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我的一位朋友准备去三亚度假,不料因突发疫情旅程搁浅。微信聊天时,她发给我她新买的泳衣照片,说知道我长期聚焦城市与区域产业,也在关注体育城市,所以要给我推荐一个产地。
她新买的泳衣是畅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位居北美线上泳装销量第一的国产泳衣出海标杆品牌CUPSHE,这个品牌大部分货品产自东北的一个县级市——兴城。我实地走访过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中国风筝之乡潍坊、小商品小家电芸集的广东一带,也知道还有很多如晋江鞋都、晋江伞都一样的产业之都,但兴城这个名字,是第一次听说。
上网搜索后发现,在淘宝上热卖的泳衣、在小红书上被大肆展示的泳衣、世界各地的游泳度假爱好者纷纷晒出的泳衣,多数产自兴城。万万没想到,东北一角竟藏着这样性感的故事,闷声发大财地做着年销售额近150亿的泳衣产业。
我在公司内部提报了这个题,同事们都会心一笑,原来有同事多年前也想做这个选题,因为疫情等被搁置了,等于这次是好奇心再次被勾起。
带着好奇,我踏上了北京开往兴城的火车,决定对“泳衣之都”一探究竟。
▲兴城站。(史凯拍摄)
起初,我以为兴城的泳衣产业全都聚集在我所了解的泳装小镇这样一个固定区域,到了才发现,全城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泳衣加工厂、布行、缝纫机代理商行、印花机销售行、网销店,它们散布在区划面积仅2113平方公里的小城内。我有一种感觉,即使两手空空,我在兴城的一条街上也能做出一个泳衣品牌来。
兴城似乎是我去过的五六线城市当中最小的,城市相当紧凑,只有横贯东西的三条主干道,从最西侧的泳装小镇到最东侧紧邻葫芦岛市的兴城比基尼广场,全程打车只需20多分钟。在兴城调研的三天多时间里,我在这三条路上来回了无数次。
▲兴城市三条主干道之一:温泉南路。(史凯拍摄)
在出租车司机刘闯的推荐和带路下,我去了几家兴城有代表性的泳衣企业,去了泳装商贸城、金秋园路泳衣网销店一条街,当然也去了比基尼广场。几天内密集走访了五六家泳衣加工厂和八九家网销店,以及瑜伽裤生产企业、缝纫机代理商行、布行和物流企业。
本以为,兴城成为泳衣之都自然而然是基于海滨城市的得天独厚,然而通过调研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泳衣的起家竟是偶然的一次为外地游客缝补泳衣而嗅到商机。兴城本地人守着海却不经常到海边玩,就连很多本地人买房也不愿意买靠海一带的房子,因为嫌潮。
兴城的泳衣产业与海滨城市的关系不大,相比之下,布料仍依赖于从南方进货,供应链的不完善却是兴城泳衣产业的劣势所在,而这方面,南方的一些泳衣之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多兴城企业在生产和采购周期、在物流成本上,想方设法创新。
这更让我觉得兴城泳衣人一路打拼近40年的艰辛不易,也更明白当下兴城泳衣人面临的严峻挑战。
兴城泳衣产业创业者杨乐的话令我印象深刻,他说前些年在跨境电商的带动下,兴城泳衣的订单接不完,泳衣产业赚翻了,而现在外贸环境发生改变,时下很多泳衣订单已经流向东南亚,很多人已经转移至东南亚国家开厂加工泳衣,然后从那里直接发往美国等地。本身泳衣的价格就不贵,原材料的产地又在南方,成本的差价、劳动力的差价,都导致兴城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兴城电商基地。(史凯拍摄)
这时,有的人怀揣打一个显赫品牌的理想,比如我拜访的华邦体育总经理刘伟,与他聊天的一小时里,他提到无数次的“lululemon”;再比如溪美制衣创始人杨乃栋,一边忙着贴牌代加工,一边正在注册品牌商标。
几天的实地走访让我了解到兴城泳衣产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变迁,也让我体会到这座产业之都的跌宕起伏,每一次的挣扎、困惑、迷茫、抉择与改变,背后都有鲜活的故事。兴城和义乌有很多相似之处,在长期坚持的发展模式下,无法走出靠拼低价走量、产品附加值低、打价格战的窠臼。
外贸依存度高、打品牌难,似乎是所有产业之都都面临的时代之题。
当前,国内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度假时代正在到来,泳装作为度假产品之一,顺应市场趋势、满足市场需要,值得兴城泳衣行业去挖掘和开拓。
(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杨乐为化名)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www.mao36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