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谁是球王》将拍大电影,或许该跟《洛奇》、《弱点》学一学

2016-04-29大公司王怡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但是体育电影似乎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2015年的全国电影总票房已经达到440亿元,而在票房前100名的电影中,只有一部国产体育电影——台湾导演林超贤执导的自行车题材电影《破风》(累计票房1.4501亿元,名列第68位)。


惨淡的数字对比,直接体现着中国体育电影市场的空白。但是,这种空白也是商机,吸引着有心人的尝试。


这一次做出尝试的是中央电视台。


2016年4月27日,由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主办、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文漫媒体有限公司、北京正泓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谁是球王》大电影在京举行启动仪式。


《谁是球王》是一档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大型群众体育赛事节目,把它改编成电影,搬上大银幕,这是央视建台以来第一次基于自创栏目品牌策划制作的电影项目,也是探索节目版权全产业链经营的一次全新尝试。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对懒熊体育说:“我们现在有很多赛事和节目,但有多少东西是自主IP?很多都是花钱买了别人的版权。我们做的《谁是球王》、《谁是棋王》,都是百分之百自主IP,是必须发扬光大的。”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致辞.jpg

▲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现场致辞。


此次大电影的直接取材来源是 《谁是球王》足球栏目。央视工作人员介绍说,《谁是球王》的足球比赛覆盖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多个城市,每年吸引参赛人数达十几万人。



立足草根的体育大电影



长久以来,中国的体育节目、影视作品较多地将关注点聚焦在竞技体育层面,缺乏对群众体育内容的挖掘。


在《谁是球王》节目总导演辛少英看来,群众体育的故事同样打动人心。


“原来的体育频道都是盯着顶级赛事、奥运冠军。当我把镜头对准普通人的时候,才发现这么多故事都拍不过来,很多都很感人,跌宕起伏,”辛少英对懒熊体育表示,“我们的定位永远是镜头对准草根,对准大众。老百姓的故事是最精彩的。”


群众体育的兴起是中国体育发展的一个新的主题,也是促进体育消费的强劲动力。直接参与到体育运动中的人不仅自身在贡献着购买力,也在辐射周边人群,更吸引着资本的注意力。越来越多的人和机构,正在将目光从顶级赛事扩散向群众体育。


微信截图_20160429005650.png

▲“谁是球王”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的比赛瞬间。


参与电影剧本创作的编剧李沅也认同电影的“草根”属性。“观众对体育电影还是有思维定式,”李沅说,“所以我们尽量不去跟荣誉、政治意义去挂钩,我们只讲一群年纪不小的足球爱好者,在赛场上找到生活的意义。”


李沅也同意应该将关注体育的重点从竞技体育部分转移到全民体育。


“中国全民体育发展不够好,我们还是竞技体育,还是以奖牌为导向的体育模式。民间场地人员设施比较落后,全民都还没有体育文化的时候,不能要求在这之上建立具有体育文化的电影。”他表示,“但是这两年我们可以看到趋势已经起来了,看我们能不能把握先机。”


据悉,《谁是球王》大电影会邀请文体明星和足球相关从业者出演,央视体育频道的知名主持人和工作人员也会在影片中“扮演自己”。值得注意的是,电影的演出阵容还包括了曾参加《谁是球王》的民间选手,从节目自身到参与人员,都能完成从小屏幕到大银幕的跨越。


“我们就是要落到最草根最平凡的生活,讲体育中的人。”李沅表示。



体育电影的生存困惑



出现在启动仪式现场的央视体育频道篮球记者刘佳对懒熊体育表示,自己平常很少看国内体育电影,不是不愿意看,而是这种题材的电影太少。


中国体育电影数量少、质量不佳,是目前公认的现状。近几年让人留下印象的体育电影屈指可数,除《破风》外,还有《翻滚吧!阿信》、《激战》等。而前几年的《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极速天使》、《神奇》等电影在票房或口碑上的表现都非常不佳。若要寻找中国经典的体育电影,人们似乎只能回到过去,重温《女篮五号》、《沙鸥》这些影片。


事实上,体育和电影是天作之合。体育赛场上运动员激烈角逐、团队协作和个人英雄交相辉映、成王败寇和东山再起并行,参与者的体力、智慧和意志都最大化地体现在竞技场中。体育是和平年代的战争,比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更令人热血沸腾。这是体育的魅力所在,也是体育世界中好故事、好题材层出不穷的本源。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陈旭光讲述了自己对中国体育电影低迷原因分析:“体育电影一般都是比较寂寞、孤独、狭窄的艺术电影,像《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许海峰的枪》。我们可能在习惯上还是把体育电影理解得窄了一点,好像体育电影总是要和民族精神挂钩,容易被赋予政治意义。”


艺术电影本就容易被打上“高冷”的标签,如果再被赋予太多沉重的责任,更会走上曲高和寡的道路。


其实国外有许多成功的体育电影,不仅具备了艺术性,也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如《洛奇》,以110万美元,收获了当年7400万美元的票房。《弱点》成本为2900万美元,全球票房将近2.6亿美元。此外,《点球成金》、《奎迪》等都是近年来涌现的优质商业电影。


the_blind_side1 (1).jpg

▲《弱点》是体育电影中票房收入最高的单部电影。


在陈旭光看来,目前做体育电影要放下身段。“不要一直都往体育运动题材里钻,要让它更多戏剧化,类型化,更多地去挖掘励志功能、个人成长这些超越名誉的东西。”



体育电影嫁接其他类型



陈旭光给出的体育电影发展之道就是“嫁接”。“体育电影不是体育教学电影,不是来教人跑步和打球的。”陈旭光说,“现在中国很难有一种纯粹的体育类型片,体育题材要和其他类型进行嫁接,像《胜利大逃亡》就是和战争题材嫁接的电影,就很好看。”


和其他题材糅合的体育电影可以给电影的创作更大的发挥空间,也更能扩大目标受众的群体。如《点球成金》就将棒球和统计学结合,《脑震荡》是橄榄球和运动医学结合的案例,《光辉岁月》中橄榄球与种族歧视主题并行。


《谁是球王》电影的出品方之一——北京正泓文化有限责任公司的首席运营官王鹏也非常认同嫁接的观念。


“我们接到《谁是球王》的时候就在平衡,这是一部体育电影,但是不能完完全全按照传统体育电影来走,只讲体育这一个元素。”王鹏对懒熊体育表示,“这个电影是关于业余足球的,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有自身的故事和经历,通过足球聚拢在一起,得到情怀的释放。”


王鹏分享了剧本最开始的一段话:在生活里,我们也许是疲惫不堪的芸芸众生,但是在球场上,我们全部都是追求梦想的不屈英雄。“这就是我们要表达的主题。”


正泓文化在此次电影的制作中主要负责剧本的改编。据王鹏透露,在剧本设置时,创作团队会有效地把体育性和娱乐性以及喜剧元素连接,并且会添入很多迎合年轻人兴趣的内容。


“《谁是球王》节目的真实过程中是有女球员产生的,所以我们的电影也会有女球员的加入,年轻人该有的,都会有所提及。”王鹏也委婉地表达了一个非常央视的原则:“一定是青春向上的。”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或编译,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或引用。


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个字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扫码关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