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跑圈越来越像一家投资公司了。
9月中旬,悦跑圈举办了一场线上发布会。总结下来,值得关注的有4个主要内容:跑鞋电商、自行车App、NBAFit和集“诊断、医疗、急救、训练”于一体的“康复胶囊”。
从“跑”到其他,悦跑圈早已经不止于“跑”,现在反倒更像个“圈”。在前述4项内容中,除了跑鞋电商集成在悦跑圈App上之外,其余3项均是悦跑圈投资或孵化的新项目。
悦跑圈CEO梁峰向懒熊体育透露,他们在过去几年里已经投资超过20家公司。而在今年,其中不少项目已“开花结果”。
从一家公司到二十家公司,在体育产业中,这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懒熊体育找到梁峰,想请他还原其中的逻辑。以下,我们将采用自述体的形式来呈现采访内容。
“卖艺的小丑”
悦跑圈是一个特别幸运的公司。2014年成立的时候,当时体育创业热火朝天。有些热钱进来投资体育,我们正好又做跑步,所以一切顺利成章,我们在那时候拿到了奇虎360的投资。那是个下载安装软件的时代,360是流量大户,我们成为了“被宠坏的孩子”,拿到很多天然的流量资源。
但是我们也发现,通过“流量”来的用户,很快就走了。他们不是跑步的人,我们留不住。所以我们当时在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做一个互联网产品,还是做一个跑步产品,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当时的情况下,做大流量或许能活下去赚很多钱,但做一个体育公司的话,有可能就会死掉。
▲梁峰在2019年波士顿马拉松上。
在我们纠结的时候,一个很偶然的事情发生了。2016年的时候,当时我们几个搭档在伦敦跑马拉松,有一家咨询公司找到我们,问我们“想不想把公司排名靠前”。当然,这需要付一些咨询费,出一些行业报告,这样悦跑圈就能在很多榜上排到前面。
我当时其实有点年少气盛,特别讨厌别人威胁和要求我,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全面停掉流量投放。我不相信我不接受一个行业的讹诈就活不下去。所以现在可以看到,很多报告里,悦跑圈App从来不在前10名,甚至前20名都没有。但是我无所谓,我不相信认真做路跑App,会被纯粹的互联网打垮。
当然,这个事也直接导致公司当时损失很多广告收入。在2017、18年的时候,公司有些下滑。一些合作伙伴告诉我说:“兄弟,你还是去买一买排行榜,你不买我们没办法帮你招商。”我说,既然这样,那就算我们违约,我们不做了。我其实非常想让悦跑圈做一个有点任性的公司,这公司至少是真正做体育的,而不是活在排行榜里面,我们也不会因为广告主不给你钱就死掉。
那时候,我特别想走一条能自己养活自己的路。也是在2017、18年,体育行业遇到阻碍,大家都很难融到钱。但是悦跑圈其实在2016年的时候就有了“回头钱”,因为我们选择在赛事活动和品牌合作中获取用户,之前几次融到的钱也没有乱花。那两年,我们已经可以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了。
有的时候,我其实觉得我们特别像卖艺的小丑,在人来人往的集市里卖力的吆喝,没有人给小丑几块钱。但如果是在一个马戏团里表演,每个人都买门票进来看,这个小丑的付出其实已经得到了收获。我愿意去马戏团里吆喝,这样我能收获更多真正的收入。至少每个人都是真心来为你鼓掌,而不是非常麻木的、置若罔闻的走过去;或者偶尔过来看看你,给你丢两块钱,我不想干那样的生意。体育就是这样,它需要的是有效流量,而不是泛流量。
我始终认为,体育变现一定是靠服务。因为我觉得悦跑圈首先是一个体育公司,然后才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当互联网和体育有冲突的时候,我优先考虑的是体育。流量确实是个好东西,但回头看,在很多App宣称的“几亿用户”里,有多少是付费用户?用户如果不掏钱是没有价值的,我一直坚信这一观点,所以悦跑圈没做过任何流量变现的事。7年过去了,我们甚至只有1个同事在做电商。
“投资就像搭建游戏世界”
对悦跑圈来说,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找到真正愿意为运动服务买单的人。包括我们投资的逻辑也只有一个,就是做服务。跟跑步无关的公司不会考虑,这是一个减法。所以我说,我最讨厌“流量变现”这一说法,我始终认为体育应该靠服务去变现。悦跑圈每年在推广上的费用不到10万,因为我们从来不打广告、推流量。我们会更多从赛事里找用户,我们自己也办了很多赛事,包括跑团联赛、跑团盛典,甚至是为学生做的一批赛事。当然,还包括投资赛事运营公司等。
▲悦跑圈和梁峰投资的部分项目和公司。
现在慢慢浮出水面的公司,好多都是我前几年投的。有个投资人跟我说过,悦跑圈是个无限游戏。当一个用户进入产品里的时候,要以自我为中心、以游戏不结束为目的,在这个游戏过程中不断地让他消费、给他闯关打怪升级。随着能力的提高,他会有一个不断花钱的过程。这个是悦跑圈的未来。
这就好比玩游戏。当一个跑者进入了悦跑圈,他首先会加入一个跑团,跑团相当于游戏里的公会。玩家要补红Buff蓝Buff,所以就有康复医院、营养品、能量胶等等;他要拜师学艺、闯关打武林秘籍,这就是我们的培训业务。
当一个用户在小白时期打下第一个怪物,他玩的是线上马拉松;等他真正有能力干掉大怪物的时候,他可以去跑5公里跑、10公里,甚至去跑半马、全马。用户其实一直是在打支线任务,每一个支线任务都是我们投的一些赛事公司做出来的赛事。如果他需要去另一个大陆完成别的任务,这就是体育旅游。当用户需要转职,比如玩越野、铁三的时候,我们就能对他有整体的认知。
我不怕用户从零开始跑步,他从一开始就用悦跑圈,到最后会发现悦跑圈无处不在。所以我的投资逻辑就是建立一个游戏世界,我一直在努力把这个游戏搭出来。
但在投资的时候,我也遇到过倒霉的事。去年,我投了一个项目,一直觉得那个项目认真做,可以成为中国的Peloton,但它没做起来。当时我们投完以后,他们把钱拿去还债,这个公司就直接宣布破产了。但我其实很看好这种交互式、智能式的产品,我认为这一定是运动的未来。
我现在有一个最骄傲的产品,是我们研究了3年的智能跑道,投入的资金在500万以上,今年基本会在全国铺开。这种场景除了有硬件应用以外,还有活动、互动导流、基础人数等等,很多公司、地市都在购买。这个产品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接近1100万元的收入了,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应该至少有两三千万元的销售额。未来达到一定规模,或许我会把团队孵化成单独的子公司运作。
另外,去年的体育旅游和赛事公司项目我也挺满意。体育旅游是一个很简单的模式,基本都是我们铁杆用户自然转化。投过的赛事公司每年每个能为悦跑圈带来2000万到3000万人民币左右的收入。本来我准备等它们年收入达到一定量级后并表,这样公司就能获得比较稳定的流水和利润。但由于疫情影响,今年的目标会差得有点大。
“体育应该经营本身、逻辑和用户”
到目前为止,悦跑圈的营收核心主要还是广告,占比在70%左右,大多是跟汽车、体育、金融和快消品牌合作,比较垂直。收入其次是线上马拉松,占比20%;剩下还有一些体育服务收入,比如Saas系统、赛事报名等。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工作,就是帮人做奖牌。很多线下马拉松的奖牌和衍生品都是我们做的。有人说,悦跑圈是一个“卖奖牌的公司”。我必须纠正一下,卖奖牌不是我们的主业。我们只出设计,生产都是交给工厂,东莞和深圳有两家五金厂就靠我们的单子为生。
▲悦跑圈用户“十项全能飞机wei”晒出的奖牌。
一直到现在,悦跑圈的线上马拉松团队只有4个人。线上马拉松只是我们给用户的一个小游戏,只是一个入门关卡,它每年给我们贡献的收入只有不到2000万。
虽然有疫情,但在公司内部,我并没有下调目标,我希望大家还是朝着目标努力。我们今年就2个目标:第一,把悦跑圈App本身做好,做一个有趣、好玩的跑步工具;第二,做一个内容推荐电商。
在一众跑步App里,悦跑圈是少有能跟阿迪、耐克这样的国际品牌,又能跟安踏、特步这样的国产品牌同时合作的平台。我有一点特别骄傲的是,我们比很多品牌主还要了解跑步本身。悦跑圈有将近200名员工,其中有一半都跑过全马。我们公司大部分运营赛事的人,都是跑步领域的KOL,他们自己都能测评跑鞋。
坦白来讲,我们跟一些泛流量的社交媒体平台相比是没有任何竞争优势的。我们只有做的比他们还专业,把专业的故事翻译给专业的人听,这是我们存在的价值。所以很多品牌愿意跟我们一起合作,是因为我们不是去骗别人一个转化和点击量,而是真正合作做一个东西。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封杀过很多所谓的KOL,他们一会带一下这个品牌,一会带一下那个品牌,这个对于品牌来说不太尊重。相反,我们会给品牌建议,比如这样的产品用什么样的鞋底更适合什么样的人穿等。所以我们更是合作伙伴和朋友,我们跟互联网公司比,最大区别就是我们的专业。
我们每年有鞋库的排行榜,我们想认真把跑鞋这个事经营好,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广告平台。这种广告用户不会讨厌,因为来这里跑步的人都是要看鞋的。
▲悦跑圈App的“鞋库”内容。
悦跑圈现在有两组人在做跑鞋的内容,但方向不一样。一个偏重赛事,另一个偏重品牌,我们之前投资的跑步杂志也是为了这个。我们想把跑步做成一种文化,得物App也是先有了篮球文化才出现,你不可能凭空造一个市场。一定是先把文化跑起来,才会有后面的市场。
所以,真正想做体育,还是应该认真经营体育本身、经营逻辑、经营体育的用户,然后从中寻找商机,比如在B端的商机。就像一个人跑步,他最大的需求不是让我们为他找个教练。而是他受了伤,需要有人告诉他怎么治疗、哪里报名最方便、去哪找朋友一起跑步,然后把一双合适的跑鞋送到他眼前。
今年疫情期间,我们从大年初四就开始加班,期间做了即燃App;跟环法中国系列赛做了一个叫做”ImIN”的自行车App,大概10月就会上线;做了自己的赛事Saas系统;还帮着赛事公司卖货赚钱等等。从2月开始,我们的收入就从10万涨到30万、40万……后面就恢复正常了。包括从9月开始,我们两个月后的广告排期全部排满了。
但在这次疫情期间,我也在自我思考。我以前其实跟投资人之间有点敌对,但现在我开始尝试理解他们的思路和逻辑,尝试去了解资本是怎么想这个问题的。
另外我特别惊讶的是,悦跑圈在疫情期间活下来居然还是靠互联网。如果纯粹做赛事,我可能就死掉了。所以反过来想,幸亏悦跑圈是靠着两条腿走路。尤其在没有线下的时候,线上反而变得弥足珍贵。所以其实做线上和线下没必要孤立开来看,应该更包容些。
在用户付费这块,我觉得至少还需要3到5年,C端的付费意愿才能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其实,现在我们服务好那些付费用户已经足够养活一个App了。大而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还是应该做小而美、专、精的东西。接下来几年内,悦跑圈的收入主要还是从B端和G端而来。
当然,每个IT屌丝都有一个纳斯达克梦。我还是在努力(想上市),现在谈稍微早了点,但也不会太久了。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www.mao36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