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30日,懒熊体育和微赛体育在厦门联合举办了主题为“电竞体育化趋势下的产业生态”的行业论坛。鉴于干货太多,我们将把主要内容分三期呈现。这是第一期内容,懒熊体育联合创始人黎双富在论坛上分享的《2016中国电竞创业趋势报告》。
以下是黎双富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黎双富,懒熊体育的联合创始人。接下来我要讲的内容实际上是“剧透”,关注我们的可能已经了解到,5月18日,懒熊体育将在五棵松举办中国体育产业跨界峰会,会上将发布《中国体育创业白皮书》,电竞是其中重要的一个赛道。
这是懒熊体育在过去一年多时间内,通过行业数据的搜集整理以及对业内公司、相关人士的走访报道,并结合懒熊自身的观察和判断得出的部分观点。希望借助此次论坛跟各位交流,因为还没发布,我只能节取一部分出来讲,欢迎大家交流和拍砖。
今天我们主要讲三个部分:为什么要研究电竞行业、目前电竞市场是什么样的,以及懒熊体育对接下来中国电竞发展趋势的分析。
研究背景
首先简单说下研究背景和原因。第一点跟今天所讲的主题是一致的。我们可以发现,电子竞技与传统体育在这两年有了越来越多的相似之处,以前它可能只是电玩游戏+娱乐消遣,现在它更像是体育+娱乐,变成了一项似乎能赚大钱的竞技运动。
第二点则是资本的涌入。这个行业在中国已经发展了将近有15年,但真正的有资本进入是最近5年的事——5年前王思聪进来,在那之前,可能更多人都以为电竞还是小部分富二代的游戏。那之后开始,TMT的知名投资机构开始进入,而到了去年,体育行业的投资者也开始看过来。
第三点是从业人员的扩大,之前这个圈子比较小,大家互相之间都认识。目前活跃的这批人,有不少都是曾经最早的电竞选手或媒体出身,接下来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懒熊体育之所以关注这个赛道,是认为在未来的体育行业,电竞这个形态很有可能会诞生一些更加独特和创新的模式,过去十年成长起来的小孩、年轻人,他们可能更加喜欢这个事情,从而把它当一番事业来投入。
市场盘点
电竞的市场规模在这几年都保持着高增长和高关注度,但是我们看完发现了一个问题,电竞的市场规模很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无论是单独来看还是放到整个体育产业来比对。
有几个数据,首先是2015年全球电竞市场的收入大概是3.25亿美元,这是荷兰调查机构Newzoo根据媒体版权、商品&门票销售、在线广告、品牌赞助和其他游戏的推广投入5个维度计算出来的。
中国自己有不少统计数据,普遍认为中国电竞行业在去年规模已经超过200亿人民币,但这其中有超过90%都是来自于游戏本身的收入。Newzoo预测,中国2016年电竞产业收入约为7000万美元,也就是不到5亿人民币。
这其实与目前拥有的用户量是不大匹配的。艾瑞数据推算2015年中国电竞用户规模为9800万人,到今年可以再增长2500万,他们80%集中在19到35岁这个年龄段。
很显然,这么庞大的人群没能被很好地开发,这似乎也不纯是中国市场的问题。Newzoo有一个数据值得琢磨,2015年全球平均每个电竞爱好者能贡献的收入是2.83美元,而传统体育的这个数据是54美元,大概是20倍。预计今年也只是增长到3.53美元。这听起来不太相信对不对,平均一个人一年贡献不到20块钱?
接着看看政策,大家都知道中国电竞行业过去一波三折。但到近几年,政策上对于电竞的管制出现了很多松动。包括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成立电子竞技国家队,地方政府也纷纷出来支持办比赛;央视最近几年也有不少电竞的相关报道,虽然相比其他体育项目肯定是很少的。
最新的一个政策就是半个月前,发改委一个最新的通知文件,里头明确鼓励开展电竞赛事。这对行业来说肯定是一个政策利好,接下来就看电视直播方面会不会更加放开了。
懒熊体育对体育行业2015年到2016年第一季度的融资情况整理显示,这15个月体育产业一共完成了近260次投融资,资金总额超过174亿元人民币。这其中电竞类公司以34次投融资名列第二大热门品类,融资额在36亿元左右,仅次于39次融资的健身行业。在这些电竞融资项目中,天使轮到A轮在次数上占了近8成。
懒熊对电竞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些观点
可以看到的大的行业趋势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市场在回归冷静。许多投资机构在去年应该也对这个行业摸了一遍。我们相信短期内在电竞领域依然会涌现很多创业公司,但在细分领域里能够突破重围的公司数量不会像传统体育项目那么多。
第二,就是职业化和专业化。这个无论从赛事、俱乐部,还是媒体、内容生产方等不同的环节上,都可以看到这一点,而且行业和用户都对这个有强烈的需求。
第三,媒体版权的归属短期内仍不明晰,这个也是全球范围的问题。传统体育里,直播和媒体版权往往是赛事或机构收入的大头,并且反之支持这项赛事的扩张。但电竞行业发展的时间毕竟太短,不同的游戏会归属不同的开发商或运营商,在传统体育里却没有说足球和篮球归属于哪个协会或组织。这也是目前限制电竞的商业价值的一个因素。
第四,品牌对电竞的观念将继续改观。目前电竞的最大收入和增长都是来自广告和赞助,主流或传统媒体的关注和转播会转变先前对其的不重视或偏见。在美国,ESPN和TBS等大电视台在覆盖越来越多的电竞赛事。在中国可能稍微还是会慢一些。
接下来会具体分析一下短期内的一些可能性。
首先先要看一个框架,由于电竞独特的游戏属性,传统体育的模式也许只有部分可以借鉴,但主干仍然将围绕着“游戏-赛事-媒体-观众-周边”这个路径。我们也是按照这个路径来看待产业的。
我们先从游戏入手。第一点是,PC电竞游戏开发与运营被大公司垄断。
首先我们看游戏类型。目前MOBA类游戏在电竞领域中的王者地位还难以撼动。MOBA类的英雄联盟、DOTA2和风暴英雄都算是目前市面上最流行的电竞比赛项目。
相比于射击类、体育类和手游赛事,很多玩家观看MOBA游戏赛事不仅关注操作技巧,里头也有团队战术策略等,它的观赏性也更接近于传统体育项目。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射击类游戏2015年在直播平台的高观看人数及时间,射击类游戏仍然有望保持势头,CS:GO这款游戏有望在2016年获得MOBA之外的另类爆发。
其次我们看这里头的公司。海外游戏开发商研发游戏,中国游戏运营商代理运营,这也是过去多年一个常态了。拳头、V社和暴雪(Riot、Valve和Blizzard)仍然是最上游的公司,代理和运营则基本握于腾讯,网易,完美等公司手中。
在电竞游戏及端游市场中,目前腾讯游戏仍然是老大,《英雄联盟》是全世界用户规模最多的电竞游戏。英雄联盟在2014年公布了一次月活跃用户数超过6700万之后,官方便没有透露数据,现在应该已远超这个数字。
简而言之,市场已经较为稳定和成熟,不是创业者考虑的范围。
游戏本身就反哺了非常庞大的收入,这里不做具体讨论。但有一个点需要注意的是,中国PC端网络游戏已步入存量市场,玩家群体增速也渐趋平稳,主要依靠原有游戏升级新版,吸收年轻新用户和招募老玩家回归。从整体环境及发展周期来看,易观智库也认为端游市场已进入下行通道,中国端游市场规模预计在2016年将被移动游戏赶超。
所以正好讲讲第二点,移动电竞。移动电竞当然有潜力,但市场成熟还要不少时间。
移动电竞是目前行业最火的概念。推动它发展的原因有不少:移动电竞产品的增多,玩法的优化,赛事以及直播平台的发展,还有就是中国手游市场增速放缓,电子竞技成为手游厂商突破依赖的新领域。此外还有官方的支持,今年体育总局主办、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一届全国移动电竞大赛就是一个证明。
从2015年年底的iOS和安卓的排行榜上看,卡牌类游戏例如暴雪的炉石传说和腾讯的欢乐斗地主,有着很高的排名和用户留存率。手机端的MOBA类游戏同样非常受欢迎,占据了iOS和Android移动电竞游戏收入总数的34.4%。FPS是流行度第三的移动电竞游戏类型,代表作有全民突击和全民枪战等。
但关于移动电竞,这里头还涉及大家对电竞的认知。我们认为,把已有的移动游戏更多是简单地MOBA搬到移动端,能获得很好的用户留存,但并不是好的电竞游戏。
手游并不等同于移动电竞。手游的生命周期、耗电量、观赏性目前都存在局限,但核心问题仍在于公平性问题。
竞技更多是两个玩家或两个队伍在同等机会下的策略比拼。而不涉及货币化的游戏,往往ARUP值也不高,而手游的发行方——通常是手机应用渠道方,更愿意给ARUP值高的手游以推广,从而获得更高的分成收入。这也导致推广纯竞技类游戏,很多时候需依赖资本,或者开发出新的推广方式。
尽管可以在移动端操作,但近几年最受欢迎也最接近电竞游戏的策略类卡牌游戏炉石传说,起家仍是一款PC游戏。新兴的皇室战争难以成为点燃移动电竞的那款产品,原因在于其平衡性和货币化导致的不平等。
相应的,我们则认为未来移动电竞游戏的两个较为可能的方向,一是借由硬件的升级和其他外设的结合,开发出新的游戏类型;另一个是作为一个更低门槛和更大众的游戏方式,举办草根比赛,以及在新型的赛事场景中提供更好的互动。
电竞要跟游戏区分开来,包括它为什么体育化,最重要的还是在于赛事。很多创业者可能以移动电竞的名义去做了新的游戏,而且收入不错,但为什么我们还是不认它,因为它很难赛事化。
这也就是第三点,赛事数量持续增加,但运营不易。
这其实很好理解,游戏开发不了,但是举办组织游戏赛事要容易一些。以前大家对电竞赛事的关注大部分都集中在奖金上。2015年全世界范围内总共举行了4564场电竞赛事,总奖金超过了6500万美元。按游戏分类,DOTA2的赛事奖金总额超过了3100万,与排名第二的英雄联盟和第三的CS:GO有着巨大差距。
中国在2010年后的电竞比赛有几类主办方:游戏公司、政府相关部门、游戏媒体,还有俱乐部联盟。赛事收入模式的大致有五个来源:门票,包括虚拟门票、广告赞助、版权、游戏发行、还有主播选手经纪。
目前赛事的版权还比较初级,腾讯今年第一次出售LPL联赛的转播权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但也只是开始了摸索。实际上赛事目前还是依赖于赞助,这也使得很多赛事常常并无法盈利。就像中国目前其他体育项目一样,赛事的运营和盈利都是一个不好解决也无法短期解决的问题。电竞赛事的运营很大程度也受游戏开发及运营方控制,目前的机会更多在于赛事承办,例如香蕉计划将承办英雄联盟的LPL联赛。但从过往经验看,即使主办、承办和执行方有很大资源,要完成比较好的效果也非易事,对小团队会更加困难。
民间的业余联赛将有机会,以区域性的赛事为主,结合当地的电竞协会或官方机构、网咖,包括一些互联网约战工具,一起联合举办。在二三线甚至更往下的地方会有更多此类结合的机会,并且无需太高成本。但这些小型赛事的局限在于无法有爆发式的增长,而且可能用户也好,品牌也好,不好留存。
游戏类型上, CS:GO从全球来看参与度和玩家均超过DOTA2,也是目前规模和影响力最接近英雄联盟的游戏。CS:GO的赛事会是一个机会。上面也提过,移动电竞会是草根联赛扩大参与人数和规模的一个不错的工具。
这里要提一下俱乐部。电竞俱乐部同样属于起步阶段,在3-5年前,普通俱乐部每年的运营费在100万左右,一线俱乐部每年的运营成本要达200万。但到最近两年,这两个数据都窜升到了最少500万和1000万。俱乐部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赞助商的投资,小部分来自战队官方淘宝店的业绩、官方平台直播收入、战队出席商业活动的推广费,比赛奖金通常用来提高选手的收入。
目前俱乐部基本上处在不盈利状态。随着电竞粉丝群体增加,俱乐部商业价值也逐渐被商家认可。举例说,英雄联盟的官方联赛LPL已经形成了良性机制,这也促使了俱乐部在过去两年中形成了较好的投资方退出机制,这表明它的价值被下家所认可。
更加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电竞俱乐部是趋势。如果有类似于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的资方介入将会有所提振——从资本、管理、人才、营销等方面做出改变,从中长期来看,这有望是一笔还不错的投资。而且电竞俱乐部一直是由市场及民间自发组织,运营和竞争,这群人的学习能力和观念其实要比传统体育的管理者更值得期待。
接下来就是媒体部分。直播平台无疑算得上是电竞行业催生出来的一个独特形态。目前看直播平台的竞争格局基本确定。
直播平台在过去一年的投融资中占据了最大的份额,同时也是竞争者最多的一个领域。但目前存在较大的雷同,还没有形成较强的品牌价值。竞争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知名主播和流量的竞争。
未来的发展很重要的两点,就是如何合理挖掘主播新人,并且逐渐产生更多的平台PGC内容,以此来提高用户粘性。
目前直播平台的发展轨迹和商业模式与中国的点播视频平台相似,一个是都面临盈利问题,需要寻找更稳定的收入来源,目前还是集中在四个:增值服务、游戏联运、广告、内容订阅。包括接下来很可能出现的电竞赛事版权争夺,也会像前几年的视频网站一样。
另外一个则是很可能延续互联网公司同类间的并购趋势。
讲完直播平台我们看主播。我们认为主播经济继续增长,机构对主播管控加强。
电竞主播的走红,很大程度上依赖直播平台尚未出现时的红利,所以第一批主播大多是针对新手和攻略型的主播,后面才开始逐渐多元化。但还是造成了一个局面,即大小主播分化严重,位于行业顶端的少数大主播占据了绝大多数的资源。
在当前的电竞上下游链条中,只有最上游的游戏开发运营和中下游的依赖于主播的电竞电商能创造现金流,获得盈利。另一方面,目前电竞行业的流量绝大多数来自于主播,这也导致无论是直播平台、赛事组织方、内容生产方还是主播经纪、电商运营公司,都将会加速对自有主播的培养和管控。现在会更多不只讲比赛,大家都希望能让主播变成更长远的IP。
观众对现有主播已出现疲劳感,目前更多非电竞圈的人正从娱乐经纪行业切入电竞,包括对主播标准化的培训,提高它的互动能力技巧,这将会培养出一波新的主播。同时这也契合电竞泛娱乐的方向。
很大程度上过去两年直播平台也是大量填充了用户对于电竞内容的需求。再往前一些,游戏媒体是电竞节目内容最主要的制作方。但从这里头也可以看到,电竞专业内容其实是稀缺的。
就像传统体育一样,观看人群才是电竞主要的受众。在过去很长时间,中国的电竞玩家和观众是割裂的,会观看比赛的玩家数量并不多。直播平台的出现弥合了观众和玩家之间的割裂状态。比如说英雄联盟,它有几千万的玩家,但是观众的比例仍然相当小,这部分人会随着赛事的运营推广而增加。这也对电竞专业内容提出更高需求。
所以我们认为在电竞内容创业上,四个方向还是可行的。
电竞的新媒体是一个机会。电竞媒体之前受政策导向影响,2008年后一个很长的沉寂期。目前用户使用较多的仍是官方的几个,而许多游戏媒体中电竞仅仅是一部分。包括几大直播平台和门户都缺乏专业或垂直的电竞内容或报道。
更加数据化和专业化的内容将是趋势。围绕电竞赛事,俱乐部和选手的数据内容生产商已经出现,玩加赛事和dotamax均在2015年获得投资。数据公司可以在to B业务上寻求收入。
视频上,从PGC的角度看,第一,市面上暂时缺乏电竞主题的短视频。第二,长视频里,在传统的围绕赛事的节目以外,综艺、剧等偏娱乐化的东西都很少见。不过电竞目前很可能还只是这些节目中一个点缀,暂时来说,需要依赖于其他更知名的明星来制造结合。
还有就是内容UGC社区的机会。之前电竞用户多在贴吧或者游戏的官方应用讨论,暂时还没有类似懂球帝一样的应用出现。
最后讲讲周边,线下场馆升级和外设品牌化。参照传统体育产业链,装备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对应到电竞产业中则是外设,不仅是鼠标、键盘、游戏手柄等,长远点看很多人都在关注VR设备。VR可能相对还有点远,但其他外设的专业化、品牌化将促使更多创业者进入这一领域。
说大一些,这同样是消费升级的一部分。过往中国在电子产品上的制造能力使得生产上存在基础,但难点在于新进的玩家容易遭遇硬件创业的在供应链控制上的困境。除了供应链的资源,对品牌和市场的把控能力同样重要,Sky在去年做的钛度科技证明,品牌化外设的需求和其自身的号召力,但他也无法避免制造环节和定价上的问题。这一点上需要对电竞玩家整体上的消费观念有所把握。
另一个对传统体育也很重要的是比赛场馆。美国已经有一些电竞赛事在传统体育场馆举办,如斯台普斯中心、麦迪逊广场花园和巴克莱中心等,但考虑到场馆设施,这样的方式在国内推行还有难度。许多俱乐部在2016年已经着手准备自有场馆的建设,主要集中在上海,而之前地方政府其实也兴办过不少。
不过场馆投资是一个长期的项目,需要考虑好在比赛之外的时间如何利用。相比而言主题网咖可能更有机会。随着早年一代的电竞玩家长大,网咖如今也成为一个社交空间。网咖也会是举办民间赛事的主要场所,这块的互相结合就看运营者的资源整合能力了。网鱼已是目前网咖领域最为知名的连锁店,但其在整个市场中比例仍然相当小。提高设施之后,区域性的网咖连锁仍然会是个不错的生意,回本时间预计在1-2年。
大概就是这些。很多观点可能不够专业,懒熊也是刚刚开始对电竞行业的观察,但我们希望能够在往后跟从业者有更深入的接触和交流。谢谢大家。
目前就是这么多内容,懒熊体育作为外来者和观察者,对行业判断可能有些不准确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出。谢谢。
点击参加活动:2016中国体育产业跨界峰会购票
声明:配置来源于网络。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或编译,未经同意不能转载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