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万美元和8000美元,这是美网冠军和举重世界冠军的奖金差异,在体育政策大风刮起的当下,包括举重在内的小众体育项目,前景反而显得愈发艰难,除了金牌,他们还有出路吗?
即使是最重要的比赛,举重受到的关注与市场化也非常低。
9月21日,“名城杯”2015国际举联大奖赛暨里约奥运会资格赛,在福州马尾体育馆开赛,来自俄罗斯、美国、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12个举重强国的名将齐聚榕城一决高下。本次比赛男女各5个体重级别,每一级别邀请8名运动员,每一级别冠军奖金为8000美元。.
众所周知,举重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这种将杠铃以双手举过头,以举起的杠铃重量为胜负依据的比赛,从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开始,便是正式奥运项目。一个走过奥运百年的比赛项目,今日大奖赛的冠军奖金仅为8000美元(这一数字还是目前国际举重比赛中的最高值),不禁让人唏嘘。
2015年美网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便是奖金又破新高,总奖金首破4000万美元大关直至4300万美元,男女单打冠军也分别提高到330万美元;曾被戏称为“业余田联”的田径比赛也在职业化与商业化的道路上逐渐步入正轨,本次北京田径锦标赛47个项目的总奖金为719万4000美元,个人项目上获得冠军的选手将得到6万美元的奖金,亚军3万,季军2万,就连第5名都能拿到1万美元的奖金。
举重比赛就奖金一项与上述项目相比便相形见绌,更别提市场化与职业化。
在如今体育产业井喷的大环境下,在体改政策大风吹遍体坛的大形势下,举重这样的小众项目惨淡“经营”,应该是我们应该关注并应积极解决的问题。
说举重等一干比赛是小众项目,但是它们在体育、奥运会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力量型运动,是力与美、技巧和意志相结合的运动,最能表现体育的要义。在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被奥运会边缘化时,没有人怀疑举重比赛在奥运项目中的牢固地位。可就在这样一项运动上,却难觅职业化与市场化的方向。
另一个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举重项目对运动员身体伤害是巨大的,并且运动员退役后的去向,也一直是难以很好解决的问题。2003年,前亚洲举重冠军才力就在贫困与伤病的困扰中辞世,年仅33岁;2006年,当前全国举重冠军邹春兰自曝在一家公共浴室靠为人搓背赚取微薄的收入来为生时,举国震惊。在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情况下,势必会造成人才的流失。
所以,举重项目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如果依然这样故步自封,不面向市场、占领市场,不顺应职业体育的发展潮流,仅局限于竞技体育方面的发展,肯定不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这一方面举重可以借鉴目前“马拉松”比赛大热的例子,早些年,“马拉松”比赛更像是举办地政府的面子工程、政绩项目,许多参赛选手还都是各中学的“强制”队员,但随着商业化与职业化的改革,在不降低比赛水平的前提下,增设“亲子跑”、“异装跑”等项目,是马拉松赛渐趋平民化的原因,西贝、特步、兴业银行等赞助商接踵而至。
商业介入是举重市场化的表现之一,举重项目也要走产业化的道路,除了开展职业举重赛事和成立职业举重俱乐部,也要发挥休闲举重俱乐部的作用,只有大家爱看、爱玩,这项运动才有生命力,而不止依靠那四年才有一次的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