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吹田市 2016年12月14日:在鹿岛鹿角与国民竞技的世俱杯半决赛中,当值主裁Victor Kassai判给了鹿岛鹿角一粒点球。(Masashi Hara/Getty Images)
国际足联总有一天会迎来一届没有争议的赛事,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当2016年世界俱乐部杯(以下简称“世俱杯”)在上周于日本开打时,国际足联最大的愿望恐怕就是让赛事不留瑕疵地圆满落幕。他们希望这项囊括了全球最顶尖球队(请不要笑,拜托了)的洲际赛事可以最大程度规避外力的消极影响,包括足球流氓、对操纵比赛的指控以及糟糕的场地,甚至是某一个最新被发现从事不法勾当的国际足联官员。世俱杯或许在各个层面都无法与世界杯相提并论,但这依然是一项重要杯赛,如果可以不出纰漏地顺利举行,那仍是一项相当了不起的成就。
遗憾的是,国际足联的美好愿景并未实现。在鹿岛鹿角与解放者杯冠军国民竞技的半决赛中,当值主裁在起初并未作出判罚的情况下,利用录像回放系统判给了2016年J联赛冠军一个颇具争议的点球。尽管这个发生在上半场的判罚并非左右比赛结果的决定性因素(国民竞技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连丢两球),却足以将录像回放系统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尽管录像回放系统已被诸多体育项目广泛采纳,但其在足球领域的应用却接近空白。在近几年,关于是否引入录像回放的话题一直是公众乃至国际足联内部争论的焦点。有趣的是,热烈的讨论却并未换回相应的落实结果。但现在,改变已然发生。
随着国际足联将世俱杯作为了录像回放系统的第一块试验田,关于这个焦点议题的讨论核心也从“如果”转换为了“何时”与“如何”。考虑到那些大俱乐部与国家队获得的赞助数额之巨,纯粹在球场上做出的决定显然已无法满足涉及利益者的心理预期。与足球相关的金钱数额水涨船高,完全相信裁判人为做出的决定将带来相当程度的风险。如果向来就比其他运动更坚持传统的棒球都能接受契合时代的新科技,足球也可以迈出改变的一步。
但看看棒球的现状吧,做出改变绝非接受高科技,而后就万事大吉那样简单。最大的隐忧在于规则手册上的灰色地带。那些反对将录像回放系统引入棒球的人强烈反对针对好、坏球的回放,对好、坏球的判定往往是主观且颇受争议的。足球也面临着相似的问题。手球、犯规、越位和假摔等概念有时会非常模糊,几乎不可能做出滴水不漏、唯一准确的判罚(尤其是手球,如何界定“有意”是一大难题)。
国际足联希望录像回放系统可以减轻裁判的压力,但同时也会谨慎使用,以避免陷入美式橄榄球在处理接球判罚时遭遇的陷阱。在足球比赛中主观判罚几乎无处不在,因此录像回放本身也会改变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比如,认为每一次越位都应被记录在案。
如何推行录像回看系统又是一个问题。不同于其他通常只涵盖一到两个国家,或是一部分城市的体育联赛,国际足联是一个范围甚广的机构。这也是一个在经济层面跨度极大的机构,国际足联的诸多成员国处于贫困线以上,以下的同样不占少数。考虑到其中一些成员国连球员待遇与球衣装备都无法保障,全面推行录像回看系统几乎是天方夜谭。在每一场世界杯预选赛上采用录像回看系统也并不现实,而这项举措是否适用于选定的比赛尚不得而知。
在俱乐部层面,录像回看系统可能也将面临挑战。尽管大多数顶级联赛有足够的资本引入录像回看系统,一些较低级别的联赛则很可能无力支付新科技的高昂费用。相比顶级的MLS(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NASL(北美足球联盟)、USL(美国足球联赛)以及NPSL(国家足球超级联赛)等低级别联赛引入录像回看系统的可能性就要低得多。
归根结底,对球队而言这是开销问题,对联赛而言则是运营能力的问题。低级别联赛中的诸多球队很难提供比赛的电视转播。要求他们独立制作附加视频,或是像NHL那样由联赛推出视频流直播,可能都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范围。
国际足联目前可以将录像回看系统限于有能力负担新科技的足协以及重大赛事。当然,尽管这降低了成本问题的影响,却也对未曾接触过录像回看系统的裁判和官员们提出了挑战。试想一下,一个毫无录像回看系统使用经验的裁判执法一场世界杯比赛,有很大可能会出现问题。这个问题或许不难解决(在大赛开始之前组织培训,或是让裁判到采用录像回看系统的国家执法等等),但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
录像回看系统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使判罚尽可能达到公正平衡,任何有助于裁判工作的工具都应被鼓励,不管其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拖慢比赛的进程。至于如何使工具准确无误,那就是国际足联的事了,他们要确保新科技不会改变足球的规则,并使其在有效且高效的基准下充分发挥作用。
声明:本文为懒熊体育编译自Playingfor90,作者Sean Mas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