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为何离“玩”越来越远?

2016-04-28观点王松

QQ截图20160426154503.png


在汉语中,玩有许多解释,在汉语词典里玩就包括如下含义1、耍;游戏:玩耍,玩具,玩球,玩闹。2、使用某种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玩花招,玩手段。3、欣赏;观赏:玩赏,游玩。4、用不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轻视;戏弄:玩弄。本文所指的玩仅指1、3种的含义,但是更为宽泛一些。

记得一次我去一所中学看课,在课前学生与老师有一段对话让我记忆犹新:

学生:老师,今天体育课让我们自由玩一下好吗?

老师:体育课怎么是玩呢?

学生:那我们今天学什么啊?

老师:学习短跑基本技术

学生:哦,太没意思。

看来老师和学生在对体育的认识上却有差距。

还有一次,也是在一所中学。一位体育老师安排学生体育活动,老师与学生也有一段对话:

学生:老师,今天体育活动我想打篮球

老师:你这个身高不宜学篮球,还是练跑步吧。

这位老师连体育活动也没有放过选材。打蓝球当然要身高,篮球场上谁高基本上谁就是老大,但转而一想,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是在玩篮球还是在比身高,就课外体育活动而言,比身高不应成为主流吧。

上述对话中反映出体育与玩确有一定的关联,从事体育工作的人,对玩恐怕并不陌生。因为在一般人看来,体育就是玩,所以常听人讲:“学体育专业好玩”。然而在体育界对这一问题似乎并不特别敏感,甚至还有排斥的心理。最近看了几位学者所写的关于“玩”的见解,倒是很有启发。

于光远认为:“玩是人生的根本需要,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发展玩的艺术” 可谓言简意赅,旅美学者黄金愈写的“玩的教育在美国:玩——素质教育的摇篮”我看过好几遍。书中写到“玩,是孩子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玩,是发现孩子自我的桥梁,玩,是孩子情感发育的实践基地,玩,是孩子走进社会的摹拟训练场,玩,是孩子道德养成的摇蓝,玩,是孩子必需的生长维生素,玩,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工具” .书中还介绍了美国学校、家庭、社会是如何认识“玩”,是如何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读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张楚廷指出:“可以说,家长关心小孩玩,是关心小孩更健康的成长;学校关心学生玩,是关心学生成长,关心学生协调发展,关心他们成为更杰出的人才” 。三位学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关注到了玩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对人的发展的意义,都把体育看成是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理直气壮的提出要发展玩、研究玩。


QQ截图20160426154512.png


再看看西方行走在欧洲大大小小的城市、乡村,最让人感动的是这里的悠闲。小孩、大人,男人、女人大量的时间是在玩中度过。有的是和共同兴趣的人一起玩,有的则是和家人一起玩。“玩”应该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连总统、总理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尽情的玩耍。在他们看来不会生活的人就不会工作。而在国人的心目中“时间就是金钱”,一个泱泱大国的领导怎么玩去了,实在不可思议。


众所周知,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玩就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伴随着人类发展到今天。然而在当时根本没有“体育”这一说法,“体育”不过是人们后来给予的定义。当初,人们在休闲中的娱乐基本上是人们日常劳作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了人们维持生活的需要,而担当着一种极其重要的特殊角色,有些娱乐活动慢慢演变成了今天的体育项目(如跨栏、标枪等)。英语中play既有玩的意思,也有体育的意思。可见,玩与体育本身就有着天然的联系,


可惜的是,时至今日,随着体育事业的迅猛发展,这一对孪生姊妹似乎相距越来越远。究其原因,我们列出以下几点。

首先,从事体育的人不愿把体育当玩看。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玩”在人们心目中不是一个好字眼,特别在家长心目中对“玩”更感到厌倦。人们有一个观念,那就是在工作时间内做的才是正事。只有拼命工作、拼命赚钱才能彰显生命的价值,因此,在新闻媒体上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工人、农民夜以继日辛勤劳动的场景,看到的是领导们如何日以继夜地操劳,甚至因劳累过度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报道。而“玩”是在闲暇的时间做的“闲事”,它是与正事相对立的事情。再罗列一下“玩”字头的词汇有“玩忽职守”,“玩世不恭”、“玩物丧志”、“玩火自焚”等等都是与玩有关。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体育当然不能与“玩”联系过于密切。

此外,体育在获得独立地位以后,体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一直以来,在人们心中体育总是高高在上,有如阳春白雪。我们的体育工作者们或是仍旧孤芳自赏将自己局限于“身体教育”的小圈子内继续着不切实际的“探索”。 在学校,我们只顾履行自己认定的体育教师的义务。每上一堂课,我们考虑的是这堂课应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获得什么能力,明白什么道理,考虑的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达到所谓的教学目标。这样以来,把一个富有娱乐性、自由性的体育运动弄得味同嚼蜡,索然无味。

其三,体育附加了太多的外在功利,而“玩”的本质是自由、愉快和创造。“玩”包含着几个要素,比如,自愿的行为,自由的心态,贴近生活,有大家公认的规则,有吸引力等等。“玩”很少政治的、教育的色彩以及外在的功利。“玩”完全是根据人的需要尽心、尽情、尽趣、尽兴即可。而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则负有政治、教育、经济等色彩。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竞技体育成为了为国争光的工具(职业运动员甚至把体育看成了谋生的活动),学校体育被看成是培养体魄健康的接班人的手段,群众体育可以丰富人的文化生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这样一来,仿佛体育是正业,“玩”确不是正业,所以我们才有了“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

其四,体育和玩都有竞技性,但随着科学主义思潮在体育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体育的竞技化已经越演越烈。我们学体育似乎就是学习竞技体育项目,也不考虑学生对娱乐的喜爱之情。玩球变成了赛球。在体育中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体育的技术,确很少思考玩是人生的根本需要之一,我们注重了如何教会学生体育的方法,确很少研究体育的属人性、人为性和为人性。这种过分的竞技性,使得体育中玩的元素越来越少,从而淡化了体育的文化意蕴。马惠娣认为:“玩的本质特征是文化的性质,虽然它是人的本能和生理需求所赋予的,但是玩的过程会对人的精神产生重要的影响,使人在情绪上感到快乐” 。我们如果总是沉醉在金牌带来的荣誉和自豪中,总是停留在“强身健体”这样一种理念上,必将导致体育脱离儿童的实际,脱离生活的实际。这样,体育离玩只会越来越远。


QQ截图20160426154523.png


既然爱玩是人的天性,玩是人类的基本生活方式之一,体育与玩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体育不应离“玩”越来越远。缺乏玩的基本元素的体育,将使体育离现实生活将越来越远,离民众的需求也会越来越远。


体育离“玩”是远是近,就在你的把握之中。当我们以自己的生活为出发点,以真实的情感去把握体育,那么体育就在生活之中。我们应该消除鄙视“玩”的传统观念,体育研究要像于光远等学者们一样,摆脱盲目的清高,认真研究促进人类健康发展并作为人的乐生要素的“玩”的学问,把体育研究与玩的研究结合起来。

我们赞美积极的玩,就是赞美体育;我们赞美积极的玩,就是赞美人类自己;我们赞美积极的玩,就是赞美了我们对体育的不懈追求。



来源:体育启点,作者:马卫平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懒熊体育立场。



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个字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扫码关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