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人们期待还是唱衰,时隔5年的奥运会,终于开幕了。
历史上,夏季奥运会只停办过三次,全都是因为两次世界大战。新冠疫情虽然让东京奥运延期一年,但没能阻止它归来。接下来的16天,奥运回归、体育回归,也标志着人类的生活一定程度上走向“正常”。
当朱婷、赵帅手举国旗入场,当奥运圣火终于照耀在东京,人们又是否会回忆起,过去的5年、尤其是疫情以来的一年半,全世界为了这次相聚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注定将是一次载入史册的奥运会,它将把百余岁的奥运带向何方,屏幕前的每一位观众,都是见证者。
东京奥运,死而复生的16个月
时钟往回倒一年。2020年3月,疫情已蔓延至全球,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英国及美国相继发出声明,表示不会派团参加2020年夏天的东京奥运会,并呼吁奥运会延期。3月24日,日本时任首相安倍晋三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通话后达成共识,奥运会将推迟一年举办。
▲日本首相菅义伟
16个月过去,安倍晋三早已辞职,新首相菅义伟勉强保护着日本的奥运火种,但始终未能将它从阴霾中带出。新冠疫情以来,东京都已经4次进入紧急状态,今年1月7日单日新增一度达到2520例。此后,防疫情况反复波动,到现在也没有真正好转。7月21日,东京都新增确诊1832例,达到近半年以来的最高峰。
奥运会取消的传言始终没有断过,能让日本政府坚持到现在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巨大的经济压力。根据东京奥组委去年发布的第五版预算规划,整届奥运会预算将达到154亿美元,超越伦敦成为史上“最贵”的一届夏季奥运会。而日本申奥成功时,这一数字仅为75亿美元。但取消的成本更高昂,根据关西大学经济学教授宫本胜浩的推算,取消奥运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到约408亿美元。
去年12月底,东京奥组委宣布与全部68家日本国内赞助商完成续约,再次把日本政府在东京奥运这艘船上“绑”得越来越紧。就在7月20日,菅义伟在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致辞时表示,日本可以举办一届安全、成功的奥运会。
事实上,日本方面也确实努力构建了“气泡式”防疫环境,试图通过对奥运相关人员的严格检测和行动限制,隔断与外部的接触。但面对约1.5万运动员和5.9万名奥运相关人员,“气泡”的坚硬程度还将收到严峻考验,截至7月21日,奥运村已经出现3例感染。
但无论如何,继续举办奥运仍有远比经济更重要的意义。巴赫曾说,“无论这条黑暗的隧道(疫情)有多长,我们都会一起走过尽头,奥运圣火就是隧道尽头的光。”而这确实也将是疫情后,世界各国第一次面对面地聚在一起,这一点尤其重要。
东京看点,不只是竞技
这届奥运会,某种程度上正经受着内忧外患。疫情无疑是外部最大的挑战,而内部则是百年奥运要奋力追赶和适应时代变化的紧迫感。变化莫测,但也产生更多的看点。
“停摆”是2020年体育赛事的主基调,而对大部分中国运动员而言,过去一年半时间只能以赛代练。在缺少竞争对手“模拟”的情况下,备战效果难以评估,东京奥运很可能将是一场“遭遇战”。
据《卫报》消息,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做出准确预测,英国代表团今年将不设奖牌目标。而中国代表团则希望遏制奥运成绩下滑趋势,在金牌榜和奖牌榜上保持在第一序列。
成绩难以预测的背后,也反映出体育界的一个世界性难题——缺少明星,而中国体坛可能尤甚。在姚明、刘翔、李娜之后,中国体坛亟需一个新的领军,只有女排显然远远不够。而奥运赛场,无疑就是最好的造星场,全国观众都在期待一战成名的故事。
▲张雨霏有望成为中国游泳队新的领军人物
缺少明星,国际奥委会也在想方设法“造星”,其中重要的措施就是引进新的项目。东京奥运会中,新增了滑板、攀岩、冲浪、空手道四个项目,棒垒球也再度回归。
除了后两项有明显的日本元素外,另外三项则代表奥运会的“年轻化”改良。它们不仅受众年龄低,也适合新时代的网络传播,甚至冲浪已经成为了近两年国内的“网红运动”。面对多种文娱产品的竞争,奥运会的确需要内部更新,东京奥运会的新项目能交出怎样的答卷,十分令人期待。
而另一方面,体育本身的影响力也将面临新的考验。新华社体育部主任许基仁曾对懒熊体育表示,疫情后,核心体育迷在赛事“久违”后往往会选择“报复性”观赛,但对于“泛体育迷”来说,长时间缺少赛事可能反而导致他们“疏远”体育比赛。而究竟哪股力量更强,可能将影响今后几年传统体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体育赛事对于观众而言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娱产品,在媒介的不断变化下,体育赛事又迎来了新时代的一个重要伙伴——短视频。体育赛事想要激发新的竞争力,如今应该没有人再怀疑,短视频将是当下的战略重点,必争之地。
近年来,移动终端越来越成为人们观看内容的渠道,但体育比赛中小屏的定位仍在探索阶段。对体育比赛而言,大屏的聚集效果更好,但小屏互动性更强,适合扮演“第二块屏”,发挥过去大屏无法实现的深度传播作用。在近10年的社交媒体和网络设施普及中,人类的观赛习惯已被重塑。短视频的起势,又将加深这种变革。
今年4月,全球知名数据分析机构舆观调查(YouGov)发布报告显示,亚洲是体育迷使用移动端观赛比例最高的地区。这当然得益于亚洲5G网络的高普及度,其中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短视频发展位于世界顶尖,也自然成为探索小屏观赛的主阵地。本届奥运会,在中国几家持权转播商中,可见移动端观赛已成为主流。其中腾讯和快手拿到视频点播及短视频权利,这两家互联网基因浓厚的公司,会在短视频上有哪些尝试,将会成为我们的重点观察样本。
媒介更迭,“奥运短视频元年”开启
奥运会作为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固定新闻事件之一,它一路走来的传播变化也象征着全球媒体的变化——奥运会一直以来就是不同媒介的交锋战场。
历史上,奥运会的传播经历过几个明显阶段。1928年阿姆斯特丹,第一次有高速摄像机首次拍摄奥运赛事、记录下运动员的精彩瞬间,奥运会进入“视频时代”。1964年东京,奥运会开始全球电视转播,电视渐渐成为传播奥运会的主流媒介。
▲1964年东京奥运会
在中国,随着1980年代重返奥运赛场,以央视为主的电视承担了很长时间向国人实时传递激情和喜悦的关键角色。到了2000年悉尼,门户网站逐渐兴起,带给了奥运会更加快速、全面的传播渠道。2012年伦敦,微博第一次成为国内奥运传播重要战场,也标志了社交媒体全面进入奥运传播。而今年的东京奥运会,则可以归结为“短视频元年”。
媒介形态的更新,对奥运来说意义重大——覆盖更广的人群,更高的受众互动和参与。尤其在如今文娱产品泛滥的时代,如果奥运不能顺应新的传播形式,也将面临很大的局限,甚至有被年轻群体放弃的危险。这也使短视频对奥运而言,既是创新,也是“续命”——受众是商业化的根本。
与过往的媒介形态相比,短视频的优势在于精炼、互动、“二创”。体育明星、KOL入驻可以增加营销激活的方式,用户本身的创造性也加深了奥运IP与用户的链接。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20年全国短视频市场规模为1408.3亿元,并且仍在保持约70%的高速增长。对奥运会来说,除了增加可持续的影响力,短视频带来的也可能是一次商业价值的“新生”。
今年5月,随着腾讯和快手官宣拿下东京奥运会视频点播及短视频权利,我们就一直好奇他们会如何操作,尤其是以短视频为核心的快手,全球首家持权转播奥运赛事的短视频、直播平台,它会如何改变奥运的观看和传播方式。尽管此前他们已先后引入CBA、NFL、斯诺克等多个赛事内容,但奥运的主要赛程毕竟压缩在短短数十天里,多项目,高密度,热点不可预测。
随着这个月他们的报道计划陆续浮出水面,可以看出,在发挥短视频自身轻巧灵活的特点基础上,也加强了丰富性和完整性。因为此次快手拿到了全部赛事点播权,可以自主选择赛事,也符合平台上用户分众化的趋势,即使是小众项目或冷门运动员,都能通过点播“被看到”。
除了赛事本身,各类衍生节目也是体育大赛传播的重要组成,能帮助观众及时、深度地了解体育资讯和明星。在这方面快手提供了全天候的自制内容。
举例来说,从时间上看,早上8点的《老铁!早上好》总览前日资讯、提前了解当天看点;赛后的《冠军来了》会在金牌诞生后立刻通过连线的形式,拉进冠军和用户的距离,十分符合快手上的直播形态;晚上比赛结束会有《快手状元•奥运答题季》等用户可参与的互动游戏,以及《奥运一年级》等综艺来填补赛后空白。此外会有多档涉及赛前备战故事、趣味解说等互动内容穿插其中。
▲《老铁!早上好》将以“直播+连麦”的形式,邀请张绍刚、傅首尔等嘉宾,与网红主播孙晓乐、东京观察记者刘语熙一起,盘点当日奥运话题。
利用小屏的灵活性,给予足够多的选择,并且确保每时每刻都有东西可看,一方面提供给体育迷全方位的内容,另一方面,在快手这样一个月活用户已经达到10亿的平台上,这样的覆盖势必会给奥运带来以前还未体会过的反哺。
归根结底,新时代的体育观赛不仅仅是“独自呐喊”,更是在实体空间和网络空间的多重分享。尤其是在奥运会大部分比赛将空场进行的情况下,“云端相聚”将是连接全世界体育迷最重要的方式。尽管现在说不准东京奥运会的模式是否会成为大赛形态的转折点,但危中总会有机。
接下来的16天,就让奥运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先尽情地享受吧。
延展阅读:
东京奥运商业前瞻:命运多舛的东道主,场外中国力量以及数字营销大战 | B面冬奥
东奥开幕运动员入场,但下跪抗议、赛场突发已先行一步 | 奥运日报Day 1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www.mao36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