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血缘、成就、行事风格到足球理念,谢晖一直是中国足球里一个独特的存在,他有他的节拍。在重新执起教鞭之际,我们邀请谢晖通过文字来分享他对这个广阔世界的更多观察和态度——源于足球,但不止于足球。欢迎大家来到「和谢晖同步思考」。
懒熊体育诚邀那些热爱观察和思考、无论在役还是退役的运动员们,来这里用文字表达你们的独特观点,告诉外人一种前所未见的体育视角。我们将尽力为你们提供一个优雅的平台。此前竞走奥运冠军刘虹已开设栏目「当我谈竞走时,我谈些什么」,直通开篇:体育人生的下半场|刘虹专栏。
没想到一年过去,还有很多人在谈论“压着打”。我始终觉得“压着打”不是一个特别完整的概念,那不过是喝完酒后说的一句话而已。
一年前发生的,是个争议性事件。后来有很多正面的声音,也有一些负面声音,作为当事人,我不好给自己做评语。
我是个不愿意谈什么宏图大志的人,因为那没意义。我只想做一个教练,每一天能有一片草坪、足球和阳光……足矣。
压着打强调向前的勇气
一年前说的“压着打”,是针对一场比赛。我当时带南通支云队征战中甲联赛,挑战成都蓉城,对手实力比我们强一些,但我们能在比赛中做到60%以上时间是压制对方的,就算很不错了。要知道,很多时候在比赛中面对实力比更强的球队时候,是压不住的。
外界有时对“压着打”的理解,是完全把对手压制在半场,这是一种误读。跟拜仁比赛,能压得住吗?不可能的!但压不住并不代表你不能向前。就好比一场比赛,我在有限的时间里是可以冒险的,哪怕我的实力比你弱,只有30%的时间可以压制,但我还是敢于冒险进入你的禁区,在你丢球那一刹那给你打击,给你的球门制造麻烦。
如果前压后让对方打反击、丢球,就是自杀式的,那不成体统、不成道理,也不是我所倡导的理念。
足球比赛有时是需要后退的,没有任何一支球队、一场比赛不后退。关键问题是在后退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向前的机会,就必须在短时间内立刻向前,这点很关键。
我所说的“压着打”,更多是为了强调一个“向前”的概念。对于任何一支球队来讲,“向前”很重要,不管你是在有球还是刚丢球的状态下,都要想着向前。
怎么向前?简单来说就是在无球的状况下要向前给对方持球人压力,在有球的状况下要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对方防线压力,尽快形成射门,就是这么简单。
我也是朗尼克的追随者
很多人问,“压着打”的战术初衷是从哪里开始的?这要追溯到15到20年前的朗尼克(编者注:德国足球传奇教练)时代,这是德国足球革新派的理念。
朗尼克把足球分为四个时刻:有球时刻、无球时刻、攻转守、守转攻。我们之前更多强调的是有球时刻和无球时刻该怎么做,朗尼克作为一个革命者、先驱者,更注重后两个时刻,也就是丢球后6秒钟和抢到球后6秒钟究竟该怎么做,这就是所谓的“6秒转换原则”,它不单单是从进攻和防守空间上给对手压力,还包括时间上的。
从哲理上来讲,时间上的压迫对比赛更有影响力。
有人会把这理解为反击,其实不是这样的,这是快攻,英语叫transition(转换),强调6秒原则的转换,没等对手准备好就直接发起快攻。
这就是为什么德国足球在引领世界足球发展方面一直都是先驱,朗尼克后来的追随者是克洛普,他在美因茨执教时球队实力也很弱,他们也没法做到压着对手去踢,但却可以打得很attractive(有观赏性),一直在抓转换、抓快攻,踢激进的、冒险的、向前的足球,这也是克洛普能成功的重要原因。图赫尔是美因茨出来的,也属于朗尼克这个派系。
这种足球如果再往早一些推演可以追溯到克鲁伊夫对足球的诠释,他说足球是“空间和时间的游戏”,从70年代就强调控球,强调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控制。
德国足球继承后又在转换方面做了进一步的发扬,这就是朗尼克的体系,后来通过克洛普、图赫尔、纳格尔斯曼等优秀的德国教练继续发扬光大,我也算是一个追随者。
作为这套理论的追随者,我希望能把这样的理念灌输给自己带的球队。
我始终认为“压着打”跟实力和能力没太大关系,只是踢球的一种方式,压出去打、压上去打、向前压。向前是一个方向性问题,快是一个时间性问题,这两个都很关键。
通过以上这些阐述,我想基本上能把什么叫“压着打”就说清楚了,希望大家能够更了解我的执教思路和我对于足球的理解,也期待未来能在懒熊体育以个人专栏的方式跟大家做更多交流,大家有感兴趣的话题可通过评论区留言。
声明: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