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团体Standard Nerds Club(以下简称SNC)的创始人Toto喜欢把自己的俱乐部叫做“艺术乒乓团体”,她自己则像潮牌创始人一样自称是SNC的“主理人”。
从SNC新潮的设计风格看,SNC看起来确实更像艺术团体而不是一个体育俱乐部。但这家2019年成立的俱乐部,正在帮乒乓球运动“去油”,改变大众对乒乓球是“老大爷运动”的刻板印象。同时,SNC还串起了三顿半等一长串炙手可热的新消费品牌,成了运动社群和新消费品牌合作的典型案例。
两个球台和佛系生长
Toto是个标准海归,她在纽约主修时尚设计,前前后后待了7年,在美期间,从小就喜欢乒乓球的ToTo,成了当地乒乓球圈子的活跃分子。对比之下,她发现虽然国球在国际赛场上孤独求败,但是民间的氛围却不如国外。“我有次回国找了一家球馆打球,球馆没什么管理,人也很少,我当时想哪怕来个大爷和我打也行。我开始思考国球的状况为什么是这样?”Toto告诉懒熊体育。
▲曾在布鲁克林做潮牌设计的SNC主理人ToTo,给运动俱乐部带来了新鲜的玩法。
2018年Toto回国工作,把设计工作室开在上海延庆路的一个老弄堂里,装修的时候还不忘在工作室放上两张乒乓球台,正是这两张球台成了SNC的伏笔。
工作室很快聚拢了一批潮流青年,“工作室开了之后发现大家都爱来,刚开始是圈内的朋友,然后慢慢地陌生人也来打球,莫名其妙就有了一些商业模型。”ToTo说,“因为我们在弄堂里,被国外媒体报道过,而且工作室的员工都有双语背景,就有不少外国人要来做乒乓团建,我们的教练就开始教他们打球、组织他们比赛,慢慢地(发展起来),这部分费用就cover(负担)了我们的成本。”
2019年,SNC早期社群开始成型,人气越来越旺的SNC开始组织比赛,还组建了一支球队,但在团队打算扩大规模的时候,疫情来了,房东也收回了工作室的房子。一方面仍然有社群成员想打球,另一方面团队又不希望在疫情时背上太重的包袱。在这样的背景下,带有快闪性质的移动乒乓球馆项目诞生,而移动球馆也成了团队目前为止运营时间最长的活动IP。
移动球馆项目很快吸引了品牌的关注,高峰的时候一个月有4家咖啡品牌同时找到SNC希望合作,但俱乐部人手不足,不能给每个品牌单独定制一场活动,因此团队就把有意向的品牌拉到一起,衍生出了“超业余乒乓赛”。这些活动和赛事为SNC贡献了70%以上的收入,也成了承接品牌合作的主要方式。
▲由服饰品牌niko and...以及Converse赞助的第三届超业余乒乓赛,集合了大批有头有脸的新消费品牌,现场还集合了手冲咖啡和DJ打碟等多种潮流文化元素。
搭新消费快车,吃百家饭长大
从0到1打造一个社群并不容易。SNC中有国家二级运动员,甚至还有前国家队球员,但作为一个业余社团,也有不少分不清直拍和横拍的零基础社员,把两拨人捏合成一个有凝聚力的社群,成了让人头疼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社群到第二年才开始有精准的人群和比较强的粘性。
当被问到运营社群的经验时,ToTo表示一是不能以赚钱的目的去运营,二是不能完全不赚钱。和一些社群不同,SNC并不收年费。“一开始有人说我做东西很佛系,但我的坚持是不通过社员赚钱,反而是我们提供东西让大家来玩,社群是一个兴趣小组,不是我们的商业模型。”ToTo表示,“但社群做到一定规模必然会有管理费用,这个时候品牌的加入就很重要。”
SNC出现在上海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近几年中国消费市场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大批新消费品牌的井喷,上海本身就是消费中心城市,其对于新消费的需求,给了新消费品牌快速成长的土壤,成了“新品牌第一城”。
和早期市场不同,新消费品牌面临的不是大片的空白市场,而更多是成熟品类的迭代品牌或者垂直细分品牌。因此先在小圈层精耕细作,积累圈层口碑和共识,为品牌定调就成了新消费品牌们的固定打法。
▲新消费品牌和希望跟上时代、更新营销打法的品牌,让优质社群成了香饽饽,素然旗下的子品牌安高若,除了SNC还和YONSEED飞盘等社群达成合作。
新消费品牌看重的年轻世代已经不愿意被社会最大公约数定义,开始自由选择文化圈层,并围绕各自的文化圈子聚集成社群。“现在的品牌都在关注社群,很多品牌都在抢一群消费者。”Toto说。在消费上,这届年轻人掏钱的理由已经不是品牌生产什么产品,而是品牌“是否能代表我”。因此找到年轻人的圈子文化和KOL、KOC共创内容,就成了品牌运营的关键,品牌们也都有着某种程度的“社群饥渴”。
SNC就是运动社群和新消费品牌结合的典型案例。SNC的上海社群目前有接近500人,因为不少社群的初始成员都是ToTo的朋友和同行,因此社群集中了大批设计师、摄影师和街头文化爱好者。他们不仅是新消费品牌最喜欢的一群人,也是各自朋友圈的消费意见领袖。精准的人群和高粘性的社群让俱乐部突破了品类限制,吃上了“百家饭”,咖啡茶饮、运动、服装都是俱乐部的常客,而丰富的品牌合作活动也为社群提供了新的内容和玩法,反过来增加了社群的活跃度和粘性。
用不那么体育的方式做体育
除了清晰的社群属性,作为一个由设计师发起的俱乐部,设计力也是SNC吸引品牌的关键。审美调性是新消费品牌挑选合作社群的重要考量。三顿半的投资人黄海曾经发明了一个刷屏营销圈和VC圈的指标“成图率”——指每一百个购买产品的用户,自发地拍照分享的百分比。黄海也曾表示,太多人关注流量红利,太少人关注审美红利,三顿半之所以能够成功,也是因为审美红利。
“大一点的品牌都是要面子的,他们对设计的视觉标准很高,对原创性的标准也很高。”Toto总结。除此之外,设计风格还是社群吸引同类人的互认暗号。SNC社群中有近一半的社员有乒乓球基础,有些人只是因为乒乓球项目整体形象的老旧不愿意再打球,但SNC的出现,让这批人重新找到了打球的感觉。
SNC也在利用团队的设计能力做起周边业务。“现在大家尤其是小朋友觉得乒乓很枯燥,而其他运动现在做得风风火火,尤其上海小朋友可以选很多新鲜的项目,所以为什么要选乒乓球?”另一方面,乒乓球女性的参与度要高于很多其他项目。SNC社员的男女比例接近1:1,而女性对运动周边产品审美上的需求相对更高,这也是为什么SNC希望用设计重新包装乒乓球。周边产品由SNC团队设计开发,再由合作艺术家完成图案设计。SNC把周边的图片放在俱乐部的Instagram上,吸引了不少外国粉丝,甚至还让一些设计师在国外打出了名气。
俱乐部还孵化了周边业务IP“Nerds Craft”。虽然SNC的周边目前还没有量产,但已然是SNC和品牌合作的抓手,获得了和小红书等平台和品牌的合作机会。Toto很清楚周边业务的定位,她认为国内生产乒乓球用品的品牌和代工厂已经不少,因此作为一个艺术设计品牌,SNC的周边产品目前还是主要针对新手和艺术收藏爱好者,在定位上主打装饰性和趣味性。
▲SNC和小红书合作的“乒乓线上艺术展”中的作品,团队还参加了INNERSECT等潮流活动。
没拿到乒乓球品牌赞助的乒乓球团体
相比飞盘这样的小众舶来运动,乒乓球在年轻人中似乎并不怎么受欢迎。“乒乓球在国内断层很严重,所以行业的人都很慌,不知道以后怎么办。”ToTo 说,“我是学服装设计出身的,一开始很多人质疑我为什么选择这么老土的项目,刚开始大家觉得这个项目没有商业化的可能性,因为年轻人不喜欢。”
年轻人不感冒导致相关市场也相当低迷。目前只有李宁等少数品牌投入乒乓球品类,SNC作为一个乒乓团体到目前还没有拿到任何乒乓球品牌的赞助,“我认为乒乓现在的样子大品牌应该承担一些责任,单靠乒乓社群(推广)很难,我们现在活下去完全不是由乒乓品牌支持的,而且乒乓相关的品牌还没有支持民间社群的想法。”
▲跑步是很多品牌必做的品类,这是跑步社群得以蓬勃发展的原因之一,上海跑团DarkRunners和NIKE就保持了十余年的合作关系,但乒乓球团体目前还不具备这种优势。
虽然赛道不红,但SNC还是在去年拿到了天使投资。SNC在很长一段时间并不是以标准的公司形式运营,俱乐部也一度只有ToTo一名全职员工。拿到投资后,俱乐部已经开始招收全职员工,引入正规的公司体系,在业务上进行新的尝试。
计划之一是走出上海,用建社群的方式拓展到其他城市。SNC现在已经在成都组织起社群,还把下一个目标锁定在北京,“我觉得SNC的扩张和复制应该从社群开始,而不是从一个商业模式去推。”,ToTo说。
SNC还计划推出量产的乒乓周边和服装产品。在SNC成立第二年的时候,就有投资人希望把SNC做成潮流运动品牌。但是当时ToTo认为时机并不成熟,现在SNC已经成立三年多,团队也觉得到了试水产品的时候。另外,SNC还计划探索乒乓球空间的商业玩法,把产品和空间结合起来。
事实上国外已经探索出了一种乒乓球的线下空间模式“乒乓bar”。乒乓bar和普通球馆不同的是,不但加入了沙壶球和投杯球等更具娱乐性的活动,还融入了音乐、餐饮和酒水等商业和娱乐元素,这也让乒乓bar更像线下聚会空间,对非专业人士也更具包容性。目前,已经有创业者希望在国内复制乒乓bar这一模式,而乒乓bar也是SNC可借鉴的一种空间玩法。
虽然未来仍然面临不确定性,但是ToTo仍表示SNC会专注乒乓赛道:“乒乓球虽然比较慢热,但我相信它是一个隐形市场,所以SNC还是会坚守这项运动。”
延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