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件事情过去了整整一个月,篮球解说员王猛的微博底下还有网友在叫他“王三秒”。
现在,如果你在微博搜索中键入“王猛”二字,出来的第一条结果还是那段由王猛主演的某品牌安全套的广告片。
“哼,就三秒?”
“天,不是这样的!”
这是王猛在广告中的一段台词对白。
广告一经播出,网友对王猛的这次出镜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王猛的“本色出演”,非常符合王猛轻松幽默的解说风格;还有人表示王猛“不务正业”,接这样的广告有些出格;甚至还有网友直接评论道:“王老师,您真的只有三秒吗?”
“是不是三秒,谁用谁知道,哈哈。”说这话的时候,王猛自己也忍不住笑了。在王猛家附近的咖啡馆,他穿了一件荧光绿的冲锋衣,头上的棒球帽檐压得很低:“玩笑归玩笑,我只是在完成我的工作。”
2017-18赛季开始,该品牌开始在腾讯体育的NBA直播中嵌入广告。除单纯的产品广告片之外,也会加入解说员口播的广告形式。而当时王猛在广告口播中将其定义为“知名运动防护品牌”,这也为品牌方收获了不错的广告效果。“今年是该品牌和腾讯合作的第二年,他们想用一种更新的形式来呈现广告,所以才找我演了这个短片。”王猛告诉懒熊体育。
“我不会去在意大家对我有什么负面评价,”面对争议,王猛表示,“大家以前看到我的样子更多的是当记者、做解说的角色。所以现在我希望在以前的基础上有一些新的尝试,带给观众一种更轻松、更有趣的观赛体验。”
近年来,篮球比赛的网络直播越发普及,网络平台上的球迷则是日益年轻化。为了顺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除了比赛本身内容之外,网络直播平台开始在直播中加入一些偏娱乐化的“轻”内容,解说员的措辞也不再像之前那么“义正辞严”,逐渐变得更加活泼开放。
“时代在变,篮球的市场需求也不停在变。”王猛说,“从我刚开始从足球记者转向篮球,再到后来结束驻美NBA报道回国开始做解说,我快20年的职业生涯其实都在跟着中国篮球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一、“足球大年”到“篮球大年”
2002年韩日世界杯,中国男足历史上首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打进世界杯决赛圈,小组赛和土耳其、巴西、哥斯达黎加三国分在一组。
在2002年这个名副其实的“足球大年”,中国体育界急需一批懂葡萄牙语、土耳其语等小语种的外语人才,去报道中国队小组赛的三个对手。当时,北京外国语大学土耳其语系的大二学生王猛,获得了一份来自《南方体育》的实习机会。
“距离世界杯开赛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当时《南方体育》通过朋友找到我,问我能不能给他们写一点跟土耳其足球有关的东西。”王猛回忆道,“于是我就上了一些土耳其的体育网站,看看他们的足球报道是怎样的,然后把土耳其语的报道翻译过来给《南方体育》。”
世界杯开赛前,王猛接到编辑的电话,说让他去韩国采访世界杯小组赛。当时王猛脑袋里还有些懵,因为自己实际上最喜欢也最了解的体育项目是篮球,对足球并不是太了解。“我对去前方报道世界杯完全没有概念,”王猛说,“不过我还是决定去试一试。”
王猛在韩国跟着土耳其队报道了三场比赛,其中就包括小组赛第二场与中国的较量。0比3,虽然国足最终惨败土耳其,小组赛三战皆败0进球,但王猛在世界杯期间的报道内容却得到了《南方体育》的认可。
“后来我就继续在《南方体育》做着实习,毕业后也没太多想,就转正成了一名足球记者。”
在2002年世界杯就要接近尾声之时,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姚明在那一年的NBA选秀中被休斯顿火箭队在首轮第一顺位选中,成为首位当选NBA状元的亚洲球员。
1994年,央视开始首次直播NBA赛事。彼时的NBA还在“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的统治之下,而王猛这批“老80后”球迷也正是看着乔丹打球而长大。时间来到2002年,随着乔丹的职业生涯进入末期,姚明的登陆让他成为了NBA在中国市场的新爆发点。球迷们那时只能通过两种主要途径获悉姚明在美国的动态:比赛看央视,场外看报纸。因此,那个时代除了观看比赛直播之外,市场对姚明和NBA的文字报道需求也开始暴增。
2003年,刚刚正式成为一名足球记者的王猛同时也密切地关注着姚明在美国的动向。在撰写足球报道之余,他还会经常给《南方体育》的篮球版供稿。用王猛自己的话说,就是“还是放不下篮球”。
一年后的雅典奥运会,姚明率领的中国男篮杀进8强;紧接着,姚明和休斯顿火箭队又在这年秋天来到中国参加第一届NBA中国赛。随着2004年这个“篮球大年”的到来,苏群、杨毅、孟晓琦等数位资深篮球媒体人共同创办《篮球先锋报》,并开始对外招聘。
▲王猛和杨毅在美国前方合作解说NBA
而那时王猛所在的《南方体育》还是一份足球属性较重的体育报刊,留给篮球的版面并不大。“当时我的编辑告诉我,《篮球先锋报》在招人,问我要不要去试试。”王猛回忆称,“我说行。后来编辑把我之前写过的篮球报道和简历发给了《篮球先锋报》,他们很满意,于是就这样完成了第一次‘跳槽’。”
二、休斯顿的两千个日夜
那是姚明进入NBA的第三个年头,经过前两年的锻炼,姚明开始逐渐在NBA站稳脚跟。而国内市场对于姚明的报道需求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大家不再满足于看姚明在场上比赛的48分钟,而是希望了解姚明的场下生活、火箭队其他球员的故事,以及NBA这个联盟的全貌。
王猛是《篮球先锋报》首批招录的3名NBA记者之一。时任报社副总编辑的杨毅认为,有必要派遣一名记者去到前方专门跟踪报道姚明。而在新招进来的几名NBA记者中,杨毅觉得王猛的性格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能更加适合这份工作,于是便将王猛派往休斯顿做跟队记者。
而这一去,就是整整6年。
在驻美的6年中,每年10月,王猛就收视行囊赶往休斯顿,一待至少半年。什么时候能启程回国,全看姚明和他的队友能不能打进季后赛,能在季后赛走多远。每个赛季,王猛会采访火箭队的全部41个主场比赛和超过35个客场比赛。加上跟随球队的日常训练、慈善活动,再算上比赛间隙的吃饭、打游戏、打扑克等时间,王猛成为了那段时间里最了解姚明和火箭队的中国记者。
由于当时的网络媒体尚不发达,文字报道还是新闻的主流形式。大多数中国球迷想要知道关于姚明比赛之外的点点滴滴,只能通过王猛等记者从前方发回的文字报道来阅读姚明和火箭队。
在《篮球先锋报》工作两年之后,杨毅和王猛一同转投《体坛周报》。“那时候《体坛周报》每周3期,每期关于火箭的内容至少是2个版,这里面3到4条稿都是我来写。”王猛回忆道,“平均每周写的稿件字数在2万字左右。”
为了收集写稿所需的素材,王猛平时会跟姚明和他的队友一起在酒吧吃饭、聊天,一起出去玩,参加活动。“在姚明身边时间长了,他的队友对我的戒备心也就慢慢消失了,所以像穆托姆博、巴蒂尔这些球员经常也会跟我分享他们的故事。”
“我想成为一名合格的NBA记者,而不仅仅是一名来跟姚明的中国记者。”王猛给自己定下了这样的要求,“我希望不管是美国的记者同行还是NBA的球员和教练,他们不会觉得我只关注姚明一个人,而是对这支球队、这个联盟发生的一切都很在意。我不想被区别对待。”
每个比赛日,王猛从早上的球队训练开始就要跟队进行采访,一直到晚上比赛结束——这往往已经临近深夜。而王猛的工作还没结束,他需要回家之后连夜撰写比赛的战报、球队的幕后故事或者是其他一些提前策划好的内容,然后赶在北京这边报社的印刷日之前交稿。
驻美工作给王猛带来了肉眼可见的沧桑感,尤其是长年累月的熬夜工作让他的发际线日渐后移。“没办法,当时就是忙到根本没注意到头发已经变这么少了,不过这好像也是很多驻美同行的‘通病’吧。”王猛笑着说,“后来为了图省事儿,干脆就都剃光得了。”
▲常年熬夜工作让王猛的发际线上早早地出现了“美人尖儿”
驻美几年之后,王猛曾经无数次地在心里自问:“在美国到底要待多久?” 但很快自己心里的另一个声音告诉他:“什么时候姚明拿下总冠军了,我就不跟了、不写了。”
2010年11月12日,休斯顿火箭客场挑战华盛顿奇才,在这个被媒体称为“中国德比”的夜晚,姚明首发上场,所有人都期待着他与另一名来自中国的球员易建联的对决。而开场仅6分钟,姚明就在与对方中锋麦基的碰撞中倒地伤退——这也是姚明在NBA的最后一场比赛。
几天之后,就在中国球迷还在期待着姚明的检查结果出来之时,王猛接到了姚明从休斯顿家中打来的电话。“终于能休息了。”姚明在电话里对王猛说,“你到我家来一趟吧,顺便帮我带点炸鸡、可乐和薯条。”
作为职业球员,姚明平时的饮食会被严格控制,这些“垃圾食品”基本不可能出现在姚明的食谱里。“这说明他自己也意识到自己的职业生涯结束了。”王猛回忆道,“那天,我本来试图去安慰姚明的情绪,但看着他吃炸鸡时的样子,我觉得不打球了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2011年7月20日,姚明召开发布会正式宣布退役。与现场充满悲伤、遗憾的氛围不同,王猛看着在台上宣布退役的姚明,心里并没有悲伤之感。“我当时反而是用一种期待的心态去看待这件事,因为我知道,这个男人能在篮球场之外做到的事情,远比他能在篮球场上做到的更多。”
在失去了姚明这样一个标杆人物之后,中国市场对于姚明、对于火箭队、乃至对于NBA的内容需求量在短期内出现明显下降;与此同时,互联网体育媒体的兴起使得传统体育报纸的销量遭遇明显下跌。
“该回国了。”王猛心想。
▲退役后的姚明身材明显发福,而王猛也早已剃成了光头
“你还记得你曾经说要等姚明拿到总冠军才不跟了、不写了吗?”
“说那话的时候,我和姚明都24岁,感觉梦想离现实并不遥远。”王猛说,“后来我们都早已降低目标,只求过好每一天。”
三、从幕后走向台前
2011年初,王猛在用一篇长文告别这座他生活了6年的城市之后,从休斯顿返回北京。
而从球场退役的姚明,此时也开始专注于他在场外的多重角色。当老板、建酒庄、做代言、创立慈善基金会、投资健身房等等——姚明在退役后的几年时间内,成为了颇具影响力的体育领域投资人。
彼时的王猛,同样有了新的目标。
同年夏天,CBA史上影响力最大的的外援之一——斯蒂芬·马布里——宣布加盟北京男篮。当时北京电视台为马布里出了一期节目,名叫《纽约人在北京》。节目中记录了马布里在北京第一次搭乘地铁前往首钢体育馆训练的场景,而节目中全程陪同马布里的翻译正是王猛。
▲马布里成为了王猛职业生涯中第二个重点报道的篮球人物
“因为又有了一件很值得关注的事情在我身边发生,而且刚好我也有机会捕捉到马布里在北京所发生的各种故事,所以我当时也写了很多关于马布里和北京队的报道。”王猛回忆称。
加盟北京的第一个赛季,马布里就率领北京队夺得队史首座CBA冠军鼎。
与此同时,NBA网络直播在国内方兴未艾,TOM、新浪等平台开始相继投入NBA网络版权市场,球迷不再像过去那样只能通过央视收看到NBA比赛直播,而是能够通过手机App直接上网看比赛。网络平台直播场次的增加也自然使得市场对于篮球解说员的需求更加旺盛。
除了担任马布里的翻译,并撰写关于马布里的报道之外,受TOM、新浪体育等平台的邀请,王猛那几年开始尝试篮球解说员这一新角色。
“我解说的第一场NBA比赛是在TOM,当时的搭档是柯凡。”王猛回忆称。
但王猛对自己的那场解说“首秀”并不满意。“那场比赛的上半场,我整个身体几乎处于僵直状态,直到下半场我的头部才开始能在镜头前活动自如一些。”
解说生涯刚开始那段时间,王猛所做的大体还只是“回答主持人所提的问题,整体来说还是中规中矩”。但随着对解说工作的经验和理解加深,此后王猛逐渐开始对自己的解说定下更高的要求。
“从文字记者到解说员,还是需要一些适应的时间。”王猛说,“我不希望在那端着告诉你‘你要怎么理解这个事情’,我希望把我所理解的东西用一种比较有意思或是更加轻松的方式告诉球迷朋友,来引发大家尽可能多的共鸣。”
王猛将解说员这份工作比作一门“手艺活”。既然是一门手艺,自然需要花功夫去细细打磨。
除了向苏群、杨毅等业内前辈们学习之外,王猛还向著名演员何冰(曾主演《大宋提刑官》中的宋慈一角)请教了很多关于临场舞台表演的经验。王猛认为,话剧演员和解说员是两个很相似的工作,因为不管是演话剧还是解说比赛,在当下那一刻,所有的表达都是即兴的,都是一种Live(直播)。
▲演员何冰(左)给王猛的解说生涯帮助良多
“何冰给我讲了很多东西,对我帮助很大。”王猛说,“我慢慢学会了如何运用声调的变化和词语的选择来把我的情绪和对比赛的理解传递给观众,让观众明白当下这一时刻的魅力到底在哪里。”
常看王猛解说的球迷朋友可能会注意到,“苍了天了!”、“厉害炸了!”等短语都是此前王猛在比赛关键时刻的习惯用语。而这些王猛的“口头禅”有时也会成为部分球迷的微博转发语,甚至王猛的一些同行也会开始有意无意地在解说中用到这几句话。
“这些所谓的口头禅全是即兴发挥出来的,我并没有刻意地去做什么准备。”王猛说,“现在既然我的这些解说用语已经被大家接受了,我觉得我就没有必要再刻意去说这些话了。我希望不断地去寻找更多更有意思的表达方式来诠释比赛。”
四、不只是解说员
从2010年至今,NBA在中国的网络直播版权经历了从TOM到新浪到腾讯的三次移转。在这期间,随着中国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以及国务院“46号文件”的颁布,以篮球为代表的整个国内体育运动市场迎来了高速发展,人们的体育消费意愿也逐渐提高。
同样地,当今花费几百元购买NBA年费会员的球迷对NBA的内容需求再次发生变化。过去以图文为基础的内容报道越来越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短视频开始成为这个时代球迷们更亲睐的内容形式。
2018年NBA季后赛期间,王猛在自己的微博上自主策划了一档短视频节目《NBA猛啊》。节目中,王猛会以类似于脱口秀的方式与球迷分享一些自己对近期NBA焦点比赛的观点,还会邀请马布里等老朋友参与到节目中来与球迷互动。
▲《NBA猛啊》节目中王猛的漫画形象
在谈到为何要做这么一档节目时,王猛表示:“因为这样能够更自由地聊球。很多在直播中没时间或者是没能展开与球迷分享的内容,我希望能通过这个节目做一个补充。”
最近两年,体育娱乐化开始显现出明显趋势。基于篮球比赛而衍生出的各种娱乐内容越来越丰富。腾讯体育不光在NBA直播中加入了女主播这一角色,并且围绕女主播设计了一系列的节目在比赛间隙播出,甚至还会让部分解说员跨界参与电竞比赛的主持。而优酷体育不仅在直播CBA、CUBA等篮球赛事时加入了网红解说、方言版解说等偏娱乐化的内容,其在2018年推出的篮球综艺节目《这!就是灌篮》更是在全网收获了13.5亿次的总播放量。
“体育的娱乐化肯定会是当今时代的一个趋势。”王猛对此也表示,“从我个人角度来讲,如何把我的节目以更加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大家,是我现在正在思考的问题。”
目前,《NBA猛啊》已经来到第二季。在微博上围绕王猛这档节目的话题阅读量为2亿,讨论量为7.6万。细心的网友可能也会注意到,在第二季的节目中,剪辑的手法和特效的精细度相比第一季都有了显著提升,并且已经有了部分商业广告的植入。
“如果有时间有精力,这个节目我肯定会继续做下去。”王猛告诉懒熊体育,“但我也还在想,作为一个解说员,还有哪些其他的方式能够将自己的角色做一个延伸,在个人IP的打造上我也希望未来有机会进行一些新的尝试。”
“但不管是当记者、说比赛还是拍广告,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篮球这一根本的内容之上。”王猛说。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www.mao361.com。