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没有体育深度报道品牌,但Grantland已经死过一回了

2016-01-26大公司岳坤朋

主创比尔·西蒙斯离开之后,ESPN旗下王牌产品Grantland又“挣扎”了5个多月,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死”掉了。它曾创造了体育新闻新的深度写作模式。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只赚口碑却不赚钱的网络体育新闻深度报道,正在变得越来越鸡肋,中国体育媒体人也有类似感受。


2015年2月,Grantland创始人、著名体育记者比尔·西蒙斯视频专访了科比·布莱恩特,在节目中他们聊到了这位湖人当家球星的退役话题。让人没想到的是,3个月之后,西蒙斯被解雇离开了ESPN,又过了5个多月,Grantland被ESPN放弃,而科比还穿着湖人的战袍正征战自己的第20个赛季。


Grantland的创办初衷,是把体育和流行文化结合起来,这家ESPN的子网站创立于2011年,由西蒙斯牵头组建,他招揽几十名资深的专栏作者为 Grantland提供原创深度稿件。文章类型包括人物故事、数据分析以及一些独家消息等。中国很多体育新闻媒体都从Grantland中获得消息,或者翻译他们的内容,并视其为“权威”。


在2012年一篇报道中国篮球希望之星唐子豪的文章中,Grantland用了“下一个林书豪?”作为标题,全文1万字左右,采访了唐子豪所在高中——橡树山中学的篮球教练、唐子豪队友,以及帮助唐子豪到美国上学、打球的每一个相关人士等,一共十多个人,当然包括唐子豪自己。全文呈现了一个完整的唐子豪成长故事,用大量的细节来表现唐子豪的性格特征。


比如有一段讲述唐子豪在美国的生活时,文章是这样写的:“他的队友和教练都对他适应异国生活的能力表示赞赏,他甚至在努力打造具有个人魅力的幽默感。同屋的Rokas说小豪常常半夜叫醒他,给他讲新笑话看好不好笑。自从来到美国以后,唐子豪迷上了hip-hop(嘻哈),他常在洗澡的时候唱几句,这样的尝试逗得他的队友前仰后合。”


在成立之初,Grantland就陷入争议当中,支持者称这个网站建立了一种新型的体育写作方式,而质疑者则认为它没有一个明确的愿景。Grantland最强调稿件的“质量”,而在这方面,读者也是褒贬不一,他们认为有些文章“有创新”,不过有些文章涉嫌“自我标榜”。


关于“关闭Grantland”,ESPN官方这样解释:“我们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传播更广、更有影响力的事情上。”在此之前,ESPN刚刚宣布裁员300人,这家传统体育媒体的生存压力可见一斑。


而Grantland死掉的原因也很简单——有口碑但不赚钱。


▲西蒙斯离开之后,Grantland的网络搜索量持续下滑


克里斯 ·康纳利在西蒙斯离开之后,暂时接管了Grantland,但是他无力改变现实。他在接受另一家知名传统体育媒体《体育画报》的采访时说:“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如果你在做一个不赚钱的项目,最后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和所有的深度稿件一样,Grantland的文章也需要记者大量的采访报道,可能一篇文章要几天甚至几周才能出稿,这样的写稿成本就很高。而在互联网碎片化时代,长篇文章是最费力不讨好的——很多读者没有耐心读一篇至少5000字的文章,不管是在手机还是在电脑上。


更重要的是,读者是跟着作者走的,核心团队成员离开,网站的访问量自然迅速衰落。从统计上看,在搜索引擎上,通过输入“Bill Simons”进入Grantland的用户占22%。排在第二名的关键词“food network”仅占1.3%,而输入“Grantland”直接进入的用户只有0.91% 。


▲ESPN宣布关闭Grantland的10月30日,Grantland的流量猛冲了一次,接着继续回落


无论内容多么精美,没有用户,就没有商业价值,这是个残酷的现实。


据Alexa统计,Grantland目前的世界排名为2238位,4月的时候,也就是西蒙斯离开之前,它的最高排名曾接近第1400名。过去三个月,它们的排名下降455位,在这段时间内,每一个访问用户的日均浏览页面数下降至2.1个,降幅0.94%;日均浏览时间下降了7%,只有3分41秒。


除Grantland之外,Bleacher Report和SB Nation等新媒体也有自己的原创深度报道,但都只是所在网站的一个栏目,并没有独立出去,而且网站的主打还是短平快的资讯,这些深度栏目没有太大的生存压力,毕竟“大树底下好乘凉”。


无论何时,深度报道都是读者调剂口味的需要,尽管需求量没有那么大。中国的体育网站,包括门户和垂直网站,也都有或有过深度报道的一席之地。但真正做到自采自编的可以说凤毛麟角,更多的都是“舶来品”。


在虎扑体育,深度报道很受专业球迷喜欢,基于此创建的 “虎扑制造”栏目,也挂在虎扑体育首页比较显眼的位置。以NBA为例,懒熊体育从虎扑运营方面得知,NBA的深度文章多数都来自“翻译团”,以UGC(用户生产)的方式推出来的,稿子内容都是从国外的网站翻译过来,大多数作者是无偿服务,他们只是在网友的评论中获得满足感。


“当然,有些作者写得好,我们会按照稿件水平提供一些稿费,”虎扑内部工作人员告诉懒熊体育。从投入产出角度讲,虎扑不需要花太多钱,就能换来每篇差不多过万的阅读量。



付政浩是网易体育CBA频道的主管,他运营着一个自己的栏目——考古系,主要是讲中国篮球历史上有故事的人和鲜为人知的事。每篇稿子文字量多则上万,少则5000。据付政浩向懒熊体育介绍,“现在稿子的流量下降得厉害,以前一篇这样的稿子能有30-40万PV(页面点击量),现在我都懒得看流量了,估计也就10多万。”


写考古系的文章是付政浩的个人爱好,从工作上讲算是“份内的事”,公司不会给额外的稿费。“一般这样的稿子要采访很多人,而我平时还有很多别的工作,所以可能差不多一个月才能出一篇。”如果付政浩离职了,那么这个栏目也基本就消失了。


归根结底,中国的网络体育媒体还没有深度报道的土壤,一是因为没有像西蒙斯那样实力强大的媒体团队,二是没有资本愿意投资。“毕竟在这新闻快餐时代,没有人愿意花时间看长文,但是偶尔看到一篇不错的,也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付政浩说。


声明: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来自://www.mao361.com


WeChat_1467169204.png

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个字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扫码关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