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苏省贯彻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在7月16号召开发布会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实施方案》将发展目标区分为2022年、2035年、2050年三个阶段的同时,以附件形式制定了近3年具体行动计划。其中,文件提到,到2050年,江苏省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省。
在具体措施上,除了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开展赛事活动、做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外,还特别提到要振兴发展“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提高“三大球”发展市场化、社会化水平。
《实施方案》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二、发展目标
到2022年,形成政府主导有力、社会广泛参与、市场充满活力的开放融合的体育发展新格局,人民群众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体育改革创新取得新成果,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充分,综合实力持续位居全国前列,体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到2035年,建成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体育强省,为建设体育强国、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江苏示范。公共体育服务优质高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8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0%,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超过95%;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奥运会参赛项目和人数规模持续增加,以振兴“三大球”项目和发展冬季项目为重点的项目布局更加优化,为国争光贡献度稳步提高;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明显改善,95%以上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人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总规模全国领先,体育产业效益显著提升,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体育文化与精神传承发扬,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作用更加突出。
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省。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影响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体育成为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显著标志。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公共体育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各级政府制定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推进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以及区域、人群均衡发展。充分发挥体育科研机构和高校体育人才科研优势,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研究。
普及亲民便民的体育设施。
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区域发展规划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城乡边角地、老旧街区、闲置厂房等新建改建健身设施,实现城乡“10分钟体育健身圈”。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开展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
持续办好全民健身运动会,打造健康江苏健步走、全民健身大联动等品牌活动,支持各地依托地域人文特色和自然资源禀赋打造精品赛事。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工间健身制度和群众运动等级评定制度,完善业余体育竞赛体系。推广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挖掘传统特色运动项目,扶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
提供科学有效的健身指导。
加强体医融合,促进健康江苏建设。运用各级各类宣传媒体,普及运动健身科学知识。开展公益健身讲座培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广泛开展送科学健身下基层服务。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健康评价公益服务活动,完善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推广运动处方师培训。
大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
深化体教融合,开齐开足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和大课间体育活动,推动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完善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面向在校学生开放各类青少年体育集训活动。推动青少年体育服务进学校,构建市场化运行机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培训。提高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程度和利用效率。
(二)提升竞技综合实力,提高为国争光贡献度。
构建科学的训练体系。
加强复合型训练管理团队建设,实施高层次体育人才专项培养计划。建设省优秀运动队训练大数据管理系统。依托省内现有国家综合体育训练基地和单项体育训练基地,重点打造若干高质量“训、科、医、教、服”一体化训练基地。加强反兴奋剂工作,建立健全全周期、常态化、制度化的反兴奋剂教育预防体系。
做好奥运会、全运会备战参赛工作。
持续推进国家队联办共建工作,完善优秀运动员及教练员激励奖励政策,确保夏季奥运会对国家贡献度位居全国前列、冬季奥运会对国家贡献度稳步提升。结合全运会改革和江苏实际,优化运动项目布局,强化基础体能训练,加强后备力量培养,确保全运会参赛成绩稳居全国第一方阵、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持续加大冰雪项目跨界跨项跨季选材力度,确保冬运会自主培养运动员参赛人数和参赛成绩不断提高。
抓好体育菁英后备人才培养。
指导各级各类体校提高办学质量,推动体育职业学院建设。加强教练员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基层教练员执教水平。推动县级业余训练体制机制创新。实施青少年体育拔尖人才建设工程,加强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支持学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鼓励中小学校设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立青少年俱乐部准入和建设标准,组织开展俱乐部联赛。
振兴发展“三大球”运动。
制定实施江苏篮球、足球、排球“三大球”发展行动计划。构建体育系统、职业俱乐部、校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三大球”训练、竞赛和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三大球”训练备战的科学化水平。开发培育“三大球”竞赛市场,提高“三大球”发展市场化、社会化水平。
推动职业体育发展。
加强职业体育发展规划引导,研究制定税收、安保等扶持和激励政策。以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社会关注度高、深受群众喜爱的项目为重点,培育一批竞技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社会声誉佳的职业体育俱乐部。进一步完善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职业体育俱乐部市场化、社会化运营水平。
(三)加快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推动健身休闲、场馆服务等体育服务业提质增效,打造一批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和项目。重点布局水上、山地户外、冰雪、航空、马拉松、自行车、击剑、马术和电子竞技等引领性强的时尚运动项目产业。引领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鼓励体育制造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科技研发、贸易营销、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广公益公信品牌,建设负责任、可信赖、持续健康发展的体育公益彩票。支持省扶贫开发重点片区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特色体育产业。
激发体育市场活力。
增强体育市场主体能级,培育一批领军体育企业、独角兽体育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体育企业。实施体育名牌战略,鼓励体育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健全土地、技术、数据等体育要素市场,扩大体育服务贸易规模。鼓励体育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加强体育产品服务质量监管。发挥体育创新创业联盟、体育行业协会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孵化转化。
促进体育消费升级。
顺应商业变革趋势,培育体育领域定制、体验、智能、时尚和场景等消费新热点和数字体育、在线健身等消费新业态。拓展运动康复、体育观赛、运动休闲、户外探险等领域高端消费载体。激发县域体育消费潜力,活跃农村体育消费市场,拓展夜间特色体育消费。推动体育消费支付产品创新,鼓励体育金融消费品开发。健全体育消费统计调查与监测制度,探索建立体育消费品分类评价体系。
强化平台载体建设。
引导推动体育产业基地、体育服务综合体、体育产业园区等各类载体升级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创建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和体育产业创新试验区,拓展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规模效益显著、支撑作用强的高质量创新载体。构建传统线下与新兴线上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产业空间,打造协同创新、智库服务、资源交易、产业孵化、检测认证、大数据服务和人才培养等多层次专业化服务平台。
培育品牌赛事活动。
推进竞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体育赛事活动体系。以职业体育和高商业价值的品牌赛事为重点,建立设施建设、运营服务、特许商品开发、终端消费的一体化运作体系。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举办“一带一路”“沿大运河”“环太湖”等系列品牌赛事活动。引进国际专业赛事团队,联合打造国际顶级体育赛事。强化体育赛事统计分析,制定办赛指南和参赛指引,建立健全赛事标准体系。
延展阅读:
江苏省发放5000万元体育消费券,省内500家场馆和张家口冰雪场馆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