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的小米发布会,可能是历史上吸引体育爱好者最多的一次。下半场开始时,雷军宣布苏炳添成为小米品牌代言人,现场爆发出3小时演讲直播中最响亮的欢呼声。
对于现场的小米员工来说,签下苏炳添是一种骄傲;对于苏炳添和体育界来说,成为顶级非体育品牌的代言人、收获商业世界认可,几乎标志着中国再次出现了一位全民体育偶像——在姚明、刘翔之后,这一时刻已等待多年。
雷军当晚的演讲主题是“我的梦想,我的选择”,对于32岁的苏炳添来说,过去这几年的突破,同样是一个老将面对质疑、选择坚持梦想的故事。100米的赛道很短,苏炳添却将职业生涯跑得足够长。
厚积薄发,苏炳添个人声望迎来顶峰
毫无疑问,苏炳添是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最大的惊喜之一。当他在男子百米半决赛中跑出9.83秒、成为第一个进入决赛的亚洲人后,几乎全国的目光都汇聚到了东京的跑道上,体育上次诞生如此高关注度的事件,可以说已经不知何年何月。
随着他在决赛中再次跑进10秒大关,亚洲人在男子百米赛场上的突破也再一次被刷新。而在4X100米接力比赛中,身处第三棒的苏炳添一度帮助中国队追到前三。无论代表个人还是团队,苏炳添已经成为了中国短跑历史的巅峰人物。8月8日的闭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的身份更加众望所归,在此之后,苏炳添的个人影响力已经成为中国现役运动员的Top 1。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预估,苏炳添目前的身价已经“过千万”人民币,国外wikifame网站给出的评估则是100万至500万美元之间。从商业价值角度分析,成为小米代言人可能只是苏炳添的开始。
虽然年过而立才真正被大众所熟知,但在过去的10年,苏炳添一直是中国短跑的核心成员、甚至说领军人物。从2012年开始,田管中心明确了“接力促单项”的发展策略,苏炳添立刻成为男子4X100米接力的主力,他在为团队付出的同时,也在高水平个人比赛中积累经验。
真正的突破发生在2017年,从跟随美国教练Randy Huntington训练开始,苏炳添的训练越来越科学化,并把右脚在前的起跑动作改成了左脚在前,这时苏炳添已经28岁,对于已经即将进入职业生涯尾声的田径运动员而言,这一技术更新需要十足勇气。最终,苏炳添的竞技成绩“逆天生长”,在2018年两次跑出9.91秒后,今年的9.83秒是对他最好的褒奖。
▲苏炳添作为闭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出场。
不过在“亚洲第一人”的光环背后,苏炳添的人格却比他的激情庆祝看起来“简单”很多。就连他自己官宣成为小米代言人的视频,也被称为近几年最朴素的代言人视频。可能正是这种专注和真诚,让苏炳添成为了体育界的精英和更广义的楷模。
作为暨南大学副教授,苏炳添曾发表多篇论文进行短跑技战术研究,他把自己当作直接研究对象,尤其注重科学训练。在使自己竞技能力提升的同时,苏炳添也在行业中发挥使命,无论带硕士生还是培养下一代运动员,赛场内外都起到了榜样作用。
在东京的“一举成名”,是厚积薄发的结果。这样的专业能力和人格特质,自然让他受到商业世界的青睐。
苏炳添与小米“相见恨晚”
10日的发布会上,雷军用了两个词表达苏炳添和小米的共同点:拼搏奋斗和追求极致。在这个夏天和过去十年的奋斗历程中,二者确实有许多共通之处。
▲有网友表示,首先,苏炳添和雷军外表就有些“神似”。
苏炳添今年夏天跑出个人最好成绩,一举冲进决赛;小米也在近期实现新的突破——发布会上,雷军对外宣布,小米Q2的手机销量超越苹果,成为世界第二大手机品牌,在中国的电子和互联网历史上,几乎是前无古人的成就。
对于苏炳添和小米而言,双方的“核心竞争力”却又出奇一致:坚持科学和技术革新。苏炳添是近十年中国体育改革红利的收获者,如今的中国体育,“不怕苦不怕累”已经不是唯一的优势,除了运动训练手段上的进步,如今的国家队甚至会配备运动心理咨询师,科学的训练和全方位的保障在中国体育界已成为标配,这也正是中国体育未来真正的发展方向。
而在科技领域,创新和尊重科学早已是共识,小米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次发布的新品MIX4除了第一次推出了全面屏,在影像、屏幕、快充、工艺、AI、AIoT等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不断。雷军在发布会上透露,小米为了MIX4研发投入约5亿人民币,也正是不惜代价的投入和钻研,才能在科技领域取得关键性进步。
科技进步的源动力,其实正是“拼搏奋斗、追求极致”的精神。在苏炳添和小米身上,这种精神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扎根接力的奉献者,到个人项目的突破者,再到不断钻研的学者,苏炳添的身份从不单调,而是在新的领域发光发热。将来的苏炳添,大概率也不会被“运动员”这单一身份禁锢住。小米则更在手机品类的基础上,不断投身新行业,其中不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制造业。在冒险、创新精神的引领下,小米的供应链、产业链、销售体系不断成长,也加速了国内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无论是经历还是精神,苏炳添和小米都有很多契合之处。小米选择在奥运会结束之际立刻与苏炳添携手,既是对奥运价值的充分使用,也让体育的影响力在大赛后得以长久延续。
奥运会后,中国体育商业有望实现跨越
苏炳添签约小米,也许不仅是单一事件,甚至可能成为中国体育商业化进程的一个标志。
过去几年,是中国体育商业的“低谷”。据《财经》统计,姚明运动员时期的代言涵盖了食品、运动、金融、数码、通信、首饰等多个领域,品牌数达到18个。而最近几年,体育明星的商业合作大多局限在体育、健康品牌,只是“圈内消化”,甚至2015年以来获得代言数量最多的体育人士分别是易建联、田亮、郎平,已经明显青黄不接。新生代运动员仅有的“商业破圈”也基本都发生在奥运会等大赛之前,从品牌角度考虑,“下注”的作用可能甚至大于对运动员本身价值的认可。
中国运动员中,能在大赛后把影响力转化成商业价值的本身就是少数,何况这次与苏炳添合作的还是小米这种世界头部科技品牌。
其实变化就发生在这一个月之内。东京奥运会关注度和讨论度超出了几乎所有体育行业人士的预期,不仅互联网上奥运相关热搜频频出现,甚至很多“冠军同款”引发抢购。
在新的传播和营销语境下,体育明星被关注的不只有竞技成绩,其内在性格等因素也被越来越多地发掘。加上电商、直播等新平台的发展,运动员如今把自身影响力转化为商业价值的过程,变得更快、更直接,甚至通过奥运会这种平台,运动员已经不自觉地被纳入到商业体系,在中国体育的历史上,这种商业参与度并不多见。
▲苏炳添的在学术和教学上方面的表现,也让他的形象更加多元。
机遇似乎已经来临,新一代的运动员也有比过去更利好的政策背景。比如,国际奥委会在2019年修改了《奥林匹克宪章》的第40条(Rule 40),放宽了运动员在奥运期间进行商业变现的诸多限制,无疑为发挥体育明星的商业价值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外,近来娱乐明星“翻车”的事件被曝光得越来越多,相比之下,体育明星健康向上的特质更能给品牌带来正面的形象,也许在将来一段时间会成为不少品牌的“稳妥”选择。
总体来看,奥运会后,体育明星商业变现的途径越来愈多,小米与苏炳添的签约,可能会成为一个起点,有望带动更多非体育品牌选择与体育明星合作。夏天快结束了,中国体育明星商业价值的“夏天”,可能刚刚开始。
延展阅读:
细读苏炳添的论文和采访,我们找到了亚洲飞人逆生长的5个秘密 | B面东奥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www.mao36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