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头篮球的圣地东单体育场,「下站东单」街球赛女子赛的女孩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只有近距离看到这些女孩们的眼泪、求胜欲和不甘心,我才意识到或者说感受到,对出身草根、热爱篮球的女孩们来说,这样的舞台如今意味着什么。
11年前,赛事创办人吴悠将这颗篮球梦想的种子,埋在了东单球场,并看着它生根发芽;2018年,Jordan品牌正式联手东单球赛,如今,随着Jordan品牌的助力,通向东单的列车开始向全国蔓延。
自从东单街球赛从2020年正式更名为「下站东单」,赛制变得更加完备,现场体验持续升级,赛事也辐射向了更多的城市。到今年,来自南京、广州、北京的四支草根女子球队从选拔赛突围,成为「下站东单」女子赛四强,最终亮相中国街球的圣地。
对女孩们来说,「下站东单」这片舞台无关年龄、身份和职业,不管是在校的大学生女孩,步入职场的社会人还是已经成为母亲的篮球爱好者,在这片场地上,每个热爱篮球的人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悬挂在场地内Jordan品牌的内涵——Beyond。超越对手、身体和身份,这就是「下站东单」对篮球女孩的意义。
系紧鞋带站上场的那一刻,我没有任何畏惧
“每次都是快要逆转又差一点,我怎么就打不过体特(体育特长生)了。”这是冯静静第五次参加「下站东单」街球赛,她还在跟自己较劲。 跃出界外救球、飞扑出去抢断,她一次次把自己的身体飞甩出去,去拼抢每一个球;华丽的胯下插花和欧洲步过人,面对高大的对手,身高只有1米64的她总能自信满满,展现出自己过硬的技术动作。
在8月6日进行的「下站东单」街球赛女子赛的决赛战中,冯静静领衔的“只想打篮球”队遭遇了蝉联女子赛冠军的强大对手“人民女神”队,在落后的局面下,一度将比分从6:13追至了11:13。然而,逆转的奇迹还是未能上演,最后孤注一掷压迫抢断的她们被对手抓住了篮下的空档,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手在己方篮下拿下终结比赛的一分,结束比赛。
尽管让观众们享受了一场激烈的对决,这显然不是冯静静满意的结果,“今天打得不是很好,因为我们的配合太少了,没有按照赛前的布置去打,自己也没有昨天打预赛的时候那么坚决。” “因为我们平时很少有比赛,下站东单有这样的舞台给我们去展现,所以我们每年都想抓住机会,去证明真正纯粹地热爱打篮球的女生,非常多。我们希望代表她们打好东单,但是每年都来这儿,都是第二名,所以挺失落的。”她擦着眼泪说,“没有人会记住第二的。”
但如果你看了她的比赛,怎么可能会记不住她呢?
这个来自石家庄的女孩有着结实的手臂和腿部线条以及健康的小麦肤色,她旅行时带着篮球,在短视频平台上教女生们实战技巧,业余时间担任中国林业大学女篮助教,她在用自己的行动和态度诠释着自己社交媒体上的介绍:业余女篮天花板;绝对热爱、绝对自律、绝对实战。
中学时代,篮球成为了她紧张学业中必须的调剂品,她常常是球场上的男生堆里唯一的女孩。来到北京上大学之后,她才发现这么多热爱篮球的女孩在各个高校里埋着,没有被人看见。为了赢球,她一场不落地看NBA,就为了更好地钻研比赛和战术。她印象最深的一场比赛是科比跟腱断裂后依然坚持罚篮的那一场。“这么倔强顽固的一个人,无论是出于对篮球的执着,或者是为了他自己,他竟然把性格里的一些东西改了,这种成长比技术上的成长更让我触动。”
追求这种成长也是冯静静这些年来在球场上的主线。一场比赛的胜负不是篮球的全部意义,篮球教会她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解决问题。
面对体格更高大的选手,她的心理也有过恐惧。尤其是在东单赛场上和专业球员对阵过之后,无论自己的球队如何一腔热血,体能无限,但是身体条件和发挥的稳定性总归和专业队球员差一个档次。
输了比赛后,她反复看视频,找原因,如果三分不稳就去练三分,突破时左手不行就练左手,阵容需要补充高度的话就再去找队友。“我在想我如何赢这场比赛,如何去欣赏我身边所有人的优点,性格上的成长都是篮球和比赛带给我的,也因为这些收获了非常多的友谊和回忆。” 如今她新的焦虑来自于年龄。三十岁的年纪,她能感觉到身体机能发生的变化:速度变慢了,突破也不如从前。这不仅是她的篮球生涯,也是她的人生的一个新课题。
从面前的这个女孩倔强的神情上,可以看到这些年来不断的成长让她已经拥有更好的心态调节能力,更确切地说,她有继续实现自我超越的信心。对她来说,把鞋带系紧站在场上的那一刻,她没有任何畏惧。
我生下来可能注定要打篮球
在「下站东单」街球赛的舞台上,女孩们来自不同的城市和家庭,有着不同的成长轨迹,但大多数人对篮球的执着却是相似的。
在篮球氛围浓厚的广州,来自Canton Goat的黄冬梅从小学开始打篮球,此后二十多年,她的人生几乎全部被篮球占据。 东单街球赛半决赛上,黄冬梅所在的Canton Goat遇到了冯静静领衔的“只想打篮球”队,她对冯静静印象颇为深刻,“我觉得我们俩的风格挺像的。她们也是从不被看好,然后一直努力在打出来。”
“对天赋没有很强,但是又很努力很热爱的女生来说,她的路可能会难走一点,但是她的认可都是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可能一开始内心觉得这条路走得很艰辛,但是慢慢走下来,你发现这条路其实是你想走的路,而且也是非常热爱这条路的。”黄冬梅说。
黄冬梅熟悉这种不被看好的感觉。她身高不到一米七,总有人说她的身高不适合打篮球,她的母亲至今都无法完全理解她,“她觉得,你能打一辈子球吗?”
但黄冬梅很坚定,“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生下来可能就注定打篮球了。”
她从小就知道要超越这种界限,只能靠自己。从初中作为体育特长生进入校队,她的生活基本上就是打球和训练,和朋友聚在一起玩也是打球。她不习惯用言语去反击质疑的声音,而是直接用实际行动证明,她的大学教练说她在球场上是拼命三郎。“可能在某一刻大家好像发现你是不是很厉害,但是大家都没有看到,我在后面是怎么练的,怎么付出的,我都不会告诉别人。”
如今作为一名篮球教练,黄冬梅致力于传播本土篮球文化的同时,还组织起了女孩的篮球社群和联赛。她们每个月会向女孩们免费开放球场,并组织训练营和比赛。除了自己,她开始想告诉更多的女孩,突破自己、寻求超越并非什么遥不可及的口号,她们只是需要舞台、需要伙伴。 多年以来,「下站东单」的舞台让她见证着这项街头赛事的发展,也给了她很多激励,尤其是一种难得的共鸣,毕竟还有这么多人在为此而奋斗。她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身体力行地带动更多的女孩参与并热爱篮球。
不必再质疑一个爱篮球的女孩还能打多久,她早已有了最为清晰的答案——篮球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的篮球,延续就会展开。
只有「下站东单」能将我们聚在一起
在东单的球场上,“兔爷”徐玮遥称得上是元老级别的人物。她所带领的“人民女神”队参加了六届「下站东单」女子赛,蝉联了六年的冠军。
学生时代的“兔爷”是个圈内颇有名气的选手,她六岁开始练球,效力过空军女篮和八一女篮,后来在日本高中和大学联赛打了七年球,场均能砍下30、40分。
大四那年,有日本职业女篮球队向她抛出了橄榄枝,但在那时,她遭受了膝盖十字韧带断裂的大伤。
受伤的一瞬间,她心里有过难过,随即又转为开心——可以不用训练了,她想。从小到大的训练和比赛生涯让她感觉到厌倦,她终于有了休息的时间。
回国之后,在东单的球场上,她和姐妹们组织起了“人民女神”队。虽然有时候也会懊悔,没受伤的话是不是还能继续打,但换一种心态,一周偶尔打几次球,享受其中,让她找到了在新的阶段对篮球的态度和乐趣。而「下站东单」就是对她们每年进行的一次检验。
在今年「下站东单」的决赛赛场上,她拼到了透支,“体力跟不上,开始打得比较吃力,输了挺多的。但是我就跟大家说,一定要坚持到最后,甭管输赢。”她们顽强地在半决赛上演追分逆转,三分球绝杀了来自南京的Smack UP Sister;决赛差点被追上比分,最终还是靠老道的经验和关键球的把握拿下了比赛。
年轻时拦下运动员的往往是伤病,如今则是更多的生活琐事和身份责任。篮球有时候变成了她们的一种奢侈品。
“兔爷”说,其实队里好多人半年以上没摸过球了,原来队里有七、八个固定成员,其中三个人刚刚结婚生子,要么在家要喂奶,要么看孩子走不开,“我们岁数都不小了,工作的、生娃的、结婚的都有,攒在一起打球的机会越来越少。我挺珍惜这次的比赛机会的,像今天这么整齐来参加比赛,可能也就「下站东单」的比赛会这样了。”
跟她们聊到这时,你会直观且赤裸裸地意识到,随着女孩们进入家庭身份,参与运动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现实困境。这也是许多女性在事业路上的一个更大的天花板。
斗志在这时候会显示出它的作用。和姐们聚在一起打球的时间虽然少了,“兔爷”开玩笑说自己已经摆烂了,但要说到下一次参加「下站东单」的目标,“肯定还是要拿冠军。”
这就是如今比赛和舞台更大的意义——超越身份和日常。当这些篮球女孩们站上场地,忘记身上的身份,她们回到对篮球那种最简单的渴望状态。那一刻,她们身上燃起的烈火,迅速地包围和感染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