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铃响。
“快走快走,那谁你跑得快,赶紧去网吧占座,一会儿没机器了……”
这是十几年前我上高中时的一段经典对话,每当中午放学的时候,一个箭步蹿出去的,总是那几个玩儿星际的。那个时候,“机器”(也就是电脑)是最稀缺的资源,得抢。
就是那个时候,开始认识了红色警戒、星际争霸这种电竞项目。
当时我给自己起了一个QQ名,叫做=KS=lindeman,并一直沿用到现在,=KS=就是我们班星际小组统一代号,是KingStar的缩写,可惜自己当时并不会玩儿,只是跟风凑个热闹。在那个时候,打星际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不光是下午上课没精神,同时也要背负巨大的舆论压力,不过,就是在学校课业和父母关心的夹缝中,他们还是乐此不疲地打了下去。
往好了说,这是电竞的魅力,往差了说,这是电竞的“瘾”。
对于“瘾”这个词,我一直比较谨慎,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原来看戏有戏迷,下棋有棋迷,后来有了电脑,出现了沉迷网络这种说法,现在这种说法倒是不常提及,因为大家都沉迷网络了。
说回电竞,最近的一个礼拜,电竞圈外面非常不平静。之所以说,“外面”,是因为我从来也不是圈里人,所以对圈外消息更加敏感一些。
消息一:文化部印发《关于推动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鼓励在大型商业综合设施设立涵盖上网服务、歌舞娱乐、游戏游艺、电子竞技等多种经营业务的城市文化娱乐综合体。
消息二:湖南申报《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获批新闻发布会召开,湖南体育职业学院将从明年开始开设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
消息三:电竞领域各种融资消息……
政界、学界、商界,三驾马车齐齐奔向电竞,为这个已经很红火的产业再添一把柴。想必电竞的从业者们会为此欢欣鼓舞,因为主流的肯定原来太稀缺了。而有些人脑海中会出现这样四个字——祸国殃民。
两种极端看法我都不同意,电竞有问题,但作为客观存在的事实,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电竞很红火,但不能因为他火就忽略他可能带给这个社会的不利影响。
任何看法都不能脱离社会现实,而现实是——电子竞技早就火了。还记得在2003年,央视一档《电子竞技世界》栏目一开播就红遍大江南北,收视率一度超越《足球之夜》,后来据说因为家长的反对声音太大而在播出一年多以后被关停。主流媒体对于电竞的报道一向颇为谨慎,但这种谨慎带来的效果并不算明显,电竞行业依然迅速积累着一批又一批的爱好者们,有报道称中国目前的电竞爱好者人数超过1亿,这一数字肯定有水分,但其“群众基础”之深厚可见一斑。所以,这不是一个未来的问题,而是一个现在就已经存在的问题。
必须澄清一点,本人并不支持像韩国那样用举国之力推动电竞产业,因为电竞毕竟与传统意义上的体育项目不同,如果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只是在电脑前训练、比赛、睡觉,显然对他们的成长并没有什么好处。这在聊过天的几位95后小朋友中也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对于电竞,他们的看法也是毁誉参半。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判断能力。
在我看来,电竞,是这一代孩子们必须面对的一个坎,正如每个时代的人,都必须跨越自己时代的那些诱惑,才能够最终成长起来。在我们父母年轻时,西方电影刚刚进入中国,交谊舞、摇滚乐是他们必须面对的诱惑;在我们小时候,电视机、游戏机是必须面对的诱惑,然而,无论是我们的父母一辈还是我们这一辈,都没有因为这些东西而垮下去,因为说到底,这些都是工具、娱乐,而并不是生活。电竞,亦是如此。
时代在变,文化也在变,在过去的时代,很难想象金庸的小说可以进教科书(当年都是背着老师在桌子底下偷偷看)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这种语言花里胡哨的历史书也不可能成为畅销书,但现在,这些都成了现实。
在下班的路上,我看到家的旁边建起了一个电竞生活馆,装修得富丽堂皇,马上就开业了,而幢小楼,原来是一家国营饭店,时代的变迁,令人感慨。
就在上周末休息的时候,我还宅在家里看了一天星际二比赛录像,虽然有很多兵种我已经不认识,虽然原来喜欢的BISU、JAEDONG、STORK早已淡出视线,但这一新版游戏依然对我有着非常强烈的吸引力,这的确是一个有魅力的东西。
现在的孩子们一出生就跟电脑打交道,而游戏、电竞就是他们必须面对的诱惑。不管主流媒体报道不报道,国家支持不支持,孩子们所能接触到的最方便的游戏工具就是电脑,电竞拥有的强大基础跟这个社会物质条件的提高密不可分。
生活好了,新的问题来了,我们不应选择回避,而是要面对并解决,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必须知道问题的准确情况。比如,你必须知道电竞爱好者的具体人数、整个产业的详细状况、这个行业的运行方式和从业者们的基本状态、爱好者们的兴趣点在哪里、困境在哪里等等。
身在电竞行业中的人肯定会夸大这一行业的影响力和发展前景,不了解情况的人除了把电竞当成鸦片以外也提不出太好的解决办法,所以我们这些“圈外”的人更需要花心思去了解这背后的具体情况,给未来的孩子们更准确、更客观、更理性、更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并用诸如体育、文艺、科技等同样具有魅力的文化产品来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这才是更有意义的事情,我相信这也是有情怀的体育人愿意去做的事情。
作者简介:林德韧,参与过2014年巴西世界杯、2012年伦敦奥运会等数十项国际、国内赛事现场采访报道,从2015年开始进行体育产业深度调研。
声明: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