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你还会选择体育这个赛道创业吗?| 韩牧专栏

2023-06-25观点懒小熊

作者|韩牧


1.jpg


当敲下这个问题式标题时,实际上我已经有了答案。原因是,在今年这个大环境之下,最近仍然有不少准备创业找我咨询或沟通的。


我向来比较直接:“正常人不会创业,更何况这个时候,那么你为了什么?”


疫情三年,很多人都被教训得规规整整,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改变世界的梦想。其中一个运动员筹备创业这样回答我:“从几岁开始就进入这个圈子,热爱肯定是有的,做一些自己熟悉而擅长的事情。”


所以,现在创业跟过去最大的不同是,过去的路径是:有了一个好想法,就可以找到钱(融资或者朋友入股),有钱就会有人,有人就有团队,有了团队自然就有了产品与规模化的可能。但现在的路径基本是反过来的:得先有钱(自己掏钱或者其他办法),才能有人,然后再有团队以及产品化——而且现在的创业得从一开始就得想清楚商业化,不然很难持续下去。


最近见的一个项目创始人背景是跨界的,因为喜欢体育而进入这个行业,从一开始他就提出来商业化最为核心。我觉得挺直接的,直接没有什么不好,反倒是绕来绕去的商业化与商业模式都比较分裂,最后连商业化的门都没有摸到公司就关门了。


当然,现在这个环境下还能坚持自己要去创业的,绝对都不是头脑发烧,而是经过深思熟悉之后的慎重决定。我在去年的一篇专栏《经济不好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创业?》,就提到对创业的一个理解——创业跟大环境关系不大,而跟创业者素质息息相关。2008年的经济危机肆虐全球,但诞生了Uber、Square以及Slack等很多明星独角兽,他们的市值都达到上百亿甚至千亿以上的市值。


如今也一样,对于创业来说,愈是看似山穷水尽的时候,但可能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阶段,因为这个时候不管招聘团队、产品搭建、竞争环境、资金使用效率等都是最好的时候。


正如,我问最近跟我交流准备创业的三位朋友,为什么会选择体育赛道一样,他们的回答几乎如出一辙。


过去资本疯狂的时候,体育是一道可以既好看、又好吃的大菜,但这道菜价格特别昂贵。现在,体育变成了一道小菜,但味道还不错,没有它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如果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过去的体育商业化非常难,很难赚钱。现在也一样,赚钱很难,必须得具备各种综合素质。可问题是,现在不是体育赚钱难,所有行业赚钱都难。我们经历过几十年的房地产时代,大家习惯了简单粗暴的商业模式,经过疫情三年的调整,现在慢慢被教训得接受赚钱辛苦的状态。


既然每个行业赚钱都难,那么,体育至少在难的基础上还能给人带来快乐,形象正面,是一个值得长期探索而全力投入的行业。


在探索体育商业化的道路上,可以尝试的产品与项目会很多很多,这个过程可能也是无比艰辛又幸福的,这种幸福丝毫不亚于跑步或踢足球带来的快乐。


于是,在我看来,当下的此时,仍然是选择体育这个赛道创业的好时机,如果你决心创业的话。


那么,需要清醒的是,体育创业的门槛向来高于其他行业。互联网、金融、娱乐、房地产等等只需要对一个行业深入了解就行,但体育产业不仅要了解赛事与产业运营,还得懂一些体育常规知识,也就是得既熟悉商业化,又得知道体育运转的规律。很多深耕体育产业的公司之所以迟迟无法做大规模,多数时候都受制于人才的成长,这种同时兼具两个行业都很精通的人少之又少。


这是一个现实,所以体育产业需要慢一些的原因正是在此处。


2.jpg


每每向我咨询创业的朋友,我也会建议像柳传志说的那样:


第一重要的是“搭班子”


也就是找到最最核心的人。这种核心的人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能至少跟随5到8年长期打仗的人,然后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大家可以一起去面对、一起学习,翻越一座又一座山峰,最后变成刀枪不入的模样。


第二重要的是“定战略”


在确定如何进行定位与战略时,需要做各种各样的调研与功课。不过,现在创业的大部分人都坚定一个战略,那就是不做纯体育与竞技方面的,而是跨界、多元一些,甚至是纯粹先参与自己最感兴趣与擅长的领域,然后再慢慢调整。或许,这个是对的,因为体育IP养成需要日拱一卒、非常漫长的过程,大部分人都很难坚持到最后。


以最近梅西与阿根廷来华比赛为例,这种超级IP的魅力与价值还是无与伦比的,其他都很难替代。但这种IP属于超级IP,大部分公司是没有机会的,只能想办法去尝试村BA、村超那种类型的。总之,如何定战略方面,既要铆钉在某一个更垂直的领域,但同时还得抬头望望天。


第三就是“带队伍”


当搭班子与方向确定了,剩下就是“带队伍”。


创业跟其他不同,尽管商业的本质是“分享”(做到利益与机会分享),但一家公司的创始人千万别想着做甩手掌柜,队伍还是需要带着一起打仗的,而且只有经历过无数次的战役磨炼,才知道哪些人可以长期走,哪些人真正值得信任,哪些人该如何使用与调配……这些都是通过带队伍的过程中历练出来,通过一场又一场的战役打下来的结果。


综上,我仍然坚信时间是最好的检测标尺,不管创业者也好还是其他职业,做任何事情先别急着下结论,等一等,时间会给予答案。


声明:本文来自懒熊体育www.mao361.com


运动员欠薪维权难背后,详析最高法体育纠纷典型案例八 | 法律专栏

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个字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扫码关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