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比音勒芬创始人谢秉政:迈过20周年的一次复盘和一个决定

2023-06-27大公司郑浩榕

作者 | 郑浩榕 黄柏坚



“我到底定位什么?”


54岁的谢秉政坐在他位于广州番禺的公司会议室里,跟我们复盘了这个曾经让他发愁许久的问题,是如何变成他所创立的服装公司在20周年之际的一个重大决定的。


这位出生于温州的商人在20年前收购了一个叫做比音勒芬的品牌,并成立了同名公司,如今它已是一家年营收近30亿、市值近200亿人民币的上市公司,并且在最近12年里都保持了连续的营收和利润双增长。(延展阅读:“衣中茅台”增速放缓,理解当下比音勒芬的3个关键点


而能在中国竞争极其激烈的服装市场取得这样的成绩,一定程度上正是得益于谢秉政在20年前为当时那个品牌选择的新定位:高尔夫服装。


他把能进入这个蓝海市场称作是碰巧。虽然比音勒芬的品牌形象褒贬不一,其名字logo、定价和遍布机场高铁站的渠道策略,都曾引发过外界的诸多议论。即便高尔夫运动在中国有所起伏,但它成功地利用高尔夫这个标签在早期建立起品牌形象和客群匹配,如今,它已经牢牢俘获了至少超过70万中国中年男人的心,这些VIP用户贡献了接近80%的销售额。


回顾过去,谢秉政认为有4个决定算是做对了:一是聚焦高尔夫,给了比音勒芬一个鲜明的标识;二是在这个小众领域坚持了10年,才有机会在2013年达成与高尔夫国家队的赞助合作;三是在2014年将市场从专业化推向生活化,拓宽了客户群体;四是2016年在深交所上市,放大了公司和员工的竞争格局,也与资本市场实现对接。


但那之后不久,新的定位问题就开始萦绕在他脑海。他觉得看到了上限。“如果只定位运动,即便是高端运动的话,可能很难走得出去”,谢秉政这么解释,他需要重新给日益增大的公司找到新方向。


这个方向的具体细节,在这场会议室里的媒体圆桌后的第二天首次对外正式公布。在6月26日比音勒芬20周年的庆典晚会上,在露天的广州海心沙体育场中央,谢秉政放下豪言,未来要往“国际奢侈品集团”发展,10年后营收超过300亿元,是如今的10倍,目标更是要冲击500亿大关。


WechatIMG4116.jpeg

▲6月26日晚庆典活动上谢秉政公布的2033年各品牌目标


促使谢秉政最终做出这个选择的重要原因,是今年早先时候终于敲定的一笔收购,比音勒芬从已经破产的利邦手里接下了CERRUTI 1881(下简称1881)和 KENT&CURWEN(下或简称“KC”)两个高端男装品牌。这笔收购的出现,让他终于得到了一个答案。


在媒体圆桌上,谢秉政表示,约7.13亿人民币的收购价“很值”,因为百年品牌难得,“我现在一下子拿出70个亿,也打造不出两个百年品牌”。他把收购之后对于集团的作用,称作是“四两拨千斤”。


集团的品牌矩阵自此变成了比音勒芬主品牌(未来聚焦小领T)、比音勒芬高尔夫品牌(去年成立的高端运动时尚品牌)、威尼斯狂欢节品牌(2013年收购的旅游度假服饰),以及最新收购的1881和KC。而定位奢侈品集团之后,比音勒芬不再局限于运动品类,未来包括皮包、香水等品类都可以囊括进来。


对于新加入的品牌,集团给CERRUTI 1881的定位是重奢品牌,对标Burberry和Zegna,KENT&CURWEN则是设计师品牌,对标法国时尚品牌Ami,并着手组建有国际背景的独立运营团队。


谢秉政在媒体圆桌上说,他会亲自带队,对于这两个新品牌,他给到的磨合和起势的时间是3年。


这是他创业以来少有的接受媒体群访,我们得以问了很多以往好奇的问题,包括投资者比较关心的库存和周转率问题,包括机场高铁店的背后思考,可以在下方看到。


更多时候,他试图向我们努力解释,中国的高端人士的着装需求和品味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被真正重视,缺乏对其认真的研究,这是他觉得外界很多人会不理解比音勒芬的一个很大原因。


直到如今,每次新品发布前,他仍然要自己先试穿,先做换位思考。他也不讳言,比音勒芬在一些消费者心目中仍然是“本土品牌、土八路、卖得贼贵”,但认为这种态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而改变,“你还是得靠你的产品”。


比音勒芬并非第一家喊出要做国际奢侈品集团的中国服装品牌,但却是首家这么重新定向的运动品类服饰,起码在中国,它没有多少先例可以参考。不过,外界如何看待这种雄心已不重要,做出这个决定后,谢秉政显然清楚将要面临的挑战远非过去可比,但他更怕不进则退。


“做服装实际上很累的,你们不知道,春夏秋冬,一年过去很快的,你看我们7月份马上定货会来了,完了之后马上准备秋冬季开发,一季接一季。”谢秉政说,服装是一个非标行业,又是一个时尚行业,公司和团队如果没有全心全意去做,很容易会落后,“你现在好像做得好的,人家一夸你就飞到天上去,就麻烦了,一定要有危机意识。”


Screenshot-0.png

▲6月26日晚庆典活动上的谢秉政

以下是懒熊体育与谢秉政的圆桌对话内容精选:


Q = 懒熊体育

A = 谢秉政

Q:比音勒芬行至20周年,现在回顾,有哪些重大的决定上做对了?可以结合这些大的节点跟我们复盘一下这个决策过程么?

A:第一个肯定是定位,选择和聚焦在高尔夫上。比音勒芬最起码人家一看知道你是做高尔夫的,高尔夫是一种高端的高尚的运动,而那时候的其他品牌做什么的呢则不太清楚,缺少一个标识。


第二个是坚持了10年,坚持下来之后,才有可能在2013年跟高尔夫国家队进行合作。也是这次赞助之后,比音勒芬的行业定位不一样了,能够代表国家队出征里约奥运会,奠定了专业的地位。

第三个是2014年把高尔夫从专业推向生活,这样整个市场就不太一样,很多没打高尔夫的人也喜欢穿高尔夫衣服,因为把它看作是一种高端运动, 加上本身高尔夫服装用的很多户外面料会让用户感觉非常好,所以从专业再推向生活,空间就更大。

第四个是2016年上市,这一步非常好,因为上市之后平台不一样,竞争层面也不一样,原来可能是小范围的竞争,现在是跟上市公司竞争,原来一些不相关的品牌也纳入了竞争范围,但公司、关键是员工的格局放大了。然后又有资本市场进来了,我们融资也方便了,后面才有能力去并购品牌,发展的步伐才可能更快。

基本上这几步现在看是走得比较对的。去年把高尔夫专业品牌单独拎出来,当然也有考量。因为国内现在运动比较流行,但缺的是什么?是高端时尚运动。我们趁机把它推出来,高端时尚运动不仅涵盖了高尔夫,还有其他运动,这种市场在国内目前来说比较空白,国际市场高端时尚运动品牌也不多。

Q:比音勒芬的渠道策略很有特色,其中给外界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机场高铁店,它也是前期增长的重要引擎,能不能跟我们讲述下当初是如何发现这个方式并且加以利用的?

A:在机场开店本身还是一种战略行为。因为大家都知道,在机场开店的品牌,在消费者中可能产生的利益还是有点不一样,更多是一种品牌推广。你对比一下机场的一个屏幕广告,可能费用平均下来一年要300万,我在机场开的店即使打平不赚钱,我也赚了这个广告费。


为什么在全国开那么多的机场店?首先还是就为了加深消费者对于比音勒芬品牌的记忆——起飞和落地的时候都能看到这个品牌,如果在他出行时经常看到这个品牌,他的印象会很深刻。机场店,全国只开个三五家没用,如果只是看到我们机场店好然后跟着开了三五家,那根本石沉大海,还是要形成包围圈才可以,你去哪里都能看得到,这才有意义。


其次,出行的人,从南到北,从北到南,经常忘了带衣服,那么他也会去消费,而这一些客人基本上有身份有地位,他穿出去的话,又会作为意见领袖影响到另一拨人。而且开店跟纯粹广告牌,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它是个体验店,既有形象也带来体验,现在很多消费者会提前去机场去买,飞机晚点也会过去喝杯茶。这让我感觉坚持下来是对的。


机场店生意不是专业的人很难做,租金高,店员也很难招,一个店弄不好亏你一个几百万很正常。我们零几年开始做品牌不久,就开始投入做机场店。有一段时间,每个月例会看数据,亏损的店拿出来,基本上机场店很多排到前10。这十几年硬是扛,扛过来的,从一开始的不懂管理一路走来一路去调整,机场店如今我们是开出经验来了。


疫情这三年,基本上其他人都受不了都关掉了,但是我们觉得要坚持下来,因为它是一个活广告,虽然这几年很困难,顶住,没关。所以战略制定还是要靠长期主义,才有后面的收获,今年机场一下子就火爆了,人家再想进去的话可能位置就没有了。

Q:比音勒芬主品牌的线下门店已经超过1100家,直营和加盟店的占比基本达到1:1,未来还会开多少家店?其他子品牌在线下布局的差异又会有哪些?

A:比音勒芬主品牌的话,我们会加快开店速度,包括加盟店。我们的加盟商开店是很多,但关店率很少,这20年我们在这块积累了很多经验,采取的是类直营管理,总部会输出管理方案、门店设计、陈列、营销方案。它们现在在三四线城市当地高端市场占有率算比较高的品牌了,现在对高端的服装,可以说全中国再也找不到我们这样的牌子是可以加盟的,有很多好的牌子它不能加盟。现在我们许多地方开店,300平、400平甚至是500平,建立了竞争的护城河。


而比音勒芬高尔夫品牌,会全部直营,不做加盟。未来1881和KENT&CURWEN这两个,1881我们会打造成重奢品牌,类似于Burberry和杰尼亚之间的定位,要开在商场一楼,没有一楼我们不开,这个和比音勒芬会有错位。KENT&CURWEN我们会打造成设计师品牌,年轻人会喜欢的轻奢品牌,它那个英伦的玫瑰花大家还是很喜欢的,要进到那些更年轻的场。这些都会和比音勒芬会形成一个互补。


Q:库存和周转是绕不开的问题,大家尤其是投资者都盯着这个指标,这几年也看到比音勒芬在奥莱电商等渠道上有所缓解,你怎么看这个问题。过去两三年运动品牌经历了一波高涨,但又很快进入了去库存阶段。比音勒芬如何看待和应对?

A:我们品牌的服装跟其他品牌的还是有点区别,我们的服装的话不太容易过时,它贬值没那么快。为了维护我们的价格体系,基本上服装在当年都不打折,放在仓库,第二年才到奥莱去。加上我那么多店,所以库存本来就会多。但我们在奥莱里面卖的价格也是相对其他品牌的奥莱店高的,5-7折,目前来说我们奥莱也有利润。所以跟其他牌子不太一样的是,表面上看库存很多,但这些存货还能产生利润。原来很多基金经理过来都质疑我们库存,现在他们也不这么看了。


有些品牌需要当季就消化,我们当然也可以搞当季消化,但是我们讲长期主义,得守住底线,尤其考虑到我们的客户特性。因为高端的消费群体买得起,但是他们最怕就是上当,买完价格就掉,有一句话这么说,“他们不怕贵,就怕比别人买得贵。”


未来在1881身上我们还会这样做,但是KC的话,因为设计师品牌可能会不太一样,它讲究调性,流行周期会更短一点,可能会采取一些不同的方法。


Q:从比音勒芬之前自己披露的数据,消费者主要是30-50岁中青年消费者,到2021年底,VIP会员人数突破70万人,VIP销售占比约80%,客户忠诚度和复购率很高。这么多年来,比音勒芬是如何抓住中年男人的心的,有什么诀窍?

A:中国高端人士的着装,很少有什么品牌会认真研究他们的需求。因为这些人他是买得起的,但是符合他的比较少。不同的身材,不同的身份地位所要的服装是不太一样的。好多人会说这个衣服不好看那个衣服不好看,但高端衣服不是只看好不好看,它要符合身份、身材、肤色、职业,比如说有些人要低调一些的。高端品牌不是那么好做,这些人有品味的,他的审美观不是大众的审美观。

每次新品发布前,我为什么都要先试穿,就是角色转换,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这一件衣服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其他人试我也看。这些衣服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符合现在的高端男士的定位。以我现在身上这件为例,人家一穿上去后,首先要能显出高档次,然后要显得有精神,人靠衣装,一件衣服穿得好了,给你带来的心情是不一样的,这是一种无形的价值。


很多大品牌他们买得起,但它很多时候不符合中国人。比如说有些是大圆领,有些花花绿绿,要讲个性,很难驾驭。我们现在做小领T,就暗藏很多符合中国人的需求和品味在里面,这个年龄从20岁到70岁都能穿。这件衣服不只是一件衣服,认真地去研究去分析,才能够把市场做好。


不是说无缘无故的消费者那么傻,年年买你干什么?是他很难找到一个代替品,并非是价格高不高的问题。很多人是真的不理解比音勒芬,说本土品牌,土八路,卖得贼贵,是吧?这些都正常,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我们不断完善,有消费者提出来这些是好事。


当然我们的品牌现在要继续年轻化,90后已经占了我们用户的19%了。你不拥抱年轻人,被年轻人抛弃的时候,你就没有未来。所以每年这个数字都在增加,产品也得更年轻化。



延展阅读:


利邦破产清算,高尔夫服饰品牌比音勒芬7亿抄底买下两个高端男装

以高尔夫起家,服饰品牌比音勒芬如何做到了10亿年营收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www.mao361.com


特步上市15周年:小火也能沸腾

标签
郑浩榕 资深作者
  • 19

  • 文章
  • 126618

  • 阅读量

作者其他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个字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

郑浩榕 资深作者
  • 19

  • 文章
  • 126618

  • 阅读量

作者其他文章

相关文章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扫码关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