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周中(7月12日),安踏宣布签约了极具争议与影响力的NBA球星凯里·欧文(Kyrie Irving)。这个在坊间发酵多达半年以上的签约,最终尘埃落定。
坦白说,安踏对于签约欧文不像之前签约的球星那样坚定,哪怕到最后一刻可能还充满了犹豫。在签约前的一个多月,我还收到了安踏相关方面咨询我对签约欧文的看法。
我对欧文个人谈不上喜欢与不喜欢,因为我整个一年也看不了几场NBA比赛,对这些球员确实不够熟悉,很多球员转会我都是几个月或者半年后才知道。
所以我只能从管理者与商业层面来看这个签约,对于签约欧文,我是投反对票的,因为欧文至少从目前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层面是和安踏的“永不止步”那种低调、务实的文化不相契合的。欧文的竞技水平、影响力是符合安踏企业文化内涵的,但他到处搞事情的“高调”是有些不相符的。
翻阅过去三十多年晋江品牌的创业史会发现,哪怕是每个阶段处于领先地位的品牌,其领导人内心里也不是想刻意高调,生意可以做大、做强,但骨子里是回避“高调”的。
于是,当安踏真正官宣了这个签约后,我多少有些意外。可以想见,在到底签不签欧文这件事情上,公司内部肯定经过无数次讨论,然后拍板定了这个决策。
跟安踏签约欧文类似,我去年收到了匹克相关方面的咨询关于跟维金斯的合作。匹克之前签约的是巴蒂尔这种性格与做事风格的球员,其标志性口号是“I can play”——我能,无限可能。但维金斯出现了在总决赛上不穿代言品牌匹克球鞋的情况,这也是非常让人头疼的,尤其这个事情还在社交媒体上引起热议。
同样,在匹克内部也分为两个阵型,一个是非常拒绝再继续跟维金斯合作的,另一个则是继续合作。而且,大家都看到了,最终的结果就是匹克还是继续跟维金斯合作,之前太多的不快都翻篇了——这种级别的球星可遇不可求。
这两件事情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就是签约的球星都属于有很强的影响力,但都有一些“瑕疵”。结果则是,忘掉瑕疵,选择签约。
在我看来,这两家品牌之所以这么做,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竞争”。安踏当然想签克莱·汤普森那种各方面都90分、甚至满分100分的球星,匹克也当然想签巴蒂尔甚至能拿“得分王”与总冠军的“巴蒂尔”那种球星,但问题是,这种球星很难轮到咱们的国产品牌。
别说国产了,就是UA跟库里的合作,都是因为耐克的放弃才让UA捡到了宝。但试试去想,同样的机会再次降临时,“当年的库里”还有人愿意去赌吗?
所以,签约球星本质上是一次投资,也是一次赌博,真正的赢家是小概率的。这跟创业一样,但凡想获得利润的公司都是极少数,都是非常艰难与小概率的,除了常说的“富贵险中求”,还需要各种管理、运营、成本管控等等——晋江品牌一直的口号是“爱拼才会赢”。
这一次,安踏选择了“赌”,还是有内外部原因的。现在的竞争环境变了,安踏在去年的营收突破了500亿元,达536.5亿元。但是,你仔细看看安踏的问题也不小,尤其是主品牌安踏,这是整个集团的核心与灵魂,斐乐与始祖鸟、迪桑特再好,那也是“生意”,真正让这个集团能成为百年品牌的还得是安踏自己。
那么问题就是,自从2019年收购亚玛芬之后,整个集团签约了各种超级代言人,但安踏主品牌倒没有拿得出手的——克莱·汤普森已经状态下滑,影响力不如之前。更关键的,这几年安踏集团业绩不断增长,这家公司几乎成为了“赚钱机器”,但品牌方面的重视度与投入却在“赚钱”之后。
而对这样一家有着百年品牌梦想的公司来说,生意与赚钱同等重要。想想十多年前的2012年,安踏的业绩第一次超越李宁,成为国内第一。
看上去李宁从此坠落悬崖,再无机会称霸国内市场。但是,李宁从运动资源的战略上就是主打国内的CBA、国外的NBA与超级球星韦德合作,hold住篮球资源后,再加上李宁本人回归,在做对了正确的事情之后,也遇到了国货骄傲的潮流崛起。最后,我们看到的就是——李宁重生。
面对这样鲜活的商业案例,不管是安踏还是匹克,都不可能不去复盘与总结。的确,竞争环境变了,就连361度都有最新获得NBA总冠军的球员阿隆·戈登。这就意味着,当今年夏天中国行的时候,别人家代言的都是总冠军级别的球星与产品——没有一家能接受自家的签约球员是替补级别的。
包括李宁,在拥有韦德之后,又有了“黑八”球星巴特勒,这不可能不对其他品牌有刺激。
当然,既然已经签了欧文、维金斯这样的球员,也给很多品牌提了醒,就是影响力又强、又适合自己品牌文化内涵的球星少之又少,多数情况只能退而求其次。那么,风险管控与公关就得做精、做细。
跟之前的球星合同不同,类似合约可能更多以防万一的条款;而公关则需要提前做好各种准备、训练、培养等。
都是好事,唯有竞争才能体现商业之美。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www.mao36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