下来App开发的打算,除去基本的赛事报名通道,数据也成为App提供的核心服务之一。
相对而言的,是前阵子引起互联网圈热议的微信小程序,其对较为低频App的冲击目前虽还未见成效,但从初步使用体验及网友反馈来看,替代作用显著。
跑哪儿目前运营国际赛事160余场,2016年服务数千名跑友到国内外比赛,国内技术服务及赛事运营服务将近5万人。从收入结构来看,跑哪儿主要分为三类,赛事报名费用,参赛旅游收费,B端服务收入。其中,B端服务分为两类,技术服务和赛事运营。赛事运营方面针对企业会做内部赛事及企业营销赛事,另外也包括旅游目的地式的城市马拉松。
以马拉松跑者精神领袖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田同生,笑着说自己现在对跑步已经没有兴趣了,“我更重要的东西不再是具体的跑步,我现在想的都是怎么给中国的跑者提供更多跨界的东西”,而他最愿意提及的故事,是在2015年北京马拉松过后的地铁上遇到肿瘤医生贾玉华的故事,这个因为田同生而从160斤跑出马甲线的复旦高材生,让田同生更加确定了“奔跑改变人生”的座右铭。
声明: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www.mao36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