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韩牧
创业档案
年龄:1989年出生
创业时间:2016年开始,疫情结束
所在行业:健身产业
失败原因:疫情折断最后一根稻草,资金链断裂
创业感悟:在一地鸡毛到来之前,就应该及时收手。创业可以失败,但不能打光最后一颗子弹。
2月1日,是大年初一,在收到一堆祝福的信息中有一个信息格外醒目,来自Summer。她与我的上一次微信联系已经是半年前了。上次她在微信上这样说道:“结束了这次创业,如果你们感兴趣,等我处理完,我愿意毫无保留地说出来。”
“现在,那些事情处理咋样了?”我问Summer。
“一地鸡毛。”Summer说,“没完没了的各种官司,真的让我筋疲力尽了。”
择日不如撞日。就跟开始创业一样,失败的复盘永远也没有完全准备好的那一天——只要我们愿意来正视失败,分析原因,我们才有可能朝前走。而且,创业本身就是一个多次失败然后才可能成功的一个坚不可摧的事情。
我们在电话里聊起了这次创业的前前后后。
不过,当聊到一些关键问题时,Summer还是非常敏感,也可以说是脆弱,她一度要挂掉我的电话,然后连续质问我。尽管隔着电话,我也能感受到她表情的巨大变化。完全可以理解,在经历这场创业失败风波之后,她特别想证明自己,又特别容易陷入对别人不信任的状态——尤其是我还没有讲完一段话时就总被她打断,她非常急切地表达着自己。
“一个底线是,不能欠员工工资。当然,任何人都不能欠,这是信誉。”我对Summer说,当现金流出现断裂的第一天就应该关掉公司,没必要硬撑。
开始她是不同意我的观点的,甚至很激动,而且把梦想放在太重要的位置上了。她把欠薪等这些都归结到“梦想”身上。当然,逻辑是通的,毕竟她创业没有把钱卷走,而且她欠钱的本质是想通过其他方式周转起来,只是自己期待的方式失败了——当失败之后,也很难再有一个体面的结束,员工、供应商等等都闹得不可开交。而且一旦大家相互交锋之时,就是考验人性的阶段。
在疫情之下更是加剧了。
当然,没有疫情的话,或许Summer能躲过这一劫。因为即使是疫情的2020年她还是撑过去了,虽然没有等来所谓的“报复性消费”与奇迹,至少还在等待机会。但是,一次次的疫情关店,一次次的从线下朝线上转型失败,她自己的能量都被消耗殆尽了。
“我为什么会创业?我为什么会在这里?”Summer说。
这是关于Summer的创业故事。也是一个从女性体育创业者的视角来看梦想、团队搭建、自我否定、成就感、管理学、敏感与强大等话题。
(提醒,应Summer自己要求,由于现在公司涉及很多后续问题没有处理完,本文采取了匿名以及隐去一些信息的方式)
▲健身是所有运动的基础,都需要核心力量的训练。
一、团队搭建,那是最幸福的时刻
我是一名内容创业者,也是2015-2016年前后看到体育产业的火爆开始进入这个行业(46号文件之后),开始非常顺,因为我自己比较喜欢健身,就自己掏钱做了一家工作室。开始店面不大,会员也都是周边的用户,因为自己擅长内容,就通过公众号等方式引来很多用户。当然,自己开始也到附近小区去发传单,那会儿经常晚上七八点去发,但内心里特别火热。差不多做了三四个月,就有投资方要投我们了,但这个投资方提出的条件是,我得吸引合伙人加入,得想怎么做大,而不是这种小型工作室的模式。翻译过来就是,需要快速规模化,当时做得比较好的就是超级猩猩的创新模式,而不是传统的办卡、私教模式。
加入合伙人,快速规模化。这两个我都很快纳入日程,那家投资方确实也很看好我,毕竟之前我是内容创业,认识的人比较多,聊天沟通也很顺畅,拿到220万的融资相对比较简单——而且这220是他们机构的投资额度上限了,他们基本只投天使,基本都是在50万、100万左右。
拿到钱当然高兴,主要是别人对自己的认可,证明这个事情可以持续做下去。但现在想想,大家都是“懵”的状态,投资方对健身这个事情未来会怎么样不清楚,而我对自己的公司做成什么样也没有足够的信心,但当这笔钱到账时觉得自己就无所不能了。我记得很清楚,那天还下了小雨,我晚上约了朋友吃饭分享了融资的消息,我们俩喝了三瓶红酒。那个时候,对未来充满期待,没有任何的畏惧。有的时候连觉都不想睡,觉得是在浪费时间。
但是,当真正开始快速转起来时会发现很多事情都处于失控之中。比如说引入合伙人。这个合伙人是我的投资人介绍的,是一位律师,给了8个点的股份。因为我是内容出身,所以需要一个懂财务、懂法律方面的合伙人互补,尤其在融资以及未来商务方面他可以帮到我。人确实不错,能力也很强,至少看履历以及背景都震得住,只可惜不是创业的心态——从一些细节可以看出来,他总是给自己留着后路,但我是希望他能够尽全力把这个事情做好。
我们的分歧慢慢产生了。可能有我的问题,那会儿我完全陷入把公司做好的状态中,而没有考虑过怎么才能让他全力以赴?直到我发现一个秘密,他竟然在外面兼职一些工作。这让我很生气,他给我的解释是,律师行业都是这样。从各种白纸黑字的手续来看都是对他有利的,我活脱脱成为了一个傻不拉几的“创业菜鸟”。
我们只能分手,但我又没有钱给他——没有钱他不愿意把股份还给我。最后,通过投资人的协调才把这个事情处理完,但是仍然让我伤痕累累。所以,这个事情让我对人产生了一种不信任感。最终,还是自己的看人不准、能力不够,所以又反思到对自己的能力谴责上。
那段时间还有一个糟糕的事情,很多人都说女性创业者是没有人要了才拼命去创业,所以总会被“另眼相看”。男性创业者可能很少遇到这种情况,我就碰到一个。一个深圳的健身用户,每个礼拜都给我寄水果、鲜花,而且都寄到我们的公司去,是非常粗暴的热情表达方式,我拒绝了几次,最后我只能很严重警告他这是最后一次。结果对方暴怒了,一堆人身攻击——那时候,我就在想,创业真是一个大社会,我要么适应它、要么就被它消灭掉。
▲2021年,在福建厦门的一家体育公司里看到了创始人的个人“信仰”。
二、规模化,一个看不到光的黑洞
我看过西西(香港作家,来自《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在一本书里这样说:“如果是由于爱,那还有什么畏惧的呢。”
对于健身创业,我内心源自于爱,但畏惧或恐惧确实也是时有发生。貌似在商业上,想要证明自己就必须得实现“规模化”,而且一度为什么要规模化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不是商业需要,而是为了下一轮融资或者就是纯粹为了证明自己的不同凡响。但是在通往规模化的道路上,几乎所有能犯的错误都犯了。
过去就一家工作室时很简单,但当超过五六家店时,很多问题一个接一个。而那个时候,我的精力开始在一些品牌(这也是我擅长的)以及对外关系上,内部的管理交给一位合伙人。你不能想象,因为一位教练的业绩提成问题没能达成一致都需要解决很久。类似很多问题我就有点崩溃了,或者说,那个时候,我并不善于面对这些问题,总觉得这些不重要。
但是,如果想规模化,内部的团队一致性非常重要,大家一个方向,劲往一处使,一个目标,肯定能打赢不少仗。但是,可能我是女性创业者的原因,比较关注一些细节问题,总有人给我反馈各种小问题。而这些小问题一到我这儿时我就非常生气,有一位员工因为我的批评还当场离职了。
我总结这些问题就是说,规模化看起来就是一句话,但是想实现规模化,内部与外部都要准备好,内部就是自己的团队,外部就是大环境是否允许,但在当时我们都没有这样的准备与市场调研——稀里糊涂就做了。但运气好的是,在2017底年我们又融资了一笔小钱,不然早就倒下去了。我们之所以能够获得融资的原因,并不是我们自己做得多么好,而是健身行业这个赛道很多资本认可,超级猩猩、乐刻都融了多轮大额融资,在这个赛道上,投资人还是愿意再下注一些。
今日来看,乐刻、超级猩猩也好,还有一些瑜伽品牌等都规模很大,也实现了一定的规模化,但我并不看好。做过健身的都知道,里面的账算不明白,除非极个别位置比较好的店可以保持很好的数据,不然规模化是一个看不见光的黑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花心思在品牌、商业模式创新上,但是,在中国整体健身习惯还没有养成的情况下,商业模式能有的创新机会也很渺茫——而做品牌需要时间积累。我们内部做过无数次转型的设想与尝试,比如服装、餐饮、跟其他公司合资来做“健身处方”、对健身教练与模式类似国外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制等等,有的停留在设想阶段,有的尝试几个月就停止了,之所以失败的原因是我个人不够坚决转型的原因,也有我们的资金与资源有限的原因——因为每一次转型就等于重新创业一次。
现在回想,如果我从2018年就关掉一些业绩不好的店、只留好的店,可能就活下来了。但是,那会儿“蜜汁”自信,身边都是动辄“人生自信五百年”的社交圈子——自己也不清楚最应该去做什么。
三、说再见,收手太晚了
健身行业从2018年之后就比较艰难了,想再获得融资大环境也不允许了,尤其是连一些头部公司都受到了很多挑战,核心就是无法盈利。我们也是在拆东墙补西墙的状态中持续到了2019年底,虽然那时候还没有倒闭的危险,但是做得非常辛苦了。而且行业里已经出现了很多健身房跑路,包括2019年底很多公司的年终奖都取消了,当然我们也没有发。
2020年,疫情到来,算是折断最后一根稻草。几个月不营业,而且有的房租不能减免,一下子要拿出那么多钱,根本没有钱支付。
但是,人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动物。之前创业艰难时,包括看《创业维艰》(作者:本·霍洛维茨)也说到,创业的困难没有停止过,也想过无数次放弃。他就说:“在担任CEO的8年多时间里,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的8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
多数时候,我确实想过放弃,很累、很疲劳,但当疫情真正到来时,我又不甘就这么结束了。所以,就尝试各种方式来挽救。因为我们有过融资,在采取拯救措施方面复杂性就会高很多,因为需要得获得投资人的同意。现在想想,整个2020年都是在拯救之中度过的,方法至少尝试过五六种,但最终都是因为大家的利益不一致而放弃。我的原则很简单,只要这个品牌能够保留,所有的措施都可以谈,包括我个人的股份也可以都不保留。
最终,走到了公司关闭的境地。当然,直到现在还没有处理完这些事情,我确实对不住支持我的人,尤其是我们的员工以及会员,没能把这个品牌做好很自责——我还是太天真,总想着奇迹会出现。商业是需要做一个大概率的事情,而不能在小概率上下重注。
我最近加入了一个生活方式的大公司负责品牌,之所以加入这家公司就是想研究他们对消费领域的理解,未来有机会、有可能的话我还会加入健身领域再创业。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www.mao36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