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长在树上|韩牧专栏

2020-11-19观点懒小熊

这个标题来自我的一篇小说,2007年发表在江苏的文学刊物《金山》上,后来我出了一本很凑合的小说集,将这篇小说也收录进去,并以这个题命名。那本书里面大部分的主人公,都来自我家乡那个皖北小村子,看到的、听到的、查到的、发生的,等等。


1.jpg


我的童年长在树上?如果这样去告诉我们的下一代,他们可能会惊掉下巴——我们都是人类,又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童年怎么会长在树上呢?


可是,作为80后的我,童年确确实实不少都跟树有关。我上小学的学校门口有一个池塘,那儿有一棵老树斜躺着长在那里,我跟几个小同学就经常爬在那颗树上;与此同时,我们家门口也有不少类似的树,我也喜欢爬。除了爬树,掏鸟窝、爬屋顶等也是我们的童年娱乐方式之一。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去玩耍,父母忙着生计也没有时间管着,不管男孩还是女孩都是到处“野”,除非饿了,或者某个村子的孩子突然发生意外,父母才象征性地陪伴几天,但坚持不了太久。总之,那个时候我们下课或者周末绝不会有课外辅导班,我看到现在一二年级好几斤重的书包就把我吓着——我们那时候书包经常不知道丢在哪里。


这也是懒熊体育要做“体育场里的童年”这一选题的重要原因,70后、80后的童年什么样?90后、00后的童年什么样?甚至未来他们孩子的童年都长在哪里?


当这个选题交给我们记者辛晓彤时,她对这个选题很感兴趣,但当她听说我的童年在爬树时,还是多少颠覆了对80后的一些认知。不仅是我,我们的采访对象、1978年出生的演员龚蓓苾,同样有爬树、上屋顶的童年经历,要知道80后与90后之间不过差距10年左右的时间,但这10年中国变化太大了,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属于那一个年龄层,但也深深打上了时代烙印。


在童年,除了这些看上去很夸张的玩耍,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小学二年级时,伯父送我一只篮球与一双雪白的球鞋。这两件物品对我最大的变化是,我从树上到了“陆地”,抱着篮球在学校操场上玩,没有人教,但每天带着篮球就自动会有很多人跟着我一起玩的骄傲感还是有的。所以跟其他人不同,我打篮球的习惯一直保持至今。


至于体育给我带来的意义,倒没有认真去想过。原因很简单,在我们那个时代,玩体育会被认为不务正业,甚至学音乐、美术等都需要一定天赋才能做好的事情,如果哪个学生去学了,都往往会被认为是“差等生”——再怎么着考个师范做个老师,也比练体育、学美术强。


那是一个容易误读与误解的时代。


在经济的催化下,中国瞬间完成了从农村向城市化的转变,看样子一个新时代要到来了——80后、90后的孩子们开始与这个世界对话。我们看到商场里到处都是孩子在玩耍,这些聪明的商业机构想尽各种办法吸引他们。不过,几乎所有的孩子在3岁之后都不再喜欢封闭的商场了,他们希望到户外去走走。这个“户外”,多数时间最后会被家长理解为要选一个体育项目,衡量的标准可能最好能跟未来留学或者跟应试教育考试挂上钩。


至少在一二线城市,所有的家长都会给孩子选一个体育项目:篮球、足球、橄榄球、棒球、体适能、格斗、滑雪、马术等,懒熊体育产业智库曾在两年前做过一次调研,超过七成的80后家长会让孩子尝试2-3项,体育的作用在他们眼中不再是强身健体那么简单,还有韧性锻造和团队合作等。


这个趋势我也跟北京大学教育学专业的刘嫚女士求证,她也很认同我的观点,并用一些理论知识来验证:孩子在3岁之前与3岁之后感觉、动作、触碰、发育等完全不同,他们需要体育来认知世界。看来,孩子的童年多参与体育运动百利而无一害,只不过多数时间,随着年龄增大我们要跟语数外等作业进行PK罢了。


最近被炒得火热的中考体育100分与体教融合政策也引起业内很多人关注,我的观点是,看上去是好事情,因为教育部重视体育纳入考试并达到100分范畴,家长们开始重视,但我担忧的是,体育最大的魅力并不是让人怎么去赢,而是一直所说的如何面对瞬间失败、人生可能经常失败的“挫折教育”——流汗带来的人生质量。


我在一个公园里碰到一个鲜活的案例,一个初中二年级、身高超1.7米的男孩在打篮球,没多会儿他跟父亲发生争执,他的基本功很弱,连带球突破都有问题。父亲让他多练练基本功,可他坚持要多吃蛋白粉增加对抗。两个人分歧很大,没多会儿这个男孩说:“我一点都不喜欢篮球,就是身边同学都在练,我就是要比他们更好。”


他父亲有点生气,强调他得热爱篮球才能练好,但他说,从小到大不管考试还是其他都要比其他人优秀,包括篮球,他也有这样的目标。


或许这是父子间不在一个频道上的沟通,父子间的较劲往往在儿子25岁之前都会是一个常态,但这至少代表了一部分人对体育的态度。我们也能看到,这些年出现了很多“妈宝”,经济不独立或人格不独立,早已成人却仍然像个妈妈的“小宝宝”——但在体育场上,妈妈不能帮你独挡一面——尽管我们看到很多北京小学生的比赛,观看的家长却因爱护孩子心切而在场边吵起来了。


教育是一门大学问,在没有可以替代高考的情况下,大家在高考独木桥惨烈竞争的现实里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想让孩子们更好地享受体育,有点难。郭德纲在自传《过得刚好》中就提出儿子郭麒麟的教育问题,郭麒麟说自己上学就是为了“父亲的面子”,郭德纲一想既然是为自己就没这个必要、费这个劲干嘛,于是14岁的郭麒麟就退学了。但是,郭德纲跟外界印象的接地气不太一样,他不抽烟、不喝酒、最喜欢看书,家里有一个巨大的图书馆,所以他让郭麒麟不在学校读书还得一辈子“读书”。


当然,我们也看到,以80后新概念作文大赛韩寒为代表的一批人,也都没有读完大学就走上社会,他们的人生同样丰富多彩。


这些,都是一种可能性,人生本来就该不一样。希望体育也可以给予一部分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经历与人生。


在中国,足球是圆的吗?|韩牧专栏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www.mao361.com


在中国,足球是圆的吗?|韩牧专栏

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个字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扫码关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