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导读
1、我们不会再犹豫了,体育产业必然会走到线下。
2、两年前,我甚至都不觉得自己是体育圈的,我更觉得自己是互联网圈的。
3、创业是一场马拉松,我们才刚跑到了十几公里而已。
我是申波。2010年在成都创立咕咚,到现在已经6年了,要说累,最累的还是早几年,那时候我们在策略方向上还不确定,外部有压力,包括做智能硬件时的竞争压力,会使我经常睡不着觉。
现在我的作息规律了许多,因为在北京这边基本能按时下班,回到家里,回回邮件,看看书,然后就睡觉,挺好的。12点多睡,早上7点醒,精力足够了,要是不够的话也可以用运动来补。
2016年,我常在北京和成都两地跑,那天我还分享了一个今年的飞行路线图——北京和成都是覆盖最多的。我们去年只有6个人在北京,春节后把整个办公室搬了过来,如今在北京的员工是去年的10倍。
北京毕竟是首都,在我看来是一个互联网创业的圣地。我们互联网圈的从业者必须来北京朝拜一趟,所以我们把第一个分公司建在了北京。北京的人才优势,人们对互联网的理解,都比其他地方更好。
在北京没什么不适应的地方,我觉得天气还好,食物这方面我也在逐步适应,久了之后都会习惯。我以前在上海呆过几年,也经历了不少适应的时间。久了之后,觉得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优点,只要你善于发现优点,就能很快适应。
我很难回答有关“最”的问题,因为我这个人特别容易遗忘。但2016年对公司来说,最大的不一样,就是在产品上我们运营了很多线上线下结合的赛事,而以前咕咚是一个纯粹的线上型公司。我认为体育产业必然会走到线下,所以我们也在尝试整合自身IP和赛事运营的玩法。
另一个不一样就是,公司的人数在快速扩张:我们去年只有100多人,现在200多人了。原来的团队主要在成都,现在不少人都在北京,很快,我们在上海和深圳也会有分公司。
▲ 申波现场演讲。
至于C轮融资,整个过程我都挺满意的。从投资方分众传媒来看,他们能带给我们很多资源,对咕咚的商业变现能产生很大帮助。这轮投资不论是战略投资方还是基金投资方,都非常优秀,我们非常幸运。
我和分众传媒的江南春江总在2015年初有过一次合作,后来分众传媒从海外回归国内市场,希望在文体娱乐上做一些布局。因为我们本身是做体育运动的,在这方面双方的观点一致,于是基本就谈得差不多了。
融资成功后,也没有什么庆祝活动,我们没有这个传统,就还是正常工作。至于庆祝,可能会在产品迭代7.0版本这个节点,叫来产品研发的同事吃个饭。反正我们平时也有一些有意思的活动,比如内部的员工运动会。我们是体育运动公司嘛,自己都不运动的话,怎么期待用户去运动呢?
从咕咚这个产品的数据上说,用户量已经超过7000万。从我们的用户分类来说,单论骑行,咕咚也是中国最大的骑行社区,所以我们不再单纯只是一个跑步软件了。骑行、健走、冰雪,都包含了企业级客户,甚至开发了海外版,现在我们的产品已经有矩阵了。
广告这方面的业绩,今年的增加也非常快,我们的一些赛事活动,从广告中得到了很大收入。我们很满意,而且觉得自身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这一年遗憾的地方,我也有。我们当时其实有犹豫要不要切到线下,毕竟我们是相对互联网化的公司,当我们要结合线下的时候,我们会考虑到底要不要做得这么重。这导致我们做决策的时候慢了一些。
接下来,在线下这块,我们不会再犹豫了,体育产业必然会走到线下。无非就是我们如何做线下的考虑。我们想要打造一个线下的支持服务平台,让更多的赛事运营方和广告主都进入到我这个系统里面来,包括我们自己也会打造一些IP,因为我觉得IP是体育类公司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未来,我们还想要打造娱乐化的自行车赛IP,一个骑行版的Colour Run。
我们是这一行比较早的创业者了,至于创业心态,我会觉得创业永远在路上。咕咚做这个行业6年了,我们在不断地根据环境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两年前,我甚至都不觉得自己是体育圈的,我更觉得自己是互联网圈的,后来才慢慢对体育圈有归属感,才切入到赛事活动这个领域。我们在不断地进化和改变自己。
▲ 咕咚北京办公室(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这一年里,我的一些观念和想法随时都在改变。互联网创业需要拥抱变化,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去调整,这是必然的。
我一般通过向用户学习来吸收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在运营一个产品的时候,会有很多数据,我们要根据数据来分析什么是用户未来需要的。宏观层面上,懒熊写过很多行业的分析报告,我们也在不断地从中吸取营养来学习。我们也会和投资人交流,投资人了解更多的产业和公司,有很多观点是我们可以汲取的。这些都是我们做出战略决策的依据。
很多人都说创业是比较孤独的,但我觉得自己并不完全孤独,因为和我们一样的创业者很多,大家有着共同的问题,一起去交流,然后就会产生共鸣,就没那么孤独了。这也是为什么我很喜欢北京这个地方。
有的时候,我的确会有一些孤独,比如说在做一些重要战略决策的时候,你需要说服自己的同事,说服你的投资人,可能我的想法太超前,也可能我没表达清楚,于是有时候会觉得为什么没人理解我。而我现在的抗压能力已经很强了,今年已经没有那种特别孤独的时候了,而且我越来越多地在和同事们一起交流,一起讨论。
我感觉创业就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提升自我的必然阶段。难熬和痛苦会是常态,但我不觉得这是什么事情,如果没有这些才会是个事情。所以尼采才说,一切让你痛苦的东西才能让你成长。我追求结果,但也享受过程,把这件事想清楚,抗压能力自然就强了。
我平时会看一些心理学、宗教、哲学、侦探类的书,我认为人的很多事情都是由自己的思维决定的。我经常在机场等航班的时候买书,一般在睡前读书。我基本一两周就读一本书,喜欢叔本华、尼采的书,还有《金刚经》。
我喜欢围棋,也下了很久的围棋了,从初中就开始学。但最近很少下了,因为下围棋需要太多时间。就算你有一个小时,对手也不一定有一个小时。我下棋的年代,看日本的围棋书比较多,所以比较喜欢日本的棋手,比如大竹英雄、武宫正树。
跑步的习惯我肯定一直在坚持,每周要跑两三次。在北京,雾霾天气还是会影响我跑步的,会对身体有一些损伤,这个时候我就会在室内跑。
我也尝试过更长距离的跑步,我们在北京合作组织了一次半马,但我没跑完。我从中发现,体育运动这种东西不能蛮干,还是要训练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我平时就是跑5公里的,可以挑战一下10公里,但不可能去直接跑全马。
▲ 2016城市微马深圳站。
我小孩现在读小学,我陪他的时间还是有的。我儿子打冰球,我经常去看他的比赛。我之所以进入冰雪体育产业也是因为儿子,他促使我去了解冰球在中国的发展。冰球是冰上运动唯一的大型项目。男孩需要更多勇气,冰球很能体现这点,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小孩打冰球是个很时髦的事情。同时,它还锻炼了团队精神。
至于咕咚在冰雪这块,我其实也是一个冰雪运动的小白,所以想要打入这块市场,我们想先从教学和装备来切入,通过内容和社区来黏住用户,基于用户再提供一些赛事的东西。
2017年咕咚的目标就是,首先要在运动品类上迅速扩张,另外就是进一步打造商业模型,这将是我们有规模地变现的重要一年。我们预计要在收入上达到几个亿的目标。收入的重点来源是广告、赛事相关的衍生品、电商。
我想对投资人说,咕咚一路走过来,非常感谢投资人对我们的大力支持,从最早的盛大陈天桥,到深创投、SIG、软银,再到分众传媒、方源和中信。我相信我们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我会批评员工,但基本上只局限于管理层的员工,他们理应抗压能力比普通员工更强。我们的文化就是,该批评的一定要批评,该表扬的一定要表扬。但我也想对员工说,咕咚创业几年很不容易,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竞争对手和压力,谢谢他们的支持。
如果把咕咚的历程形容成马拉松,那么现在我们才刚跑到了十几公里而已。
记者手记
最近几年,中国体育产业里有越来越多的新鲜面孔,和诸多新人相比,申波算是老炮了,2010年就凭借50万元创建了咕咚。一路走来,咕咚也经历了折磨和转型,2016年,咕咚拿到了大额融资。
搜索申波的新闻,可以看到他主要谈的是业务,谈的是咕咚,所以我们决定,这次轻松一点,和他聊聊生活。于是我们知道了他的业余爱好,知道了他有一个打冰球的儿子。另外我们很想知道一个人的精神源头,所以特别问了问他主要看哪些书,答案还是蛮出人意料的,他竟然会读金刚经。
北京是创业的圣地,但也是某些领域的荒漠,大多数成都人都会抱怨北京的食物,毕竟两地美食的性价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不过申波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觉得不适应,他看起来很愿意待在北京,像一个真正的、成熟的北漂那样。
谁在讲述
申波,咕咚创始人兼CEO,成都最早的电子存包柜发明者。在运动APP领域有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专业的运营理念,2010年创办咕咚。2016年,咕咚获得由分众传媒与方源资本携手成立的体育基金领投的5000万美金C轮融资。
为何是他
在资本趋冷的2016年,咕咚宣布了大额融资消息,充实了自家的弹药库。能够从运动类APP的红海中突围,咕咚证明了自身的实力,接下来,逐渐把自己当做一名体育产业从业者的申波,要在创新和变现方面下更多的功夫。
为何讲述
2016年对中国体育产业来说特殊的一年,在这个众声喧哗又面目模糊的大时代里,我们希望把目光投向匆匆赶路的个体,选取了一批中国体育产业的代表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个人故事,正是中国体育产业的年度传奇。让赶路的人讲一讲自己的故事,这正是懒熊体育年度特刊“我的2016”的初衷。
向他致敬
如果说中国体育产业确确实实有那么一点荣誉,那这荣誉不仅属于巨头,属于产业的中流砥柱,也属于每个埋头前行的个体。由懒熊体育主办的“赶路的人”2017中国体育产业嘉年华将于1月11日在上海举行,欢迎你来领取你的荣誉。
声明: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www.mao36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