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西安,在建体育“新房子”

2020-09-22特别策划付绒


即便保守的西安人,在体育的催化下,也开始变得开放起来。所有人就像听到发令枪响一样,都在跟随着变化而变化。

“5、4、3、2、1……”

9月15日晚,坐在西安奥体中心现场的观众,可以清晰听到这样的倒计时声,当时距离在陕西(主会场在西安)举办的2021年全运会还有整整一年。计时器从第365天开始倒数,秒针每一次跳动,仿佛都在刺激着每一个西安人的心脏。

这个刚刚交付两个月的场馆,能容纳1.8万人,它对标的是美国NBA湖人队主场、洛杉矶市中心的斯台普斯中心,其中一项主要功能,是能在48小时之内实现篮球与冰球项目的转换。其隔壁场馆的跑道地胶也有一段故事——是通过中欧班列从意大利的蒙多(Mondo)拉过来,意大利当地的工程师曾来现场指导。

像这样阔绰而又充满故事的场馆,西安到明年会建成26座,整个陕西省是53座——人们谈论的话题从秦始皇、兵马俑、13朝古都、茂陵等,终于开始转换方向,即使在回民街的一家餐厅,人们也开始讨论体育到底能给这座城市带来什么。

这是场馆之内看到的。场馆之外,西安到处可见挖掘机和施工工地,由此造成的堵车更是家常便饭。为了配合这次全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在建筑的外围挡铁皮面上,在户外的LED屏幕上,以及城市公园中,都有相关标语提醒——活动征用西安市LED屏幕的数字约7万块。

看上去这座城市就像在建造一所“新房子”,建造周期是5年,费用是2700亿元(全运会2017到2021年的投入大部分在西安)。显然,如果只是用装修或翻新来描述它,远远不够。

“全运会在西安举办,为西安市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西安市体育局产业场馆处处长刘刚对懒熊体育说,“十四届全运会对西安社会的经济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一个投资。”

不仅仅刘刚,在我们这次调研的过程中,包括政府、国企负责人、创业者甚至走出西安的创业者,几乎都在重新审视西安,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西安的这轮巨变中去。

“现在确实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时间越来越紧,规定动作现在都要按照相应的节点去完成,不能再拖沓,已经没有留给你多少时间了。”十四运会组委会新闻宣传部新闻处处长郑璐,在倒计时活动后的第二天接受了懒熊体育的采访,他语速很快,也毫不掩饰自己处于疲惫之中,因为几乎都是连轴转。


WechatIMG2149.jpeg

▲西安市区到处可见挖掘机和施工工地,因为体育让这里建造新房子。

连轴转的肯定不止已经各就各位的这些身处产业深处的人们,只要到晚上,哪怕住在酒店,都能听到那些轰隆轰隆的施工声。多数时候,在商业媒体的描述中,这种声音带着一定的躁动与梦想,影响到的是人们的交通、生活等,但被震动最核心的是人们的大脑——认知与思维。每个人似乎都置身于这种运转的齿轮当中。

为了赶上这趟变化的列车,陕西也确实做过努力。陕西是第八个举办全运会的省份,这是四年一届的全运会首次来到中西部举办。在此之前,陕西努力申办过两次,均以失败告终,这次能够成功举办,也被媒体称为“事不过三”。

无疑,西安迎来了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机。西安早已不仅仅是西安人的西安,更是陕西的西安,是中西部的西安。高铁两小时经济圈,极大拉近了人们的距离,陕北、甘肃、河南等周边省市县的人们涌向这里,涌向他们心中的“魅力之都”。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西安港作为中欧班列的集散地,连接了沿线45个国家、地区和国内29个省份,中欧班列“长安号”已成为中国制造向西走出国门、丝路沿线国家的特色产品进入中国的“丝路使者”。

“西安是座旅游城市,我们那种工业城市其实是特别向往这种城市,你看大学又多、文化底蕴又深厚。”卡尔美(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柯永祥说,作为赞助商,卡尔美这次借助全运会深入到陕西的体育产业发展之中,同时也是继去年赞助军运会之后又一次赞助综合性的全运会,最终完成从单一足球品牌向综合性品牌的过渡,他对懒熊体育说:“未来我们还希望赞助一次奥运会。”

很明显,随着大赛的临近,体育在不断重塑西安这座城,更多的人也将涌入这个西部区域。由此,这座的城市“活力”将会出现。对此经济学家李铁在2018年就指出,西安开放性不足而造成活力不够——因为西安的人口结构大部分都是来自陕西全省,全国其他省份比较少。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西安的城市活力不足。我们看大都市人口结构的时候,一定要认识到:流动人口是最具有创造力的。因为什么?流动人口往往是精英,并具有创造力,因为他们敢于离乡背井,敢于到异地去创业、打拼,是人口里最具活力的人群。”李铁曾在演讲中提到。

对于这一现象,我们的采访对象也多次提到西安的这一特殊性,他们总结的特点是:慢热型、包袱重、嗓门大、不愿接受新鲜事物、性格比较直、身段放得不够软等等。

“我们在觉醒!”西安经开区经发城运文化体育有限公司总经理窦波告诉懒熊体育,这位48岁的城市公园负责人在引进击剑与橄榄球等西方流行的运动,“可能大家原来觉得差距就是差距,无所谓,但是现在(因为全运会)这种紧迫感就有了,要缩小差距。”

就像窦波感受到的一样,新兴的运动开始在古城生根发芽。美式橄榄球、滑板等运动也不断涌现,甚至在国内陷入身份认同困扰的电竞,都在西安找到了生存土壤。在曲江新区,占地39万平方米的电竞产业园正在施工中。西安走出来的老牌电竞俱乐部WE已经在2018年回归西安,待今年年底曲江电竞中心第一期交付之后,这里将作为WE的新主场投入使用。

这是西安在建的“新房子”。不管怎样,汉唐时期以汇聚丝路多元文化而闻名的古都,一旦打开跟体育深度融合,所能爆发出来的能量足够让人期待。


1.jpg

爱上体育,终于轮到西安

对于外界印象,北上广深早已经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他们发展的过程中,体育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比如北京的1990年亚运会与2008年的奥运会、上海的1997年全运会以及F1等国际赛事。而经济的发展也朝着沿海沿江而去,处于西部的西安自然就被落下,甚至就连成都的“川菜”都走向全国,这座地处西南的消费之城,已经成为了国际大品牌到中国的必到之处——成都GDP遥遥领先于西安。

这难免让西安人总是不自觉地拿自己与那些城市对比。大城市都有个外号,像帝都、魔都、成姆斯特丹,可到西安这儿却成了“废都”——写出《废都》的著名作家贾平凹还因此引发争议,《废都》还曾被禁长达16年。

西安是一个拥有1020万常住人口的大都市,实际上其经济发展、文化、体育元素和大都市不太匹配。具体到体育产业,懒熊体育从西安体育局得到的数据是:西安市的体育产业分11个大类,去年拥有2937家体育公司,位居陕西省第一;西安市2019年整个体育产业的总收入173个亿(GDP占比约为1.86%),占全省的77%;城镇人口年体育消费是984元,列全省前列。

面对残酷的现实,西安希望通过2021年全运会与2023年亚洲杯足球赛来改变城市定位。与此同时,西安还提出建设“赛事名城”的目标——所以,借着这样的综合性运动会,西安开始重新装修甚至建设,达到从内到外的改变。

“(第一次知道陕西举办全运会)我谈不上兴奋,但是我觉得这个事情对陕西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机会。确实来之不易,而且对陕西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郑璐如是回忆得知陕西拿下全运会举办权的感受,他身边所有人的手机也几乎同时收到了推送信息。

窦波则看好全运会对西安市民认知的改变。“作为古都,这种(历史)沉淀是不可撼动的,因为它是标志性的。这次全运会是个机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文明程度。”窦波说。

实际上,西安可以参考的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那届奥运会不仅仅帮日本复苏了经济,也改善了国民素质。

从基础设施上,东京奥运会获得了30亿美元的相关预算,新建与改建了30多个场馆,其中可容纳7.5万人的国立竞技场作为主场馆一直使用到2004年;另外,东京还完成了首都高速公路、王子酒店等诸多设施的建设。从文明程度上,日本对国民提出了6条要求,包括礼仪、不许随地吐痰与便溺、司机出行谈吐等。

最终,日本以16金5银8铜的成绩位列奖牌榜第三,仅次于美苏。更主要的,战败19年来日本人重新找回了自信。这就是体育带给一个城市与国家的变化,从内到外翻天覆地的改变。

方向有了,一切都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很多细心的人也发现,在顺利拿下全运会之后,西安内在的体育产业发展也已经悄然巨变。

众所周知,西安从来都拥有肥沃的体育土壤。尤其让人记忆最深的是西安的火爆足球球市,同时这里也是国足的“福地”。回溯西安的足球历史,2011年在浐灞出走之后,西安徒有金牌球市,职业足球却经历了五年多的空窗期。事实上不止是职业足球,各个项目的职业体育领域,陕西似乎集体缺席了。2016年3月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在陕西省体育场进行,看台上“陕西不能没有足球”的呐喊声山呼海啸般,通过电视信号传向了全世界。

“整个城市最大的品牌一定是职业足球这个标杆。”陕西长安竞技足球俱乐部副总经理柯望对懒熊体育说。

今年27岁的柯望,是在国力主场的氛围中耳濡目染长大的。他的父亲柯兴平,在被陕西球迷称为“圣朱雀”的陕西省体育场当了20年的现场广播主持,父亲带领柯望迈进了足球运动大门。2016年,从英国留学归来的柯望,加入当年成立的长安竞技俱乐部,从翻译做起,如今作为俱乐部副总经理负责媒体和宣传。

2019年,长安竞技递补上了中甲,重新拥有一支高水平的职业球队对这座城市来说意义非凡。“我们有一个先天优势,相比其他地方得从零开始做球迷文化,这里有很好的球市,有很好的基础。”在采访中,柯望跟自己在英国留学时看到的球市进行对比,惊叹于长安竞技在中乙、中甲比赛的某些场次观众总数都超过4万人。

WX20200921-124031@2x.png

▲尽管西马才运营3年,但马拉松正在改变西安这座城市。


跟足球不同的是,马拉松是最近三年才开始在西安火爆起来。任职西安曲江马拉松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葛超,从零开始运营西安国际马拉松,他除了看到不断上涨的报名人数,更感受到古城人们如何爱上马拉松这项运动。根据中国田协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马拉松赛事数字是1828场(包括中国田协非认证赛事)。可以想象,西安马拉松能在那些密密麻麻的赛事中脱颖而出,跟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有一定关系——跑友在参加马拉松的同时,顺便能够旅游一番。


这给了葛超与团队运营的商业土壤,三年的时间,他们团队规模已经达到70人左右。即使在疫情期间,他们化整为零相继举办了“小黄鸭”水上马拉松、大明宫10K跑等多项小型赛事。曾长期在策划宣传领域工作的葛超,正用文化的思维探索马拉松的商业运营,这使得文化与商业的结合恰到好处——很多特色别致的奖牌就是例子。


在葛超看来,是马拉松改变了他与团队,甚至说改变了西安这座城市。“西马改变了这座城市的气质。”葛超反复强调这句话。


不仅仅是葛超,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西安最近三年涌现了很多体育新公司,跟体育产业2015年爆发的时间相对滞后两年。比如,从上海回到西安创业的苟永,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已经做得风生水起,经常晚上12点左右还在烤串店谈论创业梦想;“85后”青年刘华旭和李郭龙天2015年从专业体育场馆运营领域切入,目前的业务发展为体育园区打造、场馆运营、青少年培训、赛事执行等多个业务形态,覆盖了西安、北京、重庆等全国7个城市的12家场馆。


“这几年发展非常快。”柯望明显感知到,2016年回到陕西的时候,全省的足球培训机构很少。但过去三四年,各种体育培训机构雨后春笋般地起来了。 这里,正在开始着体育产业的自然生长。

体育新故事,弥补大赛缺失的20年


转瞬之间,西安的关注度呈曲线上升,仅这次倒计时活动就有央视等媒体现场直播,吸引50多家媒体报道。郑璐给我们透露的一个数据,明年全运会时记者峰值可能达到4000人,而到时候央视的直播,会把西安很多文化与景点穿插其中。


无疑,这对西安是一次全方位的形象展现。 我们在采访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大部分人对全运会的期待,但同时那种无形的压力又会传递出来。


“只要路子对,2021年有全运会,2023年有亚洲杯,未来十年可期。政府很支持!” 同是西安人的央视体育记者王涛对懒熊体育说,他一直关心家乡的足球与体育产业发展。


的确,这里的人们需要一次体育盛会。陕西已经20年没有办过大赛了。距离上一次举办综合性大赛,还要追溯到1999年的第四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当年为了城运会建设的跳水馆,这么多年来一直作为陕西跳水队日常训练中心在使用,也是从这里,走出了田亮、秦凯等陕西籍的跳水冠军。


为了迎接十四运,陕西专门修了一条从咸阳机场通往全运村的地铁14号线。眼下承办全运会的53个场馆已经陆续都完工了。根据懒熊体育从十四运组委会得到的数据,从2017年到2021年这5年,围绕十四运,整个西安市(陕西省)的基础设施投资达到2700个亿,西安地区26个体育场馆的建设资金投入达到177个亿。整个西安的建设规模和建设投资力度是历史之最。作为对比参考,西安2019年的GDP为9321亿。


WX20200921-133608@2x.png

▲西安奥体中心的夜景。


变化是大家频频提到的关键词。大赛带来的变化,不光是修了基础设施,最重要的是人的观念变换,大家对这种品质生活越来越认可。“你就从运动上来说,我小时候找个野场子踢个球,有块空地就行,而现在大家越来越愿意去专业运动馆享受(运动乐趣)。”窦波说。


在这次采访中,大家都提到新一代年轻人的崛起,他们的消费习惯、认知与改变。而这些人未来将会成为这座城市核心的消费力量、潮流趋势引导等。20年前,这里诞生了摇滚三杰许巍、郑钧、张楚,也有各种特色的摇滚乐队在这里找到生命力。而20年后的今天,体育正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爱好,滑板、篮球、电竞、击剑、橄榄球等正在成为年轻人的话题中心。


现在,随着全运会的到来,整个城市都在拆除违规建筑,一些城中村也被拆除,随之取代的是一些绿色场地的出现。刘刚就发现他的女儿追求时尚,一些想法跟他们有些格格不入,他们这一代人相对保守一些。


“孩子们的思想还是比较时尚,他们喜欢挑战自己。所以有年轻一代的支撑,他们应该是体育产业、体育事业的核心,(未来)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群体,应该还在青少年、中青年。”刘刚对懒熊体育说。


作为城市公园运营者的窦波也很赞同,他现在运营的场馆,20年前办了城运会。“随着80后、90后的成长,他们选择性更大,尤其80后是伴随着篮球NBA长大的,所以说他们就会去接触篮球。”窦波说,“我们原来打篮球有块水泥地,有个板就不错了。”


葛超也看到了这个趋势,在“西马”已经成为西安一张体育名片的同时,他与团队更容易扛起体育产业这个大旗,让更多人参与跑步,也让更多充满冒险精神的人参与到体育商业的世界中。 “我们总结出来以后,就是任何事情都在创新,如果不创新的话,就做不下去。我感觉(跑步是)整个城市的活力体现。”葛超说。


作为这次全运会赞助商的卡尔美更是坚信深耕西安市场。柯永祥透露,因为足球,西安是他们全国重点的市场之一,趁着全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机会,他专门去跑了市场、跟经销商沟通,计划未来在西安开至少10家店。柯永祥对懒熊体育介绍,在赞助全运会的同时,他们内部的组织架构也开始发生变化,由过去的团购模式变为国内品牌主打的订货会直销模式。


不仅如此,柯永祥还希望跟西安的一些文化与流行结合,针对年轻用户生产一些特色的服装产品。


WechatIMG2148.jpeg▲卡尔美计划借助赞助这届全运会实现品牌转型。


“通过全运会我们想传达的还是,(卡尔美是)一个综合性的运动品牌。”柯永祥说,“主要还是看我们怎么去融入西安,借助西安的这些地域文化特色来来推广,或者是把这个区域的生意做好。”


看上去,一切都在踩着油门开始发力,毕竟这里已经缺失大赛20年了。在大部分人看来,通过这次全运会展现陕西与西安形象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为此培养出一批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的人才。就类似现在活跃在中国体育产业的人才,多数来自于新浪体育、《体坛周报》、央视体育频道以及1990年亚运会、2008年奥运会等大赛,媒体与大赛是体育人才的重要诞生基地。


“从我们这儿开始再往我们的下一代,这个过程对他生活上认知、对价值观念的改变,都会发生作用,”郑璐说,“这个作用可能会在5-10年之后,体现在对当地的体育事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会一蹴而就。”


不过,也有很多声音说西安的体育产业刚刚开始,处于打基础阶段,或者说刚开始“爬坡阶段”,所以需要一个慢慢变化的过程。不然很难支撑其健康发展,这座新房子如果地基不稳,很难遮风挡雨。

谨慎与提醒,或许是西安人在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声音,但体育这个新鲜事物跟古城结合已经势不可挡。人们需要做的就是拥抱新变化,就像当下的国潮兴起一样,老建筑、老店铺、老城墙等都在跟流行结合,从而焕发生机。西安,又怎么能缺席呢?


“整个城市都像一种装修的感觉,不断地翻新,像在改造二手房。”青年作家班宇在一期音乐播客中,一边在城市的老工业区游走一边自语,背景里嘈杂的施工声清晰可见。


的确,西安也不例外,它正借助体育在建造一所“新房子”,而不是“二手房”。

延展阅读:


西安:一座古城,三段记忆|韩牧专栏


武汉向上:体育产业“不服周”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www.mao361.com


西安:一座古城,三段记忆|韩牧专栏

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个字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扫码关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