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里的童年

2020-11-19场外辛晓彤

起跳、飞跃、跨栏,完美落地。在北京马术公开赛上,15岁的女选手“香香”骑着她的马儿冲过终点,周围响起了掌声。

香香的母亲王蔷就在场边,女儿每次比赛她都会陪伴,但跟单纯观看比赛的略有紧张不同,她更多的是操心这些马术比赛能否顺利进行以及马场的运营。

王蔷曾经是《时尚·伊人》杂志的编辑主任,1999年创建了天星调良国际马术俱乐部,也就是北京马术公开赛的比赛场地。作为马术创业者谈起自己的童年,她的描述有点惨:“小时候母亲就把我锁在屋里,也不让我跟其他小朋友玩,就是学习。我没有其他任何体育运动。”

但两个女儿就不同了,她们俩从小就在马场边长大。尽管香香有些腼腆,可那些马儿都已经成为了她的玩伴——多数时间,王蔷工作比较忙的时候,是这些马儿陪伴了香香。香香的那匹比利时温血马取了一个名字叫“Caballero V'T”。


微信图片_20201102104911.jpg

▲马场里的童年:香香,去年她在山西举办的二青会上获得马术盛装舞步银牌、障碍赛铜牌,但她仍然表示不会走职业化道路。


“虽然(我)不会走专业的道路,但是肯定不会放下了,(马术)会跟我一辈子。”香香斩钉截铁地对懒熊体育说。这可能是马术对香香的意义,它是陪伴、是生活、是跟世界对话的通道。

像香香这样从小练习马术或其他体育项目的孩子越来越多。1978年出生的国内知名演员龚蓓苾,给8岁的儿子在东方启明星报了篮球课。

龚蓓苾认为自己从体育上获益良多。她中学阶段曾经练过体育,练短跑,还是石狮100米短跑冠军纪录保持者。她的好身体对她的演艺生涯甚至是生活质量都带了很大的改观,所以龚蓓苾之所以让儿子练篮球的诉求是让孩子更健康。

不仅如此,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一二线城市的家长都会让孩子选择一两项体育项目,目的多数为健康、减肥、增加平衡性、提高意志力等。“每当自己压力大的时候,运动成了疏解压力重要渠道。”龚蓓苾对懒熊体育说。

与此同时,在这个趋势出来的第一瞬间,聪明的商业机构就开始了跟上。

根据家长的各种诉求,体育教育机构在最近5-6年快速发展,以篮球培训为例就有动因体育、东方启明星、YBDL、华蒙星、兰博文体育等多家知名机构诞生,并获得投资机构的注资。而橄榄球、击剑、棒球、巴西柔术、格斗等各种垂直类的项目也都诞生了一些头部品牌机构。显然,体育教育之所以备受家长们的喜欢,还因为他在教育方面的特殊价值。以篮球为例,有带球突破、投篮、团队配合、传球等技能,而每一项技能都需要专注与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在这个进化的过程中,孩子们也有获得进步的成就感与目标感,当然在各种比赛与对抗中也会有失败的“挫折感”,这些是其他素质教育才不能替代的——马术、击剑、橄榄球、足球、格斗等也有类似功能价值。


微信图片_202011021049113.jpg

▲击剑馆里的童年:看似小众项目的击剑,却成为很多小朋友快乐的“聚集地”。


尽管在疫情的冲击下,这些快速发展的体育商业机构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影响、降速了,但在推动体育成为童年的一部分这一过程中他们功不可没——因为对很多家长来说古老的体育在中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对这些商业机构来说怎么运营好也是一次新鲜尝试,调整与周期循环都是必经之路。

需要调整的肯定不仅仅是那些商业机构们,在我们的采访中会发现一个现象,70、80后的家长们所处的时代体育属于边缘化,大家更多只盯着分数,体育到底意味着什么从来没有真正去思考过,更别说会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了。多数时候,父母让孩子去练足球等,但父母自己却在旁边一直翻看手机——他们自己很少运动,也没有陪伴孩子一起运动的习惯,自然就没有一起分享体育带来的乐趣与挫败感。

改变都在悄悄进行。尽管家长们可能并不了解体育的意义,但都知道“体育是个好东西”,所以对这些孩子们来说,体育就像他们父母们当初的“女孩的芭比娃娃、男生的小汽车”一样,成为他们童年的稀罕物,让他们流汗、让他们欢笑、让他们玩耍——至于部分家长们所期望的意义,可以暂时放一放。

“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们的世界突破小我,开始用自己的思维和身体,去探索更广阔的的世界。”对于体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北京大学教育学专业的刘嫚对懒熊体育说。

80与90后的童年,体育被误读

在我们采访中大家提起体育在自己的童年扮演什么角色时,大家的回答都是“玩”,而具体怎么玩也都涉及五花八门,大部分都是根据农村或城市的资源来,比如田间地头的池塘钓鱼与游泳;掏鸟窝、爬树、打架与捉迷藏——这跟我们理解的足球、篮球、橄榄球等不太一样,与其说他们在参与“体育”,不如说在没有父母的监管下自我放飞地玩耍。


来自高考大省的刘嫚正是如此。尽管她给儿子在家附近报名了篮球训练,但对她自己的童年来说,体育并不在考虑和追求范围内。刘嫚是80年代初生人,她要跟山东五六十万人高考大军竞争(根据《齐鲁日报》数据,2010年山东高考人数超过61万,本科录取率为37.2%;今年是超53万人,本科录取率也已经提高到50.15%。虽然高考比率一直在提高,但重点大学的名额还是很难)。“我们这种就属于能考出来挺不容易的。那个时候,体育对我们来说有点太奢侈了。”刘嫚对懒熊体育说。

提到自己的童年回忆,龚蓓苾向懒熊体育提了四个字——爬上爬下。“顺着楼梯扶手爬到二楼上,然后往下跳。”80、90后的童年,说是“撒野”并不为过,那时候 “体育”几乎谈不上“育”字。有心的家长可能会给孩子买个器械,再送一双运动鞋,至于怎么用,就靠孩子自己摸索了。

的确如此,在特殊的年代,体育离我们确实很“遥远”。1982年,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在那之前,家里有几个孩子非常普遍,即便是80年代早期出生的孩子也大都有哥哥姐姐。孩子一多,家长分到每个孩子身上的关注度和耐心就会少一点。1977高考恢复,教育理念逐渐从放任自流到急功近利,全国有儿童教育观念的人并不多。


而1985年,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被视作素质教育的思想源头。直到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素质教育”才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的形式确立。

在历史的巨变中,童年也各不相同。1989年出生的张燕记得自己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作业好像在一夜之间变少了,书包一下子变得很轻。她还记得那时候家长管这个叫“减负”,总结就是——一二年级没有作业,三四年级作业很少。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校设施也在翻新和完善,学生也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户外体育锻炼,1991年出生的刘可莉四年级进了校篮球队,每天放学都会进行训练,还会被老师带着去区里市里打比赛。但这样的状态差不多能维持到小学毕业,迈入初中,学生就不得不在课业压力和体育运动面前二选一,而家长会主动让你选择前者。

“其实也想打球,但是周围几乎没有女生会打篮球,男生又不愿意带她一起玩……”刘可莉回忆道。刘可莉记得自己一上初中,篮球训练就戛然而止,多数时间都是坐在教室里。锻炼停止的反弹外加青春期发育,刘可莉迅速胖了起来,甚至遭遇了同学的霸凌。

中学之后能每天坚持体育锻炼的学生就不多了,在家长和老师嘴里这些都是“浪费学习时间”。

不过体育依旧受到了不同于以往的重视,班级里会有从事专业体育培训的一批学生,这个群体都被称为“体育生”。体育生可以通过自己出色的运动能力得到中考或者高考的优待,但这个称呼往往又暗含“文化课成绩不高”等其他含义。

那个时候,体育被视作一条“出路”,如果不是“出路”,那就什么也不是了,即便《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大力推进,大多数家长都不会将其与身心健康、素质提升等结合在一起。

但二十多年过去,现在的孩子童年时期却在经历完全不一样的事情。体育与现在的孩子可以友好相处,去除曾经的误读,体育开始有可能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00后的童年,与体育友好相处

商业媒体《第一财经周刊》曾做过一篇报道,大致是表达现在的孩子生活环境很好,2岁之前几乎都是在商场里度过的,被各种机构消磨着时间。不过那篇文章的结尾落在,3岁之后,孩子说“出去玩”,已经指的是户外的世界了。

在北京,如果随便拉一个家长出来,问他为什么从小带着孩子练体育,家长一定会给你抛出一大堆原因,如数家珍,哪怕每个人说的各不相同。

龚蓓苾认为体育是陪伴孩子的最好方式。体育最初的形态是“玩”,因此也最容易走进孩子,“相当于陪孩子玩。”现在儿子正在练习打篮球,龚蓓苾和先生也会时常和他打一场“小比赛”。

龚蓓苾觉得篮球让他更了解儿子。“好胜心太强了,一输就哭,也不知道随了谁。”龚蓓苾和先生会注意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但如果自信心爆棚,他们也会制造一些小挫折,不会光让他赢,也要接受败局。不知道是不是尝过失败的滋味,龚蓓苾偶然发现儿子非常有同情心,同情弱者,会主动安慰输掉的一方,积极鼓励他“下一次在努力一点就好了”。


微信图片_202011021049111.jpg

▲篮球场的童年:龚蓓苾经常拍戏离家长达一个月之久,儿子也会时常想她,但至少现在还有篮球陪伴。


体育可能也是最容易让孩子看到自身进步的。龚蓓苾表示,儿子刚刚拿起篮球的时候,由于个头矮小、力量不够,篮球很难碰到篮板。龚蓓苾就鼓励他,碰到篮网就算进球。“也就是一个暑假吧,他突然就能投进去了,现在投得还挺准。”

在刘嫚看来,外化的技术提升和他内在的心理成长其实是一体的,“用心理学的术语就是获得感、满足感、成就感。”刘嫚是袋鼠达达格斗学院的课程研发总监,她也亲眼见证了很多小孩子从腼腆变得逐渐自信,更有表达欲,也有更多小孩敢于走上擂台,更加勇敢。

现在的家长大都看到了体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益处。00后、10后面对的教育环境和90后又有了差距,孩子的教学环境越来越好,反倒促使他们在其他本领的开发上越来越早、越来越远。

在北上广一线城市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故事,某某小孩3岁学英语4岁学钢琴的,孩子的课外班也映衬着家长的竞争焦虑。因此现在家长在引导孩子从事体育锻炼,大都也是出于“减减负”的目的,并没有培养成职业运动员的考虑。有些练习橄榄球、棒球等国外比较火热的项目,可能会考虑为孩子出国多一块敲门砖,但至少家长的初衷往往不会落在“多一条出路”。

刘嫚认为,现在的学校教育也在给孩子提供体育锻炼的环境。刘嫚的儿子在学校里加入了篮球社团,放学后则去社区里的一个私人篮球机构,篮球教练服务的对象就是这个小区的住户。

上海市长宁区体育局副局长夏俊祺在接受懒熊体育采访时,提到区内的很多学校都会把体育作为独特的标签。“有排球特色学校、手球特色学校等,很多教练都是当年国家队退下来的,这些学校往往和省专业队甚至国家队挂钩。”

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周围的诱惑越来越多,以前可能是电视电脑,现在的手机、ipad,都在抢孩子的时间和注意力,同时也导致近视率逐年攀升。体育锻炼其实也是在和手机、ipad抢时间。

东方启明星全国运营总监闫晋告诉懒熊体育,这两年机构组织的户外夏令营,孩子的手机使用问题经常被家长问及。“这场夏令营是否没收手机?几点收上去几点再发给孩子?晚上睡觉时会不会有专人看管不让玩手机……”

就像一副漫画描述的那样,以前的家长都是拼命把外面玩的孩子往家里拉,现在则是拼命往门外拉,因为孩子往往抱着ipad不撒手。

快乐的童年,体育快跟上

不同年代的体育教育都带着时代的烙印,但一个共同点是,他们普遍都落后于这个时代的教育体系。刘嫚之前从事互联网教育。两年前来到体育培训机构,刘嫚还有些诚惶诚恐,因为她完全不懂体育。但进入这个行业,刘嫚才发现,不是她不懂体育,而是这个圈子懂教育的太少了。

“我感觉体育教育行业和互联网教育相比,至少落后10年,无论是技术、运营方式、从业人员的素质、甚至是盈利模式。” 刘嫚对懒熊体育说。

刘嫚提到的问题是全方位的问题,商业机构需要更专业、细致、精准地运营体育教育,传递正确的体育观,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与此同时,这些机构最大的阻力也来自应试教育以及各个家长的不安全感。当然,还有意识。


在懒熊体育的采访中就发现,很多体育教育的收费一年一万元左右大家都会觉得“很贵”,这个费用只有英语等费用的二分之一。显然,在家长心目中体育的价值跟语数外等相比还是要弱一些,从内心里并不愿意付更高的费用。可是,商业机构在场地资源有限、坪效低以及体育认知还不到位的情况下,这终究是一个漫长而及时修正的过程。

“给孩子报的家附近的英语班,疫情期间老板跑路了。现在手里还有给孩子报的游泳课和网球课,希望赶快上完,别等着机构又跑路了。”有家长告诉懒熊体育。

的确,相对教育领域,体育教育的公司抗击打能力更弱。3月,儿童体能培训机构趣动旅程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致学员和员工的一封信,提到门店全部关闭,现金流枯竭,成为今年第一家倒下的知名体育教育机构。9月,知名橄榄球培训机构巨石达阵北京直营门店今日传出停业消息,随即陷入大范围用户信任危机,目前仍尚未营业。10月,综合体育教育机构咕噜咕噜也出现经营问题,旗下加盟门店均已各自改名、独立运营,数家直营门店也已关停。

看上去,体育教育要经历一次大调整,一些机构甚至是头牌要退场,新的机构要成立,但不管怎样,他们在推动“体育成为童年”的一部分确实都是“贡献者”。或许,疫情过去,新的消费与需求将会出现。

当然,政策方面也有跟上。今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10月28日,云南省公布体育中考方案征求稿,将中考体育从50分直接提升到100分。

环境不一样,家长的心态又变了。

李君是北京一名国企员工,儿子从小踢足球,今年是上初一。原本李君计划上了中学就不让孩子踢球了,可是孩子喜欢,她就没多做阻拦。其实体育教育的观念无比开放的今天,依旧摆脱不了传统升学体系的束缚。但是李君还有另一个想法,三年后孩子将面临中考体育,他不想因为孩子不踢球,体能掉下去,中考时候不过关。事实上,李君认识的不少初一家长,已经开始给孩子报名中考体育培训了。

“儿子体育一直不好,中考怕是要拖后腿。”家长钟燕的儿子去年小升初,暑假她只给儿子报了中考体育培训班。三年后体育中考的压力,已经落在了初一新生家长的肩头。

在钟燕所在的中考体育培训班微信群,一共有60多人,除了两个培训机构的老师外,其他都是初一新生的家长,且大多是同一区的。报名暑期课的学生有13人。这还只是这个培训机构的24个校区之一。初一尚且如此,初三临时抱佛脚的学生就更多了。据该培训机构的简介,目前有学员3000余人,已累计培训20000余人。

与此同时,青岛红狮足球俱乐部主管青训的Martin告诉懒熊体育,俱乐部小学员都是呈阶梯状流失的:“国外都是金字塔式,年龄越大踢球的孩子越少;但中国是阶梯式的,到了13岁,差不多是小升初的年龄,‘唰’损失掉一批孩子,16岁又损失一批……”


微信图片_202011021049112.jpg

▲足球场的童年:云南中考体育100分以及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体育场已成为童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以想见,家长们对孩子来练体育的诉求各不相同,而当政策对其不断调整时肯定他们的选择又会跟着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商业机构们也自然会进行淘汰与抓住了机会。但不管怎样,现在的孩子都会拥有一项体育技能,他们的童年都在棒球、冰场、武术、格斗、篮球、足球、马场等周边长大,体育会成为他们生活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而等这一代孩子长大成人,体育就像他们身上的每一个器官一样,不伟大也不平凡:都是身体与生命的组成部分。

就像我们采访香香一样,问她马术对她的意义以及马术对她的改变时,这两个问题她都拒绝回答、不愿意说一个字。香香还算幸福,她还有一个亲生妹妹,大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也许,15岁的香香可能已习惯了体育带给她的一切,但是,当问她妹妹也在骑马时,她很明确地对懒熊体育强调说:“我觉得我妹妹没有我那么喜欢。”


延展阅读:


体育教育政策解读:素质教育如何弯道超车?


体育教育冲刺2021:从消费、刚需、政策看市场|蓄势而上


声明: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懒熊体育。


体育教育政策解读:素质教育如何弯道超车?

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个字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扫码关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