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乐视系赛事公司,在乐视体育倒下后做到年入4000万

2020-11-10场外丁梦垚

6月起,伴随着新冠疫情得到控制,国内路跑赛事陆续按下重启键。千人规模的“健康跑”,逐渐增加到5000-7000人规模的半马和全马比赛。冬季到来前,路跑赛事似乎真的回来了。

让行业为之振奋的,不仅仅是赛事数量的回升,更有赛事成绩的屡屡刷新。9月底,国内第一个重启的“双金”赛事——太原马拉松顺利举办。当日,太马男女冠军分别打破了赛会纪录,这让不少业内人士也纷纷对此发表感慨。接近10个月的休赛期并没让跑者状态下降,大家都憋着一股劲。

相比于往年规模宏大遍地开花的路跑赛事,至少在太马重启之前,大多数赛事不得不以“线上赛”的方式存在。在太马之前,也只有内蒙多伦举办了一场百余人的全马精英赛。而今年的太马除了100多人的全程精英赛,还有4500人规模的线下大众半程马拉松。在新冠疫情尚未完全“归零”的形势下,办赛规模较往年缩水超过80%的太马,在整个中国马拉松圈内,象征意义远大过实际意义。

除了今年的太马备受关注,已经运营该项赛事五年之久的开承体育(原重庆乐视体育)也是一家有故事的体育公司。太马之后,我们跟太原马拉松赛组委会副秘书长、开承体育副总经理刘苏聊了聊开承体育的故事。以下内容将以自述体呈现:

创办“重庆乐视体育”

开承体育的前身叫做重庆乐视体育产业发展公司(下文简称“重庆乐视体育”)。2015年8月的时候,当时北京乐视体育和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共同出资成立了重庆乐视体育,由北京乐视体育来控股,还有两个自然人股东,分别占股2.5%。

团队方面,因为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从2013年开始就已经在做体育公司了,他们有自己的体育板块。当时公司成立以后,这个团队里的一些人就到了重庆乐视体育。

当然,公司成立后也进行了比较大规模的招兵买马。实际上,乐视体育除了为重庆乐视体育配了一个豪华的董事会之外(北京乐视体育在重庆乐视体育董事会占据三席,分别是雷振剑、刘建宏和强炜),并没有安排其他运营人员到重庆来,他比较尊重重庆日报报业机构本身的团队。他们大概也觉得,这个团队做了很多事情都是重庆本土的事情,有本土的团队,在沟通、执行、资源上面都更好一些。

在成立重庆乐视体育以后,当年10月25日,我们就做了第一届的重庆女子半马,3000到4000人的规模,波澜不惊,但也顺风顺水。


2.jpg

▲2015年第一届重庆女子半马,出发点“乐视超级手机”字样清晰可见。

其实当时公司成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乐视体育虽然在北京有赛事部门,但是他缺一个比较好的执行。乐视体育的赛事运营团队更偏向策划和资源整合,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团队来做赛事的运营和执行。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到2016年的时候,让有经验的我们和北京团队一起做了太马。

另外,其实乐视体育在重庆成立公司,给我们赋予的工作是在运营这一块,包括它的媒体属性,我们成立了当时乐视体育在地方的第一个垂直频道:乐视体育重庆频道。除了关注重庆本地的一些体育事件,最主要的就是依托当时乐视体育拥有的中超版权,打造当时乐视体育中超版块的重庆力帆频道。而且因为我们跟重庆力帆(现重庆当代)俱乐部从2014年开始就有深度合作,从2015年初更是买断了重庆力帆俱乐部的中超票务业务做独家经营,所以与中超俱乐部的这种“票务+公关+媒体”的合作,一直持续到今天。

除了这些,我们之前还曾经专门有一个部门在做青少年足球培训,也是跟力帆俱乐部合作,还有几个重庆比较知名的足球学校,像重庆一中、重庆七中,重庆外国语学校等。当时我们也在用力帆俱乐部这块牌子,希望把重庆青少足球年培训做起来。

在2015年成立到2017年期间,开承体育涉及的业务还是比较丰富的。我们还做了一些网球比赛,城市定向赛、越野赛。其实从2016年开始做太原马拉松后,马拉松赛事才开始成为公司继足球项目后的又一个核心业务。在2016年的时候,我们的年收入大概能达到7000万左右,2017年公司巅峰时期有70多个人。

重庆乐视体育在那个“蒙眼狂奔”的年代,几乎你想得到一个跟体育产业相关的部分都有涉及,包括场馆、赛事、青少年培训、体育票务等等。但是伴随着乐视体育本身的式微以至彻底崩塌,我们从主观上到客观上都不得不思考业务聚焦的问题,特别是调整到团队最擅长的事情上。

在我们跟随在乐视体育身后做“体育生态闭环“的阶段,公司每年都赔钱,当然主要是体现在人力成本上,毕竟很多项目都还在孵化阶段。事实上在2017年之前,乐视体育给了我们媒体、赛事、资金等不少资源,我们前些年公司运营亏损大多都是两家主要股东提供的资金。

然后到了2017年,乐视体育开始出问题了,他们给到我们的支持就越来越少了。所以我们就把以前的媒体属性基本上全都砍掉了。因为没有乐视体育这个平台,做出来的东西没有平台去释放。到2017年底,乐视体育基本上陷于瘫痪,公司也不得不过上“自给自足”的日子,虽然还有报业集团这个主要股东,但因为体制的关系,报业集团可以牵着我们走,但没法背着我们走,所以主要还得靠自己。


3.png

▲2019年6月,乐视体育拍卖重庆乐视体育55%股份,最终由重庆斯威控股公司东方鑫源集团拍得。

不得不承认,在2015-2017年的这段时间里,虽然公司一直亏损,但也“亏”出了一个很有战斗力和稳定的团队,“亏”出了一些逐渐看到自我造血可能的项目,所以到2018年底,公司已经基本实现盈亏平衡。到2019年底,我们首次年度盈利超过100万。2018和2019这两年,在团队和业务都严重萎缩的情况下,我们每年也能做到4000万以上的营收,截止到目前公司也有40人左右,绝大部分都跟赛事业务有关,超过30人。

但受疫情影响,2020年对任何一家体育公司来说都堪称灭顶之灾,今年的亏损是肯定的,但我们的底线就是必须活下去撑下去,才能等到黎明。况且,这些年的经历也告诉我们,做体育产业本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夜暴富。

改名“开承体育”

2017年,公司做了一个调整,后来业务主要就聚焦在体育赛事运营执行和中超票务销售这两块。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乐视体育出了问题以后开始清算了。到了2019年,我们不得不跟乐视体育脱钩,引入了新的股东,包括刘建宏老师,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董事长,还有一些新的投资人,就这样把乐视体育的股权处理了,随即更名开承体育。

开承体育这个名字是董事长刘建宏在董事会上建议的,出自《周易·师》,所谓“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引申来讲就是重起炉灶重新上路,有点红星照我去战斗的意思。到现在一年多时间了,开承体育这个名字虽然远不如当年“乐视体育”四个字那么响亮,但也没那么多误解和争议。

抛开这些,在我个人看来,首先我觉得当年跟乐视体育的合作,其实开创了一个头部的互联网体育公司和当地党报传媒集团的结合。如果在当时你既有互联网公司的血脉,有先进的市场化的思路,视野;同时又有当地的传媒集团在宣传推广以及稳定的政商资源上的一个结合,这个模式是好的。其实这种模式直到今天,都还在被很多地方所追随和效仿。


3.jpg

▲雷振剑出席重庆乐视体育成立揭牌仪式。

其次,在2015-2017这几年,乐视体育给到了重庆公司很多有形无形的支持,包括对整个团队的打磨、资金帮助、赛事资源等等。所以从这个角度,我非常骄傲曾经是乐视体育系的一员,我也非常感谢这一段经历,只是最后这个结果没法去掌控。

包括最后我们更名脱钩,一个是因为乐视体育本身,你可以理解为这个公司它不存在了,我必须要在法律上去完成跟它的剥离,而且这样也有利于新的股东补充进来,便于公司长远发展。

其实当时在乐视体育系统内,大家对重庆公司的评价都非常高。这可以理解为我们山高皇帝远,北京乐视体育其实给到我们业务上的裹挟很少。再加上对报业集团和整个团队的信任,给了我们极大的业务自治权,让我们没有被乐视系大的战略影响太深。我们是比较务实的,虽然也有一些小打小闹的烧钱行为,但最后都可以全身而退。

所以,其实乐视体育给我们的几乎都是比较正面和包容的东西,我们也算是乐视体育系里一个比较成功和幸运的角色,最后就我们活下来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最近几年几次成功或不成功的新资本方的引进中,几乎都是当年乐视体育包括雷振剑、刘建宏、强炜等几位巨头们在牵线搭桥,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证明了,这个团队是被信任和认可的。

运营“2020太原马拉松”

今年举办太马,是一个非常成功同时也很一波三折的过程。

我们最开始的计划就是只举办一个100人的精英赛,这个方案因为规模小,疫情防控风险小,所以得到了太原市委市政府的认可,同时我们跟中国田协做了积极的沟通,他们非常支持,也迅速完成了赛事技术认证的流程,认可赛事的成绩。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发现做100人的规模,还是很辛苦的,特别是很难在市场端得到认可。我们又在100人的基础上,加了一个1000人以内的线下大众比赛。同样的流程,同样的申报的流程程序,我们在太原市委市政府又去走一遍。

但后来,我们发现赞助商和合作伙伴对于这样一个千人左右规模的赛事依然合作意向不高,因为规模还是太小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跟太原市委市政府商量,把线下赛的规模又扩大到4500人。


5.jpg

▲2020太原马拉松现场。

比赛那周,青岛又爆发了疫情。但好在太原的领导下了决心,我们又在太原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做了比较稳妥的赛事疫情防控方案,太马才没有再次延期。所以真的不是说套话,今年特别感谢太原市委市政府、太原市体育局的担当之心和积极配合。

所以,现在其他规模大一点的赛事都陆陆续续开始报名,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们也算是今年疫情爆发以后,整个马拉松赛事行业复苏的一个先行者,我们来扮演这个“出头鸟”的角色,其实可以帮助很多其他城市的赛事打消一些顾虑,看到疫情现状下合理科学办赛的可能。

看到后面这么多的比赛都可以开展,而且人数规模和地域限制都更加宽容,作为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我们是非常开心的。而且今年太马办赛的一些成功经验,也会在明年乃至未来的太马的赛事中保留下来,也许太马永远无法成为北马、上马那样的赛事,但我们希望经过精心的打磨,让太马成为中国马拉松赛事版图中最有影响力和特色的赛事之一。

忙完太马之后,我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又投入了第六年的重庆女子马拉松的筹备中。6年过去了,我们在今年引进了华凌和New Balance这样的合作伙伴。我们的目标是,让她长久的保持中国第一女子马拉松赛事的优势,成为中国马拉松行业细分领域的一个代表作。

关于公司的未来,我们还是希望聚焦在以路跑赛事为核心的领域,做一个不断有创造性的体育运营公司。另外,我们希望能聚焦体育细分人群,摸索更多针对C端体育消费人群的业务方向,在赛事业务版块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不管是体育旅游、大众体育、青少年培训,还是更多未知的待发掘的领域,短期内用轻资产模式,在这样一个依然充满不确定的时代,避免公司财务层面承受过大的压力。套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活下来,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才有机会去采摘那漫山遍野的蘑菇……


banner.png

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个字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扫码关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