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的狂欢盛宴,野兽骑行、700Bike为什么入局?

2016-11-18观点吴晨飘

橙色的摩拜、黄色的ofo、蓝色的小鸣、绿色的快兔、红色的优拜,白色的Hellobike......今天又多了一款小蓝单车。


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市场对这种一路狂奔早已习以为常。但没料到,在11月一个普通的星期四,这个今年刚火起来的概念会以这样一种方式再次刷爆朋友圈。更多玩家在入局,共享单车快要凑齐自己的那道彩虹了。

  • 野兽骑行今天宣布完成1.5亿元B轮融资,正式进军共享单车市场,设立独立品牌和子公司Bluegogo。

  • 第一视频旗下的快兔出行(Quick To)今天在乌镇推出首款无锁共享单车。

  • ofo共享单车今天宣布正式开启城市服务,接入并共享市民闲置的自行车,同时与700Bike达成战略合作,具体内容明年公布。

  • 摩拜昨天宣布在北京和上海推出摩拜经典系列迭代版新车,并进军成都市场。


c7f1058de2e0b1e1a2f1eaff7ea35113.jpg

▲ 摩拜与传统自行车厂商凯路仕参投的小鸣共享单车。



野兽骑行进入B轮要做小蓝单车


完成1.5亿元B轮融资的野兽骑行,并未透露投资方,但正式宣布进军共享单车市场还是让人有点惊讶。


作为最早进军骑行行业的创业公司之一,此前野兽骑行的产品SpeedX系列关注的并非通勤领域,而是专业的运动场景。


22.jpg

▲ 野兽骑行此前专注于运动骑行领域。

野兽骑行联合创始人李剑亮告诉懒熊体育,从去年12月公司就开始规划共享单车,今年4月开始立项。目的在于借助共享单车模式,让更多的人爱上骑行。

李剑亮认为野兽骑行进入共享单车最大的优势在于供应链,“我们有七家供应链为我们生产,每个城市有十万台单车就接近饱和,但此前还没有一个品牌有这样的供应链”。线下运营方面,目前野兽的Bluegogo团队有50人左右,其中深圳的团队有几位来自Uber。本轮融资也将为新业务提供充足资金。


但按照目前共享单车市场竞争的激烈甚至惨烈情况来看,前期的产品铺开量以及对供应链的高要求也是野兽骑行接下来最大的挑战。


此前,野兽骑行的天猫旗舰店曾发布公告表示要暂停业务。李剑亮也解释,“我们现在海外的订单共有800多单还没有出,工厂产线会比较紧张,所以是调整工厂的产线产能。国内现在处于售罄的阶段,等出完这批海外的货,我们才会继续销售。”


Bluegogo的App小蓝单车从今天开始上线,第一批几百台车辆已经投放在深圳的几座写字楼附近。预计到12月底,将在深圳铺放2万多辆。今年年底,Bluegogo还将进入广州和南京,明年再到北京、上海以及2-3个二线城市。未来甚至要拓展海外,李剑亮透露已经开始在美国筹备公司。


WeChat_1479371496.jpeg

▲ 小蓝车今天从深圳出发。

Bluegogo将采取低价策略,李剑亮表示,“Bluegogo永远是摩拜价格的一半,押金为99元,摩拜的三分之一。”目前摩拜的租赁价格为每半小时五毛钱。

野兽骑行最初从骑行软件做起,之后涉足自行车智能配件,再到整车,它的发展路径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骑行创业公司在变现上的思路,如今它们又率先进入了共享单车也即是出行领域。


李剑亮表示,野兽骑行App将继续发挥专业骑行工具和骑行社区的功能。明年在运动领域将赞助更多赛事和一些环法车队,“让我们的车子参加专业的比赛”。未来,运动领域和共享单车将会独立运行,各占野兽骑行总业务的一半。

怎么解读?


共享单车本身意在解决出行问题,原本并不属于运动或体育范畴,但这种边界现在正变得模糊。


首先,共享单车的出现会挤掉一大部分致力于解决出行的智能整车市场,例如700Bike、骑记等团队的产品,尽管700Bike张向东表示,700Bike和ofo共享单车并不是竞争关系,二者的关系更像是特斯拉与Uber。


11.jpg

▲ ofo与700Bike今日达成战略合作。

第二,共享单车在一定程度上能培育大众对于骑行的认可,从而转化为运动骑行人口。“中国骑行市场仍是出行为王,我们不确定有多少人能通过出行升级为专业骑行爱好者,但一定有这个比例,”李剑亮这么认为。

另外,借助体育产业的春风,有了“运动”名义的加持,共享单车顺应了大健康的潮流,更容易引起市场关注。

懒熊体育此前曾做了详细分析,在共享单车疯狂融资的半年里,骑行行业并没有迎来大丰收

这有点风水轮流转的味道。毕竟大半年之前,智能整车的概念一度炒得火热,大量的资金、团队先后投入这个领域,也有不少产品陆续面世。


相关阅读:疯狂的单车:中国互联网自行车创业市场调查

但无奈消费者的反映不如创业者们当初的预期,市场对智能整车的概念似乎也产生了审美疲劳。在销量不如预期的情况下,资本也逐渐收紧了步伐,近半年来的整车品牌融资消息乏善可陈。在这种情况下,智能整车品牌布局共享单车,可以说是顺势而为。

首先,借助当下最火的共享单车概念,在资本市场上能更好地说一个故事,毕竟共享单车是当前最容易获得投资的领域之一。

其次,智能整车品牌在自行车设计生产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发挥在生产链上沉淀的优势。

再者,部分智能整车品牌在高端整车领域遇到了供应链端的问题,但共享单车对产品技术的要求远不如智能单车,其生产周期也更短,成本也更低。换言之,这个产品大部分团队都能更容易完成。

最后,通勤场景下的智能单车并非刚需,用户可以购买几百元一辆的单车或者花费5毛至1元租一辆单车。创新工场投资经理孙培麟曾对懒熊体育表示,通勤市场的产品属于工具,将来会被共享单车和电动车占据,因此在这个场景下制造整车,价格会被需求锁死。

因此,未来也许有更多整车玩家会通过其他方式挤进这个市场,通过共享单车或是援助不大顺利的整车业务,或者拓展在自行车领域的横向布局。等待骑行在运动意义上的兴起需要时间,先活下去当然更重要。


声明: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www.mao361.com


dded.jpg


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个字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扫码关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