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鹏
这几天李宁的股价,就像变幻莫测的天气一样。一会因为季报不太好看,单日下跌20%;然后又因为回购和被机构增持,股价又回来17%。也就是一个星期之间的事。
相对于另一支同样备受关注的“影子股”安踏,李宁就是有这种特性——做事有点过于自己特色,所以股价也显得有点“起起伏伏”。
其实,不论是几个月以前的半年报,还是刚刚的季报,作为一家普通消费品公司,在现在的经济大形势下,李宁的业绩都没有太多可指责的。
在中报中,李宁上半年收入总体同比上升13%,净利润略有下滑;在三季报,也只是提了句线上销售有一定幅度下降和线下销售点稍微向下调整,股价就像往油锅里倒冰块一样剧烈地反应了——单日市值下跌两成,然后全年股价跌了近6成。
相比同类远亲,也是在香港上市的滔搏,市场对李宁似乎太严苛了一点。
对比之前,需要简单说明下,由于滔搏的会计年度比较有个性,是从每年3月开始的。所以,滔搏和李宁的半年报统计时间并非完全重合。
在滔搏中报可以看到,作为国内最大的运动鞋服零售商,滔搏销售额涨幅7.3%,这明显低于李宁的水平;在净利润方面,滔博的确略好于李宁,他们的净利增长了16.7%,具体将近2亿人民币——但如果你足够仔细,就会发现,这种利润增长并没什么令人欣喜的。因为同期,这家公司的折旧摊销减少了大概3亿。折旧摊销这种东西,在很多情况下,多少的变化只是因为会计上的一个新想法而已。所以总的来说,滔搏在今年大部分时间的表现是略微弱于李宁的。但看看今年至今股价走势,滔搏在李宁跌了60%的时候却是略微上涨的。
虽然一个是渠道商一个是品牌商,但在产业分层越来越细腻的时代,因为市场需求的影响,在运动鞋服领域的滔搏和李宁的差别其实比人们想象的要小,但为了公允一些,更多的市场评论者还是更愿意拿安踏作为对比对象。
总体来说,从财报看,安踏最近一年的运营状况要比李宁好得多。
关于这一点,我不得不表扬一下自己,在两年以前,也是在这个专栏(相关链接:最值得投资的体育公司是谁?| 崔鹏专栏),我就提出过这种看法,安踏将运营做得更好,估值应该高于李宁,但当时似乎很少人认同这个意见。
当时之所以有上边的结论,原因很多,最主要的,从公司的习性上看,回顾一下历史,李宁的表现总是更加“与众不同”一些。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这里所说的“与众不同”。2021年发生的某棉事件,导致鞋服领域对国产品牌热情大躁,在这个运动中,李宁产品的国潮烙印就表现得大大也强于安踏。
这种“与众不同”短期来说可能给公司带来好处,比如,2021财年,李宁的销售增长就远超安踏。但就像优衣库的创始人柳井正说过的,鞋服领域的流行非常短暂,那些总是希望矗立流行前端的公司会因此面临一种风险,当流行改变时,他们的业绩会出现更大幅度的颠簸,成本也会更高。
的确如此!
经过两年,内地消费者对李宁式国潮的喜爱似乎逐渐钝化了。尤其是中国李宁品类遭遇严峻挑战(对比安踏矩阵中,与其定位类似的FILA,在经历去年的下滑后,今年上半年重回中双位数增长) ,整个公司不得不通过更大幅度的打折来清理几年积累起来的高库存。这使得李宁的毛利率从2021年的55%,下滑到现在48%。这么短的时间,降幅可以说是相当吓人的。短时间内产品大幅度打折,也造成了李宁直营和渠道商的左右互搏。长远看这会给公司造成内伤。
很多人会提到,李宁相对更与众不同的特性,可能和他们采取单一品牌,而安踏采取多品牌跑马模式有关。
安踏体育经过今年的调整,虽然加强了集团对品牌管理的介入和中后台的协同。但总体上,上市公司里的主要品牌,基本还是维持着相对独立的发展风格。安踏财务上不会表现出所谓“极端”情况,也正是因为各个独立品牌的发展,稀释掉了总体过于向某一方向过于突出的可能性。
一些李宁公司的关注者,把问题过于简单的归结于他们的单一品牌策略。没那么简单!
其实,李宁在公司建立之初也采取过多品牌策略,但是运营情况令人焦虑,现在的方式其实是公司经过危机后的选择结果。
当然了,如果投资者站得高一点,才会意识到,虽然对李宁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来讲,他们是单一品牌的,但对于李宁本人及其家族情况并非只是如此。今年刚刚转板香港主板的“非凡领越”就采取多品牌策略,这家运动鞋服销售公司同样被李宁家族控制,并且李宁公司是他们的大客户。当然了,老股民应该会对把同一领域不同业务模式分别装在两个上市公司里,并且促使之间产生关联交易的行为感到警惕。
另外,造成李宁业绩颠簸可能还有“人”的原因。
比较一下安踏和李宁的历任CEO,会发现一个规律。
安踏的核心管理者,除了丁氏家族的人之外,也都是在安踏某个品牌历练很久才提拔到集团掌舵的。吴永华、赖世贤基本都是这个路子。也正是因为在安踏淫浸得足够,他们的决策总体来说不会相互之间不兼容,使公司运营倾向出现忽左忽右的状况。
而李宁公司,除了李宁本人和侄子李麒麟之外,几乎所有CEO或高管都是因为运营策略造成公司实际施行问题而离职的,这里包括运营卡帕的陈义红;换slogan,业务出现问题的张志勇;去库存把李宁弄得重重危机的韩裔金珍君.......
现任钱炜,他正在努力改变这个宿命。
即便如此,李宁公司的创始人李宁本人,这个伟大的运动员以及拥有最成功转身经历的企业家,仍然对公司的最高管理职位保持着独特的理解——他经常会以“离开”公司的方式来掌舵公司,他并不喜欢坐在办公室里,然后在公司遇到一些危机时,他再进行拯救与回归。当然了,也许李这么做出于某种无奈的安排,他的侄子李麒麟和儿子李小宁似乎还没有能力独当大任。
从这个角度看,福建商人强大的多子多福文化和紧密的家族关系,对于当代私人企业来说似乎更是一种高瞻远瞩。
当然了,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本身也是随着估值变化而变化的。现在李宁的估值只是安踏的60%,是不是已经很公平了?这很难说得清。不过已经有新加坡的主权基金,开始增持它了——毕竟便宜的股票更具有安全边际。
声明: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