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体育营销的互联网公司,小米到底值多少钱,应该怎么算
一家颇具话题感的公司,小米最近发了年报,而第二天,这家公司的产品代言明星苏炳添也出来站了下台。是在互联网上的,这个中国跑的最快的人用贴着核酸检测结果条的小米手机预祝深圳抗疫成功。
看到这两则新闻不禁有点叹息。真是觉得那些消费品大公司,应该多以运动员为品牌和产品代言。他们比娱乐明星好很多。
大概好处有三。
第一,运动明星相对价格更低,性价比高。
第二个,娱乐明星生活太复杂。当然这也不能完全赖娱乐明星个人,是他们所处环境决定的。而体育明星相对就单纯得多,出现类似于王X宏事件的概率要小得多。
第三个就是,体育明星,相对比较长情和忠诚。比如苏炳添。这和体育明星被品牌顾及的频率比较低有关系,和运动员与演员们的不同性情养成也有关系.......
跑题了,还是说回小米吧。关于运动员和娱乐明星代言性价比的问题咱们以后有机会再细聊。
新的财报,小米公司收入增长了33.5%,达到3283亿元人民币。利润呢?达到人民币220亿元,同比增长69.5%。
好家伙!
这个数据可以说是远超市场参与者的预期。
但是问题更复杂之处在于,从去年一月份开始,小米的股价就一直在下跌。即使在去年小米发布同样令人振奋的年报和对外透露要造电池动力汽车的时候,这种下跌趋势也没有明显的停止过——只是中间停顿过很短的时间,就是去年雷布斯公开讲演说,投资人骂的他汗流浃背的那次。大概雷老师以为之后股价该上涨了,然而并不是。
这看上去真的有点怪。
那么2021年小米公司的出色业绩会让股价出现大反弹么?
总体来说,不会。或者说,出现大反弹的概率不高。
为什么市场对小米公司如此苛刻呢。这是个有趣的话题。
如果你不是个数字控,那么可能会忽略小米公司公布财报的制式问题。他真的有220亿的净利润吗?细看这家公司的年报,都会受到一种困扰,他的净利润数字总存在一个“经调整后”的问题。那么什么是“调整后”呢?
这就是上市公司,特别是在美国市场交易的上市公司,发布的年报都要符合美国有关部门,也就是SEC的财报发布规范(GAAP)。但一些上市公司认为符合这种规范的财报对客观表述公司业绩有负面影响,所以就会给投资者和媒体看一份经过他们调整的财报——他们认为调整后的财报是更客观,更有说服力的。
但这种做法结合到小米身上就多少有点问题。
小米利润表大概可以分成两块,一块就是他卖手机,卖家电,卖广告的利润,也就是他们的业务经营产生的利润;另一部分是他投资的所产生的利润。
那么我们看一下这两年小米没调整前的经营和投资两部分的利润是什么样的,再和他们调整后的水平对比下。
2020年小米经营产生的净利润大约是79亿左右,投资净利润大概在124亿。加起来,前年的没调整的净利润是203亿。而小米给出来的调整后净利润是130亿多。2021年,小米经营净利润大概在126亿,投资大概是67亿,加起来大约193亿。小米又给出了220亿调整后净利润数字。
调不调整为什么数字会差这么大呢?
小米在这部分的解释,主要由于投资产生损益的拨备不同所造成的。然后还有的主要差距原因应该还有,公司付出的股权激励付出应该在调整后的报表中加回。
但问题是,如果小米的投资中上市公司的股权和债权投资损益还比较能看懂的话,那么他们在未上市公司的投资损益到底是怎么计算的就根本无从说起。在去年的年报里,小米曾经对未上市这部分的投资估值问题给了个说明:“非上市股权的公允价值使用不可观察输入数据的估值方法计量”——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这部分投资到底值多少钱,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完全由小米公司自己说了算。如果这部分的估值和估值变化是小米自己说了算,那到底产生多少拨备肯定也是自己算的。
那么我们看下小米自己说了算的资产大概有多少?
从资产负债表里可以查到,截至2021年底,小米的所谓非流动资产特殊科目估值是928亿,流动资产特殊科目有333亿。相信刚才咱们说的那些投资都在这两项中。总和接近1262亿。这部分资产只要产生1%的利润变化,小米就会有12.6亿的税前利润变动——如果小米的决策层想让公司的净利润从下滑变成增长,或者从高增长变成缓慢增长,那都是分分钟的事。
实际上,在调整前,小米2021年的净利润是比2020年下降的;但调整后却实现增长69.5%。
其实小米完全有更科学的报表编制方式,让投资者能较为清楚的看到他经营的到底怎么样。那就是把投资部分按照成本法入账(在资产负债表只把那些投资以成本数字计入而不涉及损益)。这样投资者就可以把小米公司看作是两部分,一个卖手机、电器和广告的公司;另外,他们还持有一只相当规模的基金。而在计算公司利润的时候,可以完全不理会投资市场万端变化。
从这个角度看,小米在2020年和2021年的净利润大约应该是,79亿和128亿,这样的利润同比增长应该是62%。
小米之所以选择更复杂的报表编制方式,一方面可能出于利润调整方便的考虑,另一方面,这样也可以使自己具有更强的互联网属性。
打开小米的投资图就可以看到,与他有牵扯的被投公司基本上是比较有故事领域的科技公司。如果把这些投资也计入小米的业务而不只是投资,那么公司的互联网、高科技属性无疑会更强。
小米为什么希望自己更具有互联网和高科技属性呢?如果你关注一下市场给互联网公司和制造业公司的估值差距,就会明白了。
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估值,特别是在流动性水平非常高时期的是没有上限的。即使在糟糕的周期中,也要给个40倍左右的市盈率。
但制造业企业呢?待遇就差远了。他们如果估值能上20倍已经属于还不错的价阶段。
这么计算一下,业绩同样的两家公司,如果分别被认为是高科技和制造业的市值可以相差一倍——这还是在市场估值差比较小的阶段——同样也就是说,那家制造业公司需要利润水平再增长一倍才能达到高科技公司同样的市值水平。但利润增长一倍,是件多困难的事啊,即使小米这种增长非常快速的公司,也起码需要三年的时间。但被认为是高科技公司,就要简单多了。某些时候公司只要改个名就可以。
所以,被认为是怎样属性的公司,在很多时候比公司的利润变化还重要。
那么小米应该是什么类型的公司呢?他的手机和电器业务加起来占到公司总量的89.2%。这还用问吗?他就是一个加工贩卖手机和小电器的公司。但如果把投资业务也算进去就不一样了。他到底应该归哪类公司呢?专业分析师们也会有点看不清。
但小米在今年也是百密一疏。
他可能是由于增加市值管理的目的,把2021年的利润调得有点高。但同时忽略了另一点,由于去年中美关系,互联网管制等等问题,所有被确认为互联网企业的大公司利润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或者是利润增幅的大幅度下降。但只有小米的利润大幅度跳升了——这从另外一个角度可以说明,小米并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当然了,小米被市场赋予一个他认为很委屈的公司还有一个更“功利”的原因。那就是小米宣布要造车。
相信小米对外宣布这个规划,本来是想提升公司估值的,但没想到适得其反。因为那些分析师认为,造车会消耗很多现金,而小米在此前并没有造车基因,那么新能源车对小米来说很可能是费力不讨好的事。甚至有人还因此联想到原先的乐视——都是生态、都有闭环、都要造车,只不过一个是雷布斯,一个是贾布斯。好恐怖的联想啊。
当然了,雷布斯和小米的投资者不满意公司估值也要本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小米接近15倍估值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当然不够理想,但作为一家制造业企业,已经不错了。
不信雷总可以看一下,曾和他打赌的格力电器,同样是家伟大的公司,市盈率只有7倍!
声明: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