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斯青训为何频出球星,创业团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懒熊商业评论

2016-12-16特别策划懒熊商业评论

懒熊商业评论15期.png


1、赛事急救市场未来机会很大

#行业趋势#


前几日,两位跑者在厦门半马上意外猝死,令人惋惜,反思之余让人意识到赛事急救的重要性。懒熊体育根据新闻报道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起三年内,就有十余起马拉松猝死事件,年龄大多在正值青壮年的20至40岁之间。


在运动中,当人发生心脏骤停后的四分钟内,能够及时得到干预及救治的话,其死里逃生的几率将会大大提高。因此,赛道上的急救,考验着急救体系的快速抵达能力,这是核心。但这并不容易,需要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安排、通讯系统的正常运行、急救志愿者的默契配合等。在这个”赛道“的创业公司第一反应®确立一套智慧应急救援系统则用了三年多时间。


另一方面,国内马拉松等赛事发展时间短,有些赛事主办方没有意识到需要一个科学的医疗保障体系,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赛事急救还是靠传统的急救资源的简单堆积,不成体系化运作。事故频发逐渐让人们认识到赛事急救的重要性。蛤目前切入该领域的创业公司并不多。


可以预见,未来这块可开拓空间还很大,同样的模式不光运用在赛事急救,同样可以为为企业提供服务,将急救体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亦或是在各环节与专业机构合作,提供平台服务,比如赛前体检、康复等。


相关阅读: 赛事急救市场扫描:分秒必争的赛道如何奔跑?


2、A股体育公司投资转向为:并购拥有核心利润和现金流的体育资产

#创投趋势#


懒熊体育的一篇文章中指出:


11月下旬,央行和外汇管理局相继放风,对于近期资本出海的各类国内投资方式予以严格管控,任何的投机行为将被打击,500万美元之上的投资要被当局监管和约谈等。这对于那些想要进行俱乐部交易行为的公司来说,就是直接喊停的信号。


事实上,国内股票市场对于买俱乐部的行为已经出现“审美疲劳”,购买后如何在国内落地,能不能产生现金流和盈利都成了问题。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未来A股的体育板块的变化趋势,大概率会从当前的买俱乐部,进入到一个并购拥有核心利润和现金流的体育资产的新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拥有现金流和核心资源的体育营销公司、盈利性较好的健身服务行业、商业化能力不错的核心赛事,以及今年下半年体育一级市场火爆并规模增长迅猛的青少年体育培训,都可能成为上市公司投资布局体育的最新目标。比如,今年六月后,塑料管道生产上市公司顾地科技因为与户外越野赛事越野一族的合作,赛事本身良好的收入和增长预期,开始收到市场的关注。


相关阅读:A股体育投资进入第三阶段,将从买俱乐部转向资产并购


3、尼斯青训:注重基础教育与人文关怀

#足球青训#


在欧洲足坛的球星中,不少从法甲出道,比如洛里斯、齐达内,这得益于法甲俱乐部的青训体系。事实上,对大部分法甲俱乐部来说,靠青训培养球星,继而完成对俱乐部的造血,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模式。只要卖出一名球星,收益就非常可观。


中新网的一篇文章介绍了尼斯俱乐部的青训是如何的。文中说:作为青训营,尼斯青训中心招收球员时,注重考察孩子技术能力与阅读比赛能力的统一。更重要的是,面向未成年的少年,尼斯特别关注教育层面的构建。

每个年龄段,尼斯俱乐部会挑选出十几名优秀的学员,保证其免费就读于当地的“皇家公园初高中”读书,同时保证训练的时间。这些被筛选过的精英们,即使最终没能走进职业足球,也能保证进入当地的尼斯大学体育学院接受继续教育。

有趣的是,尼斯青年梯队选定出场阵容的标准并不限于球技。如果小球员的课业成绩不合格,足球训练时将难以得到出场的机会。这种惩罚模式,反而成为对年轻人的激励。

尼斯青训的另一条准则,是为青年球员提供机会。高素质的年轻球员,不分年龄,可以定期参与一线队的训练和比赛。同时,各年龄段的队伍打法必须统一,这不仅有利于球员水平的提高,更为向上层层晋升创造了条件。


除此以外,俱乐部还会向即将进入职业足球的年轻人提供家庭般的照顾,比如帮球员获得驾照、如何报税,为18岁以上的球员在市中心找房子,甚至包括接受采访的培训、推荐经纪人的建议、使用社交媒体的尺度等非常细化的综合能力。尼斯一名青训教练告诉中新网记者,生活方面,俱乐部希望像大哥哥一样,帮助年轻人走上正轨。

尼斯俱乐部的青训主任阿兰-瓦特莱说:“15人中选出2人,就是尼斯的黄金比例。”


4、未来体育媒体的变化?

#行业趋势#


2016年第十五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乐视体育副董事长马国力分享了他的观点,他认为体育从媒体角度来看,四年后会有两点变化:


第一,从数字媒体上来讲,一定会形成一个比较牢固的付费平台,这个付费平台,有可能是跨公司的,,你只有把付费平台做好了,中国13亿人才能够给将来的体育市场有一个更牢固的基础。


第二,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整合,我认为体育媒体的格局不可能老是现在这样。我给大家设想一下,假如四年以后咱们再见面的时候,央视+央视网体育,这是一个新媒体+传统媒体,PPTV加上海文广体育频道,腾讯体育+广东电视台体育频道,乐视体育+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如果弄成这样四个全媒体的,电视是全国网络,新媒体也是全部开放的,这样一个良性竞争的往前走的情况下,如果四年可以达到这样,今后十年、二十年体育的发展,会是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关阅读:从这5个企业家对2020年体育产业的预测中,你能学到什么?


懒熊说:

付费观看比赛正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乐视、腾讯等都推出了体育赛事付费包。但中国互联网免费的意识较强,要培养付费的习惯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5、品牌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战略#


品牌型公司主要依靠其品牌知名度获得销量,品牌溢价相对较高,比如各种奢侈品;而渠道型公司则是拥有流量入口,靠大量的流量来变现。在面对流量红利的时候,品牌型公司应该怎样去做呢?


滴滴天使投资人王刚在混沌研习社的分享中表示:大部分的品牌公司在享受流量红利的时候,没有及时地去构建品牌设计能力,去思考品牌溢价,而是被卷入了价格战争。


品牌型公司核心是研发设计能力、品质管控能力。零售(渠道型)公司则是招商的能力、品牌加盟的能力、定规则的能力。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盈利模型。


比如淘品牌,淘宝刚刚产生的时候,没有一线品牌和它合作,所以弱势品牌就成了淘宝重点扶持的品牌。淘宝可能一年投了8个亿去做流量,但是只收了2亿广告费,中间这6个亿的流量就便宜了早期敢在淘宝上打广告的弱势品牌。很多店主业绩暴涨,估值蹿高。但很快,很多淘品牌便陨落了。这时,创业者应该思考的是:你的增长是怎么来的,是靠你的品牌来的,还是靠营销驱动的?


如果是品牌型公司,在享受流量红利的时候,就应该抓紧时间去建一个品牌。


懒熊说:

加拿大运动服饰品牌lululemon在进入一个新兴市场时,并不注重销量,而是先让当地客户接触到产品,获得客户对产品青睐,这就是建立品牌。


6、互联网体育媒体平台盈利难

#行业趋势#


从国外市场来看,付费观看模式是体育媒体平台主要的盈利模式之一。但是在国内,观众的付费意识并不强。聚力体育首席内容官娄一晨在接受禹唐体育采访时表示,这是由于过去这么多年,我认为业内人士对付费播出有一个概念上的偏差。英超在天空电视台与BT体育上进行转播,实际上是一个有线电视或者卫星电视的概念。但是我们国内这二十几年来,有线电视的收视费实在太便宜了,便宜到了大家都没有感觉的地步。如果说过去二十年我们各个地方的收视费快速增长,涨到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推出的宽带费用相同的话,大家可能就不会对体育赛事的收费观看有那么大的反感。


因为,国内拿到赛事版权的企业,版权分销就成了目前能看到的主要盈利渠道之一。


娄一晨认为,短期内,国内互联网体育媒体平台很难实现收支平衡甚至盈利。以天价拿下这些版权资源后,如何消化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但截至目前,业内也还没有寻找出一个特别好的,有持续发展力的路径与模式。大家仍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


7、创业从0到1要快速试错,从1到100要all in

#创业方法论#


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在2016年创业黑马社群大会演讲时表示:创业,无论是方向的选择还是盈利模式的尝试,都可以分成这两个阶段,从0到1和从1到100。从0到1阶段要快速试错,从1到100阶段要all in。


我一开始选择做音频,我不是第一天想到的。在2012年上半年,我上个项目做失败了,烧了2000万,我在想该干什么,在那半年时间选了五六个方向。有的方向做了两个月,有的方向做了一个月,有的方向只做了一周,甚至有最极端的情况,上午想的方向下午就拍死了,导致我们的团队特别崩溃,大家觉得这个老板特别离谱,就没有一个准信儿,一会儿变,一会儿变。我们从上个项目的80个人降到只剩七八个人。


但是,我为什么后来选择了音频这个方向?一方面是我们对未来趋势的判断,移动互联网起来以后音频移动场景也会起来。


所以,虽然前面四五个项目都被干掉了,但它们仍然有价值,是从0到1的试错。我从2012年8月份开始决定做音频了,就进入从1到100的阶段了,所以我就all in了。


总结一下,最关键的是要判断目前是从0到1的阶段,还是1到100的阶段。从0到1的阶段不要着急,半年时间不断试错没问题。从1到100的阶段,就把所有的资源、人力、物力押上去,让别人即使看到这个机会也抢不过你。


8、创业团队人才需要想法和观点的多样性

#人才管理#


Bill Gross 是创业孵化器Idealab的CEO。Idealab成功孵化的公司近 80 家,约10家已经成功上市,被收购的不胜枚数。他结合自己多年管理公司的经验撰文阐述了自己对创业团队人才搭配的看法。


Bill认为,人员是否多样化是衡量一个创业团队是否强大的一个关键指标。而这个关键点不是技能与特长的多样性,而是想法与观点的差异性,而是如何采纳不同观点制定出更高一筹的决策,实现 1+1=3 的结果。


当然,不同的观点很多时候意味着争吵与纠葛,这种负面因素的化解之道在于相互信赖,以及每个人对异己者的尊重。如果在建立相互信赖尊重的过程中遭遇了挫折,Bill 建议各位创业者在付出更多时间与耐心之余。


而作为创始人,则要能够带动不同观点和谐共存——不是取悦每个人,而是让每个人的观点都体现在最终的决策中。Bill 认为,这种素质才是成功的关键,高于想法、高于时间、高于资本厚薄,乃至于一切。


声明: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www.mao361.com


体育产业跨界追求附加价值,如何挖掘员工的潜力?| 懒熊商业评论

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个字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扫码关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