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培训在体育教育赛道上属于比较特殊的存在,足球在中国受关注的程度与孩子接受足球培训的意愿和兴趣远不成正比。近年来,对外公布融资的足球培训机构也屈指可数,相对也比较分散。
但现在足球培训正在迎来几个好的趋势:从国家队层面讲,随着归化工作展开,一大批优秀球员加入中国队,如果能打入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势必将进一步激发群众对于足球运动的热情。
从参与群体上看,教育部在7月23日发布《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报告》(2015-2019)(以下简称《报告》),其中提到校园足球成才发展通道已初步打通,并不断吸引和带动越来越多的学校、家长支持孩子参与足球运动。另外,校园足球工作开展也强调了基层人才培养,这可能跟姚明提出的“小篮球”方向一致,培育和储备基层人才,广泛培养孩子兴趣,最终实现一项运动的发展。「熊孩子」特地从《报告》中整理出了三个关键词和下一步工作重点,和大家分享。
育人、兴趣和成才通道
7月中旬,清华大学体育部中国足球中心首席研究员葛惟昆曾在一次报告中指出,足球不仅是运动,更是教育,足球发展的基础在教育。“青训和学校教育是不能脱节的。我们的目标本身是教育,而不是单纯出足球运动员。”葛惟昆说道。
从《报告》中也可以看出,育人被摆在了校园足球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在24126所特色学校中,足球发挥着“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的育人”的功效,“让学生在足球运动中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学会助人、学会自律。”
更重要的是,在塑造学生品格同时,学生通过足球运动也提高了身体素质,为提升学业提供了健康保障。《报告》中指出,据学生体质健康系统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显著优于非校园体育项目特色学校,2016年至2018年的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定结果显示,3年的校园足球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的优良率和达标率均高于非校园体育项目特色学校学生,特别是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生的优良率在3年里持续升高,增幅明显高于非校园体育项目特色学校,而体质健康不合格率呈逐年下滑的趋势。
开展校园足球收效明显,但和其他任何体育项目、艺术活动一样,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的“持久度”,没有兴趣领进门,再多的优秀案例也是空谈。不久前新华社一篇报道中曾提到,世界足球强国大多从幼儿5岁左右开始进行足球启蒙教育。为了增强足球兴趣培养,教育部在2019年9月决定开展足球特色幼儿园试点工作,计划在2019年遴选建设3000所足球特色幼儿园。对此,微博@央视新闻 也点评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是最重要的手段。”
除了上述两点,《报告》中提到的成才通道也尤为关键。通过课程、竞赛等方式扩大足球人口后,需要对应的通道来承接,保障足球人才有专业出口,同时学业也不会落下。据介绍,已有一批学子因享受国家一级、二级运动员升学政策走入复旦、浙大、厦大等高校就读。
「熊孩子」认为上述三个关键词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既给了社会足球培训机构一些启示和信心,也体现了足球人才培养观念的变化。说到启示,校园足球工作对育人和兴趣的重视再次体现了,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培养目标上,体育教育都应将重心从专业度和职业化向综合素质教育转移。足球培训以及各类体育培训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和其它项目相比,体育在提升综合素质的同时,还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再说信心,随着校园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足球人口将进一步扩大,孩子的兴趣和社会认可度同样将进一步提升。从生意的角度讲,足球培训机构的目标用户数量也将随之增长。
再来是成才通道,孩子能通过足球走向知名学府,能带动更多学校、家长鼓励孩子参与足球运动,同时也能通过一流教育资源为孩子们提供走向社会的另一份保障。弗赖堡主帅施特赖希谈及青训时曾对《卫报》表示:“学校教育最为重要,然后才是足球。既要提供成为职业球员的机会,也要给孩子们第二条路。”
下一步,体系升级
《报告》最后的部分是校园足球工作下一步举措,其核心是在拉动社会各界支持、进一步提质增效的同时,不断完善支撑体系,最终构建成校园足球特色平台。
这些体系包括推广体系、教学体系、样板体系、竞赛体系、融合体系、荣誉体系和科研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一)夯实校园足球推广体系。要健全各级校园足球管理机构建设。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薪资待遇、管理办法等方面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不断夯实基础,科学规划,压实责任,到2025年再创建3万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加强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试点县(区)、改革试验区管理和监督,从2020年开始,每年向社会发布相关建设质量报告。组建幼儿足球专家委员会,制订足球特色幼儿园发展规划,进一步开展足球特色幼儿园遴选和创建。制订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建设指导意见,在招生、教学、训练、竞赛和条件保障等方面重点统筹和督导。从2019年开始,实施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内相关专业院校与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区)结对帮扶计划,明确各自职责和要求,制订实际和具体的工作计划。
(二)健全校园足球教学体系。推进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和评定标准的实施。建立和完善校园足球在线教学平台,发布教学示范课视频和相关教学资源。鼓励和支持引入先进训练方法和高新科学技术,建设智慧球场和应用智能训练设施和装备,强化科学训练。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校园足球师资培训体系,建设在线培训系统,建立线下培训和考核点,开发培训课程,制订考核等级评定标准、评定办法和考核模式。制订讲师遴选和等级考核评价标准及办法。健全国家资助赴海外留学足球教师和教练员选拔、培训机制,约定相关任务和要求,制订考核办法,建立跟踪机制和继续培训机制。完善体育类院校足球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从招生生源、过程培养、就业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将校园足球师资培训考核体系逐步推向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快推进新型足球学校和普通高校足球专业学院建设。
(三)打造校园足球样板体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踢足球,放眼国际舞台教足球,努力探索一条中国特色青训人才培养模式。要改变思路,借鉴欧洲和日本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推广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通过教体双方深度融合,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足校。要资源整合,针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不能脱离学制,但又处于足球技能培养关键时期,且中超俱乐部又急需建设U13、U14、U15青训梯队的要求,将体育系统的优质资源向教育系统投入,为每个“满天星”训练营选派一位具有亚足联B级及以上教练员担任主教练,带领县域内校园足球教师、教练员共同备课,共同制订县域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计划,发挥传帮带作用。同时,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开展校园足球竞赛,并对具有发展潜力的苗子进行专业化训练,提高其竞技水平,待其完成义务教育后,根据其意愿走足球职业化道路或继续升学。这种模式既实现了体育系统高水平专业力量“走进来”,又有利于区域校园足球普及推广提高和教师教练员成长,还能够提前介入对具备足球运动天赋学生的关键时段培养,是实现教育系统共享体育系统优质资源、体育系统扩大选材范围、学校家庭学生得到实惠,教育、体育、学校、家庭实现共赢的最佳路径。要创新机制,继续巩固“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自成体系、相互支撑”的工作机制,根据教育负有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职责和体育负有建设青训梯队的需求,教体双方要继续相互兼职,在保证组织体系一体化前提下,推进共商共建共融走向深入。加强全国47个“满天星”训练营建设,促进县域内校园足球真正实现教会、勤练、常赛,把教学、训练、竞赛做成样板,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到2025年实现每个试点县(区)建设一个“满天星”训练营。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各级“满天星”训练营建设。
(四)做强校园足球竞赛体系。以赛促训、以赛提质,确保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班班有球队,定期组织比赛,通过年级联赛组建各个年龄组的学校代表队。在校内联赛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联赛。在联赛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选拔性竞赛和夏(冬)令营活动。在全国最佳阵容的基础上,形成相对稳定的各组别校园足球国家队选拔和建队机制,完成好各级各类国内外交流和竞赛活动。与中国足协共商一体化竞赛体系,校园足球在做好自身竞赛体系的同时,积极组织队伍参加青超联赛等双方共同主办的赛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女子组和高中组、初中组)将分别与中国足协女乙联赛和青超联赛实现全面融合,由全国校足办和中国足协共同主办。严格赛风赛纪,完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处罚条例,健全监督、执法和仲裁机制。出台明确规定,规范涉及校园足球队员参与的赛事活动,确保校园足球竞赛活动的有序开展。
(五)共筑校园足球融合体系。进一步加强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协同配合,在场地规划、师资培训、社会支持等方面形成合力。教育、体育部门和足协等专业组织进一步推进工作对接和资源共享,发挥各自优势,深化教体融合,加快推进校园足球与青训体系“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自成体系,相互支撑”合作格局。加强国际交流互鉴,搭建国内外相关足球组织、机构和部门有序参与、通力合作、协同推进校园足球健康发展的格局。在发挥好举国体制优势的同时在国民教育体系中通过足球教学、训练和竞赛开辟一条培养优秀足球竞技人才的新路径、新通道。积极鼓励有较好足球运动技能和水平的高中生、大学生向职业体育发展。完善退役运动员、优秀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体育特长的社会人员兼职校园足球教师制度。
(六)构建校园足球荣誉体系。进一步调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界参与、重视、支持校园足球的积极性。不断完善校园足球运动员等级认定体系,进一步打通校园足球人才成长通道,不断完善小学、初中、高中优秀足球运动员升学政策,建立衔接贯通的升学通道;在校园足球广泛普及的基础上,建立“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满天星’训练营—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校园足球国家队”的高水平运动员发展与训练渠道,进一步完善校园足球优秀运动员的成长机制,并鼓励和支持优秀足球苗子向职业化发展。建立和完善校园足球教师和教练员超课时训练、带队比赛工作量认定和补助政策。通过分层分类、国内国外、递进提高培训,促进校园足球教练员队伍层次分明,有序衔接。每年举行“校园足球年度工作总结活动”,大力宣传表彰为校园足球作出贡献的相关单位和人员。
(七)搭建校园足球科研体系。充分发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智库作用,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鼓励开展基础性、前沿性、探索性创新研究。积极引导各界力量围绕青少年校园足球开展科学研究,推动成果转化应用。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有序参与的校园足球产学研平台。探索建立学生体育运动专项保障资金或相关学生体育运动保险,进一步健全体育运动伤害保障机制。加强与体育部门、足协组织的合作,借鉴国内外优秀研究成果,积极探索适应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成长的教学、训练和竞赛体系,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科研体系。
(八)完善校园足球舆论宣传引导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建立媒体宣传平台,加强互联网青少年校园足球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强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及时性。主动向全社会公开有关工作进展,回应社会各方面对校园足球的关切和建议,接受各方面监督。积极整合多方优质资源,吸纳有益力量,构建层级分明、职责清晰的全媒体宣传矩阵,传播校园足球好声音,讲述校园足球好故事。
延展阅读: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www.mao36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