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结构”是职业体育中公认的规则。具体的路径就是打基础、提高并且输送、收获顶尖人才。近几年在足球培训中,除了传统的“体校+特色学校”的模式外,市场化机构也逐渐涌现。有明星球员创立的、有和知名俱乐部合作的、也有和政府合作的。同时在消费端,无论是从兴趣普及出发,还是以锻炼身体为目的,家长们也更愿意让孩子参加足球培训。如何扩大品牌规模、打通从基层到职业的上升通道,成为了这条赛道里诸多创业者们思考的问题。
在5月18日第一届体育教育产业峰会《职业力——体教融合的金字塔法则》论坛环节,教育部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委员张路、著名球员&曼城名人堂球员孙继海、曼城足球俱乐部中国区商务总经理汤锡钢、万国群星创始人罗文分享了各自对体教融合“金字塔法则”的观察和从业经验。
教育部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委员张路:
今天在座都是以体育教育来做商业的,大家想的肯定是要挣钱。但是刚才韩牧在主题演讲里(相关链接:中国体育教育产业的4个年少和3个有为 | SEAT·韩牧演讲)提到了一个信息,2017年以来市场对体育教育产业的投资急速下降,有一个大的斜线。为什么他刚才也讲了,体量太小,挣不到钱。为什么挣不到钱?没有人来玩。为什么没人来玩?是孩子不喜欢体育吗?不是。是我们的学校体育教育出了问题。我们过早地高度竞技化、专业化、成人化,我们把学校体育变成了青训,就没人玩了。
小学搞足球校队,在我看来就是“万恶之源”。为什么校队就不行呢?第一,过早地在小学二三年级从1000人里选出20人的校队。孩子们都没踢球呢,你怎么知道他有没有成为优秀球员的素材?于是选拔出了一群速度快、个子高、勇敢的孩子,被淘汰的900多个名字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接触足球。因为学校就一块操场。这是不是也有违教育公平的选择?
再加上校队里大运动量训练,占据了孩子的大量精力,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长期以来球没踢出来,学习也荒废了。
所以我认为小学阶段的足球青训一定在校外,并且是足球产业链上的一个巨大商机,但它千万不要再校内。否则会冲垮校园足球的普及,把自己的根给刨了。另外我要再次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时间长、次数多。对孩子负责就要给他们“减量”,别做“加量”。
体育教育培训的基点在于为广大孩子服务,让他们成为各行各业全面发展的人才,他们未来没有几个能成为球星,但是他们通过踢足球可以获得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是我们开展足球运动、开展校园足球、开展青训的基本目的所在。
著名球员、曼城名人堂球员孙继海:
我特别同意张路老师说的校园体育不应该特别专业,不用一天四练。但我认为校园是需要比赛的,只是不用特别急功近利地去追求成绩。可以拿第一名,也可以拿最后一名,关键是在比赛和竞技过程中获得快乐。
现在中国的足球青训,很多都直接跨越了金字塔中间部分,希望从最底层到最顶端,就成为了一个不稳定的空中楼阁。所以从金字塔底层再往上输送,就需要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我之前有一个新疆足协的身份,每年投入很多钱去培养有希望的新疆足球好苗子,但更多靠的是情怀。最近我在上海成立了一个培训机构,相信我们在金字塔这层上投入更多,就会能得到更多、更优秀、相对更专业的从金字塔底层上来的好苗子。
回到峰会主题“年少有为”,我们的培训机构是年少的,家长也是年少的。他们可能会觉得骑马比足球更高大上,或者在临近升学考试的时候果断让孩子停掉足球好好学习。这是来自社会的原因。第二个原因来自机构本身,自己也见过太多不正规的机构,无论是教练素质还是教学质量都无法让我满意。
所以我想说的就是,如果社会对足球的认知一时很难出现很大转变,那么商业机构应该更多从自身找原因。如果你让孩子高兴,让家长看到你很专业,我相信他们是愿意花钱的。
曼城足球俱乐部中国区商务总经理汤锡钢:
我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曼城俱乐部。现在我们在金字塔塔尖的位置,但如果回到创立初期之时,它也只是金字塔塔基上一个非常小的社区俱乐部。所以在金字塔上面这些俱乐部也是一步一步洗礼、成长过来的。
曼城俱乐部的成长跟整个曼彻斯特地区的社区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它始终扎根于大曼彻斯特地区的社区足球土壤,并从中受益。我举个例子,曼城现在的城市足球学院大概有500多名各个年龄段的学生球员,但其实他们大部分都属于曼城梯队。他们都是有各自社区自己的母队或者培训机构的,周一到周五来训练2-3次。我们在大曼城地区大概有300多个训练点,每个训练点上我们会有曼城的教练经常去看、去指导。
我认为任何一个体育项目的目标都是为了99%的参与者服务。金字塔塔尖只能收获1%的顶级人才,但那不是终极目的。
足球培训机构不一定要追求全国连锁,如果能够深入覆盖一座城市的每一个社区,让孩子一出门就能找到一个方便、信任、体验很好的培训机构,这是我眼中的成功,也是在欧洲发达国家的成功。我个人认为,不能一味追求规模、效应和资本投资。此外,在资本进入后,机构也会面临运营、品控等各个方面的挑战。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www.mao36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