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彭博社等媒体报道,在线教育初创公司VIPKID将获得来自腾讯的1.5亿美元投资,估值45亿美元。据36氪向接近消息的核心信源求证,该投资金额和估值均获得确认。9月23日,腾讯创业发布的创投周报中,也将这笔融资列入其中。
VIPKID本轮融资经历几番波折,最早去年中旬开始,就有报道称VIPKID正寻求新一轮融资,创始人米雯娟更是频繁飞往美国进行接触。
从2014年一百余名学员,到2019年的60多万名付费学员、北美签约外教7万多名、估值超200亿元,VIPKID只花了五年时间。
而疯狂的增速,并不意味着离盈利越来越近。
《金融时报》2018年报道的数据显示,VIPKID 2018年前10个月的收入为30亿元,净利润亏损22亿元。按照比例简单计算,VIPKID 2018年的年收入为36亿,远低于2017年预计的50亿。更需注意的是,其年净利润亏损,将超过25亿元。
获客成本一直被视为在线教育实现盈利最大的制约因素,而获客成本节节攀升,丝毫没有放缓的趋势。今年暑假,在线K12教育公司打响了暑期营销战。据腾讯《潜望》报道,在线教育机构累计投入了40亿元左右资金做市场活动。
可见,虽然VIPKID在十几个月后再度拿到了巨额融资,但要实现“2020年盈利”的战略目标,真正的挑战可能才刚刚开始。
和在线教育机构相比,获客成本高、获客难、师资成本高、留存率低,同样是体育教育机构最头疼的问题。
此外,体育教育重线下的天然属性,使得大多数体育教育难以像在线教育一样,走互联网公司模式,靠烧钱奔跑。「熊孩子」暑假期间对体育教育机构的走访也体现了这点:相较于在线教育靠营销战获客提升盈利,体育教育机构更看重的是通过暑期产品提高客户的留存与转化。
即便是累计融资超8亿的动因体育,也没有将重点放在投放上。动因体育创始人兼CEO那立伟就曾对「熊孩子」表示,此前进行营销投放的效果并不理想,投入重点将更多放在体系和平台的搭建上。
没有动辄上亿的融资助力,体育教育机构该如何解决同样令人头疼的问题?
体育教育不单是靠情怀做的选择,更应是符合商业逻辑的判断。
宏观上,我国体育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巨大空间。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在整个国家GDP中的占比已经达到1%,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能达到3%到4%。随着产业结构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体育服务业发展增速极有可能领先于整个体育产业。
需求侧来说,也有足够的人口红利和消费意愿。《中国体育报》的报道显示,我国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青少年超过1亿人次,在大中城市中,该比例超过了75%;睿艺发布的《2018中国少儿体育培训家庭消费报告》显示,八成以上的家长为孩子体育培训投入的年花费在5000元以上,花费20000元以上占据11.8%。
与餐饮等服务行业相似,体育教育同样是不折不扣的“勤行”,其产品并没有统一标准,都是靠服务和口碑打天下。这也催生了人(主要指教练)和机构之间微妙的博弈关系,无时不刻考验着管理艺术和运营技巧。
对于中小机构来说,需要尽早意识到管理不是靠一腔热血维系兄弟情谊,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体系才能培养出更具战斗力的团队;而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机构(如动因、启明星等),已经意识到了平台的重要性,借助互联网工具和系统提升管理效率,是更进一步的必然选择。
总的来说,体育教育还是以需求为导向,倒逼公司不断更新迭代自己的产品,加速升级,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而市场需求,就是家长越来越精细化的需求。说到体育教育,中国父母或许是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家长。「熊孩子」此前和以体育见长的IMG学院交流时,其中国区负责人就表示,在训练场旁如果看到家长的身影,毫无疑问会是中国的家长。
家长们会切身参与到各个环节,除了常规问题:训练环境、用餐品质、住宿环境、外教资质外;装备品牌、有没有孩子的微信播报和精美照片、销售接待的礼仪这些细节也成为考察标准。
当然,上述三点不过是「熊孩子」与一些从业者交流中得到的反馈,具体要怎么做,懒熊智库本周末(9月28、29)在上海举办的《体育教育公司管理与运营》课程将邀请到行业上下游中资深的从业者为各位一一详解。
声明:本文由懒熊青少年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www.mao361.com。
延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