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我喜欢上了播客,上下班和锻炼的时间,甚至是睡前,都会沉浸在声音营造的世界里。“翻滚坚果”这个名号,便是我从中听来的。
那是几个月前的一个下午,两个会议间的碎片时间,我在停车场里狂走不止,抓紧时间凑足当日的锻炼指标。开走前,自然要挑选一个称心的播客,因日常收听些体育内容,平台自然会不断地“空投”下更多的类似内容。美国女足追求收入平权的内容撞了进来,这是一个重要但艰涩的话题,我自己动手写过,知道其背后的深邃,写过一篇也就没敢再碰。
就选它吧,填补一下我关于这个话题的诸多盲点,一个标注着“翻滚坚果”的声音随即入心入耳了。
两个人对聊,内容很扎实、很受用,前因后果清清楚楚,关联到中国女足的现实存在也不牵强,力求摆出事实、讲明道理,决定节目水平高下的内心支点清晰可见。
打开节目列表,又追了些感兴趣的内容,想象着如果自己坐到话筒前,说类似的话题,不见得就能成为他们的对手,在自己专注的领域里,有人兴趣盎然地做着有趣的内容,我内心特别知足。后来我才知道,这档叫作《鹰眼时间》的播客节目是懒熊体育出品的。
懒熊体育创始人韩牧是我结识多年的好友,虽然我虚长他几岁,但总觉得他不仅仅是同行同业同道,甚至很像是与我共同迈入大学校门同居一室的老同学,大家天南地北,自此有了成长的交织。韩牧一向客气,在与之难得的交心对谈中,他稳稳地保持着低姿态,大家都在跌宕之中,反倒愈见其初心坚韧,努力做着令人羡慕的正确的事情。我自认属于古典体育新闻从业者,还会痴迷于最根本性的内容累积,韩牧比我进化得好,完全沉浸于现实和市场,萧条岁月里,持续产出内容产品,我内心钦佩,当然也有羡慕。
▲《女足·她世代》实拍图
在微信里,韩牧曾告诉我要给女足做本书,邀我写点儿文字,我爽快应允,愿尽绵薄之力。书稿数万字,清清爽爽,“翻滚坚果”又一次扑面而来,原来那些过往的累积如今要合集面世了,同时还增加了很多的一线采访和报道,对春节以来又一轮的中国女足高光,也算是一种呼应。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人物被努力塑造着,众多的细节都是首次披露。中国女足,一种别致的存在,不该仅仅是他人的映衬,她们本该有专属的篇章。
书中提到《足球之夜》前不久做的一部小片子——《每个人都是答案》,这是春节后我们心心念念要做的一件小事,与这本《女足·她世代》应该是抱有相同的心愿吧。
大约两年前,我们曾试图推出一个常态栏目《一场比赛》,希望可以将某场比赛细致拆解,讲述独特的战斗故事。2019年女足世界杯中国队与意大利队之战被作为样板进行了一次探寻,让我们有机会转到比赛背后体悟一下姑娘们90分钟内的心潮起伏,众多细节是直播中难以捕捉到的,一场比赛的纵深感是有魅力的,那种赛后的挖掘让人着迷,又会存留下挥之难去的缺憾。
此番中国女足亚洲杯重夺冠,两场关键之战值得回溯,尤其是在错开情绪高峰后细细品味一下,还是有些收获的。胜利者都是幸运的,因为她们可以将过程讲述得栩栩如生也好,平淡如水也罢,总之结果已经定义了过程。按照水庆霞指导所托,我们努力让这支队伍的更多人展现光彩,因此便有了这个标题,确实“每个人都是答案”,每个人也都该是答案。
《女足·她世代》我想也是要给答案的,只有一一读过这些心血之作,才会无限接近那些答案。在一个超级多样性的时代里,任何一项运动都有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绽放也好,暗香也罢,各自有命。按照我们古典体育新闻一派的观点,无论何种时代里,郑重写作与表达都理应堂堂正正,不能仅仅是情绪的高频复制、立场的绝对较量,持续深入现场,真诚呈现人心,总该是被倡导的。
近些年来,我每年都会写一篇专栏念叨一下英国威廉·希尔体育图书年度大奖的评选情况,获选图书往往与我们关联很弱,并不能让我们完全与之共情,但那三四十本入围的图书量已经有些震撼了,如今的时代里,还有如此丰沛的体育郑重写作,那该是怎样的传统与底蕴。每年10月,美国都会出版《年度最佳体育写作》,十几年来,最初我会买纸质版,如今使用Kindle(一种电子阅读器)太方便了,上市当日即可下载获得电子版,不必再忍受邮路坎坷带来的内心煎熬。翻看《年度最佳体育写作》,最大触动便是那一篇篇特稿的出品机构,大报大刊才是主力,而不仅仅是所谓的体育专业报刊,体育的价值和地位融于日常,人们需要好故事。
▲《国家队——那些改变足球运动的女人的内幕故事》
在读《女足·她世代》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床头柜上居然一直躺着那本The National Team ,它被一轮轮搬来倒去的新书压在最下面,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那该是冬奥会期间女足夺得亚洲杯后,我从书架上将它转运到床头的,想在《国家队——那些改变足球运动的女人的内幕故事》中找寻一些报道自己女足姑娘们的灵感,也给自己心中一直存留的问题继续找寻答案。没看几页,这本记述20世纪80年代到2019年美国女足从籍籍无名到世界之巅全过程的好书,又被其他有趣的书压在了角落里,其实中国女足这个命题在我潜意识里也缓缓地沉入深处了,哪怕她们还在不断地赢得足球场外的一项项特别荣耀。
《国家队》的作者凯特琳·穆雷是位资深记者,似乎是这一选题的理想著史人选。放下《女足·她世代》,我开始捧读《国家队》,挑自己熟悉的场景来读,亚特兰大奥运会和1999年世界杯我都有幸在现场采访,算是见识了“铿锵玫瑰”最璀璨的时刻。想当年在中美玫瑰碗决赛前,一众中国记者围坐在一起津津乐道的最佳新闻,是中国姑娘占据了世界杯最佳阵容的半数,那个场景如今回想居然格外清晰,宛如昨日。
读了《国家队》我才知道,美国女足与美国足协在这届杯赛前后早就掀起了寻求男女平权的狂潮,只是我们那时没有留意这一若隐若现的故事线。书中透露,当年美国女足姑娘们为了逼迫美国足协正视不公平现状,甚至威胁如果不回复、不解决,那么头号球星米亚·哈姆将拒绝参加决赛阶段抽签仪式;如果再被整体忽视,那只有退役一条路。漫漫平权路,美国女足走了二十多年。“翻滚坚果”再谈这个女足话题时,我可以帮忙补充些材料了。中国版的《国家队》何时能有呢?《女足·她世代》算是一次预演吧。
▲盖伊·特立斯在自己的通讯笔记本中详细记录了数次来到中国采访女足的行程。
《女足·她世代》之于我不仅是一本《国家队》的阅读拓展,还让我惊喜于得知著名作家盖伊·特立斯曾在《作家的生活》一书中写过刘英,虽然只有55页,但是一个自称为体育作家的非虚构著名作家,能够在美国队夺冠几个月后飞到中国来采访那位射失点球的中国队13号球员,这已经足够与众不同。我专门下载了《作家的生活》,在盖伊细密的文字中找寻着他与众不同的关注所在,他是个棒球迷,更是一个关心多样角色的有心人,对体育场景中的人始终怀有兴趣。
日后有机会,我会努力多读几章《作家的生活》,因为我也想走得更远,去见那些我深感兴趣的人和故事,这是古典体育新闻一派的毕生所需,以郑重之心,写下所见所思。《女足·她世代》也给了我一份激励。
声明:本文为即将面世的《女足·她世代》一书序言部分,未经授权不得转载。目前《女足·她世代》正在热售中,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我们将在一周内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