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之一蔡崇信(Joe Tsai)已将注意力转向他买下的新球队——纽约自由队( New York Liberty)以及整个WNBA的商业前景。
北京时间5月25日,纽约自由队将在韦斯切斯特郡中心球馆开始她们WNBA新赛季的征程。但是新老板蔡崇信显然对纽约自由队现在的主场不太满意——他不打算让球队在纽约北部逗留太久。
“我会说,让纽约自由队在这个球馆打球,一个甚至都无法容纳3000人的球馆,这是非常不理想的。”蔡崇信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不久前他刚刚经过漫长的跨洋航程,从中国抵达纽约曼哈顿。蔡崇信作为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NBA中国董事会成员、NBA布鲁克林篮网队的小老板,据彭博社估计,他的身家目前已经达到110亿美元。
蔡崇信在今年早些时候从麦迪逊广场花园公司(Madison Square Garden Company)手中完成了对纽约自由队的收购。这次来到曼哈顿,是来观看他拥有的这支新球队与中国女篮国家队在巴克莱中心进行的友谊赛。在今年4月份举行的WNBA选秀大会上,纽约自由队在第二轮选中了年仅19岁、身高2.07米的中国女篮球员韩旭。
蔡崇信会把纽约自由队的主场搬去布鲁克林篮网的主场巴克莱中心吗?
“这是一种可能。”蔡崇信说道。他补充说球队正在寻找一个会让球迷感到兴奋的场馆,并且那里会有非常便利的交通条件。
▲自由队上赛季战绩不佳。蔡崇信作为球队老板的目标之一就是汇聚球迷忠诚度
虽然蔡崇信刚刚入主纽约自由队几个月的时间,但他已经形成了一种自成一派的体育哲学。
蔡崇信这样描述自己的管理风格:“让所有人各司其职,让专业的人去做他们最擅长的事情。我在阿里巴巴工作了20年;在那之前,我在投资领域工作。我虽然精通业务、熟悉生意,但我也并不能告诉你球队更应该签下哪位球员。”
蔡崇信进入女子篮球商业时,WNBA正面临着危机。在2018年10月,前WNBA总裁丽莎·博德斯(Lisa Borders)辞职后,WNBA花费了大约7个月时间才寻觅到新总裁的合适人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德勤(Deloitte)的CEO凯茜·恩格尔伯特(Cathy Engelbert)。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WNBA联盟中有越来越多的球员开始表达了他们对低工资和恶劣比赛条件的看法,他们在赛季结束后行使了终止集体谈判协议的权利。WNBA目前的劳资协议将于2019-20赛季结束后到期,目前WNBA面临着男女不平等、收入不均等很多棘手问题。
这些似乎都没有让蔡崇信担心。相反,他专注于为纽约自由队和整个WNBA打造球迷基础。他相信,一旦拥有广泛的球迷基础,电视转播权和赞助权将会逐渐变得更有价值,联盟中的许多问题将迎刃而解。
“一旦这些东西拥有了价值,”蔡崇信说,“就有了能与球员、球队、员工和老板分享的经济效益。但如果没有这个关键的广泛的球迷基础,其他所有的经济学理论都很难奏效。”
▲蔡崇信在纽约会见中国女篮队员
自由队是蔡崇信在纽约拥有的第二支职业篮球队。他还拥有NBA布鲁克林篮网队49%的股份,并有权在18个月内完全收购球队剩余股权成为球队大老板。
“根据完全公开的交易条款,我有权在2021年初购买剩余51%的股份,”他说。他拒绝进一步置评,也不愿对有关他打算在2021年之前购买球队和巴克莱中心的报道做出评价。“我有权利这么做,基本上就是这样。这就是我想说的。”
实际上,蔡崇信与体育结缘要始于他的学生时代。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蔡崇信在新泽西州劳伦斯的寄宿学校——劳伦斯维尔学院念书时还爱上了橄榄球。他那时大概75公斤,在进攻单翼阵型中充当截卫,而在防守组担任内线卫。
蔡崇信在耶鲁大学念书时爱上了曲棍球,因此他现在也是室内曲棍球队圣地亚哥海豹队的老板。同样是在耶鲁时期,蔡崇信又迷上了篮球。
蔡崇信的两个儿子也都很喜欢打篮球,一个在上中学,一个在上高中。他的妻子吴明华在堪萨斯州长大,是堪萨斯大学男篮的球迷。蔡崇信说,他经常在旅途中观看篮网队的比赛直播。
目前,蔡崇信的全职工作仍然在阿里巴巴。因此,现在他在篮球上投入的精力完全是他的“业余时间”。但在决定投资纽约自由队和布鲁克林篮网队时,55岁的蔡崇信表示,他在寻找自己人生的“下一阶段”。
去年9月,阿里巴巴创始人兼董事长马云宣布,他将于2019年晚些时候退休。蔡崇信还没有准备好宣布任何这样的计划,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在考虑未来。
“现在,我仍然有一些日常的责任需要完成,”蔡崇信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应该会把这些日常的责任委派给公司里的其他人。”
到那时,蔡崇信将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布鲁克林篮网队和纽约自由队。但无论以哪种方式参与到球队的管理中来,毫无疑问的是,他都能坐在场边最好的位置观看自己球队的比赛。
“我真的很享受自己的这份事业,因为去看比赛是一种快乐,这是篮球狂欢的一部分。”蔡崇信说道,“更幸运的是,作为球队老板,我可以永远坐在第一排。”
延展阅读: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编译自《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原文作者Kevin Dr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