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马来到第41年,挺住与彷徨 | 韩牧专栏

2022-11-07观点动次打次实验室

挺住意味着一切。


未标题-221.jpg


终究,北京马拉松还是挺住了。


11月6日,大约2万名选手情绪高昂地从天安门广场起跑了,他们的目的地是奥林匹克公园,他们一路经过诸多北京代表性地标,最终完成42.195公里的奔跑。


这是北马来到第41年,1981年的北马诞生于改革开放后的第三年,最初北马只是成为少数人的选择,但到最近十年尤其是从2014年后呈现了“一票难求”的现状——每年只有3万人成为幸运者,而为了成为那3万人中的一份子不少人都要发动各种各样的关系。


变化发生在2022年。这是疫情的第三个年头,而北马已经连续两年都选择了取消,但意外的是,今年的北马表现出了格外的硬挺——「动次打次实验室」在北马最后举办的两周内,从接近人士得到10次左右的回复都无比坚定:“北马肯定要办。”


即使是上周一(10月31日)下午2点半的北马发布会被临时取消,「动次打次实验室」得到的消息仍然是:“一切正常推进。”


与此同时,查阅中央电视台的节目预告单,北马正常举办的信息也稳如泰山般地没有变化。对于央视来说,北马也是一次特殊的奔跑,这已经是他们很久没有直播马拉松比赛了,这块过往属于央视最稳定的业务与收入,变成稀有事件。


值得关注的是,北马的直播是央视今年直播的第一场马拉松赛事——疫情开始后央视总共只转播了12场。2020年5场,2021年7场。


未标题-222.jpg

▲央视终于开始恢复直播马拉松了。


北马被称为“国马”,它再次验证了“事不过三”这一定律的正确性。在11月6日这一天里,社交媒体上终于展现出与往常不同的氛围,它不再被疫情的压抑所统治,而是有了很多人奔跑与微笑的正常生活。


信号模糊


很明显,北马已经超出马拉松与城市的意义,它更像是一种语言,每个人都想通过它说出自己的话。


“以我们办赛的经验,这种情况下还能坚持正常办赛,已超出常规。而北京还是首都,最近几天又有国外领导人接连访问,这里面可以解读的就太多了。”一位南方城市的赛事CEO这样对「动次打次实验室」说。


这位赛事CEO今年要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原本日期也是11月6日,但现在他的赛事已经宣布取消了。对于北马他关注的层面是:“这种风险条件下办马拉松,办国马,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更值得关注。”


“风险”当然是指疫情。之所以那么多人担心北马会被取消,原因就是北京疫情在过去几个月都没有将病例完全清零,尤其是进入11月后更是出现了凶猛的势头,社会层面的病例一直在增加:


11月1日,32例(28例本土确诊病例和4例无症状感染者),8例社会面筛查人员;

11月2日,31例(28例本土确诊病例和3例无症状感染者),5例社会面筛查人员;

11月3日,38例(32例本土确诊病例和6例无症状感患者),6例社会面筛查人员;

11月4日,42例(37例本土确诊病例和5例无症状感染者),5例社会面筛查人员;

11月5日,49例(43例本土确诊和6例无症状感染者),5例社会面筛查。


在这个情景下,北马还能如期举办,至少对很多城市与地方是不敢想象的。好在,北马硬撑了下来。


可这次北马又是复杂的,一方面北马第一次开创了马拉松只能拥有当地户口与居住证的人来跑,这是马拉松诞生126年从来没有过的先例。尽管北马也是在无奈之中的选择,但如果疫情没有结束,这个会不会就成为另一种常态?另一方面,即使是拥有北京户口与居住证的人,想参加马拉松也并不容易。


未标题-32.jpg

▲马拉松是开放的代名词,不同国家、城市、肤色为了奔跑而来。


“太遗憾了,我为了北马准备了三年。最后时刻因为小区被封控,而没能参加北马。”一个跑者对「动次打次实验室」说,过去三年他一直积极准备。


像这位跑友的遗憾并不是个例,尽管这次北马最初的名额可能是2万多人,但真正在11月6日的早晨5点半—7点半之间准时到达起点的跑者,应该要远远低于那个数字。


不少人都因为疫情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参与北马,不能感受到那种奔跑的快乐。


“跑者层面的可能都不重要,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这可能成为防疫政策风向的转折点,或者工作重心的转折点。”上述赛事公司CEO这样说。


的确,北马能够成功已经给了诸多行业一些信心,最直观的,上海马拉松已经照葫芦画瓢推进了——只能拥有上海户口与居住证的人可以跑。尽管城市马拉松最大的吸引力可能是外地跑者,涉及交通、酒店、旅游等产业的促进,但在当下,怎么能够顺利举办可能最重要。


当然,北马能够成功举办释放出来的信号依旧是模糊的。一方面,即使北京本地赛事以及体育等相关产业仍然不能积极举办;另一方面,其他城市如何照搬北马与上马模式,确实需要各方面的衡量——这个信号不能简单解读。


一跑难成


在疫情之前,北马是一票难求,全国各地的马拉松爱好者都希望体验“国马”。但最近三届,一票难求变成了“一跑难成”。


2016年,当时就任北马赛事总监、中奥路跑总经理的王简(如今已加入福特宝)对懒熊体育说,2012年接手北马时报名需要3到4天,有时候还需要去高校找一些学生来跑。但现在,北马已经属于国内的佼佼者了——尽管跟拥有100多年的波士顿马拉松还无法相比。


“北马的目标还是百年品牌。”2016年9月,王简对懒熊体育说。


为了接近这个目标,北马一直在努力。2015年开始,北马砍掉了半程马拉松,3万人都是全马选手。2016年,北马对报名者的成绩要求开始提高,全马在6小时内、半马3小时内,开始对参赛者的整体提出了要求。


与此同时,北马组委会也加强对马拉松的理解与城市文化的结合,在设计、公益、音乐等方面进行打磨。当然,也曾努力找出20名普通跑者成为北马的代言人。


放眼全世界,能够对北马有如此高要求的就是六大满贯赛事了,这个2006年成立的大满贯包含:波士顿马拉松、伦敦马拉松、柏林马拉松、芝加哥马拉松、纽约马拉松和东京马拉松——参加这6大满贯是很多跑者的梦想——成都马拉松已是大满贯的候选赛事,预计11月20日开跑。


在马拉松赛事方面,不仅北马与成都马拉松有着崇高的目标与口碑,就连厦门马拉松、深圳马拉松、无锡马拉松、武汉马拉松等也吸引不少跑者。而马拉松也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展示方式。


可惜的是,厦门马拉松有过在临开赛前一天才宣布取消,由此给跑者带来了麻烦,也给马拉松赛事与城市品牌形象也都发来了一定的损失。


这次北马硬挺住了,也给自己百年品牌的梦想加了一次很好的注脚,在奔向伟大梦想的路上,总有些难以想象的困难与挑战。


四十不惑


中国人喜欢说“四十不惑”,对于北马,原本也应该这样:进入41年了(官方说法是四十岁生日),应该没有什么疑惑与困惑了。


“四十”应该是一个哪怕外面世界惊涛骇浪、内心也能做到风平浪静的一个阶段、一个状态。


未标题-4.jpg

▲原本这个马拉松黄金周末,大部分赛事都选择了取消或延期。


北马也基本如此,在疫情洗礼三年后,今年算是特殊方式举办了一次。这个特殊方式从组委会到北京体育局等,几乎口径一致地对外表达,希望低调,不要被舆论关注。


北马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又有着疫情肆虐的背景加持之下,似乎又都是非常合理的。


所以,不管北马的举办有多么复杂,暂且不再延展。借此将北马形容为一名与众不同的选手吧。就如中国人第一次参加马拉松那样:1936年,在德国柏林奥运会上,时年36年的王正林出现在了马拉松的赛道上。


在要么取消与延期的大环境下,北马也站在了正常举办马拉松赛事的起点上,它完成奔跑,抵达终点,距离是42.195公里。


借用奥地利的诗人赖内·马利亚·里尔克在《祭沃尔夫·卡尔克罗伊德伯爵》 中的诗:


我们目睹了,发生过的事物,


那些时代的豪言壮语,并非为我们所说出。


有何胜利可言?


挺住就是一切。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www.mao361.com。


1099天后,我们带着希望一起完成了北京马拉松


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个字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扫码关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