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行者获天使投资,运动康复市场为何至今才有融资事件? | 创业熊

2016-10-05创业熊懒小熊

574422145920709835_meitu_1_meitu_2.jpg



健行者工作室最近获得天使投资,这也是近两年运动康复领域少有的融资事件。中国体育产业势头高涨,但在市场空间巨大的运动康复领域还没明显感觉到这股浪潮。从一片空白到零星探索,投资机构对这片领域的关注度一直没有减弱,运动康复领域的创业者们的尝试和探索,也对这片市场的推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彤第一次看到健行者工作室的模样时,第一想法是带女儿转身离开。此前已在设备完善的知名医院就诊过的张彤,并不认为这样一家作坊式的工作室可以消除女儿术后的顽疾。


健行者工作室的李明威对这种反应已经习惯了。


在李明威看来,健行者“其貌不扬”,但有着独特的优势,“能找到我这儿来的,一般都在网上有过了解,不会轻易离开。”更多的时候,李明威选择忽视用户的这种不适感,通过问诊环节强化他们的预期认知。


业务:线上+线下的盈利板块


从组建团队至今,健行者运动康复刚好运营两年。今年9月,公司拿到个人天使投资,具体金额并未透露,但估值1500万元。创始人李明威从北京体育大学创业项目起步,服务人群从专业运动员到普通群体,业务板块也逐渐铺展开来。而健行者工作室的发展,同整个有着巨大市场空间的运动康复行业一样,经历着漫长的蛰伏期。


健行者运动康复的产品模式涵盖线上线下,包括临床康复、企业健康管理、赛事服务、团体课程。李明威告诉懒熊体育,目前已有两家线下店,团队6-7人,其中资深的康复师2人。具体的执行工作通过培训来标准化,资深康复师给用户做前期的康复计划,其他成员具体执行。治疗范围包括运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术后或运动损伤后,非手术的身体功能恢复和训练,以及通过改善身体功能,将用户提高到可以参与竞技比赛的状态。


资深篮球爱好者兆粦在去年9月一次比赛中膝盖损伤,一直到今年2月,损伤一直无法恢复,去医院的诊断,建议休息几周。兆粦告诉懒熊体育,“最无法忍受的是打篮球一直无法尽全力”。作为篮球资深爱好者,兆粦的经历和心态或许能代表很大一部分运动爱好者。


兆粦接触到健行者运动康复的方式相对传统,主要是看到了附近的宣传单,离家也近,又一直想找康复机构进行完善治疗,决定去试一试这种没有“医疗机构”背景的运动康复公司。


填了一张详细的表格以后,康复师比对了兆粦早前在医院的诊断结果,并制定了初步的康复计划,交由其他康复师治疗,具体包括基本评估、肌肉松解、按摩等。这样一次康复治疗1小时,收费400元。


377295194055188360.jpg

▲健行者运动康复位于永泰庄北路的工作室。


在运动康复市场上,这个价格属于中低档。遍观市场上的运动康复机构,医院医疗板块下收费普遍较高,且投入较少。作为参照的诊所、工作室、培训机构等,收费相对均衡。


英智运动康复,按预约康复师和初步诊断的不同,每小时500-3000元人民币不等。而成立两年的抒坦运动康复中心单次收费也在每90分钟300-800元不等。通常而言,工作室更偏向于推荐用户接受单次体验,按疗程治疗。线下康复治疗是大多数工作室最大的收入来源。


除此之外,企业服务以及为大型赛事做防护保障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在刚刚结束的长白山森林马拉松中,李明威带着团队以及校内学生一行14人进行赛事保障,通常他会在校内招一些有基础康复知识的学生,以扩充人手。一方面,运动康复本专业学生足以应对基础的治疗,兼职助理降低固定康复师的成本。另外一方面,也可通过这种方式挑选出适合培养的康复师。


刘畅就是通过这样的参与方式加入到健行者团队的实习生,他告诉懒熊体育,在学校已经学过运动康复的基础知识,刚来时并没有觉得实际去治疗有什么特别,接触以后发现需要通过具体实践才能做到准确治疗。


企业服务方面,大型企业通常会邀请康复团队到公司为员工做讲座及健康服务。以支付宝为例,健行者团队会在公司驻场一天,做员工培训、咨询及简单治疗。


除了线下企业培训,李明威计划将线下课程录成视频,做线上付费课程,“比如点击一次一块钱”,李明威告诉懒熊体育。


509963397155936609.jpg

▲健行者团队为支付宝员工做治疗。


大市场下遇冷的窘境


创业至今,李明威团队一直处于盈利状态,月流水可达到10万元以上,用户保持在每天10个左右,工作室也从一家扩展至两家。可对于健行者来说,融资的过程仍然显得进程缓慢。


曾经接触过健行者项目的元迅基金合伙人徐李告诉懒熊体育,大部分投资机构都十分看好运动康复这个领域,“但是一般公司都过于依赖创始人或者其中几个康复师,没有自成体系,同质化显得较为严重,没有好的业务拓展模式,开几家店可以赚钱,但很快就会后继无力。"相对于国外以技术标准输出的康复体系,国内运动康复项目目前还未能达到被资本所认可的情况。


翻看懒熊体育2016年白皮书,市场上已有的几家运动康复创业项目境遇相似,没有标准化的康复体系,人才配备达不到店面扩张速度。


按照WHO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保健医学并列为第四类医学。至2013年,我国康复医疗市场规模约为200亿人民币(人均15元人民币),同期的美国康复医疗市场规模在200亿美元左右(人均80美元)。兴业证券预测,至2023年,中国康复医疗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038亿元。


这样的国际认可并未让中国用户形成强有力的辨识度,大多数人对运动康复的认知还是停留在“受伤了去医院”“伤筋动骨一百天”的层面,这也是VC机构对这块市场存有疑虑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正如李明威强调实践重要性时所说,“只有掰过那么多腿,才能够知道怎么去掰”。没有可复制性的治疗体系,依赖个别康复师的现状还难以改变。


然而今年9月,李明威向懒熊体育透露获得个人天使投资,估值1500万。这位投资人表示,一方面是对李明威本人的信任,另一方面是看重了运动康复这块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健行者本身的盈利能力,也降低了这次投资的风险。


标准化涉水


业内口碑和良好的新媒体覆盖面,让李明威这个名字在患者眼中小有名气。已经带着女儿在健行者接受过两个月康复治疗的张彤告诉懒熊体育,当初找到李明威,是在贴吧上看到讨论的帖子,觉得十分专业。


QQ截图20160928152234.jpg

▲李明威的知乎页面。


李明威坦言,大多数用户都来源于知乎、微信公众号、qq群等线上渠道。从2014年组建团队开始,李明威就开始有意树立线上口碑,"当出现问题的时候用户会去搜索解决问题",李明威的早期积累,为他带来了定位精准的接近2万知乎用户和2万微信粉丝。


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自我品牌树立的过程中又使得健行者陷入到国内常见的尴尬境地:局限在个体经营,卡在规模化瓶颈。很多人冲着某一两个康复师而来,李明威也在周而复始的客单量里无法抽身。


这也是国内以工作室形态存在的康复机构无法引入资本的根本原因。


李明威告诉懒熊体育,今年10月底,健行者工作室将开设第一家样板店,从装饰、布局、服务、运营模式、推广等方面做标准化尝试。服务方面,李明威表示,“将结合国际常用标准并加入自己队一般性问题的总结,建立自己的评估体系。”


336592443760360254.jpg

▲健行者运动康复团队,左三为李明威。摄影:刘奕晨。


届时,李明威也将停掉目前位于永泰庄北路的工作室。转而全身心投入在样板店的细节经营中。并预计明年年底将线下实体店发展到5家,验证其发展是否能被市场接受。此后考虑引入资本做大规模复制,“当然,也不排除做加盟店”,李明威告诉懒熊体育。


可复制的困难


运动康复在高等院校专业设置较少,报考的学生普遍认为,医疗康复属于服务型行业,在国内康复师的社会地位远不如医生,大多选择考研或转行,毕业后继续从事运动康复工作的学生较少。


北京体育大学一名运动康复专业毕业的学生告诉懒熊体育,自己目前并未从事和运动康复相关的专业,一方面是本身不感兴趣,另外一方面,不愿意从事带有服务型性质的工作。而他也透露,大多数自己同专业的毕业生,继续从事体育康复的学生较少,一般选择国家队、健身房、健康管理等机构。


北京体育大学每届运动康复专业毕业生在120人左右,开设运动康复专业的本科学校在全国也不多,只有专业的体育院校,如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等,才会专门开设运动康复专业。非体育院校中,除了医科类大学,普通院校课程开设参差不齐,大多以康复专业的形态存在。


而随着健身热潮的兴起,运动康复的需求渐渐为人所关注。但实际上,运动康复的一直存在巨大的需求市场,而运动损伤和术后人群往往容易忽视治疗。张彤告诉懒熊体育,身边大多数遇到孩子做手术的情况,康复意识都不强,认为按照教程在家锻炼一下即可,容易留下很多后遗症。


据懒熊体育2016年创业白皮书的介绍,国内最好治疗运动损伤的公立医院的北三医院, 每天最多承担250-300人的患者量,公立意外之外的康复机构,每天承担患者量在至多在10-20人之间。


张彤告诉懒熊体育,女儿做完髁间棘骨折手术后,医生并未建议做康复治疗,两个月后通知去做康复,于是错过了康复治疗的黄金时期。


李明威认为,医院在康复这块的投入不足,一方面是成本太高,另外一方面也涉及专业人才引进的匮乏。


目前来说,国内大部分工作室都没有医疗资质,如何建立用户信任需要业内的口碑积累,另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式,是通过和医院合作建立康复中心,承接其转出的病人,以此获得稳定病原。


标准化体系上,英智运动康复的尝试值得借鉴,与美国南加州大学生物运动与物理治疗系合作,成为其目前惟一海外骨科临床培训基地。


英智康复集团副总裁李敬葳告诉懒熊体育,能与南加大独家合作,一方面是因为南加大作为非盈利院校,有发展发展中国家康复医学的使命。另一方面,来到中国落地合作,大部分公立医院和学校无法承担这项投资,具有医疗背景的英智希望在行业发展上有所引领,英智集团也认为这项投资是具有意义且值得的。


在医疗机构下独立出来的康复工作室,一方面在业内资源更加丰富,与医院合作获取承接转出病任更为便利,另一方面,在医疗背景之下,在获取用户信任方便显得更为容易。如何引入国外康复体系,这一点还有赖于国内医疗机构的促进。


短期内运动康复的融资还不会变得频繁,但这仍算得上一个好的开始。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张彤、兆粦均为化名。)


懒熊体育作者 严小寒


声明: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来自://www.mao361.com


网站分答.png

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个字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扫码关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