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疫情三年的洗牌,健身行业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有些品牌倒在了日出前的黎明,而有些则在逆风中成长。
对于倒下的品牌,行业一直在反省中避免重蹈覆辙,而依然屹立的公司,也不断改进自己的商业模式和服务体系,但从哪里入手、向谁看齐仍是难点。
在这期间,Keep线下业务Keepland以健身房合作伙伴的身份重新定义了自我。完成模式更新的Keepland,不仅对于Keep完成线上线下闭环、提升自身商业价值而言尤为重要,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帮助教练、传统健身房解决痛点,让行业得以健康发展更是Keepland的意义所在。
2月28日,Keep举办了新年首场媒体见面会,一方面宣布一年前提出的Keepland“百店计划”圆满完成,另一方面也介绍了2023年的重点规划,可以让我们一窥Keepland在如今的Keep版图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1年106家店,Keepland跑通线下业态
成立于2018年的Keepland经历过转变、迟疑,但从没有停止过前进的步伐。
最初,Keepland以自营模式进行摸索,“重资产时代”最高峰时在北京、上海一度接近20家。但高额的运营成本和残酷的行业“内卷”让互联网出身的Keepland意识到这不是最适合自身基因的模式。4年后,Keepland正式发布“Keep优选健身计划”,向轻资产转型。
在这种合作模式下,由专业操课教练团队入驻合作健身房的团课教室,将传统健身房的操课改造为按次付费的形式。Keepland和健身房之间共同合作经营,传统健身房只需提供团操课场地,负责基本的维护费用,而Keepland负责提供团课教练和课程代运营,在App和线下场景给予流量支持,对场地进行一定翻新,并承担一定的运营成本。
相比传统的健身房加盟,这种模式对于健身房而言成本更低,灵活性也更高。
加上过去的一年里,即便部分新型健身房还在一线城市涨价,Keepland通过49元的团课价格迅速提升了市场占有率。“全城团课49元”的口号让消费者重新认识了Keepland,而极高的性价比也降低了消费者尝鲜的门槛。
当然,更重要的是Keep凭借专业的教练素质和课程体验逐渐建立竞争壁垒,最直接的体现在于,被Keepland吸引的教练越来越多,用户的粘性和品牌忠诚度越来越高。如今Keepland累计入职的教练超过400人,2022年度教练忠粉用户一年跟随同一个教练上课450节,而2022年上课最多的用户总课量达到625节。
种种能力叠加的结果是,在去年8个月的时间内,Keepland不仅在北京完成百店计划,还开拓了新城市广州。2023年,Keepland计划新增80家门店,规模化扩张也说明互联网出身的Keep已逐步跑通了线下健身空间的链路,可以开始迈进下一阶段。
三大运营策略提升,进一步连接人货场
随着门店扩张,Keepland对于人、货、场的运营策略也在随之改变。
通过一年的探索,Keepland瞄准的目标用户画像更加清晰,一线城市30岁以上的职场女性是Keepland的主力拥趸,她们倾向选择距离位置近、性价比高的场馆,喜欢简单易上手、燃脂效率高的课程,偏爱有耐心、善沟通、专业好的教练。
为了更好地服务这群用户,离她们更“近”是重点,这既指物理上的距离,也指心理上的距离。
随着Keepland持续扩张,北京五环内已经基本实现每5公里有一家Keepland,对于健身房这种深度服务周边一公里内用户的业态,门店数量的增加大大提升了锻炼的便捷度。
而在心理方面, Keepland也会格外看重与用户关系的构建,并且重点发力尊巴、疯狂蹦床和燃脂搏击三大节奏感强、动作张力大、氛围感好的课程。
对于高度依赖人的健身行业,优秀的教练永远是重要且稀缺的,为此,Keepland在发布会上也宣布了一个应对措施——Keepland学院正式成立,培养精英教练,服务快速增加的门店,并且为教练设置更多元化的职业发展链路,除了向课程设计师方向晋升的专业线,还包括运营方向的管理线、网红达人方向的IP线,也鼓励教练创业。
另外,Keepland继续深化和莱美中国IP合作,并将共同举办Keepland第一届操课大赛,在教练培养、课程内容、赛事举办上深度合作,共创行业的解决方案。
在场馆的合作方式上,Keepland也进行了新的调整。在合作经营的基础上增加了课程输出模式,这也是Keepland基于传统健身房行业洞察提出的改进。
“在我们合作的过程也见到了一些矛盾点,例如场馆的操课教室面积太小容纳不了太多人,或者场馆的用户和Keepland的付费用户想上的课不一样,需求不一致也导致了一些课程协调上的困难,另外不同的场馆对课程定价的灵活度也有不同的诉求,所以课程输出模式应运而生,新模式比合作经营更轻更灵活。”Keep副总裁兼空间事业部总经理曾子豪告诉懒熊体育。
在新模式下,Keepland会根据场馆需求定向输出教练和定制化课程内容,但对于场馆的硬件改动变少,对排课管理的干预变轻。场馆则向Keepland支付一定的课时费,并通过自主排课和定价选择来满足场馆自身用户的需求,用户也在获得Keepland优质课程体验和专业教练服务的同时加强了对Keep的品牌认知。如此一来,Keepland的B端收入渠道和C端认知广度均有所增加,传统健身房在解决团课难题时也多了一个靠谱的选择。
向前看,虽然许多公司短期内仍非常谨慎,复苏的过程中可能还有一些“倒春寒”,但健身行业已经度过了最难的时刻,对于抢夺市场的野心重新回到从业者的脑海里。
三大运营策略同样意味着Keepland对于健身行业增长的信心,未来,仍然要以更加灵活的运营模式,更加精锐的教练团队,来获取更广泛消费者的认可。
赋能行业,Keepland最终目的是平台化
作为一个线上起家的互联网运动品牌,跑通线下健身业态对于Keep而言是闭环的打通,商业故事也能够讲得更加完善。
这从Keepland的布置上也能窥见一二。在北京财富购物中心的Keepland自营店里,Keepland将自己的跑步机等硬件设施摆放在入门便能看到的醒目位置,用户可以实现在线下场景种草,在线上平台购买。
站在健身用户的角度,虽然疫情开放后健身房也能正常营业,但三年间留下了居家健身+到店健身的习惯已经成为一种深度记忆,Keep两种场景的覆盖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从内容的呈现方式来看,在Keepland发展的漫长时间线中,团课只是一个切入点。根据曾子豪展示的规划图,2年之后,Keepland可能会涉及私教和训练营的业务,致力发展为平台运营商,届时Keepland或许能够深入到健身行业的上下游。这来自Keep基于线上app积累的海量用户和贯穿吃穿用练的数据资产,也来自作为科技互联网企业对传统健身产业做数字化创新改造的能力。
▲Keep副总裁兼空间事业部总经理曾子豪。
而这一切都将围绕着如何帮助传统健身房和教练解决痛点来展开,如今的Keepland是一个新的开始。
一方面是要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健身,通过链接更多的线下健身房面对面服务更多的用户,带给更多人以更优质的服务体验,同时也让更多的教练能有发挥空间。另一方面,对于行业来说,一直以来国内的传统健身房都有暴力售卡、过度销售等问题,虽然在新型健身房的刺激之下逼着改进,但一些中小型健身房依然不知道从何入手,传统健身房和管理者都意识到了改变迫在眉睫,但如何在调整中兼顾生存和发展,一直是个难题。
Keep在做的事情,正是希望通过Keepland的不断摸索,为行业输出合作改造的可行解决方案,将赋能落到更多实处。无论这个方案能够影响多少人,但对健身领域而言,这确是疫情过后重新起步时,需要共同面对和思考的重要命题。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www.mao36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