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牧
尽管北京还保持着超过30摄氏度的高温,但是,夏天已经悄悄过去。
从“五一”后到八月初的这三个月里,从立夏到立秋,是一次季节的更替。而对于公司来说,更是一次难得调整与喘息的良机。在商业世界里,年初多数的公司对今年都过于乐观了,不管是资金投入、人力储备还是对经济增长的预期等可能是近四年最激进的一次。但当五一后的“立夏”到来,人们发现今年可能是近四年最差的一年——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冲击是巨大而彻底的,而要想恢复如初又是一个漫长而持久的过程。
调整预期,耐得住寂寞,夏天这3个月就无比重要了。
的确,按正常逻辑来说,在经历过苦难的疫情三年后,人们总得迎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公司经营得风生水起的美好景象,可是硬币毕竟有两面——如果总是出现让人沮丧的那一面,那么除了你自己调整心态与状态外,可能也没有太多好的办法。
当然,在我看来,过去的三个月对于商业世界来说无比重要,但是,这也不是我今天的专栏想写的主要内容。过去的三个月甚至是过去三年,就如懒熊体育举办的第四届体育产业嘉年华的主题一样叫“翻山越岭”。经营公司就是翻山越岭,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可能很难、很险、很孤独,但只有一次次翻越成功才有资格享受到后面的奇特风景——风景可能就是水源,而“水源”就是资金,资金是让你能持续走下去的核心保障。
我今天专栏的主题是,今年调研了一些公司再次验证了我的一个判断:现阶段,体育公司真正想赚钱需要一些资源整合能力。
这句话简单翻译就是,我看到这两年但凡能营收超过1亿元的体育公司(大多体育公司的营收维持在几百万到几千万元不等),多数需要在梳理自己体育品牌属性的同时,去做整合,做了周边与衍生的业务。而周边与衍生又多数会依靠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最终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打通与结合。线下是指过去传统的体育业务,线上则是根据过去的传统业务找到了新的整合与呈现方式——新的呈现方式,也意味着新的变现能力。
这也是很多人说体育是一个慢生意的另一个解释。
体育不仅是一个慢生意,更是一个需要不断整合资源的商业形态。它的好处是,行业竞争小,体育的各行各业的公司基本处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的独一份,行业内公司之间真正能发起竞争的现象还是太少——当年乐视与PPTV连拿下英超发布会都会高调竞争的事情(2014年,PPTV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自己率先拿下英超。但就在发布会进行时,发布会台下传来重磅消息——“传闻央视主持人刘建宏加盟乐视体育”。当乐视体育也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拿下英超时,一条关于詹俊加盟PPTV解说英超的消息迅速传出来),已经很难出现了——当时,我还写了一篇专栏《体育圈的新闻发布会,为何火药味那么浓》来解释这个现象。
也正是因为体育产业竞争小,压力小,使得很多体育公司多数是工作室的模式:赚点小钱可以,其他什么事业与追求,既没有这个兴趣,也没有这个必要。
但我发现了体育产业的一个“小秘密”,就是体育作为社交与品牌是非常好的一个资产,跟任何行业、朋友打交道也很容易,这就意味着体育公司的品牌非常重要,树立好这个品牌,然后再怎么去整合其他项目与业务,就得是回归到商业本质的问题了。可是,相对其他行业,体育公司的起步也相对容易,做一个品牌不管在哪个垂直赛道从难度上来说都容易很多。那么,在前期一旦把品牌给立住了,后来只要保持开放与找到最合适的人才,整合资源与新的做大、做强的机会就非常多。
事实上,很多公司也验证了我的这个“小秘密”。哪怕是如果已经做到几十亿与上百亿的体育公司,在十年前我们一起喝茶时仍然对我直言不讳地承认——“体育公司就是个品牌,别人都知道它,但真正赚钱的是其他业务,都是体育公司的好几倍(当时的房地产与其他投资业务)。但不管怎样,其他业务可能也会有不稳定的时候,体育品牌的基本盘必须守住。”
没错,体育是一个基本盘,是一个小盘子。小盘子多数人很难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也无法在吹牛时去大说特说。几乎没有一个公司的负责人会意气风发地对别人介绍说——我们就是在做一个小盘子吧?
可是终归有了小盘子才会有大盘子,而且这个小盘子要屹立不倒,才会产生长久的价值与资产。
我也经常会遇到体育产业的从业者以及创业者妄自菲薄,提起体育产业就一脸无奈,然后大概是这样的论调——如果不从事体育产业就可能如何如何……
可是,我们仔细分析就会明白,体育产业的竞争那么低,如果在这样的产业你都无法脱颖而出的话,凭什么就有勇气认为自己到别的产业就可以如何如何呢?哪怕是梁静茹也没有这样的勇气吧?
本质上,太多人对自己、对体育产业、对商业有误解。我认为,大部分人都是一个平庸的人,包括我自己更是。如果不是体育产业接纳了我,我可能不会创业,是体育产业让我拥有了这样一个创业的机会,然后有了一个品牌与一家公司。当然,也是运气好,在好时代融资了,公司苟延残喘活到了今天。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更多机会去翻山越岭,见识到商业之美,实现更多的人生价值。
每一个阶段,我都很清醒,自己就是一个无比平庸的人。这个认知可能很重要,因为既然知道自己就是一个平庸的人,那么我们想要做一点事业与实现人生价值,在体育产业也好还是其他商业领域,就必须脚踏实地、来不及半点的虚头巴脑,通过长期积累与学习,提升自己的段位与能力,最终得成为整个商业领域最优秀的人——在没有修炼成功之前,都得承受与接受自己是一个“菜鸟”。
公司总是来来往往的。我最早写小说出身,然后做财经记者,后来又创业8年,我见识太多公司的“来来往往”。多数时候,到底是不是一家好公司真的需要“让子弹飞一会儿”。在漫长的商业征途上,我们可以犯一些错误、失败掉一些项目、错失过一些良机,但必须得做对一件事:品牌的好感度。
一家公司的名字与品牌就几乎是一切,在用户、客户、员工那里都会有一个定义、打分、评价——这些“好感度”是随着业绩、口碑、影响力等不断变化的。
我们去看那些真正成为“百年品牌”的公司,绝不仅仅只是多赚了一笔钱、多卖了一些货、多签了几个明星代言人……而是自己的品牌在用户那里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知道”、“熟悉”、“知名”、“挚爱”。没错,成为“挚爱”的公司是所有公司所追逐的。
也只有具备成为“挚爱”的公司,才能在立住体育品牌的同时(哪怕是小盘子),去转型、去尝试更多业务、去赚更多钱、去实现更多对自己与社会的价值。
这也是体育产业的“小秘密”,也是商业本质。
声明:本文来自懒熊体育www.mao36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